內蒙古禁牧條例
㈠ 2021年內蒙古禁牧政策
關於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工作 (一)凡劃定為禁牧區的草原和所有林地,全年不得放牧;劃定為草畜平衡區的草原,每20畝養1隻羊,並從2021年4月1日開始至6月30日實行季節性休牧。廣大農牧民要提前謀劃准備,扎實做...
2.
關於禁墾工作 (一)非法開墾林地承擔的法律責任。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第七十四條第一款規定:進行開墾、採石、采砂、采土或者...
3.
責任落實 (一)各蘇木鎮要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健全完善林地草原保護管理長
㈡ 請問國家禁牧是怎麼規定的
由於全國各地禁牧的規定不一,現列舉遼寧省禁牧的有關規定:
根據《遼寧省封山禁牧規定》第一條規定為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規定封山禁牧范圍為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所有林地,包括省、市、縣(含縣級市、區,下同)人民政府確定的宜林荒山荒地和退耕還林地。
第三條規定市、縣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封山禁牧工作。省、市、縣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封山禁牧的具體工作。畜牧、財政、農業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封山禁牧有關工作。
第四條規定縣、鄉(鎮)人民政府委任的護林員應當履行職責,加強森林巡護,制止放牧行為。
違反規定,由林業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依法賠償損失:
(一)進入林地放牧的,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按每隻(頭)牲畜處10元以上30元以下罰款;
(二)在林地內放牧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損壞的,限期補種毀壞株數1倍以上3倍以下樹木;
(三)損毀或者擅自移動標志、護欄等管護設施的,限期恢復原狀,處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
(2)內蒙古禁牧條例擴展閱讀:
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通報一期草原補獎政策實施成效。
據介紹,國家新一輪補獎政策包括禁牧補貼、草畜平衡獎勵和績效考核獎勵三項內容,與一期相比,政策內容從原來的5項減少為3項,取消了生產資料綜合補貼和牧草良種補貼。
但禁牧補貼標准由原來的6元/畝/年提高到7.5元/畝/年,草畜平衡獎勵標准由1.5元/畝/年提高到2.5元/畝/年。其中,測算標准採用標准畝系數計算。
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國家下達內蒙古的補獎任務是10.2億畝,其中禁牧補貼4.049億畝,草畜平衡獎勵6.151億畝。每年安排自治區的補獎資金為45.745億元,比一期增加了5.3億元。
據介紹,「十二五」期間,國家在內蒙古等13個省區實施了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自治區按照「四保一完善」即保生態、保收入、保穩定、保供給,完善相關制度的總體要求,採取6項創新措施,各項工作順利推進,成效顯著,圓滿完成政策任務。
㈢ 2021年內蒙古禁牧政策
㈣ 2021年內蒙古禁牧每畝多少錢
㈤ 內蒙古封山禁牧補貼辦法
政策規定牧業區每畝補2.75公斤糧食,所以按你的說法應該是補貼的到位了。
㈥ 內蒙古禁牧政策漏洞太大,怎樣才能更好做到保護環境保護草原
首先要搞清楚目前草原生態環境出了什麼問題才需要保護,根源是什麼?
然後要確定保護的主體是誰。往往錯把當地人視為單純的破壞者。其實當地人才是保護的主體,也恰是保護的受益者,只有當地人以主人翁的姿態主動參與到保護中共同探索保護與發展的路徑,此事方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可能。
㈦ 內蒙古為什麼要禁牧
由於全球氣候變暖,降雨時空分布不均衡,人口較快增長,人為干擾,以及投入不足等原因,草原「三化」(沙化、退化、鹽漬化)嚴重。草原生態環境日趨惡化,沙塵暴、荒漠化等危害日益加劇,已成為制約草原牧區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對草原文化延續與發展、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穩定構成了嚴重威脅。這就迫切要求採取合理措施.遏制草原繼續退化的趨勢,改善和維護草原生態平衡.實現草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禁牧指長期禁止放牧利用。是一種對草地施行一年以上禁止放牧利用的措施,是對草牧場利用的一種方式,一般是在生態脆弱、水土流失嚴重或具有特殊利用方式(如割草場)的草場進行禁牧。禁牧的期限是以年為單位。禁牧的目的是解除因放牧對植被產生的壓力,改善植物生存環境,促進植物(恢復)生長。
㈧ 內蒙古的森林公安負責禁牧么禁牧的權利大不大
是有禁牧一項,但是不以禁牧為主,權利再大也得依法辦事。好像這方面的法沒有,實踐中碰到大官司的公安輸了。
㈨ 草原禁牧制度何時開始以及推行的原因
1 前言
2000年以來,各放牧區紛紛推行禁牧、休牧、輪牧新三牧制度,來改善日益惡劣地草原生態環境。以鄂爾多斯市為例,率先轉變生產方式,以禁牧、休牧、輪牧為切入口,促進生態環境與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發展至今,本地區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地改善,植被覆蓋率已經由原來的25%提升到60%以上。內蒙古市截止到2007年,已經施行了八次禁牧計劃。到目前為止,內蒙古草原植被大面積恢復,生態環境實現了「整體遏制,局部好轉」的可喜局面。由此可見,禁牧、休牧、輪牧新三牧制度,對於草原恢復有著積極地推動作用。
天峻縣位於青海省東北部祁連山南麓,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東北部,青海湖西北側,西北部與甘肅省交界,屬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管轄,是海西州主要的牧業縣之一。近些年,本地區由於受到毒雜草、鼠蟲害、載畜量以及人為因素的影響,導致本地區的草地資源嚴重沙化、退化和荒漠化。這些問題的出現,嚴重製約了本地區畜牧業的發展。三牧制度為解決天峻縣草地資源危機提供思路,本文對「禁牧、休牧、輪牧」進行了詳細地闡述,為今後本地區草地資源的管理提供理論依據。
2 「禁牧、休牧、輪牧」新三牧
2.1 禁牧
禁牧就是對草原進行長時間地圍封,嚴禁任何放牧活動的進行。禁牧對於恢復防沙固沙、水土保持、保護生物多樣性、恢復草原植被等等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水源涵養區、防沙固沙區、嚴重退化區、生態脆弱區、特殊生態功能區,要實行永久禁牧。推行禁牧制度,可以使草原植被得到較快地恢復。對於那些退化不是很嚴重的牧區草地進行禁牧,三四年後可恢復到退化前水平,七八年後其植被的植物學成分可以達到退化前狀態。對於那些破壞較為嚴重的牧區草地,可以將禁牧時間推遲更長一點,這樣對於恢復地力,增強生態能力是大有裨益。
一般,對於灌叢草地(通過砍伐收不到良效的)、沙化草地(沿河岸的沙土草地極易沙化)、嚴重退化的「黑土灘」草地(主要是由於過度放牧引起的)、半農半牧區的林間草地以及農區的零星草地草坡要一律禁牧,保護其生態資源。
禁牧制度的接觸一般以初級生產力和植被蓋度作為解除禁牧的土要依據。根據具體情況,當上一年度初級生產力最高產量超過600
kg干物質/公頃,生長季末植被蓋度超過50%時,可以解除禁牧。也可用當地草原的理論載畜量作為參考指標。當禁牧區的年產草量超過該地理論載畜量條件下家畜年需草量的2倍時,可以解除禁牧。解除禁牧後,宜對草原實施劃區輪牧或休牧。
2.2 休牧
休牧就是在規定時間內草地不能進行放牧,保證草地植物得到修養生息,保證牧區牧草產量。休牧根據時間長短一般可以分為長期和短期兩種。短期休牧是在一個季節或者是整個牧草的生長季進行休牧,長期休牧就是連續兩三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進行休牧。不管哪種休牧方式,都可以有效保證草原草地植被的覆蓋密度、高度,對於草地的生長、畜牧業地可持續發展是大有裨益。首先,如果選擇在春秋兩季進行休牧,可有利於春季返青期牧草的生長和秋季牧草地上部分向根部輸送貯藏的營養物質,以供翌年春季牧草再生之用。其次,當草地資源被過度使用時,此時牧草難有開花結實的機會,這樣對於草地更新以及之間的有性繁殖來說影響較大。推行休牧制度,可以保證優良牧草得到開花結實的機會,這樣牧草間可以進行順利地有性繁殖。有性繁殖的牧草要比無性生命力強,更好適應氣候的變化。這樣優良牧草可以得到保留,產量也會得到提升。最後,長時間地休牧還可以改良草地生長環境。退化草地由於被啃食、踩踏,植被會日趨稀疏、土壤裸露堅實。在此情況下,土壤中的水分增發會加劇、通氣性變差,進而會導致更為嚴重的水土流失現象。由此,對於中度損害以上的草地一定要進行較長時間的休牧。
3 輪牧
輪牧也被稱之為劃區輪牧,發展至今有季帶輪牧和小區輪牧兩種形式,這是一種科學的放牧利用草地的制度。具體說來,劃區輪牧就是把全年的草地劃分為若乾季帶(季節牧地),在每一個季帶內劃分為若干輪牧分區和小區,使家畜按照一定的次序逐區採食,輪回放牧的一種制度。在實施劃區輪牧的規劃時,每一塊草地在放牧的時間上都有一定的安排。牲畜在輪牧區進行採食時,考慮到區域范圍的限制,一般不能像之前那樣自由採食牧草。對放牧區域進行劃區處理,較之前的自由採食有諸多好處。(1)減少牧草資源的浪費,節省了草原面積。(2)可以有效地改進植被品質,提高本地區牧草質量。(3)避免牲畜四處走動,節省體能消耗,提高牲畜品質。(4)保證牲畜有足夠的營養供給,保證統一劃一的發情期,有利於集中配種和產仔,便於牲畜的養殖管理。(5)劃區輪牧對於牲畜疾病控制,尤其是防止寄生類蠕蟲病的傳播大有裨益。(6)有利於草地資源的日常護理以及牲畜的日常放牧管理。
㈩ 內蒙古封山禁牧舉報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