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規律訣竅
A. 如何寫好書法的訣竅
一般情況下,功力只能等於時間,不等於水平。
臨帖不正確,就是寫古人的字,練自己的毛病,而且是用功越多,毛病越多。
美應該是多種多樣的,豐富多彩的。
臨帖要講究效率,什麼樣的效率是最好的呢?一本字帖,拿來,臨一遍,就明白了,就能用於自己的創作了。臨帖的境界分為以下幾種:
低:拿一本帖,反復臨,才能創作
漸高:拿一本帖,看幾頁,就會創作
較高:拿楷書類(或篆隸類、行書類)幾本字帖,看幾頁,就創作出集大成的楷書(篆隸、行書)
高:拿楷書、行書幾類貼,看幾頁,就能創作出集大成的書法作品
書法的學習方法看似簡單,就是個臨摹,其實隱藏著很多問題。
結體和用筆哪個更重要?在臨摹的過程中,結構是第一性的,用筆是第二性的。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說道:「古人論書,以勢為先。中郎曰九勢,衛恆曰書勢,羲之曰筆勢。蓋書形學業,有形則有勢。兵家重形勢,拳法重朴勢,義固相同。得勢便已操勝券。」體勢的變化,最終導致了點畫發生變化,線條也發生了變化。
怎樣評價各種點畫、線條?應以誰能用線條把結構(字形)組織生效為標准。
用筆千變萬化,用筆要想成為一種合理的存在,必須有一種結構來組織。沒有不好的用筆,只有不好的結構。
在本質上,寫字應該注意什麼?
應注意字的筆畫關系,即:長短、方向、比例、角度、節奏、疏密等等
假如一個不認識中國字的人,看到一個「中」字,第一個反應是什麼?只有造型,沒有音義。而我們呢?首先反應的,是「音義」,然後才是「形」,而且,這些「形」,在我們的頭腦中,已經有了一個固有的形式,這就是「視覺習慣」。視覺習慣干擾了我們對原碑帖的觀察力。
以前老師讓我們把字寫得方正,是為了導讀。這就麻煩了,在座各位不是干「導讀」工作的。我們等於是帶著鐐銬去做另一種工作,唉~~「人生識字憂患始」啊!當你認識一個字的時候,把一個字寫好的能力就減弱了。作為一個中國人,要把字寫好,就要排除這種干擾。
搞書法藝術,是給懂書法的人看的。臨帖不能減弱或者消滅原碑帖的特點,若原帖10分,臨摹若8分,創作就只剩6分了,是逐漸減弱的過程。
臨帖時,應該強化、放大特點。我們的臨摹,相當於與自己的視覺習慣做斗爭的過程。所以,要寫「生」不要寫「熟」。要不斷訓練自己,把眼睛改變,把對漢字的認識改變,善於用各種線條來組織漢字,並組織得漂亮。
如果說,對社會對人生的認識叫人生觀,那麼對書法的認識,就叫「書法觀」。就是要確立一個正確的書法觀,就是有一個客觀的認識。
我們在臨帖時所犯的錯誤,大多是四個字:「熟視無睹」。
「結構者,謀略也。」意思就是:意在筆先。好的字,就是有效地組織點畫。
衡量臨摹效果的標準是什麼?就是創作。
所謂書法的能力,有兩個:一是處理結構的能力(形的意象);二是用筆能力(線條的意象)。
要帶著這種意識去臨帖:極大地採集原碑帖中的信息,把每一個字的信息點都找出來。打個比方,臨帖,相當於掙錢,創作相當於花錢。只有「掙」的多了,「花」的時候才能從容不迫、隨心所欲。
隸書的藝術價值,不在蠶頭雁尾,而且,隸書就恰恰是因為蠶頭雁尾而死亡的。不信,你從西漢到東漢再到唐宋的隸書,你看看,到最後,是「但有點畫爾」。
任何一種藝術,在它的發生階段,是最美的。因為雖然不成熟,但是有很多天然的、自然的東西在裡面。
不要注重在犄角旮旯處下功夫,那都是「末節」。
書法家應該具有兩種能力,漢字結體能力和操縱毛筆的能力。要做到:能大能小:能寫榜書也能寫蠅頭小楷;能快能慢:能寫快的行草,也能寫慢的篆隸、楷書
臨帖要點是:要練就用有意味的線條組織完成高效的藝術化字形的能力,而不是簡單地背字。
毛筆拿在手裡,要有感受,不能像電焊夾子夾焊條一樣——它是活的東西。
張遷碑的特點不是「放」,而是「收」。能收的好,收的稚拙,才是高手。
打開一本字帖,找出其中一頁,要先整體地看,觀察字與字之間的關系,進行體量感分析,疏密關系分析,思考每一個字與周圍的字的關系及空間存在,然後是每一個字的特點。
B. 練好書法需要哪些技巧
三、章法。
學會了筆法與結構,朋友還要解決整幅書法作品的章法問題,即繪畫上所稱的「經營位置」。一幅作品書寫的字數有多有少,所反映的情緒和格調也不盡相同。如何通過篇幅中字的大小、疏密、斂放等的處理,使其既能更好地反映出書者的思想感情,又具有高度變化統一的形式美感,兩者和諧結合,這是書法作品的章法布局要解決的問題。我認為如果提倡寫作品以「少字數」書法為主,解決章法問題就靈活得多了。「少字數」書法的字數以四個字左右為宜,首先在心理上就比大篇幅內容要輕松得多,減少了思想壓力與體力負擔。大篇幅的詩詞,你必須字字斟酌,哪個字寫大,哪個字寫小,哪裡寫疏,哪裡寫密,就算字字都斟酌好了,可往往筆不達意,不是這里未寫好,就是那裡出錯,很難保證字字滿意,更別說理想效果了。再說內容多了,字必然要小,老年朋友長時間全神貫注於一個個小字,既不利於身心健康,也不利於時間的綜合調配。而「少字數」書法,內容簡單,字數少,有興趣就揮寫幾幅,無興趣就擱置一邊。所寫作品既隨意、又自然,寫壞了重來,一不勞心,二不勞力,純粹是當消遣,尋求一種「執筆將軍」的感覺。
C. 書法的要領是什麼
1、描摹
常用方法:用薄紙(絹)蒙在原作上面依照原來的樣子去寫或去畫。描紅即是其中的一種方法。
2、臨寫
習書者對照書法原帖,在另外一張紙上盡可能和原作模樣一模一樣的書寫出來。
3、背臨
多次臨寫之後,根據頭腦記憶中留下的原作形象,再次書寫出來。
4、創作
依據不斷修正的背臨書寫習慣和書寫風格,重新選擇書寫內容及表現風格,寫出來的新作品。
5、書寫姿勢
學習書法姿勢正確與否很重要,尤其是初學書法的青少年。
6、米字格
「米」字格的用法歷來在書法學習者和愛好者中有分歧和爭議。啟功先生主編的一九八六年出版的《書法概論》中第48頁對「米」字格的說明就有誤差。
7、雙鉤
雙鉤書法之「五指法」(雙苞) 雙鉤,也叫「雙苞」,是執筆的一種方法。
D. 「書法秘訣」是什麼
一、首先要有強烈的願望想把字寫好。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任何事物只要有興趣就成功了一半,練習寫字也不例外,首先要樹立一種觀念,不是別人要把字寫好,而是我要把字寫好。如果一時沒有興趣,就要慢慢培養,你想寫字有那麼多的好處,你就會有願望想把字練好。
二、了解學習硬筆書法的基本常識。
練習寫字前,我們要了解一些基本常識:
備用工具:普通白紙、鋼筆、圓珠筆、藍黑或碳素墨水等;
2、握筆方法:三指執筆法,拇指和食指兩指緊握筆桿,中指靠在筆桿的下面,主要是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握緊筆桿,無名指和小指輕輕靠在中指的下面即可,三指握筆桿的地方距筆尖大約1寸的距離,筆桿距紙面大約45度的角度;
3、寫字姿勢:坐姿,要頭正、身直、臂開、足安。
三、「讀、摹、臨、背、意、用」六字是學習書法的不二法門。
「讀」即讀帖,讀什麼?讀字的用筆方法、結字的方法、神采和通篇的章法等,讀帖要抓住帖的特徵.字的形象特點。在腦海中形成一定的印象。讀帖要經常讀,沒事閑暇時要經常拿出來翻看。
「摹」即摹帖,就是用透明的白紙蒙在字帖上照著描寫,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描紅。
「臨」即臨帖,就是帖放在一邊,一邊看一邊照著帖的寫法進行練習,最好不要看一畫寫一畫,要看一個字寫一整個的字。卉人雲:「臨書易得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臨書易進,摹書易忘。」臨帖是學習書法最主要最常用的方法。可以說學習書法就是臨帖,大凡沒有不臨帖而在書法上取得成功者。臨帖還要進行比較,就是把自己寫的字同帖上的字進行比較,比較字的形態,短長肥瘦,字的用筆、結字及神采等,看差在哪裡,好在下次臨寫時進行改進。
「背」就是背臨,我們經過一段時間的臨寫後,學寫的字在腦海中會有一些記憶,我們就要試著不再看字帖,能夠背著寫出字帖上一樣漂亮的字來。開始如果有一定難度,說明臨帖記憶的功夫不到家,就要繼續花功夫進行認真臨寫直到能夠背臨出來。只有能夠背臨才離成功不遠了。
「意」即意臨,再創造的過程。在能夠背臨的時候,融入自己的思想、理解、情趣、個性修養入書,進行再創造,最終走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特點,不然臨得再象也是別人的東西,古人稱之為「書奴」。
「用」即我們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要在日常的生活、學習、工作中進行應用。如今天經過練習會寫好了一個字,明天就要在作業、寫信、寫文章中按練習的寫法進行書寫應用。要徹底改掉以前的不良寫法習慣,重新按練習的新一套寫法進行書寫。如果我們只是練習寫字的時候按字帖上能夠把字寫好,而平時又按原先自己的習慣寫法進行書寫,這樣就永遠不會有進步。
四、關於學習硬筆書法的幾種情況。
(一)、忌見異思遷,宜目標專一。
見異思遷、朝秦暮楚是做任何事物的大忌,學習硬筆書法也不例外,很多初學者學習書法,今天喜歡「二王」,明天又臨顏真卿,過幾天又學習米芾、蘇東坡……見異思遷,目標不專一這是學書之大忌,也是很多習書者為什麼經常臨帖,遲遲不能進步,到頭來什麼也沒有學到的根本原因。因此我們必須選准一本自己喜歡的一家一帖後,老老實實臨寫,等學到八幾分,再臨臨其它帖也是無妨的。
(二)、忌「一曝十寒」,貴堅持。
書法大師魏開學告訴有些初學書法的朋友.練字象犯冷熱病,興趣誄時就練一陣子,有時十天半月就不動筆,如此「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式的練字肯定是練不好的。貴在每天堅持練上一兩個小時不間斷,如果有時出差在外,也可以帶上帖進行讀。
(三)、正確認識「高原現象」。
所謂高原現象就是開始練字感得有進步,練了一段時間後,覺得沒有進步了,反而覺得比以前退步的現象。有些人遇到這種現象悲觀失望,先是自怨自艾,有時乾脆換一本帖,或者停止不練。要知道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是自己欣賞水平提高了,常言說「眼高手低」,這不是退步而是進步,是手底下的進度沒有眼睛的進度快,遇到這種情況,只有繼續加緊臨帖練習,使手上的功夫達到眼上欣賞的水平。
E. 學書法,到底訣竅在哪
學書法握筆方式,是一點,然後是要學會看字,看字的結構和筆畫的書寫,然後是臨摹,臨摹的話,建議找名家的字來臨摹,名家的字一般比較的嚴謹,如果是初學,掌握不了筆畫書寫,就先學會字的結構,起碼可以寫出字型來,也會好看很多,學筆畫的話,多在紙上寫寫畫畫,掌握筆尖書寫的感覺,這樣有利於寫出筆鋒,初學少帶筆。個人覺得學習書法還是自己有這方面的興趣愛好才行,並且能堅持。
F. 練習書法有什麼訣竅
練習書法的要點:我國文字,歷史悠久,應用廣泛,全世界約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在使用它,除了實用價值外,更兼有藝術價值,因此書法作品常與繪畫並舉,是我國文化的資產,值得珍惜與發揚.第一要注意工具寫字的工具主要是筆,墨,紙,硯,也就是一般所謂的「文房四寶」.筆毛筆依毛質的剛柔,大致可分剛毫,柔毫,兼毫筆三類.剛毫筆筆性較剛健,寫出來的字比較勁挺,如狼毫筆;柔毫筆筆性較柔軟,寫出來的字比較渾厚,如羊毫筆;而兼毫筆則是雜用剛性毛和柔性毛所制的筆,如七紫三羊,筆性剛柔相濟.選筆則要注意「尖,齊,圓,健」四個要點∶筆鋒要「尖」;按開時要「齊」;筆肚要飽滿而「圓」;筆毛挺「健」而具有彈性.發筆時要用冷水,全部發開;用完後洗筆.墨墨以質地細致,含膠輕的為佳,最好用輕松煙,墨色黑而有光澤,微帶清香.磨墨時,要用新水,動作要領是「重按輕移」,以求發墨濃淡適中.墨汁隨磨隨用,隔夜後,會失去光彩.至於現代商家所售墨汁,選購時,用紙片沾試,如果上淡下濃,有沉澱變質現象,便不可買.紙紙的種類很多,大體分為強吸墨的,弱吸墨的兩大類.宣紙,棉紙,毛邊紙吸墨適中,適合寫字;至於紙面光滑,不易吸墨的,初學者不易掌控,且會傷筆,應要避免.紙怕皺,皺則受墨不全;也怕潮,潮則字跡渙散,所以要用另外一層紙包好,放在乾爽處.硯硯石以質地細潤而能發墨的為上品.硯台用畢,要馬上清洗乾凈,以免積存宿墨,有害筆尖.此外,寫字還要准備一些其他的用具,如∶紙鎮,用以鎮壓紙張,以免風吹滑動,影響書寫;墊布,用毛織品墊在紙下吸墨,要避免平滑,以免粘墨臟污紙面;筆擱(又名「筆山」),用以擱筆,使筆墨不易沾污他物;
筆簾(又名「筆床」),用細竹編成,以包裹毛筆,便於攜帶等等;都是用心練字者不可少的.第二要注重姿勢書寫的姿勢,以自然舒適為原則,一般以坐姿為主,練習到一定程度,為照應全局,也可採用立姿.初學者要注意身體坐直,肌肉放鬆,胸膛離開桌緣,手肘自然向外張開,兩腳放平,頭部保持端正,身體略向前俯,通常是一手按紙,一手執筆,兩眼直視筆端,眼睛餘光關照紙面.執筆書寫時,要注意「指實掌虛」的原則.拿毛筆與拿鋼筆不同,毛筆筆管要拿直,用大拇指第一節按住,食指向內押,與拇指相對用力,支持筆身;再以中指向內鉤,無名指指甲上方抵住筆管,以求力量調和;最後小指緊貼無名指,力量可以相制衡.每個指頭各盡其力,實實在在,是「指實」;而執筆時,手指屈曲,掌心空虛,運筆才會靈活,是「掌虛」.執筆寫字還要注意腕法,腕法分為枕腕,提腕,懸腕三種.腕,肘同時平放於桌面的是枕腕法,適合寫小字;腕部懸空,肘仍貼住桌面的是提腕法,適合寫中楷;至於十二公分見方以上的大字或行草書,就要用懸腕法,腕,肘全部懸空,以求揮灑自如了.
G. 書法的技巧
神奇的書法研習「四劍式」,最有效果。
H. 書法技巧
1.筆斷意連
2.勻稱
「勻稱」,是指按照字形筆畫,對每字、每筆作適當安排,而不是「均勻「的意思。因為字形有長短、大小的不同,筆畫有多少、斜正的不同,如每字都依方格,四平八穩地寫成同樣大小,每筆都寫得一樣長短,均勻是均勻了,可是看上去不順眼。總的說,筆畫多的,宜寫得瘦些;筆畫少的,宜寫得肥些;每個字里,點畫的安排要長短合宜。
3.平正
「平正」,就是我們常說的「橫平豎直」,這是點畫結構的一個基本原則。但要注意,「橫平豎直」的「平」,不是一般的平,而是帶斜勢的平。因為人的兩眼,視覺並不平衡,橫畫真正畫得平了,由於眼睛的錯覺,看去就像向右倒了下去。所以橫畫必須稍帶斜勢,但又不可斜得過分。
4.章法
章法,廣義上講,是包括款式,狹義上講,是指整幅作品的謀篇布局。
5.書法作品的布局:
一幅書法作品大都包括正文、題款和印章三個方面的內容。
正文是要寫的主要內容,是作品的主體。文章詩詞,格言警句等等健康向上,吉利祥和的文字都可作為書法作品的內容。
題款是正文之外的說明性文字。包括象正文題目,出外,書寫的時間、地點,書寫者的姓名、字型大小、齋號,所贈對象的稱呼、姓名等等。這些內容並不是每幅作品都要全寫上。題款內容的多少要視作品的具體需要而定。題款的內容有的寫在正文前面,叫上款;有的寫在正文後面,叫下款。象所贈對象的姓名,稱呼這樣的內容應該寫在正文的前面,以表尊敬。
書法作品中所蓋的印章,從內容來分,有名號章和閑章。從所蓋的位置來看,有迎首章和押腳章。蓋在作品上首的叫迎首章,蓋在正文和下款之後的叫押腳章。印章在書法作品中主要起點綴作用,所以一幅作品的印章也不能過多,一般是一至三方為宜。
正文、題款、印章是一幅作品的三大有機構成部分。在創作時,必須統籌安排,使三者構成一個完美和諧的整體。
6. 「用筆」方法談
「用筆千古不易」,一句名言,道出了書法「用筆」的真諦。要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還得從這個「易」字開始。「
穿插:
凡上下疊合而成的字,其上下段 之間,應相互挪讓穿插,避免點劃不當相接重疊。
下筆前,先構思點劃安排之位置,預留空間,使點劃均能有最適當的地方。
並重:
上下重疊的字,通常是上小下大,下段比較粗狀,承載有力。
左右相並的字,左邊須窄小一些,以讓右。
筆法的變化:
個字,若有兩個以上的筆畫相同,或兩個部分的形體相似都應力求變化。
減捺:
一字里,若為兩個以上的捺,只能保留一個,其餘的捺 用點來表示。
有時只有一捺,但為美觀,也會把捺寫成點。
減鉤:
一個字,為求變化有兩個以上的鉤時,保留一個鉤,其餘省略。
筆畫間的映帶:即「筆斷意連」。
字由一些點劃組合而成,而這些點劃必須依照其運筆路線, 自然地產生映帶的效果,才會顯得有生氣。
左右的照應:
字里,若有左右對稱的筆畫,需注意彼此的映帶關系。
I. 學習書法的技巧
練字必須堅持每天都練,要求不多,要是時間緊的話每天練習5個就可以了,不過一定 要用心去體會這個字的間架結構,怎麼寫才會更漂亮。
買一本自己喜歡的字帖,切記不要描字,注意字的間架結構,在另外的田字格或是米字格中寫,不可操之過急。
必要的時候,可以找一個懂練字的人指導一下,「悟字」是很重要的,每次練的字要保存好,過一段時間後拿出來對比一下,看看有沒有進步(一定有的),還可以看看怎樣改進。
我是從六年級開始練字的,現在上初三了,字真的改變了不少,老師對我的幫助是很大的,現在想想,真的挺感謝他的,已經和他分開一年了,挺懷念那段他當我們班主任的時光的。
還有一點練字的訣竅吧:見撇見那要舒展,起筆落筆要注意。偏旁就是偏旁,不要佔太多的空間,在田字格里不能過中線(左右結構的字),「偏」旁嘛,對不對,呵呵。
太多的我也說不好了,說錯了就不好了,練字真的很不錯,寫一手好字別人對你的印象也會很好,不論學習多忙,我也會堅持練字的,希望你也堅持下去,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J. l練書法的技巧
練好書法的技巧 練書法是有技巧的,而且練字的技巧很多,各有各的感受和特點,現根據自己的實踐體會,介紹幾種練字的竅門。
(一)筆要握緊。寫字時把筆握緊很重要,可以說是寫好字的一個關鍵環節。目前, 一些人不注重這一點。在舊社會寫字時,老師常站在你的背後,猛然抽你的筆桿,看你把筆桿握得緊不緊。筆握不緊,寫得無力,寫不出心意,特別是寫楷書時,把筆握緊很重要。
(二)善於用氣。這是寫好字的一個秘訣。善於用氣十分重要。特別在寫長豎、長橫 時,你邊寫邊呼吸,筆會上下浮動,顫顫抖抖,筆畫就寫不好。如果善於用氣,採取微呼 吸,或在關鍵時,採取閉氣的辦法,筆畫就寫得很理想,達到滿意的效果。
(三)打好腹稿。動筆之前,要把你寫的字和篇幅,進行反復思索,每個字,每一行或整個篇章要寫出一個什麼樣的形式和精神面貌,必須打好腹稿,做到心中有數,使一個稱心如意的書法作品就彷彿浮現在你眼前,然後動筆,就會寫出布局合理、氣勢貫通的書法作品。
(四)善於找毛病。自己寫好的字,要反復看,找毛病,看自己寫的字有什麼不合意的地方。能看出毛病說明自己眼高手低,接著再寫,你就會有針對性地改掉毛病,把字寫好。如果看不出毛病,說明自己的眼力和手頭一樣不高。假若把自己寫的字放在一邊,或者掛在牆上天天去看,邊看邊思考,思考過程就是頭腦冷靜的過程,也是消化的過程,過幾天你就會看出毛病了,這時針對毛病你再動筆去寫去練,就會比上一次寫得更好,這就是提高。能經常這樣做,你的書法水平就提高得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