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圖書著錄條例
『壹』 《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內容是什麼
《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
1 引言
1.1 制訂本標準的目的是為了統一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以下簡稱報告、論文)的撰寫和編輯的格式,便利信息系統的收集、存儲、處理、加工、檢索、利用、交流、傳播。
1.2 本標准適用於報告、論文的編寫格式,包括形式構成和題錄著錄,及其撰寫、編輯、印刷、出版等。
本標准所指報告、論文可以是手稿,包括手抄本和打字本及其復製品;也可以是印刷本,包括發表在期刊或會議錄上的論文及其預印本、抽印本和變異本;作為書中一部分或獨立成書的專著;縮微復製品和其他形式。
1.3 本標准全部或部分適用於其他科技文件,如年報、便覽、備忘錄等,也適用於技術檔案。
2 定義
2.1 科學技術報告
科學技術報告是描述一項科學技術研究的結果或進展或一項技術研製試驗和評價的結果;或是論述某項科學技術問題的現狀和發展的文件。
科學技術報告是為了呈送科學技術工作主管機構或科學基金會等組織或主持研究的人等。科學技術報告中一般應該提供系統的或按工作進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兩方面的結果和經驗,以便有關人員和讀者判斷和評價,以及對報告中的結論和建議提出修正意見。
2.2 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是表明作者從事科學研究取得創造性的結果或有了新的見解,並以此為內容撰寫而成、作為提出申請授予相應的學位時評審用的學術論文。
學士論文應能表明作者確已較好地掌握了本門學科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基本技能,並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初步能力。
碩士論文應能表明作者確已在本門學科上掌握了堅實的基礎理淪和系統的專門知識,並對所研究課題有新的見解,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成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博士論文應能表明作者確已在本門學科上掌握了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並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了創造性的成果。
2.3 學術論文
學術論文是某一學術課題在實驗性、理論性或觀測性上具有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或創新見解和知識的科學記錄;或是某種已知原理應用於實際中取得新進展的科學總結,用以提供學術會議上宣讀、交流或討論;或在學術刊物上發表;或作其他用途的書面文件。
學術論文應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內容應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而不是重復、模仿、抄襲前人的工作。
3 編寫要求
報告、論文的中文稿必須用白色稿紙單面繕寫或打字;外文稿必須用打字。可以用不褪色的復制本。
報告、論文宜用 A4( 210 mm×297 mm)標准大小的白紙,應便於閱讀、復制和拍攝縮微製品。報告、論文在書寫、掃字或印刷時,要求紙的四周留足空白邊緣,以便裝訂、復制和讀者批註。每一面的上方(天頭)和左側(訂口)應分別留邊25 mm以上,下方(地腳)和右側(切口)應分別留邊20 mm以上。
4 編寫格式
4.1 報告、論文章、條的編號參照國家標准GB1.1《標准化工作導則標准編寫的基本規定》第8章「標准條文的編排」的有關規定,採用阿拉伯數字分級編號。
4.2 報告、論文的構成(略)
5 前置部分
5.1 封面 5.1.1封面是報告、論文的外表面,提供應有的信息,並起保護作用。
封面不是必不可少的。學術論文如作為期刊、書或其他出版物的一部分,無需封面;
如作為預印本、抽印本等單行本時,可以有封面。
5.1.2 封面上可包括下列內容:
a. 分類號 在左上角註明分類號,便於信息交換和處理。一般應註明《中國圖書資料類法》的類號,同時應盡可能註明《國際十進分類法UDC》的類號。
b. 本單位編號 一般標注在右上角。學術論文無必要。
c. 密級視報告、論文的內容,按國家規定的保密條例,在右上角註明密級。如系公開發行,不注密級。
d. 題名和副題名或分冊題名 用大號字標注於明顯地位。
e. 卷、分冊、篇的序號和名稱 如系全一冊,無需此項。
f. 版本 如草案、初稿、修訂版、…等。如系初版,無需此項。
g. 責任者姓名 責任者包括報告、論文的作者、學位論文的導師、評閱人、答辯委員會主席、以及學位授予單位等。必要時可註明個人責任者的職務、職稱、學位、所在單位名稱及地址;如責任者系單位、團體或小組,應寫明全稱和地址。
在封面和題名頁上,或學術論文的正文前署名的個人作者,只限於那些對於選定研究課題和制訂研究方案、直接參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並作出主要貢獻、以及參加撰寫論文並能對內容負責的人,按其貢獻大小排列名次。至於參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按研究計劃分工負責具體小項的工作者、某一項測試的承擔者,以及接受委託進行分析檢驗和觀察的輔助人員等,均不列入。這些人可以作為參加工作的人員一一列入致謝部分,或排於腳注。
如責任者姓名有必要附註漢語拼音時,必須遵照國家規定,即姓在名前,名連成一詞,不加連字元,不縮寫。
h. 申請學位級別 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所規定的名稱進行標注。
i. 專業名稱 系指學位論文作者主修專業的名稱。
j. 工作完成日期 包括報告、論文提交日期,學位論文的答辯日期,學位的授予日期,出版部門收到日期(必要時)。
k. 出版項 出版地及出版者名稱,出版年、月、日(必要時)。
5.1.3 報告和論文的封面格式參見附錄A。
5.2 封二
報告的封二可標注送發方式,包括免費贈送或價購,以及送發單位和個人;版權規定;其他應註明事項。
5.3 題名頁
題名頁是對報告、論文進行著錄的依據。
學術論文無需題名頁。
題名頁置於封二和襯頁之後,成為另頁的石頁。
報告、論文如分裝兩冊以上,每一分冊均應各有其題名頁。在題名頁上註明分冊名稱和序號。
題名頁除5.1規定封面應有的內容並取得一致外,還應包括下列各項:
單位名稱和地址,在封面上未列出的責任者職務、職稱、學位、單位名稱和地址,參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姓名。
5.4 變異本
報告、論文有時適應萊種需要,除正式的全文正本以外,要求有某種變異本,如:節本、摘錄本、為送請評審用的詳細摘要本、為摘取所需內容的改寫本等。
變異本的封面上必須標明「節本、摘錄本或改寫本」字樣,其餘應註明項目,參見5.1的規定執行。
5.5 題名
5.5.1 題名是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詞語反映報告、論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的邏輯組合。題名所用每一詞語必須考慮到有助於選定關鍵詞和編制題錄、索引等二次文獻可以提供檢索的特定實用信息。
題名應該避免使用不常見的縮略詞、首字母縮寫字、字元、代號和公式等。
題名一般不宜超過20字。
報告、論文用作國際交流,應有外文(多用英文)題名。外文題名一般不宜超過10個實詞。
5.5.2 下列情況可以有副題名:
題名語意末盡,用副題名補充說明報告論文中的特定內容;
報告、論文分冊出版,或足一系列工作分幾篇報道,或是分階段的研究結果,各用不同副題名區別其特定內容;
其他有必要用副題名作為引伸或說明者。
5.5.3 題名在整本報告、論文中不同地方出現時,應完全相同,但眉題可以節略。
5.6 序或前言
序並非必要。報告、論文的序,一般是作者或他人對本篇基本特徵的簡介,如說明研究工作緣起、背景、它旨、目的、意義、編寫體例,以及資助、支持、協作經過等;也可以評述和對相關問題研究闡發。這些內容也可以在正文引言中說明。
5.7 摘要
5.7.1 摘要是報告、論文的內容不加註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
5.7.2 報告、論文一般均應有摘要,為了國際交流,還應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
5.7.3 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閱讀報告、論文的全文,就能獲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有數據、有結論,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獨立使用,可以引用,可以用於工藝推廣。摘要的內容應包含與報告、論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讀者確定有無必要閱讀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獻採用。摘要一般應說明研究工作目的、實驗方法、結果和最終結論等,而重點是結果和給淪。
5.7.4 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過200~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過250個實詞。如遇特殊需要字數可以略多。
5.7.5 除了實在無變通辦法可用以外,摘要中不用圖、表、化學結構式、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
5.7.6 報告、論文的摘要可以用另頁置於題名頁之後,學術論文的摘要一般置於題名和作者之後、正文之前。
5.7.7 學位論文為了評審,學術論文為了參加學術會議,可按要求寫成變異本式的摘要,不受字數規定的限制。
5.8 關鍵詞關鍵詞是為了文獻標引工作從報告、論文中選取出來用以表示全文主題內容信息款目的單詞或術語。
每篇報告、論文選取3~8個詞作為關鍵詞,以顯著的字元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如有可能,盡量用《漢語主題詞表》等詞表提供的規范詞。
為了國際交流,應標注與中文對應的英文關鍵詞。
5.9 目次頁
長篇報告、論文可以有目次頁,短文無需目次頁。
目次頁由報告、論文的篇、章、條、附錄、題錄等的序號、名稱和頁碼組成,另頁排在序之後。
整套報告、論文分卷編制時,每一分卷均應有全部報告、論文內容的目次頁。
5.10 插圖和附表清單報告、論文中如圖表較多,可以分別列出清單置於目次頁之後。圖的清單應有序號、圖題和頁碼。表的清單應有序號、表題和頁碼。
5.11 符號、標志、縮略詞、首字母縮寫、計量單位、名詞、術語等的注釋表符號、標志、縮略詞、首字母縮寫、計量單位、名詞、術語等的注釋說明匯集表,應置於圖表清單之後。
6 主體部分
6.1 格式
主體部分的編寫格式可由作者自定,但一般由引言(或緒論)開始,以結論或討論結雙。
主體部分必須由另頁右頁開始。每一篇(或部分)必須另頁起。如報告、論文印成書刊等出版物,則按書刊編排格式的規定。
全部報告、論文的每一章、條的格式和版面安排,要求劃一,層次清楚。
6.2 序號
6.2.1 如報告、論文在一個總題下裝為兩卷(或分冊)以上,或分為兩篇(或部分)以上,各卷或篇應有序號。可以寫成:第一卷、第二分冊;第一篇、第二部分等。用外文撰寫的報告、論文,其卷(分冊)和篇(部分)的序號,用羅馬數字編碼。
6.2.2 報告、論文中的圖、表、附註、參考文獻、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數字分別依序連續編排序號。序號可以就全篇報告、論文統一按出現先後順序編碼,對長篇報告、論文也可以分章依序編碼。其標注形式應便於互相區別,可以分別為:圖 l、圖2.1;表2、表3.2;附註 l);文獻[4];式(5)、式(3.5)等。
6.2.3 報告、論文一律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頁碼。頁碼由書寫、打字或印刷的首頁開始,作為第l頁,並為有頁另頁。封面、封二、封三和封底不編入頁碼。可以將題名頁、序、目次頁等前置部分單獨編排頁碼。頁碼必須標注在每頁的相同位置,便於識別。
力求不出空白頁,如有,仍應以有頁作為單頁頁碼。
如在一個總題下裝成兩冊以上,應連續編頁碼。如各冊有其副題名,則可分別獨立編頁碼。
6.2.4 報告、論文的附錄依序用大寫正體A,B,C,……編序號,如:附錄 A。
附錄中的圖、表、式、參考文獻等另行編序號,與正文分開,也一律用阿拉伯數字編碼,但在數碼前冠以附錄序碼,如:圖 A1;表B2;式(B3);文獻〔A5〕等。
6.3 引言(或緒論)
引言(或緒論)簡要說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圍、相關領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識空白、理論基礎和分析、研究設想、研究方法和實驗設計、預期結果和意義等。應言簡意賅,不要與摘要雷同,不要成為摘要的注釋。一般教科書中有的知識,在引言中不必贅述。
比較短的論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著引言的效用。
學位論文為了需要反映出作者確已掌握了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開闊的科學視野,對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論證,因此,有關歷史回顧和前人工作的綜合評述,以及理論分析等,可以單獨成章,用足夠的文字敘述。
6.4 正文
報告、論文的正文是核心部分,佔主要篇幅,可以包括:調查對象、實驗和觀測方法、儀器設備、材料原料、實驗和觀測結果、計算方法和編程原理、數據資料、經過加工整理的圖表、形成的論點和導出的結論等。
由於研究工作涉及的學科、選題、研究方法、工作進程、結果表達方式等有很大的差異,對正文內容不能作統一的規定。但是,必須實事求是,客觀真切,准確完備,合乎邏輯,層次分明,簡練可讀。
圖包括曲線圖、構造圖、示意圖、圖解、框圖、流程圖、記錄圖、布置圖、地圖、照片、圖版等。
圖應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圖、圖題和圖例,不閱讀正文,就可理解圖意。
圖應編排序號(見6.2.2)。
每一圖應有簡短確切的題名,連同圖號置於圖下。必要時,應將圖上的符號、標記、代碼,以及實驗條件等,用最簡練的文字,橫排於圖題下方,作為圖例說明。
曲線圖的縱橫坐標必須標注「量、標准規定符號、單位」。此三者只有在不必要標明(如無量綱等)的情況下方可省略。坐標上標注的量的符號和縮略詞必須與正文中一致。
照片圖要求主題和主要顯示部分的輪廓鮮明,便於製版。如用放大縮小的復製品,必須清晰,反差適中。照片上應該有表示目的物尺寸的標度。
6.4.2 表
表的編排,一般是內容和測試項目由左至右橫讀,數據依序豎排。表應有自明性。
表應編排序號(見6.2.2)。
每一表應有簡短確切的題名,連同表號置於表上。必要時應將表中的符號、標記、代碼,以及需要說明事項,以最簡練的文字,橫排於表題下,作為表注,也可以附註於表下。
附註序號的編排,見6.2.2。表內附註的序號宜用小號阿拉伯數字並加圓括弧置於被標注對象的右上角,如:×××1),不宜用星號「*」,以免與數學上共軛和物質轉移的符號相混。
表的各欄均應標明「量或測試項目、標准規定符號、單位」。只有在無必要標注的情況下方可省略。表中的縮略調和符號,必須與正文中一致。
表內同一欄的數字必須上下對齊。表內不宜用「同上」、「同左」、「,,」和類似詞,一律填入具體數字或文字。表內「空白」代表未測或無此項,「-」或「…」(因「-」可能與代表陰性反應相混)代表未發現,「0」代表實測結果確為零。
如數據已繪成曲線圖,可不再列表。
6.4.3 數學、物理和化學式
正文中的公式、算式或方程式等應編排序號(見6.2.2),序號標注於該式所在行(當有續行時,應標注於最後一行)的最右邊。
較長的式,另行居中橫排。如式必須轉行時,只能在+,-,×,÷,<,>處轉行。上下式盡可能在等號「=」處對齊。
小數點用「.」表示。大於999的整數和多於三位數的小數,一律用半個阿拉伯數字元的小間隔分開,不用千位撇。對於純小數應將0列於小數點之前。
示例:應該寫成94
652.023 567; 0.314 325
不應寫成94,652.023,567; .314,325
應注意區別各種字元,如:拉丁文、希臘文、俄文、德文花體、草體;羅馬數字和阿拉伯數字;字元的正斜體、黑白體、大小寫、上下角標(特別是多層次,如「三踏步」)、上下偏差等。
示例:I,l,l,i;C,c;K,k,κ;0,o,(°);S,s,5;Z,z,2;B;β;W,w,ω。
6.4.4 計量單位
報告、論文必須採用1984年2月27日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中位》,並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使用方法》執行。使用各種量、單位和符號,必須遵循附錄 B所列國家標準的規定執行。單位名稱和符號的書寫方式一律採用國際通用符號。
6.4.5 符號和縮略詞
符號和縮略詞應遵照國家標准(見附錄B)的有關規定執行。如無標准可循,可採納中學科或本專業的權威性機構或學術固體所公布的規定;也可以採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編印的各學科詞彙的用詞。如不得不引用某些不是公知公用的、且又不易為同行讀者所理解的、或系作者自定的符號、記號、縮略詞、首字母縮寫字等時,均應在第一次出現時一一加以說明,給以明確的定義。
6.5 結論
報告、論文的結論是最終的、總體的結論,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結的簡單重復。結論應該准確、完整、明確、精練。
如果不可能導出應有的結論,也可以沒有結論而進行必要的討論。
可以在結論或討論中提出建議、研究設想、儀器設備改進意見、尚待解決的問題等。
6.6 致謝
可以在正文後對下列方面致謝:
國家科學基金、資助研究工作的獎學金基金、合同單位、資助或支持的企業、組織成個人;
協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條件的組織或個人;
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議和提供幫助的人;
給予轉載和引用權的資料、圖片、文獻、研究思想和設想的所有者;
其他應感謝的組織或個人。
6.7 參考文獻表
按照 GB
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的規定執行。
7 附錄
附錄是作為報告、論文主體的補充項日,並不是必需的。
7. 1 下列內容可以作為附錄編於報告、論文後,也可以另編成冊。
a. 為了整篇報告、論文材料的完整,但編入正文又有損於編排的條理和邏輯性,這一類材料包括比正文更為詳盡的信息、研究方法和技術更深入的敘述,建議可以閱讀的參考文獻題錄,對了解正文內容有用的補充信息等;
b. 由於篇幅過大或取材於復製品而不便於編入正文的材料;
c. 不便於編入正文的罕見珍貴資料;
d. 對一般讀者並非必要閱讀,但對本專業同行有參考價值的資料;
e. 某些重要的原始數據、數學推導、計算程序、框圖、結構圖、注釋、統計表、計算機列印輸出件等。
7.2 附錄與正文連續編頁碼。每一附錄的各種序號的編排見4.2和6.2.4。
7.3 每一附錄均另頁起。如報告、論文分裝幾冊。凡屬於某一冊的附錄應置於備該冊正文之後。
8 結尾部分(必要時)
為了將報告、論文迅速存儲入電子計算機,可以提供有關的輸入數據。
可以編排分類索引、著者索引、關鍵詞索引等。
封三和封底(包括版權頁)。
『貳』 什麼是圖書著錄
普通圖書著錄的主要信息源為題名頁,各著錄項目的規定信息源
『叄』 圖書著錄項是什麼
一般分為兩頁布置。第一頁署明機構的法定代表人、技術 負責人、項目負責人等主要責任者姓名,下方為報告編制王成的日期及機構公章用章區;第二頁為參加編寫的人員、各類技術專家親筆簽名。
『肆』 中文圖書著錄801欄位有哪些子欄位
2、可變長安段:長度不定的欄位,欄位長度因欄位描述的內容不同而變化。
3、固定長欄位:長度固定的欄位,欄位長度不因欄位描述的內容不同而變化。
4、必備欄位:機讀目錄必需具有的欄位。
5、可重復性:表示欄位可以在一條機讀目錄中重復使用。
6、欄位標識符:用於識別各個欄位的三位數字,也稱欄位號。
7、欄位指示符:與變長欄位聯用的字元,形式為數字或字母。提供有關欄位內容、欄位間的關系等及一些附加信息。
8、子欄位:欄位內所定義的數
『伍』 參考文獻格式
參考文獻標准格式是指為了撰寫論文而引用已經發表的文獻的格式,根據參考資料類型可分為專著[M],會議論文集[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R],標准[S],專利[P],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A],雜志[G]。
1、期刊論文類
一般格式如下:
作者.論文名稱[J].期刊名稱,發表年份(第幾期):頁碼.
注意:一般而言,參考文獻里的標點符號用的是英文狀態下輸入的標點符號。輸完漢字要切換到英文狀態,再輸入相應的標點符號。
示例:沈延生.村政的興衰與重建[J].戰略與管理,1998(6):1-34.
2、學位論文類
一般格式如下:
作者.論文名稱[D].畢業院校所在城市:畢業院校,論文提交年份:頁碼.
示例:
劉楊.同人小說的著作權問題研究[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12:12-15.
3、書籍著作類
一般格式如下:
作者.著作名稱[M].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名稱,出版年份:頁碼.
示例:金太軍.村治治理與權力結構[M].廣州:廣州人民出版社,2008:50.
(5)中文圖書著錄條例擴展閱讀
最主要的是根據載體把文獻分為印刷型、縮微型、機讀型和聲像型。
(1)印刷型:是文獻的最基本方式,包括鉛印、油印、膠印、石印等各種資料。優點查可直接、方便地閱讀。
(2)縮微型:是以感光材料為載體的文獻,又可分為縮微膠卷和縮微平片,優點是體積小、便於保存、轉移和傳遞。但閱讀時須用閱讀器。
(3)計算機閱讀型:是一種最新形式的載體。它主要通過編碼和程序設計,把文獻變成符號和機器語言,輸入計算機,存儲在磁帶或磁碟上,閱讀時,再由計算機輸出,它能存儲大量情報,可按任何形式組織這些情報,並能以極快的速度從中取出所需的情報。出現的電子圖書即屬於這種類型。
(4)聲像型:又稱直感型或視聽型,是以聲音和圖像形式記錄在載體上的文獻,如唱片、錄音帶、錄像帶、科技電影、幻燈片等。
『陸』 中國古代史四部分類著錄圖書的原則是什麼
你去看一下網路,解釋的比較清楚。
國家圖書館有專門的在線講座,不放去看看。
『柒』 圖書館管理條例
圖書館借還書規則
一、借書
1.凡我館讀者來館借閱書刊,一律憑本人借書證。借書證僅供本人使用,不得轉借,一旦發現,應予扣證,由本人憑有效證件前來領取。
2.借書證應妥善保管,如有遺失應立即到圖書館掛失。
3.借閱范圍:本館出借圖書以普通圖書為限,特藏書(善本書、線裝書等)、樣本庫藏書及參考工具書等僅供室內閱覽,概不外借。
4.外借冊數:院士 50 冊;教職工、博士、碩士 12 冊;訪問學者、特殊學生(竺可楨學院、醫學院七年制學生、讀者協會成員等) 10 冊;企編教職工、離退休人員、本專科學生、校外讀者 5 冊。
5.外借期限為 40 天,逾期書刊每冊每天罰款 0.05 元。與本人專業有關的圖書,如有特殊需要,可在到期前來館辦理續藉手續,以續借一次為限;凡逾期圖書不得再辦理續借。
6.借書時應當面檢查,發現有污損、殘缺或與書名內容不符等情況,須立即向管理人員聲明,並加蓋印記,否則,在還書時發現以上情況,應由借書人負責。
7.館藏圖書不能滿足教師、研究生的教學、科研等需要時,可辦理有關手續,通過館際互借解決。
二、還書
1.讀者應按期歸還圖書,逾期按每冊每天0.05元罰款。
2.讀者歸還的圖書如有新的污損,應予批評教育,並按"圖書館有關罰款的規定"處理。
--------------------------
借書證發放工作細則
一、辦證
1.凡我校教工和學生都可憑有關證件辦理借書證;為擴大資源共享,校外讀者憑有關證件收費後,也可申請辦理本館借書證。
(1)教職工憑工作證、離退休教職工憑離退休證給予辦證;
(2)學生(含研究生)憑學生證給予辦證;新生按學生名冊集體辦證;
(3)外籍教師憑系科或外事處證明、國內訪問學者憑臨時工作證給予辦證;
(4)留學生憑留學生證;成教生、遠教生等按學生名冊或學生證集體辦證,如單獨辦證則按校外讀者辦理;
(5)進修生憑進修證給予辦證;
(6)校外讀者憑身份證或單位證明給予辦證。
2.讀者須交本人一寸半身脫冒近照一張。
3.按規定收取借書證成本費 18 元。
4.下列讀者須收押金:
(1)外籍教師、國內訪問學者、留學生、企編教職工等收押金 300 元;
(2)成教生、遠教生、進修生、二級學院轉到浙江大學的試讀生、校外讀者等收押金 200 元。
上述讀者中,校外讀者(包括進修生)需要繳納服務費,服務費收取標准見《圖書館關於校外讀者使用本館資源的規定》。
5.為便於發證工作的管理,需做好教職工、研究生、學生及其它人員(含外籍教師、國內訪問學者、留學生、企編教職工、進修生、成教生、遠教生、校外讀者等)等領發借書證的登記工作。
6.核對讀者有效證件的內容與借書證的各項內容是否吻合。
二、掛失和補證
1.讀者借書證遺失應及時前來圖書館掛失,否則如造成圖書財產損失應負賠償責任。
2.掛失登記免收任何費用。
3.如原證找回,憑工作證、學生證或有效證件和借書證解除掛失。
4.掛失補證,收取借書證成本費 18 元。
5.新證補好以後,應及時在電腦中消除原證條形碼,並將原證借閱的圖書轉錄到新證上。
6.借書證請妥善保管,嚴禁一人持多證,嚴禁轉借他人使用,如果發現非本人使用借書證,圖書館有權扣留此證,並通知借書證持有人憑有效證件前來領取。
三、借書證收回
1.教職工因調動、離退休、出國進修、探親等原因辦理離校手續時,需全部還清圖書以後,收回借書證,然後才能辦理離校手續。
2.學生畢業離校時,在規定日期內,還清所借圖書,統一集中辦理離校手續。
3.借書證收回後,應及時在電腦中將其條碼注消。
4.因各種原因失效的借書證,必須在條碼處剪角或穿孔,使其報廢。
5.收取押金的讀者在還清書後,憑押金收據和借書證退回押金。
6.讀者離校時,如借書證遺失,須交五元手續費。
--------------------------
流通書庫(圖書閱覽室)工作內容和職責及工作流程
1、工作內容和職責
A:主要工作:負責圖書的上架。
B:負責新書的上架工作。
C:參與書庫晚上和雙休日值班工作。每個時間段由一名工作人員帶領數名學生助理工作。
D:回答讀者的提問,指導學生使用書目和讀者信息檢索系統。
2、圖書閱覽室圖書整理工作總要求
A:每天上下午兩次從出納台上將還回的圖書拉回至書庫。
B:書架應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整齊。由於讀者在開放時間是動態的,要隨時隨地保證書架上圖書的整齊是有難度的。但是書架從齊到不齊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所以我們的要求是每天在幾個固定的時間段內,保持書架整齊,從而保證在總體上的書刊排架正確和書架整齊。具體要求如下:
每天有六個固定時間段要求對圖書進行整理,分別是上午、下午、晚上的上下班六個時間。具體來講是:
1) 上午9:30以前整理完成
2) 上午11:00以後整理完成
3) 下午13:30以後整理完成
4) 下午16:15以後整理完成
5) 晚上18:00以後整理完成
6) 晚上21:45之前整理完成
在六次整理中,其中第一次要求進行讀架,保證書刊排架的正確,同時保持書架的整齊。其餘五次要求是書刊保持整齊。
白天的整理工作由工作人員完成,晚上的整理工作由學生助理完成。
3、工作流程
A:每天上、下午上班(上午8:00、下午13:30)所有書庫工作人員把借閱大廳中還回的圖書歸入書庫,放於待上架中或直接開始上架。(註:雙休日圖書歸入書庫工作由學生助理完成。)
B:每天上午或下午將歸還圖書拉回後開始上架。上架的要求是當天的圖書當天上架。(這個當天是指工作日中24小時以內上架。)
C:對書刊的整理要求見第2項期刊和工具書閱覽室整理工作總要求。
D:晚上值班的工作人員與期刊工作組晚上值班的工作人員共同負責大廳咨詢台。書庫整理等工作由學生助理完成。工作人員在16:50之前到崗。學生助理在17:45左右到崗。
E:晚上開始播放閉館音樂時間為21:30。工作人員和學生助理下班時間是21:45。學生在閉館前半小時開始整理書庫。在讀者離開後開始整理閱覽座位上的圖書和座位。工作人員應該對學生助理的工作作一定程度的指導和監督。
F:21: 45分以後,關閉門窗後下班。(註:晚上下班校車時間為10:00)
附:上架要求。
A:除I、J、和有組配的類目(主要是H類語言)外,所有的圖書要求全細排,即排到著者號的最後一位止。
I大類要求排到分類號的最後一位止。
J大類圖書中的大開本或過薄的圖書考慮在工具書閱覽室提供閱覽服務,其餘圖書在開架書庫提供外借服務。排架要求到分類號的最後一位止。
有組配號碼的圖書主要是H類語言,要求排到組配號碼第一位。(如H319.4:I要與H319.4:J相區分。H319.4:I5與H319.4:I7不用區分。)
B:開架書庫的錯架率要求在3%以內。(註:兩本圖書次序換錯,算一本圖書上架錯誤。多卷書多冊之間次序錯誤不算錯架。)
C:每學期將不定期進行錯架率的檢查評比工作。
--------------------------
圖書館工作人員職業守則
1. 自覺遵守勞動紀律,維護圖書館的正常秩序。憑本人胸牌刷卡進館;無卡的,請在大門咨詢台登記後由保安代為刷卡入館。做到不遲到、不早退、不擅自離崗、不串崗聊天、不大聲喧嘩。
2. 保持室內整潔。工作台和檢索台上物品、沙發茶幾和窗簾等擺放整齊;每天下班前將閱覽椅歸位;室內上架書車排放在書庫和閱覽區域之間,禁放消防卷簾門下;及時上架、整架,做到圖書排列有序;堅持每天班前清掃,做到無灰塵、無碎紙果皮、無痰跡。創一流環境,為讀者提供一個衛生清爽安靜有序的學習場所。
3. 圖書館內工作人員書刊借閱規則與讀者一致。
4. 敬業愛崗,認真履行崗位職責,按照崗位標准積極主動、創造性地做好本職工作,為讀者提供良好的服務。禁止在上班時間和服務窗口上網聊天或游戲。
5. 保持"寬以待人,嚴於律己,謙和,誠懇,熱情,耐心,客觀,公正"的工作作風。對讀者的任何提問,無論是否與圖書館事務相關,均應盡自己最大努力予以回答,幫助解決。決不能以不知道敷衍了事。
6. 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不得與讀者爭吵,不得拒絕讀者的合理要求。虛心聽取讀者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服務工作。對於有爭議及感到難以處理的問題和圖書館的缺點以及讀者的建設性意見,應做必要記錄並盡快反饋給主管或館領導。
7. 遇到突發事件,業務人員及時從業務工作轉向維持秩序、解釋說服和人員疏散等工作,主管或組長按"各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處理。
--------------------------
圖書館預約借書規定
1.凡圖書館確有,但已被人借走的圖書,研究生和教師以上讀者可以要求預約,每次預約一冊,借期為一個月。
2.讀者要求預約借書時,可在網上預約或來圖書館辦理預約手續。
3.凡預約的圖書,借閱者在使用期滿後,必須歸還,不得續借。
4.預約通知在網上公布一周,讀者須在一周內前來辦理借閱手續,過期不侯。
5.同一本書如有多人預約時,以辦理預約手續先後為序。
--------------------------
圖書館書刊遺失賠償規定
圖書館的書刊是國家財產, 是學校教學和科研的重要物質基礎,讀者應自覺愛護,妥善保管。如有遺失,讀者須負賠償責任。
(一)凡遺失書刊者,應主動在借期內到有關部門說明情況,辦理遺失申報手續。書刊逾期兩周,確實無法找回者,應到賠書處辦理賠書手續。
(二)遺失書刊,可以賠償相同版本或新版圖書,並繳納5元材料加工費。
(三)如抵賠原版書刊確有困難,按下列規定賠償:
1.5個復本以上普通中文圖書,按原價3-5倍賠償;
2.普通單本中文圖書、影印圖書、藝術類圖書等按原價5-10倍賠償;
3.進口原版圖書1987年以前按原價10倍賠償;1987年以後按原價3-5倍賠償;
4.港台版圖書、五年前出版的圖書按原價5-7倍賠償;
5.早期圖書(1987年以前)、辭典等綜合類圖書按原價的10倍償;底價不足1元按1元計,再賠10倍;
6.多卷書則按以上1-5條內容整套書價加倍賠償;
7.單本期刊,按該刊全年價格的1-3倍賠償;
8.單份報紙,按該報季價的3倍賠償;
9.合訂本報刊,按該報刊全年訂價的3-5倍賠償,另加裝訂費6元;
10.珍貴書刊、報紙、期刊、解放前出版的古舊圖書、線裝書,根據以上各條款內容,再加倍賠償。
(四)讀者如果在一個月內找到了已賠償的原書,可憑收據辦理退款手續,退款時須交手續費2元。用新書抵賠的不能退還。
--------------------------圖書館關於罰款的規定
根據國家教委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關於「要教育讀者遵守規章制度,愛護文獻資料。對違章或污損、盜竊文獻資料者,應視情節輕重,分別給予批評教育、賠償、罰款以及行政處分等不同處理」的規定,為保護國家財產,保證學校教學和科研的需要,根據學校《關於同意調整圖書賠償、文獻檢索 及查新等收費標準的通知》浙大校辦(2000)5號文件精神,特製定本規定。
收費項目
收費標准
一、圖書賠償等
1、污損(批註、塗劃、圈點)書刊
視污損情況處理
2、撕頁、開天窗
書刊原價的1-100倍
3、損壞條形碼
5元/條
4、惡意私自修改或損壞計算機管理軟體
200元/次
5、外借圖書超期
0.05元/天·冊
6、閱覽室書刊外借超期
1元/工作段·冊 (上午、下午、晚上各為1個工作段)
7、遺失書刊、電子文獻,以相同版本或新版本賠償者
5元/冊(加工費)
8、辦理掛失、賠款退款、補證
2元/證·次
9、偷竊書刊
200元/本(冊)
10、偷竊電子出版物、計算機和視聽等設備
200元/件
二、文獻檢索、查新
1、中文文獻檢索(專刊、文獻、成果)
200元/課題
2、中、外文文獻檢索(專刊、文獻-聯機、光碟)
500元/課題
3、國內查新報告
400-600元/課題
4、國內、外查新報告
700-1200元/課題
三、電子文獻利用
1、人工助網費
5元/小時
2、自行上機費
2元/小時
3、視聽費
3元/小時(上午2元/小時) 二人一機加收1元/次
四、其它
在圖書館任意吐痰、亂丟紙屑、果殼、抽煙 罰款5元
--------------------------
紫金港圖書館文明守則
1. 自覺遵守本館的規章制度,支持工作人員按章辦事。禁止從事與本館職責無關的任何活動。
2. 憑本人借書證刷卡進館,嚴禁借用他人借書證入館;校外讀者憑介紹信及本人有效證件於咨詢台聯系入館。門禁出館。
3. 自覺維護館內秩序,不違規侵佔存包櫃,不用書包等物品搶佔位置。禁止隨意挪動閱覽桌椅。
4. 讀者舉止文明,衣裝整齊。禁止穿背心、拖鞋進館。
5. 保持大樓清潔。禁止在閱覽室內吃零食;禁止隨地吐痰,亂扔垃圾。
6. 保持安靜。不高聲喧嘩或朗讀;入館時請將通訊工具設置為振動。
7. 愛護公物。嚴禁隨意塗抹刻畫和破壞設備;禁止在圖書和報刊上塗畫、撕頁、開天窗;禁止將未辦理出藉手續的書刊帶出圖書館。未經許可,禁止在館內張貼或散發廣告及其他宣傳品。
8. 館內嚴禁吸煙、用火及違章用電。
9. 如違反上述規定,將受到批評、教育,直至校紀處罰(按學校2003年7月3日發的浙大發學(2003)47號《浙江大學學生違紀處分條例》的通知和《圖書館關於罰款》的規定執行)。
--------------------------
各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紫金港校區圖書館處理突發事件的總協調人為行政幹事)
--------------------------------------------------------------------------------
停電的處理程序
1. 接到有關部門(水電中心)的停電通知後,及時在大門口的公告欄上張貼「圖書館停止借、還圖書和辦證」的通告
2. 遇到臨時停電或電力故障,物業公司、圖書館應及時聯系維修人員(白天撥打88206160 晚上撥打88206156)並通報總館和相關職能部門;配合物業公司立即檢查電梯等系統,並解救被困人員;業務人員及時從業務工作轉向維持秩序和解釋說明工作。
3. 造成財產損失或人員傷亡的,及時估計損失或送傷員到附近醫院(急救電話88206010/120)。協助有關部門一起找出停電原因,認定責任人,追究責任,並索賠損失。
4. 恢復供電後,及時協助物業公司調試電梯、三相設備等容易引發危險的設備,主機房由陳振宇作安全檢查,確定正常使用後報總館。
5. 雙休日、節假日發生停電或電力故障,還應及時通知不在館里的相關人員,包括分館館長、行政幹事、網路技術主管、流通主管,聯系方式在總咨詢台備查。(註:分館館長13003697554、行政幹事13957127740、網路技術主管13071813775、流通主管13819486268)
--------------------------------------------------------------------------------
網路故障處理流程
1. horizon系統不通(包括門禁),能瀏覽行政辦公網、圖書館主頁嗎,如果可以正常瀏覽,說明網路是通的,問題出在horizon伺服器上,打電話與系統部聯系,電話87951630,找老宓或陳敏俐,說明故障原因。
2. horizon系統不通(包括門禁),且不能瀏覽行政辦公網等玉泉校區的網頁,在電腦上PING一下本地的網關10.71.84.254,10.71.85.254,10.71.86.254,10.71.87.254,如果是通的,再PING一下10.10.71.2,看通不通,若不通,就打校區通訊中心電話88201112; PING本地的網關不通,也請拔打通訊中心,並將故障情況報給通訊中心。
3. horizon系統不通(包括門禁),不能瀏覽行政辦公網,但能PING通10.10.71.2,找本校區網辦劉老師,電話88206106。
4. horizon系統不通,不能正常瀏覽行政辦公網(感覺速度非常慢)但門禁是通的,PING本地的網關時有丟包,包括在不同的網段訪問本分館的WWW主頁也很慢,檢查交換機上信號燈情況,是否閃爍得很歷害。請排除網路廣播與區域網內病毒情況。
5. 能瀏覽行政辦公網,但門禁連不上,與系統部聯系。Horizon主機沒問題,則檢查門禁的應用軟體,可以先將軟體關閉後,再重新啟動一下。
6. 訪問校外是通的,但感覺較慢,這是由於校網的出口的帶寬問題,此問題一時是無法解決的。訪問新校區的其它的網關的延時如何,若都是在10ms以內,則是正常的。
7. 無法查詢的撥打88201112(行政樓1樓108室)。
註:IP10.10.71.2為電信與校網辦相連的一個口子。
附:電話清單
紫金港校區網辦:劉老師 88206106
浙大快威 朱深花 87901880轉 13906532466
董 穎 87901880轉 13336170701
中辰公司 柯廣全 13073614412
中國電信 高 書 13588028660
校區通訊服務中心 88201112
--------------------------------------------------------------------------------
發生火災應急措施
1、發現火情立即撲救,火情嚴重迅速撥打"119"報警電話,同時報告校區保衛辦(電話88206110)和本單位領導。
2、打開防火安全通道,組織人員疏散,並立即救護受傷人員,待人員撤離後立即關閉火災樓層的防火安全門,防止火勢蔓延。
3、切斷火災樓層的電源,並立即啟動消防水泵,組織人員滅火。
4、待消防部門到達後設立警戒區,以保證滅火工作的順利進行和火災現場的保護。
--------------------------------------------------------------------------------
水浸事故的處理程序
1. 接到報警後,火速派人前往現場觀察,查找出水源和控制閥門,並予以關閉。
2. 及時聯系人員維修(白天撥打88206160 晚上撥打88206156)。
3. 組織人員清理現場。
4. 有鎖的房間,及時聯系物業公司並領取鑰匙。
5. 情況嚴重時,第一時間撥打88206110/110。
6. 將情況及時通報館領導和相關部門。
--------------------------------------------------------------------------------
盜竊應急處理程序
1. 遇有(或接報)公開使用暴力或其他手段(如打、砸、搶、偷等)強行索取或毀環管理處和師生財物或威脅師生人身安全的犯罪行為時,要及時通報大樓保安,協助保安迅速制止犯罪,並及時報警(88206110/110)。
2. 保護案發現場,任何人不得擅自移動任何東西,不得讓外人進入現場。
3. 現場有人受傷,要設法盡快送附近醫院(急救電話88206010/120)。
4. 保安值班員必須做好現場記錄,並寫出書面報告上交圖書館和物業公司。
5. 將情況及時通報館領導和相關部門。
--------------------------------------------------------------------------------
遇到斗毆的處理程序
1. 勸阻雙方住手、停口,持有器械鬥毆的應先制止持械的一方。
2. 將雙方或一方勸離現場。
3. 有傷員的則先送傷員去醫院救治(急救電話88206010/120)。
4. 情況嚴重的及時撥打88206110/110。
5. 將情況及時通報館領導和相關部門。
--------------------------------------------------------------------------------
遇到急症病人的處理程序
1. 第一時間趕到病人所在現場,並通報給館領導和相關部門。
2. 在可能的情況下,通知單位、家屬,並及時送附近醫院。
3. 情況危急的速打120。
『捌』 我要參加一個事業單點陣圖書館理員 考試要求為具備基本的圖書管理知識。書名是 圖書管理基礎。
A圖書資料專業基礎 5
A1第一部分 基礎知識 5
A1.1.×基礎理論知識 5
A1.1.1.×學研究的對象、性質、內容 5
A1.1.1.1.掌握×學的研究對象 5
A1.1.1.2.了解×學的體系結構 5
A1.1.1.3.熟悉×學的研究內容 5
A1.1.1.4.掌握×學的學科性質 5
A1.1.1.5.了解×學的研究方法 5
A1.1.2.×及社會職能 5
A1.1.2.1.掌握×的概念 5
A1.1.2.2.熟悉×的構成要素 5
A1.1.2.3.熟悉×產生的動因 5
A1.1.2.4.掌握×的屬性 6
A1.1.2.5.掌握×的社會職能 6
A1.1.3.×的類型 6
A1.1.3.1.掌握×類型劃分的標准 6
A1.1.3.2.掌握國家×的職能 6
A1.1.3.3.掌握公共×的性質與職能 6
A1.1.3.4.掌握高等學院校×的任務、特點 6
A1.1.3.5.了解專業×的性質、任務、特點 7
A1.1.3.6.了解其他類型×:工會、少兒、技術、中小學和軍事× 7
A1.1.4.×事業的相關知識 7
A1.1.4.1.了解×事業的含義 7
A1.1.4.2.了解×事業建設的原則 7
A1.1.4.3.熟悉我國×事業的結構 7
A1.1.4.4.掌握館際合作與資源共享 7
A1.1.4.5.掌握×網的概念、類型、意義、組織、職能 8
A1.1.4.6.熟悉×業務輔導工作的定義、特點和方法 8
A1.1.4.7.掌握×法的意義、作用和內容 8
A1.1.5.×業務工作的相關知識 9
A1.1.5.1.掌握×工作的基本流程 9
A1.1.5.2.熟悉×文獻資源建設的內容、環節 9
A1.1.5.3.掌握讀者服務工作的基本內容 9
A1.1.5.4.了解信息環境下×服務的新方式 9
A1.1.5.5.熟悉×自動化的概念及發展 9
A1.1.5.6.熟悉×集成管理系統各子系統的結構與功能 9
A1.1.6.×管理的相關基礎知識 10
A1.1.6.1.掌握×管理的含義、對象及特徵 10
A1.1.6.2.掌握×管理的意義、原則 10
A1.1.6.3.掌握現代×管理的基本要求及內容 10
A1.1.6.4.了解×業務機構的設置 10
A1.1.6.5.熟悉×規章制度的意義及內容 10
A1.1.6.6.熟悉×崗位責任制的內容 10
A1.1.6.7.熟悉×目標管理的基本要素及環節 10
A1.1.6.8.熟悉×統計的概念、作用、指標體系 10
A1.1.6.9.掌握×統計的六種計算方法 11
A1.1.6.10.了解×評估的意義及標准 11
A1.1.6.11.掌握×工作標准化的意義、原則和內容 11
A1.1.6.12.熟悉我國文獻標准化的現狀 11
A1.2.信息組織基礎理論知識 12
A1.2.1.信息組織基礎知識 12
A1.2.1.1.掌握信息組織的基本概念 12
A1.2.1.2.掌握文獻組織的兩種基本排列形式 12
A1.2.1.3.掌握檢索語言的基本概念 12
A1.2.1.4.熟悉檢全率與檢准率的基本概念 12
A1.2.1.5.了解信息組織中控制的基本內容 12
A1.2.1.6.掌握信息描述的基本概念 12
A1.2.1.7.了解信息描述規范的內容 12
A1.2.2.分類法基礎知識 12
A1.2.2.1.掌握分類的基本概念 12
A1.2.2.2.掌握信息資源分類的特徵及作用 12
A1.2.2.3.掌握信息資源分類法的概念 12
A1.2.2.4.掌握信息資源分類法的編制類型 13
A1.2.2.5.掌握基本部類、基本大類、簡表、詳表、復分表的概念 13
A1.2.2.6.熟悉標記符號的要求、編制制度和標記技術 13
A1.2.2.7.熟悉說明與注釋的主要形式 13
A1.2.2.8.了解網路分類法與傳統分類法的異同 13
A1.2.3.主題法基礎知識 13
A1.2.3.1.掌握主題法的基本概念及特徵 13
A1.2.3.2.掌握主題法的類型 13
A1.2.3.3.了解敘詞表的結構 13
A1.2.3.4.了解敘詞語言的詞彙控制 14
A1.3.文獻編目基礎理論知識 14
A1.3.1.文獻編目基礎知識 14
A1.3.1.1.掌握信息資源的概念及種類 14
A1.3.1.2.掌握元數據的概念及種類 14
A1.3.1.3.掌握目錄的概念及種類 14
A1.3.1.4.掌握×目錄的職能 15
A1.3.2.文獻著錄基本知識 15
A1.3.2.1.掌握著錄項目的基本概念 15
A1.3.2.2.掌握《中國文獻編目規則》所規定的八大著錄項目 15
A1.3.2.3.掌握標識符的基本概念及作用 15
A1.3.2.4.掌握著錄格式、著錄級次、著錄文字的基本概念 15
A1.3.2.5.掌握主要信息源和規定信息源的概念 15
A1.3.3.檢索點及標目基本知識 15
A1.3.3.1.掌握檢索點的基本概念 15
A1.3.3.2.了解檢索點的數量 15
A1.3.3.3.掌握標目的基本概念、作用及種類 16
A1.3.3.4.了解參照法的概念、作用及種類 16
A1.3.3.5.了解規范檔的概念及結構 16
A1.3.4.計算機書目文檔基本知識 16
A1.3.4.1.了解CNMARC書目記錄的邏輯結構 16
A1.3.4.2.了解CNMARC數字欄位區的十大功能塊 16
A1.3.4.3.掌握欄位、子欄位與數據元素的基本概念 16
A1.3.4.4.了解CNMARC數字欄位區的標識系統 16
A1.4.文獻檢索基礎理論知識 17
A1.4.1.文獻檢索的基礎知識 17
A1.4.1.1.掌握文獻資源的類型(見A1.3.1.1) 17
A1.4.1.2.熟悉中國傳統工具書的主要類型 17
A1.4.1.3.掌握常見的資料庫類型 17
A1.4.1.4.掌握檢索工具的特點 17
A1.4.1.5.掌握電子版檢索工具的特點 17
A1.4.1.6.熟悉文獻信息資源利用的學術規范 17
A1.4.1.7.熟悉文獻信息資源利用的引證標注方法 17
A1.4.2.辭書的相關知識 17
A1.4.2.1.掌握辭書、字典、詞典、辭典的基本概念 17
A1.4.2.2.掌握中國古代辭書的主要類型 18
A1.4.2.3.熟悉中國近代以來主要的字典、詞典 18
A1.4.2.4.熟悉中國古代辭書的編纂體例 18
A1.4.2.5.了解電子詞典和網路詞典的特點 19
A1.4.2.6.掌握中國有代表性的辭書 19
A1.4.3.古籍資源的相關知識 19
A1.4.3.1.了解中國古籍資源的基本狀況 19
A1.4.3.2.熟悉中國古籍目錄的特點 20
A1.4.3.3.熟悉古籍版本的定義和特點 20
A1.4.3.4.熟悉古籍叢書的概念及類型 20
A1.4.3.5.熟悉類書的特點及功用 21
A1.4.4.網路全書基礎知識 21
A1.4.4.1.掌握網路全書的概念、分類、特點 21
A1.4.4.2.了解網路全書與其它工具書的區別 21
A1.4.4.3.熟悉中外有代表性的網路全書 22
A1.4.5.年鑒基礎知識 22
A1.4.5.1.掌握年鑒的概念 22
A1.4.5.2.掌握年鑒的特點 22
A1.4.5.3.了解年鑒資源的現狀 22
A2第二部分 專業理論知識 22
A2.1.文獻標引專業理論 22
A2.1.1.分類標引理論 22
A2.1.1.1.掌握分類標引的意義和要求 22
A2.1.1.2.掌握上位類、下位類、同位類的含義 22
A2.1.1.3.掌握號碼配置的基本概念 22
A2.1.1.4.掌握組配標引的三種類型 22
A2.1.1.5.掌握標引工作的程序 22
A2.1.1.6.熟悉基本分類規則 22
A2.1.1.7.熟悉一般分類規則 22
A2.1.1.8.熟悉同類書排列的兩種基本方法 23
A2.1.2.主題標引和主題檢索 23
A2.1.2.1.掌握主題標引的基本概念 23
A2.1.2.2.掌握主題標引與分類標引的異同 23
A2.1.2.3.熟悉主題標引的方式 23
A2.1.2.4.熟悉主題分析的內容 23
A2.1.2.5.熟悉主題標引的基本規則 23
A2.1.2.6.熟悉各種主題及各種類型信息資源的標引 23
A2.1.2.7.了解主題檢索工具和主題檢索系統 24
A2.2.文獻編目專業理論(具體規則只作了解,參考《中國文獻編目規則》) 25
A2.2.1.熟悉普通圖書著錄規則 25
A2.2.2.掌握中文圖書CNMARC格式著錄方法 25
A2.3.文獻檢索方法 25
A2.3.1.掌握檢索工具的排檢方法 25
A2.3.1.印刷版工具書的排檢方法 25
A2.3.2.電子版檢索工具的檢索方法 25
A2.3.3.搜索引擎中的常用檢索方法 26
A2.3.2.熟悉近代圖書、報刊、論文資源檢索系統的檢索方法 26
A2.3.2.1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的檢索方法 26
A2.2.4.2.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的檢索方法 26
A2.2.4.3.人大報刊檢索系統的檢索方法 26
A2.2.4.4.萬方數據資源系統的檢索方法 26
A2.2.4.5.全國報刊索引資料庫的檢索方法 27
A2.2.4.6.《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的檢索方法 27
A2.2.4.7.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的檢索方法 27
A3第三部分 新理論知識 27
A3.1.×基礎新理論 27
A3.1.1.數字×的相關知識 27
A3.1.1.1.了解計算機網路常用的幾種形式 27
A3.1.1.2.了解信息高速公路的定義及組成 27
A3.1.1.3.了解未來×的三種形態 27
A3.1.1.4.熟悉數字×的定義 27
A3.1.1.5.熟悉數字×的特點 27
A3.1.1.6.熟悉數字×的功能 27
A3.1.2.×文獻資源數字化和電子版權問題相關知識 27
A3.1.2.1.掌握館藏文獻數字化的概念 27
A3.1.2.2.了解數字化文獻的主要類型 27
A3.1.2.3.了解資料庫的版權保護 27
A3.1.2.4.了解電子信息資源的侵權形式 27
A3.2.文獻標引新理論 27
A3.2.1.了解關鍵詞語言的特點及類型 27
A3.2.2.了解文本檢索的基本概念及文本檢索技術 28
A3.2.3.了解後控詞表的基本概念 28
A3.2.4.了解自動主題標引基本概念 28
A3.2.5.了解自動分類標引的基本概念 28
A3.3.文獻編目新理論 28
A3.3.1.網路信息資源編目相關知識 28
A3.3.1.1.了解網路信息資源編目方法 28
A3.3.1.2.了解DC元數據 28
A3.3.1.3.了解XML元數據 28
A3.3.2.計算機聯機編目相關知識 28
A3.3.2.1.掌握聯機編目的概念及作用 28
A3.3.2.2.熟悉聯機編目系統的功能 28
A3.3.2.3.了解國內外聯機編目機構 28
A3.3.2.4.了解Z39.50協議基本概念 29
A3.4.文獻檢索新理論 29
A3.4.1.熟悉電子圖書的概念 29
A3.4.2.熟悉電子圖書系統的概念及檢索功能 29
A3.4.3.熟悉有代表性的中文電子圖書系統 29
B圖書資料專業實務 30
B1第一部分 基本工具 30
B1.1.了解國內外主要分類法 30
B1.1.1.《杜威十進分類法》 30
B1.1.2.《國際十進分類法》 30
B1.1.3.《美國國會×圖書分類法》 30
B1.1.4.《冒號分類法》 30
B1.1.5.《中國×分類法》 30
B1.1.6.《雅虎》(Yahoo!) 30
B1.2.了解國內外主要主題詞表 30
B1.2.1.《美國國會標題表》 30
B1.2.2.《醫學標題表》 30
B1.2.3.《漢語主題詞表》 30
B1.2.4.《中國分類主題詞表》 30
B1.2.5.《社會科學檢索詞表》 31
B1.3.了解文獻著錄的基本工具 31
B1.3.1.《中國文獻編目規則》 31
B1.3.2.《西文文獻著錄條例》 31
B1.3.3.《中國機讀目錄格式》(CNMARC) 31
B1.3.4.《美國國家機讀目錄格式》(USMARC) 31
B1.4.了解文獻檢索的基本工具 31
B1.4.1.常用的中文辭書 31
B1.4.1.1.《爾雅》 31
B1.4.1.2.《說文解字》 31
B1.4.1.3.《康熙字典》 31
B1.4.1.4.《新華字典》 32
B1.4.1.5.《現代漢語詞典》 32
B1.4.1.6.《古漢語常用字典》 32
B1.4.1.7.《辭海》 32
B1.4.1.8.《辭源》 32
B1.4.1.9.《漢語大字典》 32
B1.4.1.10.《漢語大詞典》 32
B1.4.2.古籍資源的檢索工具 33
B1.4.2.1.《漢書•藝文志》 33
B1.4.2.2.《隋書•經籍志》 33
B1.4.2.3.《四庫全書總目》 33
B1.4.2.4.《四庫全書簡明目錄》 33
B1.4.2.5.《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33
B1.4.2.6.《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注》 34
B1.4.2.7.《販書偶記》 34
B1.4.2.8.《中國古籍善本書目》 34
B1.4.2.9.《中國善本書提要》 34
B1.4.2.10.《中國叢書綜錄》 34
B1.4.2.11.《藝文類聚》 35
B1.4.2.12.《太平御覽》 35
B1.4.2.13.《事物紀原》 35
B1.4.2.14.《永樂大典》 35
B1.4.2.15.《三才圖會》 35
B1.4.2.16.《古今圖書集成》 35
B1.4.2.17.《佩文韻府》 35
B1.4.2.18.《駢字類編》 36
B1.4.2.19.《十三經全文檢索系統》 36
B1.4.2.20.《古籍整理圖書目錄》(1949——1991) 36
B1.4.2.21.有關二十六史的檢索工具 36
B1.4.3.圖書、期刊、論文、時事、數據、法規等資源的檢索工具 37
B1.4.3.1.《民國時期總書目》 37
B1.4.3.2.《中國國家書目》 37
B1.4.3.3.方正Apabi數字× 37
B1.4.3.4.超星數字× 37
B1.4.3.5.書生之家數字× 37
B1.4.3.6.《中國大網路全書》 37
B1.4.3.7.《簡明不列顛網路全書》 37
B1.4.3.8.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 37
B1.4.3.9.中國科技期刊全文資料庫 38
B1.4.3.10.人大復印報刊資料 38
B1.4.3.11.萬方數據資源系統 38
B1.4.3.12.全國報刊索引資料庫 38
B1.4.3.13.我國主要的政府網站、統計網站及經濟網站 39
B1.4.3.14.有關法律資源的網站 39
B2第二部分 實踐操作 39
B2.1.文獻標引的實踐操作 39
B2.1.1.文獻分類標引 39
B2.1.2.文獻主題標引 39
B2.2.文獻編目的實踐操作 39
B2.3.文獻檢索的實踐操作 39
B2.3.1.查考古籍流傳情況的工具書 39
B2.3.2.查考古籍善本的工具書 39
B2.3.3.查考古籍叢書的工具書 39
B2.3.4.查考語詞和典故的工具書 39
B2.3.5.查考古代圖像資料的工具書:《三才圖會》 40
B2.3.6.查找近代圖書的工具書 40
B2.3.7.查找期刊、論文的檢索工具 40
B2.3.8.查找引文出處的檢索工具 40
B2.3.9.查找時事信息資源的方法和途徑 40
B2.3.10.查找法律資源的方法和途徑 40
第一部分就是基礎
『玖』 本人急求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和中國文獻編目規則講解
視頻沒有,圖書有,把書買到自己看。
書名:中國圖書館分類法使用手冊(第4版)
出版社: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ISBN:9787501316236
頁碼:510 頁
版次: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32
出版日:1999年08月
中文:
定價:39.00元
--------------------------------------------------------------------------------
內容簡介
為使《中圖法》新老用戶正確掌握這部分類法,進行文獻分類標引工作,《中圖法》編委會在原第三版使用手冊的基礎上,編寫了《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四版)使用手冊》一書。《中國圖書館分類法使用手冊》內容包括:《中圖法》的編制理論和技術;同類書排列、文獻改編問題;《中圖法》版本及系列工具書介紹。另有附錄。《中國圖書館分類法使用手冊》重點增加了《中圖法》第四版新增內容、類目結構變化較大部分的說明,同時對第三版使用手冊中闡述過於簡略的內容進行了補充。《中圖法》編委會具有對《中圖法》一書使用解釋的權威性,同時本書具有較強的學術性和實用性。
--------------------------------------------------------------------------------
作者簡介
--------------------------------------------------------------------------------
目錄
前言
第一章導言
第一節《中圖法》簡史
第二節《中圖法》第三版修訂概要
第二章《中圖法》的編制理論與編制技術
第一節編制原則
第二節基本序列
第三節基本大類
第四節體系與結構
第五節類目的劃分與排列
第六節類目關系及其顯示
第七節類目注釋
第八節各學科門類的編制結構
第九節分類法編制中的若干問題的處理
第十節類目涵義的劃分與辨識
第十一節《中圖法》的修訂
第三章《中圖法》標記符號的編制與使用
第一節標記符號
第二節編號制度
第三節配號方法
第四章《中圖法》的組配技術及應用
第一節通用復分表
第二節專類復分表
第三節類目之間的仿分
第四節《中圖法》中「0」的使用問題
第五節冒號組配技術與應用
第五章文獻分類的一般方法
第一節文獻分類的質量管理
第二節《中圖法》版本的選用和使用本的制定
第三節文獻分類工作程序
第四節文獻分類基本規則
第五節各種主題形式文獻的分類規則
第六節各種出版形式、編制體例文獻的分類規則
第七節綜合性科學與綜合性知識文獻的分類方法
第八節新學科、新主題文獻的分類方法
第六章《中圖法》各大類的分類方法
第一節A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
第二節B哲學、宗教
第三節C社會科學總論
第四節D政治、法律
第五節E軍事
第六節F經濟
第七節G文化、科學、教育、體育
第八節H語言、文字
第九節I文學
第十節J藝術
第十一節K歷史、地理
第十二節N自然科學總論
第十三節O數理科學和化學
第十四節P天文學、地球科學
第十五節Q生物科學
第十六節R醫葯、衛生
第十七節S農業科學
第十八節T工業技術
第十九節1B一般工業技術
第二十節TD礦業工程
第二十一節TE石油、天然氣工業
第二十二節TF冶金工業
第二十三節TG金屬學與金屬工藝
第二十四節TH機械、儀表工業
第二十五節TJ武器工業
第二十六節TK能源與動力工程
第二十七節TL原子能技術
第二十八節TM電工技術
第二十九節TN無線電電子學、電信技術
第三十節TP自動化技術、計算機技術
第三十一節TQ化學工業
第三十二節TS輕工業、手工業
第三十三節TU建築科學
第三十四節TV水利工程
第三十五節U交通運輸
第三十六節V航空、航天
第三十七節X環境科學、安全科學
第三十八節Z綜合性圖書
第七章《中圖法》用於機讀數據的標引
第一節 機讀數據標引與用於排架及編制手工檢索工具標引的差異
第二節機讀數據分類標引規則
第三節機讀數據的檢索
第八章 同類書的區分與書次號的編制
第九章更換分類法及文獻改編問題
第十章《中圖法》的系列版本及輔助工具書
附錄
--------------------------------------------------------------------------------
中國文獻編目規則(第二版)
作 者: 國家圖書館《中國文獻編目規則》修訂組
出 版 社: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3-1 版 次: 2
書 號: 978-7-5013-2758-4 裝 幀: 平裝
圖書開本: 16開 頁 數: 432頁
印 次: 1
定價:90.00元
內容簡介本書根據《國際標准著錄規則》(ISBD)和《英美編目條例》(AACR)的最新版本,並適應中國文獻編目工作的需要,對原《中國文獻編目規則》進行了修訂。在具體項目修改中,對規定信息源、版本信息選取、特殊文獻著錄對象的確立、分析著錄的不同類型等著錄項目進行了修改;同時,對電子資源、連續性資源、測繪制圖資料等章節做了補充與修改。特別是標目法部分,在內容、章節、機構上做了較大的調整,增加了大量樣例,使內容更加充實。
--------------------------------------------------------------------------------
目錄第一部分 著錄法(1)
第一章 總則(3)
第二章 普通圖書(27)
第三章 學位論文、科技報告、標准文獻(52)
第四章 古籍(73)
第五章 拓片(93)
第六章 測繪制圖資料(108)
第七章 樂譜(136)
第八章 錄音資料(154)
第九章 影像資料(181)
第十章 靜畫資料(205)
第十一章 連續性資源(219)
第十二章 縮微文獻(263)
第十三章 電子資源(281)
第十四章 手稿(303)
第十五章 綜合著錄與分析著錄(314)
第二部分 目標法(329)
第二十一章 總則(331)
第二十二章 個人名稱標目(333)
第二十三章 團體/會議名稱標目(351)
第二十四章 題名標目(369)
第二十五章 參照(377)
附錄1 著錄樣例(385)
附錄2 中國歷史朝代規范簡稱(413)
附錄3 中國各少數民族規范名稱表(414)
附錄4 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名稱表(415)
附錄5 主要名詞術語(421)
『拾』 普通圖書的著錄格式是怎樣的
現將常見類型文獻的著錄格式作如下要求。參考文獻中的責任者採用姓在前名在後的著錄形式。無論中外人士一律姓在前名在後,外國著者的"名"可以用縮寫字母,"姓"全部大寫。
【分類號】:+。
【DOI】:CNKI:SUN:GTXS.0.2008-06-012。
專著:[序號] 著者。書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例如:劉國鈞,王連成。圖書館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
(10)中文圖書著錄條例擴展閱讀:
期刊[序號]主要作者。文獻題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號(期號):起止頁碼。例如:袁慶龍,候文義。Ni-P。合金鍍層組織形貌及顯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01,32(1):51-53。
論文集:[序號]著者。文獻題名[C]。編者。論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例如:孫品一。高校學報編輯工作現代化特徵[C]。中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研究會。科技編輯學論文集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10-22。
學位論文[序號] 作者。題名[D].保存地:保存單位,年份。如:張和生。地質力學系統理論[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1998。
報告[序號] 作者。文獻題名[R].報告地:報告會主辦單位,年份。例如:馮西橋。核反應堆壓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華大學核能技術設計研究院,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