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法國婚姻法財產

法國婚姻法財產

發布時間: 2025-07-18 11:30:20

⑴ 關於夫妻約定財產的程序

現行《婚姻法》沒有規定夫妻約定財產的申報登記程序。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對夫妻財產約定均規定有申報登記程序,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公證方式。德國、瑞士、法國等國皆規定夫妻財產契約須在法院前或公證人前訂立,當事人簽署之。二是登記方式。日本、韓國等國規定夫妻財產契約應於婚姻申報時登記。 我國《婚姻法》對夫妻約定財產的申報登記程序沒有規定,這在實踐中會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一是對財產約定內容的解釋問題。由於當事人自身的局限性,常常出現對財產約定的內容並不能真正表達當事人的內心意思,或者發生爭議後雙方對約定的內容有不同的理解給審判機關的審判帶來困難。如果有申報登記程序,登記機關在登記時就會把住這個關。三是無法很好保護夫或妻一方所擁有的財產權利。《婚姻法》第19條第3款規定:「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的財產清償」。這一規定旨在於保護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因為夫妻財產約定是夫妻之間的內部約定,只有第三人明知夫妻財產的約定,夫妻財產約定才發生對抗第三人的效力。但在實踐中可能會出現夫或妻一方為了使與第三人的民事行為得以實現或出於其它原因,而不告知第三人夫妻對財產已有約定的事實。同時存在對「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的舉證責任的困難。這樣在清償債務時必然會侵害夫或妻中實際上不負有債務的一方的權利。二是無法防止夫妻利用財產約定來逃避債務等規避法律的行為。《婚姻法》第19條第3款規定第三人知道夫妻對財產有約定,該約定對第三人才有效力,從某種程序上保護了第三人的合法權利,但缺乏公示方式進行登記,仍然存在夫妻利用約定規避法律、逃避債務的可能,也無法避免「假離婚、真逃債」的現象發生,無法完全保護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四是令該約定缺乏公信力。雖然第十九條規定約定必須採用書面形式,但是本人認為,該約定毫無公信力,根本不足以對抗第三人。由於書面約定,乃是夫妻之間的合意,無公證介入,其約定勢必可任意曲解,第三人根本不可能知情。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九條

⑵ 法國的婚姻法是怎樣保護婦女的合法權利的

法國人認為婦女權利的保障不僅體現一個國家進步和文明程度,它還是民族強盛的根本,因為母親們的地位決定社會安定程度和下一代的培養和成長。在婚姻法中,更注重對女性權利的保護和「懲罰過錯一方」。

法國大革命勝利後,在1791年憲法中率先宣示,法律視婚姻僅為民事契約。不久以後,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又確立了未經合意不得成立婚姻的原則。自此以後婚姻自由原則及其必然產物——共諾婚制,相繼為許多資產階級國家的法律所確認。共諾婚是以契約說為其理論依據的,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這種婚姻自由在一定意義上只是形式上的自由,而非實質上的自由。

《法國民法典》對夫妻離婚財產的分割規定清晰嚴明:如果雙方無婚前協定,所有財產都屬於共同財產;如果雙方協議離婚,財產按協商自行分配;如果一方起訴,倆人必須如實提供所有財產清單,任何一方瞞報財產,法庭將沒收其全部財產,作為懲罰。婦女地位在西方發達國家是越來越受到尊重和保護的,即便夫妻離婚,優勢也都是傾向於女方,這在法國的婚姻法上得到了很大的體現。

法國在離婚夫妻財產分配上採取的政策是「懲罰過錯一方」。對打官司離婚的夫妻,法院必須要求雙方申訴離婚原因,通俗解釋就是「哪兒一方有過錯導致離婚」,如姘居、暴行、虐待、侮辱等,絕不可以以「夫妻不和、感情破裂」等空泛的語言作為離婚原由。確定離婚原由以後,法官會根據分配原則,在財產分配時「懲罰過錯一方」,判別無辜方獲得更多的財產和撫養費,並且會根據離婚受害者的精神受害程度給予其更多的物質補償,使得過錯方必須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法國婚姻法對離婚時房產配置的規定:法國夫妻雙方婚前各自擁有的財產一般在離婚時不用均分,但是房屋的情況比較復雜,屬於例外。即使是一些屋主在婚前已經將房款付清,但是婚後與配偶一起在房屋裡居住、生活,由此就會涉及到每年房屋的地稅支付、保養維修費用等方方面面的支出。這樣一來,房屋就成了一個家庭住所,理所當然就要被視為夫妻雙方的家庭共同財產。那麼,一旦夫妻雙方的婚姻面臨解體,屋主婚前已經付清房款的房屋一樣需要進行共同分割。至於那些結婚之前夫妻中任何一方以按揭方式購置的房屋,婚後由夫妻雙方共同支付按揭貸款,或是一方支付貸款,因為房屋已經屬於家庭的共同財產,當然在離婚時,夫妻雙方就更需要對此進行分割。所以,法國很多腰纏萬貫的富豪大款,事業做得越大,錢掙得越多,越不敢輕言離婚,哪怕你再有錢,假如一生離三四次婚,也會變成窮光蛋,多大財產也禁不住這么折騰。他們認為婦女權利的保障不僅體現一個國家進步和文明程度,它還是民族強盛的根本,因為母親們的地位決定社會安定程度和下一代的培養和成長。

⑶ 法國的婚姻法是怎樣保護婦女的合法權利

法國在離婚夫妻財產分配上採取的政策是「懲罰過錯一方」。

⑷ 求 最新法國婚姻法

一、結婚條件

1、實質要件

(1)須達到法定婚齡。男未滿18歲、女未滿15歲,不得結婚。但出於重大原因,結婚舉行地的共和國檢察官同意免除年齡限制的除外。

(2)雙方同意。

(3)前次婚姻尚未解除,不得再婚。

(4)未成年人結婚須取得父母同意,父母對締結婚姻意見不一致時,仍產生同意的效力。父母一方死亡或不能表達意願的,他方同意即可。

(5)一定范圍內的親屬關系不得結婚。

2、形式要件

(1)無論普通的婚姻還是宗教的婚姻,都必須在合格的民事官員面前按照規定的形式舉行隆重的慶祝儀式。

(2)結婚的告示必須在市政廳的入口處公布,要求至少在舉行結婚儀式前10天公布,這樣任何阻礙結婚的事由都可以被提出。如果存在嚴重阻礙結婚的事由,結婚的告示將被取消。

(3)結婚的當事人必須向市政官員提供出生證書(3個月之內簽發的)、醫生的證書(2個月之內簽發的)證明他或她已經進行了醫學檢查。

(4)雙方還必須提交婚前財產協議。

(5)結婚儀式在任何一方住所或居所所在地的城市市政廳舉行,要求有2個或2個以上的證人出席。由主管出生、結婚和死亡的登記官簽發結婚證書。

二、無效婚姻

法國只有無效婚姻的規定,而沒有可撤銷婚姻的規定。根據法國民法典的規定,下列婚姻無效:

(1)未經夫妻雙方或其中一方自由同意而締結的婚姻;

(2)在應得到父與母、直系尊親屬或親屬會議同意才能結婚的情況下,未經此同意而締結的婚姻;

(3)未達法定婚齡的婚姻;

(4)未經同意,無結婚合意的婚姻;

(5)結婚時本人未到場的婚姻;

(6)重婚的婚姻;

(7)在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間產生的婚姻。

三、離婚的條件和程序

(一)離婚的條件

法國的離婚法具有有責主義和破裂主義並存的特點。該法第229條規定:「下列情形得宣告離婚:夫妻雙方相互同意離婚;共同生活破裂;因有過錯。」

1、因夫妻雙方互相同意而離婚。

因夫妻雙方相互同意而離婚又分為兩種情形:

(1)協議離婚。

基於夫妻雙方的共同請求而離婚,夫妻雙方無須說明離婚的原因,只需向法官提交確定離婚後果的協議草案,請予批准即可。

法律對協議離婚有下列限制:

第一, 結婚時間的限制,即夫妻雙方在結婚後6個月內不得相互同意離婚。

第二,考慮期的限制,即如果夫妻雙方堅持離婚意願,法官應當指出,他們應在3個月的考慮期限之後重新提出離婚申請;如在考慮期屆滿後6個月內未重新提出離婚申請,原來的共同離婚申請即失去效力。

第三,離婚後果的限制,即法官如確認雙方達成的離婚後果的協議對子女利益或者對另一方配偶的利益保護不夠,得拒絕認可並且不宣判離婚。

(2)認諾離婚。

夫妻一方提出申請,另一方接受而離婚的被稱為認諾離婚,即夫妻一方提出具體的事實證明其不能忍受繼續維持夫妻共同生活而請求離婚。如果另一方配偶對法官承認此種事實,法官得宣判離婚而無須對雙方分擔過錯進行裁判。如果另一方配偶不承認此種事實,法官不得宣告離婚。

2、因夫妻共同生活破裂而離婚

如夫妻事實上分別生活已達6年,一方配偶得以共同生活持續中斷而請求離婚;如果配偶一方的精神官能嚴重受損,夫妻之間無法共同生活達6年,並且此種損害將來也無法康復,另一方得請求離婚。

3、因過錯而離婚

法國法律規定:「夫妻一方,因另一方反復嚴重違法婚姻權利與義務得事實,致使夫妻共同生活不能忍受時,得請求離婚。」例如,配偶一方被處以刑罰,另一方配偶得請求離婚。

(二)離婚的程序

在法國,只有審理民事案件的「大審法院」才對離婚案件有管轄權,才能對離婚及其後果做出宣告。在因夫妻共同生活破裂或因過錯請求離婚得情況下,向法院起訴之前,必須試行和解,和解也可在訴訟之間再次試行。

四、離婚後夫妻財產的分割

離婚後夫妻財產的分割根據法定財產制或夫妻在婚前協議中約定的夫妻財產制的不同形式,產生不同的效果。

配偶雙方可以在離婚判決下達前久財產分配問題達成協議,或者由離婚判決一並解決財產問題。

在進行夫妻財產清算時,雙方當事人必須公布所有的相關動產和不動產。如果一項財產不在婚姻財產中予以公布,則會導致擁有該財產的一方喪失對該財產的權利。

五、離婚損害賠償責任

根據法國法律的規定,離婚損害賠償責任分為兩種:一是離婚過錯賠償,二是離因賠償。前者以離婚過錯存在為前提;後者以離婚導致雙方生活條件產生差異為依據。

補償金的數額根據受領補償金的一方的需要以及他方的收入情況而定,還應考慮雙方離婚時的情況以及在可預見的將來這種情況的變化。

在協議離婚的情況下,夫妻可以依合意確定補償金的數額和給付方式。此合意經法官批准認可,即具有與法院的判決同樣的執行力。如法官認為合意有失公平,應當拒絕認可。

六、離婚後對配偶的撫養

法國法律規定,在因共同生活破裂宣告離婚的情況下,主動提出離婚的一方完全負有救助責任。如果時因對方的精神官能嚴重受損而宣告離婚的,救助責任包括負擔有病的一方配偶醫療所需的一切費用。

救助義務,以撫養金形式履行。撫養金數額可以根據夫妻各方的財力與需要加以變更。

如作為撫養金債權人的一方再婚或公開與他人姘居,撫養金當然停止給付。

如作為撫養金債務人的一方死亡,撫養金的給付由該方的繼承人負擔。

七、離婚後對子女的撫養

離婚後,父母無論是否有監護權或其他權利,仍然有撫養子女的責任。

撫養費的數額由法官決定,法官可以命令分期給付與孩子共同生活的父母一方,或者給付授權監護孩子的其他人。

在撫養費的計算上,法官要考慮雙方的經濟能力。如果父母的經濟能力或者子女的實際需要發生了改變,則撫養費的數額可以隨之改變。

熱點內容
公司清演算法規 發布:2025-07-18 16:36:08 瀏覽:607
最新勞動法加班時間規定 發布:2025-07-18 16:21:34 瀏覽:887
公民代理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5-07-18 16:18:58 瀏覽:120
經濟法第七版案例分析答案 發布:2025-07-18 16:07:11 瀏覽:534
婚姻法與繼承法試卷 發布:2025-07-18 16:04:02 瀏覽:719
廣西梧州法院 發布:2025-07-18 15:57:18 瀏覽:528
補償可以高於勞動法47條 發布:2025-07-18 15:50:29 瀏覽:212
民法最新行政法規 發布:2025-07-18 15:45:59 瀏覽:877
勞動法關於事業單位病假規定2015年 發布:2025-07-18 15:44:34 瀏覽:696
深圳2017新勞動法底薪 發布:2025-07-18 15:44:33 瀏覽: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