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公共場地規章制度
① 公共場所應遵循什麼禮儀規范
公共場所應遵循的禮儀規范:
(1)遵守秩序。公共禮儀維持了公共生活的最基本秩序,而公共秩序是社會公眾的最低要求和需要,沒有了秩序,公共權利就無法保障,各方利益就要遭受損失。
(2)儀表整潔。講究儀表和形體禮儀,是一種社會公德。儀表整潔,不僅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他人的尊重。
(3)講究衛生,就是要遵守衛生公約,樹立個人良好形象。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不亂塗亂畫,不隨地大小便等。
(4)尊老愛幼。老人和小孩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應該得到社會公眾的關心和照顧,尊老愛幼是人的一種美德。
(5)禮讓女士。在公共場所,評價一位男士是否具有男子漢氣質和紳士風度,主要體現在他是否禮讓女士,是否遵循「女士優先」原則。
(1)使用公共場地規章制度擴展閱讀:
儀態舉止:
1、談話姿勢:談話的姿勢往往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修養和文明素質。所以,交談時,首先雙方要互相正視、互相傾聽、不能東張西望、看書看報、面帶倦容、哈欠連天。否則,會給人心不在焉、傲慢無理等不禮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勢,是一種靜態的美。站立時,身體應與地面垂直,重心放在兩個前腳掌上,挺胸、收腹、收頒、抬頭、雙肩放鬆。雙臂自然下垂或在體前交叉,眼睛平視,面帶笑容。
站立時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場合不宜將手插在褲袋裡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識地做些小動作,那樣不但顯得拘謹,給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儀態的莊重。
3、坐姿:坐,也是一種靜態造型。端莊優美的坐,會給人以文雅、穩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確的坐姿應該:腰背挺直,肩放鬆。女性應兩膝並攏;男性膝部可分開一些,但不要過大,一般不超過肩寬。
4、起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動作,走姿是一種動態的美。「行如風」就是用風行水上來形容輕快自然的步態。正確的走姿是:輕而穩,胸要挺,頭要抬,肩放鬆,兩眼平視,面帶微笑,自然擺臂。
② 酒店管理規章制度
太多了,各種星級酒店不同的規章制度。
③ 公共場所衛生制度
一、公共場所經營單位,需取得「衛生許可證」後方可開業。「衛生許可證」懸掛於顯眼處。
二、從業人員(包括臨時工)每年應進行一次健康檢查,持有效合格的健康證後方能從事本職工作。
三、從業人員需進行法規及衛生知識培訓,經考核合格者發給合格證。
四、公共場所經營單位必須建立相應的衛生管理制度。要有專人負責衛生管理工作,設衛生專用消毒設施,公用品、用具等需定期進行消毒保潔。
五、定期清理室內外衛生,保持環境整潔。
賓館、旅店業衛生制度
一、賓館、旅店要保持周圍環境整潔、美觀,地面無果皮、痰跡和垃圾。
二、必須設有消毒間或消毒設施,並要有健全的衛生制度。
三、被套、枕套(巾)、床單等卧具要一客一換。
四、公用茶具應每日清洗消毒。茶具表面必須光潔、無油漬、無水漬、無異味。
五、客房內衛生間的洗漱池、浴盆應每日清洗消毒。無衛生間的客房,每個床位應配備有不同標記的臉盆和腳盆各一個。臉盆、腳盆和拖鞋要做到一客一換,用後必須清洗和消毒。
六、賓館、旅店業的公共衛生間要做到每日清掃、消毒、並保持無積水、無蚊蠅、無異味。
七、各類賓館、旅店業要有防蠅、蚊、蟑螂和防鼠害的設施,並經常檢查設施使用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改進。
八、對旅客廢棄的衣物要進行登記,統一銷毀。
九、店內自備水源和二次供水水質應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二次供水蓄水池要符合輸水管材衛生要求, 做到定期清洗消毒。
公共浴室衛生制度
一、門面整潔美觀,室內定期粉刷油飾,牆壁、地面、燈具清潔無塵,玻璃明凈,浴室應設有更衣室、浴室、廁
所和消毒間等。更衣室(包括兼作休息室)必須有保暖、換氣設備,地面要防滲、防滑。
二、浴室應設氣窗,保存良好通風。目前尚不能取消的池浴,在池浴間應設置淋浴噴頭,浴池每晚要徹底清洗,
經過消毒後再換水。新建、改建、擴建的浴室內不得設池浴。
三、盆浴間應設淋浴噴頭,顧客用畢的浴盆應清洗消毒。
四、理發用大小圍布要經常清洗更換,臉巾應清潔,每位顧客用後應清洗消毒。
五、公用茶具應做到一客一洗一消毒,拖鞋和修腳工具每客用後應消毒。
六、浴室內及其衛生間應及時清掃、消毒,做到無積水,無異味。
七、禁止患性病和各種傳染性皮膚病的顧客進入浴室就浴。
理發、美容店衛生制度
一、理發店、美容店的環境應整潔、明亮、舒適。隨時清掃地面廢棄物,並有專門容器存放。
二、有健全的衛生制度,店內應有消毒設施或消毒間。
三、工作人員操作時應穿清潔干凈的工作服,潔面時
戴口罩。
四、理發用大小圍布要經常清洗更換,臉巾應清潔,每位顧客用後應清洗消毒。
五、美容工具、理發工具、胡刷用後應消毒。理發工具應採用無臭氧紫外線消毒。清洗消毒後的工具應分類存放。
六、對患有頭癬等皮膚傳染病的顧客要有專用的理發工具,並有明顯標志,用後及時消毒,並單獨存放。
七、美容店工作人員在美容前雙手必須清洗消毒,工作時要戴口罩。
八、美容用唇膏、唇筆等應做到一次性使用。一般美容店不得做創傷性美容術。
九、供顧客使用的化妝品應符合《化妝品衛生標准》。
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公共場所經營單位和個人需防止危害健康事故的發生,如發生健康危害事故啟動緊急應急預案。加強公共場所危害健康事故報告和疫情報告。做好突發危害事件的報告,最大限度的控制健康危害事故的發生,經營單位負責人及衛生負責人,是事故報告責任人,其他人員也有義務報告。
(一)報告范圍:
1.微小氣候或空氣質量不符合衛生標准所致的虛脫休克;
2.生活飲水遭受污染或飲水污染所致的介水傳染性疾病流行和中毒;
3.公共用具、用水和衛生設施遭受污染所致傳染性疾病、皮膚病;
4.意外事故處致的一氧化碳、氨氣、氯氣、消毒殺蟲劑等中
(二)發生死亡或同時發生3名以上(含3名)受害病人時,事故報告責任人要在發生事故24小時之內,電話報告當地衛生防疫機構。發現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以及不明原因的疾病時,及時向附近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醫療機構報告。
衛生消毒制度
一、設有專用消毒間,對公共用品進行清洗、消毒和保潔。做到一客一換一消毒
二、消毒間外應貼有明顯標志,布局合理,無雜物;清洗消毒間總面積滿足飲具、用具等清洗消毒保潔的需要。
三、清洗消毒應按規程操作,做到先清洗後消毒。使用的消毒劑在有效期內,消毒設備(消毒櫃)應正常運轉並確保消毒時間和消毒劑的濃度達到消毒效果。
四、清洗消毒飲具、盆桶、拖鞋、床上紡織用品、清潔工具的設施應分開並專用,防止交叉污染。
五、清洗消毒的茶具應當表面光潔,無油漬、無水漬、無異味。
六、清洗消毒後的物品應分類存放保潔。已消毒的飲具應存放於保潔櫃內,保潔櫃應定期清洗消毒,並不得存放雜物。
公 共 場 所 衛 生 管 理 制 度
崗位衛生負責制
一、負責人(業主)職責
1對本單位衛生工作全面負責,建立健全衛生制度和衛生檔案,配有專(兼)職衛生管理人員,自覺接受衛生監督,按規定辦理《衛生許可證》;
2帶領衛生管理組織對崗位衛生責任制執行情況進行定期與不定期的考核、檢查評比,獎懲;
3對衛生設施增添、更新以及重大衛生事件作出決策。
二、衛生管理人員職責:
1負責日常衛生管理工作的實施和具體指導,參加對崗位衛生責任制執行情況的定期與不定期的考核、檢查評比;
2完成負責人(業主)交辦的其他衛生工作。
三、衛生人員職責:
1、保持內外環境整潔,無積塵、無蛛網、地面無痰跡和污物,無衛生死角,採取消除蒼蠅、老鼠、蟑螂等措施,垃圾、廢棄物放入加蓋的密封容器。
2、氣候、空氣質量、雜訊、通氣、顧客用具和衛生設施等符合國家衛生標准,場內嚴禁吸煙,須有明顯的「禁止吸煙」標志,設吸煙室(處),吸煙室(處)外不設煙灰缸。
3、經營符合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的化妝品及顧客一次性衛生用品,設有消毒專間,配備消毒櫃、清洗水池,公用茶具、毛巾做到一客一消毒,床上用具做到一客一換,長住旅客做到每周一換,理發美容用的毛巾與燙發、染發的毛巾分開使用,供應水果拼盤的應設置符合衛生要求的水果製作間。
4、燙發、染發場所應設有機械通風裝置,影劇院每場次間隔不少於30分鍾,歌舞廳營業時間嚴禁使用紫外線燈、滑石粉及有害健康煙霧劑。
5、從業人員須經衛生知識培訓合格、持有效健康證明上崗;保持經常性個人衛生,做到勤剪指甲、勤洗澡理發,穿戴整潔工作衣帽。進行面部美容、理發清面時應戴口罩。美容前雙手必須清洗消毒。
6、公共浴室、游泳池等應有禁止皮膚病人和傳染病人進入的標識。
公共場所用品用具衛生管理、消毒制度
一、公共場所使用的用品用具及一次性用品必須符合國家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重復使用的用品、用具使用前應洗凈消毒、按衛生要求保管,一次性用品嚴禁重復使用。
二、公共場所必須設有專用公共用具洗消間和洗消設施,並有明顯標志。公用杯具、毛巾布草、浴盆、臉盆、腳盆、拖鞋每客用後必須嚴格按照一洗二過三消毒的程序進行洗消,並做到一客一換一消毒。
三、設有毛巾布草供應的公共場所必須設專用干凈布草間(櫃)和專用臟布草回收間,干凈布草間內應設有帶門專用布草櫃,布草應分類存放。
四、公共場所各類用品用具的運輸應採用密閉方式進行,應分有干凈和骯臟用品用具的運輸工具和容器,並有明顯標志區分。
六、公共場所的各類用品用具數量應配備足夠能供周轉用,一般應不少於滿負荷量的三倍量。
七、公共場所的用品用具應符合《公共場所用品衛生標准》(WS205-2001)和相應各類場所的相關衛生要求。
八、公共場所內供客人用的各類食品用具必須符合《食品衛生法》的有關規定。
九、理發、燙發、染發、美容用的化學制劑、化妝品應符合《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的有關規定。
十、公共場所內用於用品用具清洗消毒的產品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衛生要求。
衛生清掃、除害衛生制度
一、操作間及庫房門應設立高50cm、表面光滑、門框及底部嚴密的防鼠板;
二、發現老鼠、蟑螂及其它害蟲應即時殺滅;
三、發現鼠洞、蟑螂滋生洞穴應用硬質材料進行封堵,並及時清理或合理投葯。
從業人員個人衛生制度
一、從業人員必須經過健康檢查和衛生知識培訓,取得「從業人員健康證」才能上崗工作。
二、從業人員每年進行一次體檢,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活動期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以及其他有礙公共衛生的疾病的,治癒前不得從事直接為顧客服務的工作。
三、從業人員要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遵守「五四制」,即勤洗澡、勤換工作服、勤理發、勤剪指甲。
衛生檢查評比制度
一、工作時杜絕不良的衛生習慣,經常洗手,常剪指甲,工作場所不得吸煙,違反其中一項酌情扣除獎金。
二、每天搞好本職崗位衛生工作,如工作區域衛生不符合要求按情節輕重酌情扣除獎金。
三、下班前,要及時打掃衛生工作,如被檢查人員發現未做好衛生工作,擅自下班,酌情扣除當事人獎金。
四、各區域工作人員按照制定的衛生制度,做好本崗位工作。由領班不定時對各區域進行抽查,發現問題,及時指出,並限期當事人改正。
江東區衛生監督所印製 http://www.nbjdjds.org
④ 遵守公共場所規章制度用英語怎麼說
遵守公共場所規章制度
英文翻譯_
Abide by public place rules and regulations
⑤ 公共場所衛生管理制度內容怎麼寫
給你提供相關的行政法規,你參照寫就行.
<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國發[1987]24號
頒布日期:19870401 實施日期:19870401 頒布單位:國務院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創造良好的公共場所衛生條件,預防疾病,保障人體健康,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下列公共場所:
(一)賓館、飯館、旅店、招待所、車馬店、咖啡館、酒吧、茶座;
(二)公共浴室、理發店、美容店;
(三)影劇院、錄像廳(室)、游藝廳(室)、舞廳、音樂廳;
(四)體育場(館)、游泳場(館)、公園;
(五)展覽館、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
(六)商場(店)、書店;
(七)候診室、候車(機、船)室、公共交通工具。
第三條公共場所的下列項目應符合國家衛生標准和要求:
(一)空氣、微小氣候(濕度、溫度、風速);
(二)水質;
(三)採光、照明;
(四)噪音;
(五)顧客用具和衛生設施。
公共場所的衛生標准和要求,由衛生部負責制定。
第四條國家對公共場所以及新建、改建、擴建的公共場所的選址和設計實行「衛生許可證」制度。
「衛生許可證」由縣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簽發。
第二章衛生管理
第五條公共場所的主管部門應當建立衛生管理制度,配備專職或者兼職衛生管理人員,對所屬經營單位(包括個體經營者,下同)的衛生狀況進行經常性檢查,並提供必要的條件。
第六條經營單位應當負責所經營的公共場所的衛生管理,建立衛生責任制度,對本單位的從業人員進行衛生知識的培訓和考核工作。
第七條公共場所直接為顧客服務的人員,持有「健康合格證」方能從事本職工作。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活動期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以及其他有礙公共衛生的疾病的,治癒前不得從事直接為顧客服務的工作。
第八條經營單位須取得「衛生許可證」後,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登記,辦理營業執照。在本條例實施前已開業的,須經衛生防疫機構驗收合格後,補發「衛生許可證」。「衛生許可證」兩年復核一次。
第九條公共場所因不符合衛生標准和要求造成危害健康事故的,經營單位應妥善處理,並及時報告衛生防疫機構。
第三章衛生監督
第十條各級衛生防疫機構,負責管轄范圍內的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工作。
民航、鐵路、交通、廠(場)礦衛生防疫機構對管轄范圍內的公共場所,施行衛生監督,並接受當地衛生防疫機構的業務指導。
第十一條衛生防疫機構根據需要設立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員,執行衛生防疫機構交給的任務。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員由同級人民政府發給證書。
民航、鐵路、交通、工礦企業衛生防疫機構的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員,由其上級主管部門發給證書。
第十二條衛生防疫機構對公共場所的衛生監督職責:
(一)對公共場所進行衛生監測和衛生技術指導;
(二)監督從業人員健康檢查,指導有關部門對從業人員進行衛生知識的教育和培訓;
(三)對新建、擴建、改建的公共場所的選址和設計進行衛生審查,並參加竣工驗收。
第十三條衛生監督員有權對公共場所進行現場檢查,索取有關資料,經營單位不得拒絕或隱瞞。衛生監督員對所提供的技術資料有保密的責任。
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員在執行任務時,應佩戴證章、出示證件。
第四章罰則
第十四條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單位或者個人,衛生防疫機構可以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警告、罰款、停業整頓、吊銷「衛生許可證」的行政處罰:
(一)衛生質量不符合國家衛生標准和要求,而繼續營業的;
(二)未獲得「健康合格證」,而從事直接為顧客服務的;
(三)拒絕衛生監督的;
(四)未取得「衛生許可證」,擅自營業的。
罰款一律上交國庫。
第十五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造成嚴重危害公民健康的事故或中毒事故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對受害人賠償損失。
違反本條例致人殘疾或者死亡,構成犯罪的,應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第十六條對罰款、停業整頓及吊銷「衛生許可證」的行政處罰不服的,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天內,可以向當地人民法院起訴。但對公共場所衛生質量控制的決定應立即執行。對處罰的決定不履行又逾期不起訴的,由衛生防疫機構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第十七條公共場所衛生監督機構和衛生監督員必須盡職盡責,依法辦事。對玩忽職守,濫用職權,收取賄賂的,由上級主管部門給予直接責任人員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第五章附則
第十八條本條例的實施細則由衛生部負責制定。
第十九條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⑥ 國家對公共場所實行什麼制度
衛生許可證
⑦ 公共場所有哪些制度
有電源管理制度,安全檢查制度,消防知識學習培訓制度,緊急安全疏散方案,消防器材管理制度,值班制度,用電用火用氣和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制度等。
A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safety inspection system, fire fighting knowledge and learning and training systems, emergency security evacuation programs, fire-fighting 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 ty systems, electric fire with gas and inflammable goods management system.
⑧ 公共場所衛生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創造良好的公共場所衛生條件,預防疾病,保障人體健康,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下列公共場所:
(一)賓館、飯館、旅店、招待所、車馬店、咖啡館、酒吧、茶座;
(二)公共浴室、理發店、美容店;
(三)影劇院、錄像廳(室)、游藝廳(室)、舞廳、音樂廳;
(四)體育場(館)、游泳場(館)、公園;
(五)展覽館、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
(六)商場(店)、書店;
(七)候診室、候車(機、船)室、公共交通工具。
第三條公共場所的下列項目應符合國家衛生標准和要求:
(一)空氣、微小氣候(濕度、溫度、風速);
(二)水質;
(三)採光、照明;
(四)噪音;
(五)顧客用具和衛生設施。
公共場所的衛生標准和要求,由衛生部負責制定。
第四條國家對公共場所以及新建、改建、擴建的公共場所的選址和設計實行「衛生許可證」制度。
「衛生許可證」由縣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簽發。
第二章衛生管理
第五條公共場所的主管部門應當建立衛生管理制度,配備專職或者兼職衛生管理人員,對所屬經營單位(包括個體經營者,下同)的衛生狀況進行經常性檢查,並提供必要的條件。
第六條經營單位應當負責所經營的公共場所的衛生管理,建立衛生責任制度,對本單位的從業人員進行衛生知識的培訓和考核工作。
第七條公共場所直接為顧客服務的人員,持有「健康合格證」方能從事本職工作。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活動期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以及其他有礙公共衛生的疾病的,治癒前不得從事直接為顧客服務的工作。
第八條經營單位須取得「衛生許可證」後,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登記,辦理營業執照。在本條例實施前已開業的,須經衛生防疫機構驗收合格後,補發「衛生許可證」。「衛生許可證」兩年復核一次。
第九條公共場所因不符合衛生標准和要求造成危害健康事故的,經營單位應妥善處理,並及時報告衛生防疫機構。
第三章衛生監督
第十條各級衛生防疫機構,負責管轄范圍內的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工作。
民航、鐵路、交通、廠(場)礦衛生防疫機構對管轄范圍內的公共場所,施行衛生監督,並接受當地衛生防疫機構的業務指導。
第十一條衛生防疫機構根據需要設立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員,執行衛生防疫機構交給的任務。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員由同級人民政府發給證書。
民航、鐵路、交通、工礦企業衛生防疫機構的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員,由其上級主管部門發給證書。
第十二條衛生防疫機構對公共場所的衛生監督職責:
(一)對公共場所進行衛生監測和衛生技術指導;
(二)監督從業人員健康檢查,指導有關部門對從業人員進行衛生知識的教育和培訓;
(三)對新建、擴建、改建的公共場所的選址和設計進行衛生審查,並參加竣工驗收。
第十三條衛生監督員有權對公共場所進行現場檢查,索取有關資料,經營單位不得拒絕或隱瞞。衛生監督員對所提供的技術資料有保密的責任。
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員在執行任務時,應佩戴證章、出示證件。
第四章罰則
第十四條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單位或者個人,衛生防疫機構可以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警告、罰款、停業整頓、吊銷「衛生許可證」的行政處罰:
(一)衛生質量不符合國家衛生標准和要求,而繼續營業的;
(二)未獲得「健康合格證」,而從事直接為顧客服務的;
(三)拒絕衛生監督的;
(四)未取得「衛生許可證」,擅自營業的。
罰款一律上交國庫。
第十五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造成嚴重危害公民健康的事故或中毒事故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對受害人賠償損失。
違反本條例致人殘疾或者死亡,構成犯罪的,應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第十六條對罰款、停業整頓及吊銷「衛生許可證」的行政處罰不服的,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天內,可以向當地人民法院起訴。但對公共場所衛生質量控制的決定應立即執行。對處罰的決定不履行又逾期不起訴的,由衛生防疫機構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第十七條公共場所衛生監督機構和衛生監督員必須盡職盡責,依法辦事。對玩忽職守,濫用職權,收取賄賂的,由上級主管部門給予直接責任人員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第五章附則
第十八條本條例的實施細則由衛生部負責制定。
第十九條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⑨ 公共場所對禁止吸煙有哪些規定
禁止吸煙的公共場所經營管理者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制定和執行本單位禁止吸煙的制度;
(二)開展吸煙危害健康的宣傳;
(三)在禁止吸煙場所設置醒目的禁止吸煙警語和標志;
(四)不得在本單位禁止吸煙區內設置煙灰缸等器具或設置附有煙草廣告的標志或物品;
(五)配備專(兼)職禁煙勸導員和巡查員,對在禁煙區的吸煙者進行勸阻。
公共場所經營者或管理者可以根據需要在本單位非禁止吸煙場所劃定吸煙區或設置吸煙室,吸煙區或吸煙室應當遠離人員密集區域和行人必經的主要通道,並應當設置明顯的指引標識以及吸煙有害健康的警示。
公共場所經營者或管理者應當加強禁止吸煙宣傳,採取有效措施,逐步取消吸煙區或者吸煙室。
任何人不得在禁止吸煙場所或者區域內吸煙或者攜帶點燃的卷煙、雪茄煙、煙斗。
在禁煙區發現吸煙的,可以這樣做:
(一)要求吸煙者停止吸煙;
(二)向該場所的經營者或管理者投訴,要求該場所的經營者或管理者勸導吸煙者停止吸煙;
(三)對不履行控制吸煙職責的經營者或管理者,向區愛衛辦舉報和投訴。
本區報紙、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和各相關主管部門應當積極開展有關吸煙有害健康、控制吸煙的社會宣傳,鼓勵創建無煙單位。禁止利用廣播、電影、電視、網路、報紙、期刊等媒體發布煙草廣告。
禁止未成年人吸煙。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卷煙、雪茄煙和煙絲。對難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經營者應當要求其出示身份證件。經營者應當在營業場所顯著位置設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卷煙、雪茄煙和煙絲的標志。
拓展資料:
《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是國家衛生計生委的重點立法項目,2014年10月底形成草案送審稿上報國務院。該條例規定所有室內公共場所一律禁止吸煙。
下列公共場所禁止吸煙
(一)醫療機構的醫療活動場所;
(二)商場、超市、書店;
(三)各類學校(含托兒所、幼兒園)、教育培訓機構的教學活動場所、食堂、學生宿舍及青少年活動場所的室內活動區域;
(四)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影劇院、錄像廳(室)、游藝廳(網吧)、舞廳、音樂廳等場所的室內區域;
(五)體育場館及非經營性運動健身場所的觀眾區、比賽區或運動區;
(六)賓館、飯館、旅店、招待所、咖啡館、酒吧、茶座(樓);
(七)公共浴室、理發店、美容店、足浴店(按摩中心);
(八)對社會開放的文物保護單位;
(九)公共汽車、計程車等公共交通工具;
(十)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組織的辦公室、會議室、圖書室、車間、餐廳等;
(十一)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禁止吸煙場所。
⑩ 文明出行規章制度
出遊規章制度和注意事項,請各位出行摩友務必仔細閱讀
(一) 一切行動聽指揮
其一,既然結伴出遊,必有共同志趣;
其二,既然多人同行,必有不同觀點。
其三,既然一起出來,必有統一指揮。團體內必有紀律,即使有不同看法,也必須聽從指揮。同時,參加者必須承擔求同存異、服從指揮的義務。
(二) 全程遵守交通法規
單車違章可能僥幸逃避追究,車隊卻不可造次,某一車的違章就很可能造成整個車隊的麻煩,甚至災難。
(三) 不得超越本隊車輛
許多的事情就是由此引起的,隊伍一旦排定,必須嚴格遵守順序,任何超越行為都可能是危險的。(特殊情況除外)
(四)八點事項
(1)互相幫助:集體出行,相互照應,既是紀律,也是人格的體現。
(2)保持車距:太遠則影響車隊的串聯,太近則可能引發事故,還可能影響前車的心態。
(3)不冒險行駛:比如彎道要限制速度、路況不明要先探路,不要把危險強加到整個車隊。
(4)不帶故障上路:一車的故障會影響整個車隊,也可能造成單車的事故。
(5)不說隊友壞話:任何不同意見,可以討論,但無論如何不可意氣用事,指責隊友。
(6)盡量建立通訊:盡量配備無限通話機及手機通訊,不是為了好玩,一切為了安全。
(7)不開危險玩笑:比如故意別車、飈車、晃燈等。
(8)照顧技術和車況差的車輛:總有技術差的,總有車況差的,要事先安排前後車輛妥善照顧。
(五)無線通訊設備管理使用
待定
戶外行車規則(具體實施因地制宜)
一、行車紀律
A、遵守交通規則,聽從組織者安排,嚴格按照車隊序號排隊行駛。車隊成員除非非常緊急的情況,否則不得超越本隊其他車輛,本隊車輛互相超越不僅不安全而且容易破壞成員之間的團結。
B、為了保持車隊隊形,防止有意無意的穿插車隊,要求車隊所有成員都有良好的駕駛習慣,保持每車間距20米以上或根據行車速度和路面情況調整到合適的安全距離。
C、左右轉向時須提前打開轉向燈,車隊夜間行駛時各車須打開緊急信號燈。
D、車隊行駛期間,本車應注意後車行駛情況,保持在自己的視線之內,如發現後車有減速或掉隊現象,應及時通知車隊組織者並同時減速或停車等待。
二、鄉間路面
A、注意發現突然出現的牲畜及車輛。
B、副駕駛及時發現路面障礙物並提前通知主駕駛採取措施。
C、保持合理速度,減少揚塵杜絕安全隱患及擾民行為。
三、上下陡坡和急轉彎
A、上陡坡時,後車須安全駐車等待,等前車安全通過並到達安全位置後,後車方可移動。上坡後,應在安全位置安全駐車,並隨時做好救援後車的准備。
B、下陡坡時,應採取使用發動機制動的方法,禁止空檔滑行。
C、在沙石、冰雪、泥濘上下陡坡和急轉彎時聽從車隊組織者的具體指揮。
四、行車通訊
A、頭車須隨時向車隊報告前方障礙物、移動物,道路里程碑、岔道方向、其他交通行為參與者的異動情況、障礙、急彎等路面狀況,並有責任向後方車隊提出處理方案及注意事項。
B、尾車須隨時向車隊報告整個車隊長度,通過障礙物後須向車隊通報。
【費用計算須知】
1)出遊活動費用全部採取AA制分攤。
2)對長距離遠行,建議拼車,以節省不必要的費用。途中路橋費,油費以車為分攤單位,由車主與同車人員共同協商分攤,建議平攤。
3)對一次性的活動經費,如吃飯和景點的門票,實行當面結算
【注意事項】
1)活動中聽從指揮,發揚團隊協作精神,倡導自助與必要的互助相結合的戶外理念;
2)凡報名人員視同默認戶外行車規則,活動中個人如有意外組織者不承擔任何責任;
3)注意團隊互助,遵守車隊行進規矩 ,如有特殊情況單獨行動必須提前通知組織者;
4)請勿未經報名前往。
【免責聲明】
凡報名參加者應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如在活動中發生人身損害後果,賠償責任組織者不承擔,由受損害人依據法律規定和組織者聲明依法解決,凡報名者均視為接受組織者聲明。代他人報名者,被代報名參加者如遭受人身損害,賠償責任組織者同樣不承擔。組織者聲明中關於免除組織者賠償責任之約定效力,同樣及於本次活動助理組織及財務各項義務工作人員。
【責任義務】
1)組織者具有履行活動開展、路線安排和協調突發事件的義務,並對因該次活動性質存在的潛在危險性預先盡通常的、一般的告知和警示義務;
2)報名參加每次活動的成員均視為承諾遵守加國既定的法律、法規和各項規章、規定,服從本車友會相關的規定,服從每次活動的相關安排,不得損害國家、集體和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因成員自身原因造成的國家、集體、本人或者第三人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由該成員自行承擔相關責任;
3)每次活動可能存在以下危險(警示內容):因車輛故障或者道路因素導致的人員、車輛損害;蹭車人員AA油費的情況下,此風險責任自擔;因野外露營或住宿酒店可能發生因搶劫、自然環境因素導致的人員、財產損失;因野外攀爬可能導致的人身或財產損失;乘船蹬島趟溪過程中發生的人身和財產損失;在活動當中因氣侯或所處環境引起以及自身突發的身體疾病。以上風險均由參加者自行承擔,凡報名參加者均認為是承認風險自擔的約定;
4)請參加活動的摩友在出發之前確認您已經認同以上的法律相關陳述,除非您提出特別聲明或以實際行動拒絕參加活動,否則視同您已經默認了以上的法律相關陳述;
5)如確定後要退出活動,請您在報名截至時間前提出
6)如有拼車者請發帖自行於車主聯系,拼車人員與車主之間發生的任何潛在的、可能的問題與後果與本組織者無關。此貼要求每一位摩友都仔細閱讀,並回貼確認,方可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