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小作坊用的規章制度

小作坊用的規章制度

發布時間: 2022-03-15 01:26:01

Ⅰ 小作坊怎麼辦生產許可證

 食品生產、流通或者餐飲服務許可證被吊銷尚未超過5年的生產單位或者個人不得申請辦理食品小作坊登記證。 開辦食品小作坊的申請人應當如實向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提交有關材料和反映真實情況,並對其申請材料實質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Ⅱ 關於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監管辦法的具體內容在什麼文件里有

每個省市的監管辦法規定都不盡相同,例如: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在《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文件里有明確規定:

一、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告知性備案制度。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從事食品生產加工活動,應先到工商管理部門辦理工商營業執照,再到食葯監管部門進行告知,按流程獲得《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告知性備案證明》,而後進行生產加工。

二、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向生產場所所在地的基層食品葯品監管所告知,需提交的材料:

1.告知申請書(一式二份,一份為食品葯品監管所,一份轉街道、鄉鎮食安辦),內容包括擬加工經營食品類別、食品原料來源、產品參照執行的食品安全標准、產品配方和工藝流程等;

2.業主或負責人的身份證明復印件,委託他人代為申請的,應當提交由委託人簽名或蓋章的授權委託書和被委託人身份證復印件;

3.生產場所合法使用的有關證明(房產證或租賃合同)復印件(A4紙);

4.生產場所及其周圍環境平面圖(示意圖),各功能區間設備布局圖(A4紙);

5.從業人員有效健康證明;

6.保證食品安全的內部管理規章制度和承諾書。

三、告知性備案流程。基層食品葯品監管所受理後,應及時通報給街道、鄉鎮食安辦,上報各區、市食品葯品監管局。街道辦和鄉鎮政府與所在區(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依據基本條件和生產要求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生產場所進行現場核查,現場核查人員不得少於2名。

根據征詢意見和核查結果,自受理申請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完成對申請材料的核查。

核查通過後,街道辦、鄉鎮政府與食品葯品監管部門隨機抽取並封存小作坊試加工、製作的食品樣品,送交具有法定資質的食品檢驗機構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後發給《食品生產監管小作坊告知性備案證明》。檢驗費由各區、市抽檢經費中列支。

未通過審查或產品檢驗不合格的小作坊,整改、復檢合格後,可重新進行告知性備案申請。復檢費用由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業主支付。

四、《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告知性備案證明》編號。證明編號採用ZF加13位數字編碼,如ZF3702020401×××,ZF代表小作坊,370202為青島市市南區行政區劃代碼,0401為食品生產許可熟肉製品的代碼,×××為各區市的流水號。

行政區劃代碼:市南370202、市北370203、黃島370211、嶗山370212、李滄370213、城陽370214、膠州370281、即墨370282、平度370283、萊西370285、高新370215(暫定)。

食品品種代碼:熟肉製品0401、小麥粉0101、植物油0201、炒貨1801、糕點2401、豆製品2501、水產加工品2201等。

五、承諾公示制度。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應承擔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在領取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告知性備案證明前,應簽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質量安全承諾書》。

並要求小作坊業主將《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質量安全承諾書》和《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告知性備案證明》置於生產加工場所顯著位置,接受社會監督。

六、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產品不進入商場、超市和餐飲服務單位銷售。

(2)小作坊用的規章制度擴展閱讀:

小作坊監管中存在的問題:

(一)食品原料質量無法保證。食品小作坊普遍沒有相對固定的購進渠道,基本上是即需即買、低價優先,未能嚴格落實進貨查驗制度,存在購進記錄缺失、索證索票不全的情況,甚至有些小作坊經營者貪圖便宜,直接從沒有經營資質的熟人處進貨。

一旦出了問題,食品原料的來源無法追溯。部分食品小作坊還未能設立專門的食品及食品原料儲存間,食品及食品原料擺放未做到離地隔牆。

(二)加工生產過程難以管控。

食品小作坊加工場地多設在農村自用房內,存在場地小、無專用的產品和原料貯存場所以及「三防」設施缺失等特點。此外由於電氣化半自動化生產設備未在小作坊中得到普遍應用,部分小作坊的生產工藝仍停留在原始的使用柴火進行蒸煎炒煮上。

上述操作導致在食品小作坊的實際加工生產過程中無可避免地出現加工場所內粉塵、飛蟲較多,加工操作流程混亂,私人物品、食品原料和成品混放等問題。還存在有小作坊主為提高產品的賣相或者延長產品保質期,胡亂添加各種防腐劑、著色劑的情況。

2019年分局共對轄區小作坊生產的27批次食品進行抽樣監督檢查,其中4批次不合格,均系違規添加食品添加劑,抽檢合格率為85%。

(三)食品銷售過程存在隱患。食品小作坊大多採用簡易包裝,常常存在未在外包裝上標注生產日期、保質期等重要產品信息的情形,消費者在購買後,存在因食品變質導致食物中毒的風險。

食品小作坊加工生產的大多為傳統且極具地方特色的食品,基本以本地銷售為主,故大多未進行銷售登記,無銷售記錄可查。

以六橫為例,10家生產糧食製品小作坊中,2家以生產白面饅頭為主的小作坊基本以供應流動攤販為主,7家以生產米饅頭、松糕餅為主的小作坊,以在市場設攤進行零售為主。

(四)從業人員素質普遍較低。

在食品小作坊內從事食品生產加工存在工作強度大、工作時間長、收入較低等特點,基本沒有文化素質較高的青年人願意從事這項工作,故轄區食品小作坊從業人員大多為外來務工人員,年齡普遍偏大,文化程度較低。

雖有部分從事特定食品生產加工者已有數十年,但是對食品安全的相關法律法規不甚了解,對技術規范行業標准更是知之甚少。

他們受「傳統思想」束縛,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對產品質量把控不嚴,存在不習慣穿戴工作衣帽,不按規定取得有效健康證,使用非食品級容器存放、加工食品原料,甚至帶病上崗等問題,嚴重缺乏對食品安全的預判能力和防範意識。

(五)實際監管過程存在困難。

食品小作坊進行生產加工所需的條件較為簡易,導致轄區內小作坊流動性較大,地址變更和從業人員變動相對頻繁,出現無證作坊的幾率也隨之增大。

且由於農村地區人際關系較熟,執法人員在進行無證小作坊排查和日常監管過程中,周邊群眾多會為小作坊「打掩護」,給經營者通風報信,讓經營者有充足的准備時間應付檢查或直接關門停業,導致監管工作無法正常開展。

參考資料來源:和訊網-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監管的幾點思考

參考資料來源:嶗山政務網《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監管工作的指導意

Ⅲ 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監督管理

1、《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條第三款:「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應當符合本法規定的與其生產經營規模、條件相適應的食品安全要求,保證所生產經營的食品衛生、無毒、無害,有關部門應當對其加強監督管理,具體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依照本法制定。」

因各省市情況不同,小作坊管理辦法出台情況也不同。具體可咨詢當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

2、《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質量安全控制基本要求(GB/T23734-200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2009.5.12發布,2009.9.1起執行),是目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基本要求。

3、2012年,面臨著十八大召開以及傳說中的管理體制改革,都有可能影響未來食品生產、小作坊管理具體辦法的頒布和實施,因此暫時無法定論。但是從大的方向看,盡快出台小作坊管理辦法是必然趨勢。

Ⅳ 食品加工小作坊需要辦理什麼證件

一、食品加工小作坊需要辦理的證件:

1、工商營業執照: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局(所)辦理工商營業執照。

2、健康證:到所在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體檢並辦理健康證。

3、食品流通許可證:需帶上身份證及復印件、健康證、房屋產權證(或租房合同)等資料到所在地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所)辦理食品流通許可證。

4、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許可證:到所在地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申請登記辦理。

辦理食品小作坊許可證需提供的資料

1、營業執照原件及復印件;

2、經營者的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

3、經營者及從業人員健康證原件及復印件;

4、食品生產加工場所周邊環境圖、平面布局圖(圖紙需列印);

5、食品生產主要設備、設施;

6、主要食品原輔料清單;

7、保證食品小作坊食品安全的規章制度;

8、執行的食品安全標准、地方標准或企業標准;

9、生活飲用水安全檢測報告;

10、所加工食品的檢驗合格報告或者食品主要安全指標合格證明。

拓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六條

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等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應當符合本法規定的與其生產經營規模、條件相適應的食品安全要求,保證所生產經營的食品衛生、無毒、無害,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對其加強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食品攤販等進行綜合治理,加強服務和統一規劃,改善其生產經營環境,鼓勵和支持其改進生產經營條件,進入集中交易市場、店鋪等固定場所經營,或者在指定的臨時經營區域、時段經營。

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等的具體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Ⅳ 辦小作坊食品生產許可證得有啥要求

摘要 辦理食品小作坊生產許可證有以下這些要求:

Ⅵ 食品加工家庭小作坊需要辦理什麼證件

食品加工家庭小作坊需要辦理准予食品小作坊登記證書和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

以河北為例,根據《河北省食品小作坊登記管理辦法》第十三條縣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受理食品小作坊登記申請後,應當組織熟悉業務的監管人員對其生產條件開展現場核查並出具結論。

現場核查人員不得少於兩名,現場核查應當公正公平,並嚴明工作紀律。現場核查時間和人員應當提前兩個工作日通知被核查單位,現場核查時間不超過一天。

現場核查符合條件的,發放《准予食品小作坊登記決定書》,並在十個工作日內頒發食品小作坊登記證,相關登記信息及時通報小作坊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不符合條件的,發放《不予食品小作坊登記決定書》,並書面告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6)小作坊用的規章制度擴展閱讀:

《河北省食品小作坊登記管理辦法》第十五條登記證有效期三年,臨時登記證有效期六個月。有效期滿需要延續的,應當在屆滿前三十日內向原發證部門提出延續申請。原發證部門應當組織進行現場核查,准予延續的,換發新證書,證書編號不變;不予延續的,書面說明理由並注銷登記證。

第十六條食品小作坊生產加工條件及證書登記事項發生變化的,應當在變化後十日內,提供相應材料,到原登記部門申請變更登記證。

Ⅶ 食品小作坊生產許可證辦理有什麼要求嗎

法律分析: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等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應當符合本法規定的與其生產經營規模、條件相適應的食品安全要求,保證所生產經營的食品衛生、無毒、無害,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對其加強監督管理。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等的具體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六條 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等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應當符合本法規定的與其生產經營規模、條件相適應的食品安全要求,保證所生產經營的食品衛生、無毒、無害,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對其加強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食品攤販等進行綜合治理,加強服務和統一規劃,改善其生產經營環境,鼓勵和支持其改進生產經營條件,進入集中交易市場、店鋪等固定場所經營,或者在指定的臨時經營區域、時段經營。

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等的具體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Ⅷ 自己開食品加工小作坊需要什麼條件

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的與其生產經營規模、條件相適應的食品安全要求,保證所生產經營的食品衛生、無毒、無害。

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於2018年12月29日修正,其中第三十六條規定:

1、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等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應當符合本法規定的與其生產經營規模、條件相適應的食品安全要求,保證所生產經營的食品衛生、無毒、無害,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對其加強監督管理。

2、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食品攤販等進行綜合治理,加強服務和統一規劃,改善其生產經營環境,鼓勵和支持其改進生產經營條件,進入集中交易市場、店鋪等固定場所經營,或者在指定的臨時經營區域、時段經營。

食品加工小作坊需要辦理的證件:

1、工商營業執照

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局(所)辦理工商營業執照。

2、健康證

到所在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體檢並辦理健康證。

3、食品流通許可證

需帶上身份證及復印件、健康證、房屋產權證(或租房合同)等資料到所在地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所)辦理食品流通許可證。

4、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許可證

到所在地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申請登記辦理。

(8)小作坊用的規章制度擴展閱讀:

辦理食品小作坊許可證需提供的資料:

1、營業執照原件及復印件;

2、經營者的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

3、經營者及從業人員健康證原件及復印件;

4、食品生產加工場所周邊環境圖、平面布局圖(圖紙需列印);

5、食品生產主要設備、設施;

6、主要食品原輔料清單;

7、保證食品小作坊食品安全的規章制度;

8、執行的食品安全標准、地方標准或企業標准;

9、生活飲用水安全檢測報告;

10、所加工食品的檢驗合格報告或者食品主要安全指標合格證明。

Ⅸ 新食品安全法對食品加工小作坊監管是怎麼規定的

(一)具有與生產經營的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食品原料處理和食品加工、包裝、貯存等場所,保持該場所環境整潔,並與有毒、有害場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規定的距離;

(二)具有與生產經營的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生產經營設備或者設施,有相應的消毒、更衣、盥洗、採光、照明、通風、防腐、防塵、防蠅、防鼠、防蟲、洗滌以及處理廢水、存放垃圾和廢棄物的設備或者設施;

(三)有專職或者兼職的食品安全專業技術人員、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和保證食品安全的規章制度;

(四)具有合理的設備布局和工藝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與直接入口食品、原料與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觸有毒物、不潔物;

(五)餐具、飲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應當洗凈、消毒,炊具、用具用後應當洗凈,保持清潔;

(六)貯存、運輸和裝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設備應當安全、無害,保持清潔,防止食品污染,並符合保證食品安全所需的溫度、濕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將食品與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貯存、運輸;

(七)直接入口的食品應當使用無毒、清潔的包裝材料、餐具、飲具和容器;

(八)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應當保持個人衛生,生產經營食品時,應當將手洗凈,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等;銷售無包裝的直接入口食品時,應當使用無毒、清潔的容器、售貨工具和設備;

(九)用水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十)使用的洗滌劑、消毒劑應當對人體安全、無害;

熱點內容
最好的民法學教材 發布:2025-05-21 00:37:37 瀏覽:371
警街條例 發布:2025-05-21 00:37:36 瀏覽:660
國家經濟政策及法律法規對企業的影響 發布:2025-05-21 00:34:35 瀏覽:126
微信答應賠償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1 00:26:27 瀏覽:904
我國刑事訴訟法的立法根據 發布:2025-05-21 00:15:19 瀏覽:963
民法典圖案 發布:2025-05-21 00:02:55 瀏覽:899
民事訴訟法1997年版本 發布:2025-05-20 23:30:51 瀏覽:603
晉城市十大律師推薦 發布:2025-05-20 23:17:49 瀏覽:371
2014公司法全文下載 發布:2025-05-20 23:17:41 瀏覽:65
牽保證書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20 23:04:16 瀏覽: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