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物業管理條例關於監控
A. 關於小區監控壞了物業不修可有什麼法律可依
看你們之前是否簽訂的有這方面的合同或者約定,物業管理企業應當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來處理的。如果因為不換新的監控導致導致業主人身、財產安全受到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請參考以下法律條例:
《物業管理條例》第三十六條物業管理企業應當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提供相應的服務。
物業管理企業未能履行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導致業主人身、財產安全受到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1)廣東省物業管理條例關於監控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物業服務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同時指出:
第九條物業服務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後,業主請求物業服務企業退還已經預收,但尚未提供物業服務期間的物業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物業服務企業請求業主支付拖欠的物業費的,按照本解釋第六條規定處理。
第十條物業服務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後,業主委員會請求物業服務企業退出物業服務區域、移交物業服務用房和相關設施,以及物業服務所必需的相關資料和由其代管的專項維修資金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物業服務企業拒絕退出、移交,並以存在事實上的物業服務關系為由,請求業主支付物業服務合同權利義務終止後的物業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B. 物業管理條例有規定監控設施由誰安裝么
物業管理條例抄沒有規定監控設施的負責安裝單位,但是通常小區里的安全保障是由物業負責的,所以一般都是物業負責安裝和維護。
根據《物業管理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物業管理,是指業主通過選聘物業服務企業,由業主和物業服務企業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約定,對房屋及配套的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進行維修、養護、管理,維護物業管理區域內的環境衛生和相關秩序的活動。
第三十五條 物業服務企業應當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提供相應的服務。物業服務企業未能履行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導致業主人身、財產安全受到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廣東省物業管理條例關於監控擴展閱讀:
《物業管理條例》第四十六條物業服務企業應當協助做好物業管理區域內的安全防範工作。發生安全事故時,物業服務企業在採取應急措施的同時,應當及時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報告,協助做好救助工作。
物業服務企業雇請保安人員的,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保安人員在維護物業管理區域內的公共秩序時,應當履行職責,不得侵害公民的合法權益。
C. 物業管理條例有規定監控設施由誰安裝么
《物業管理條列》當中沒有規定具體由誰來安裝監控設備。
現代城市小區的內安保工作很大程度容依賴消防中控設施。開發商在前期施工期間安裝消防中控設施的概率大大提高。就像小區安裝寬頻互聯網一樣,消防中控設施已經成為樓盤銷售的一個主要賣點了。
物業公司的概念是《物業管理條列》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物業管理,是指業主通過選聘物業服務企業,由業主和物業服務企業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約定,對房屋及配套的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進行維修、養護、管理,維護物業管理區域內的環境衛生和相關秩序的活動。
小區沒有消防中控設施的情況下,物業公司會根據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的要求,集資或者動用專項維修基金解決問題。這也是《物業管理條列》第四條的主旨精神(國家鼓勵採用新技術、新方法,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物業管理和服務水平)。
業主的權利來源於第十一條:下列事項由業主共同決定:
(一)制定和修改業主大會議事規則;
(二)制定和修改管理規約;
(三)選舉業主委員會或者更換業主委員會成員;
(四)選聘和解聘物業服務企業;
(五)籌集和使用專項維修資金;
(六)改建、重建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
(七)有關共有和共同管理權利的其他重大事項。
D. 業主有權利調出本小區的監控嗎
物業管理人員可將監控錄像內涉及具體時段和具體事發情況的錄像信息告知業主。
對於業主如何查看監控錄像,物業管理立法上雖沒有明確規定,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及其立法精神,業主要求查閱應當向業主公開的情況和資料時,物業應予支持。
這要從設施設備的權屬角度來看,根據《物業服務合同》以及《物業管理條例》相關規定,監控錄像設備屬於小區全體業主共有,既然屬於共有設施設備。
根據《物權法》第72條規定「業主對建築物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權利,承擔義務;不得以放棄權利不履行義務。
同時按照《物業管理條例》中的規定,業主享有的權利有:服務權、建議權、投票;選舉與被選舉權、監督權、知情權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所以,業主有權了解和知悉物業活動的相關信息。
(4)廣東省物業管理條例關於監控擴展閱讀:
在建築物區劃范圍內,房屋的居住權人、典權人,由於能夠直接享有房屋及相關物的支配權和利益,即對房屋及其相關物享有佔有、使用和部分的收益、處分權利。
因此,居住權人和典權人可以稱為「業主」。
在房屋及相關物之上的特別債權人如承租權人,因為其對房屋能夠享有支配權、排他權等「物權性」因素,享有對房屋及相關物的佔有、使用、收益和排他效力,亦具備了「業主」的構成要素。
所以,享有對房屋及其相關物的權利的承租權人也可以成為業主。
根據「業主」的這一規定性,由於擔保物權是對物的交換價值進行支配並享受物的交換利益,它並不直接與房屋及相關物的佔有、使用等權利義務發生關系,所以擔保物權人不能成為業主。
只有當擔保物權人通過優先受償權而獲得了房屋及其相關物的直接支配權之後,才可能成為業主。
綜上所言,所稱謂的「業主」,事實上表達在兩種語境之中,在建築物區劃之外的「業主」僅為房屋的所有權人。
在建築物區劃之內,則可以包括房屋及其相關物的所有權人、居住權人、承租人和典權人。
E. 廣東省物業管理條例有沒有法律效力
有法律效力。法院在判斷糾紛的時候都要依據物業管理條例來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