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法醫鑒定法規

法醫鑒定法規

發布時間: 2021-01-04 03:15:17

❶ 按照法律規定故意傷人,砍了13刀,法醫鑒定系輕傷。該怎麼判

三年以下判決

❷ 法律有沒有規定派出所可以自己要求法醫鑒定

派出所為確定傷勢,可以申請法醫做鑒定,構成輕傷就可以移交公安局追究刑事責任

司法鑒定法醫毀滅證據隱瞞事實違反哪些法律規定

司法鑒定法醫毀滅證據抄隱瞞事實違反刑法、刑事訴訟法等法律規定。
法醫鑒定,是司法程序中有關技術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運用醫學、生物學、人類學及物理、化學等方面的知識對與人身有關的活體、屍體及生物物證等的檢驗鑒定工作,從而取得死亡原因、傷害程度、凶器種類、血型分析、事實確認等結論性意見。
《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一條規定:本章關於迴避的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
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依照本章的規定要求迴避、申請復議。
《刑法》第三百零五條規定:在刑事訴訟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❹ 法律規定法醫鑒定結論書應該一式幾份

根據司法部《司法鑒定程序通則》第三十九條規定,司法鑒定機構法醫鑒定《司版法鑒定意見書》一式權四份,一份司法鑒定機構存檔,三份交由委託人收執。

司法部
《司法鑒定程序通則》
第三十九條 司法鑒定意見書應當一式四份,三份交委託人收執,一份由司法鑒定機構存檔。司法鑒定機構應當按照有關規定或者與委託人約定的方式,向委託人發送司法鑒定意見書。

❺ 法醫鑒定不完整,申請補充鑒定還是重新鑒定,鑒定機構由哪級機構做法醫鑒定程序由哪部法律規定謝謝

1、可以在公安機關申請補充鑒定,也可以在檢察機關或者法院申請重新鑒定。、
2、法醫鑒定程序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規定的。
附: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令
第107號
《司法鑒定程序通則》已經2007年7月18日司法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部長 吳愛英
二〇〇七年八月七日
司法鑒定程序通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規范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的司法鑒定活動,保障司法鑒定質量,保障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通則。
第二條司法鑒定程序是指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進行司法鑒定活動應當遵循的方式、方法、步驟以及相關的規則和標准。
本通則適用於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從事各類司法鑒定業務的活動。
第三條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進行司法鑒定活動,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規章,遵守職業道德和職業紀律,尊重科學,遵守技術操作規范。
第四條司法鑒定實行鑒定人負責制度。司法鑒定人應當依法獨立、客觀、公正地進行鑒定,並對自己作出的鑒定意見負責。
第五條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應當保守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不得泄露個人隱私。
未經委託人的同意,不得向其他人或者組織提供與鑒定事項有關的信息,但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六條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在執業活動中應當依照有關訴訟法律和本通則規定實行迴避。
第七條司法鑒定人經人民法院依法通知,應當出庭作證,回答與鑒定事項有關的問題。
第八條司法鑒定機構應當統一收取司法鑒定費用,收費的項目和標准執行國家的有關規定。
第九條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進行司法鑒定活動應當依法接受監督。對於有違反有關法律規定行為的,由司法行政機關依法給予相應的行政處罰;有違反司法鑒定行業規范行為的,由司法鑒定行業組織給予相應的行業處分。
第十條司法鑒定機構應當加強對司法鑒定人進行司法鑒定活動的管理和監督。司法鑒定人有違反本通則或者所屬司法鑒定機構管理規定行為的,司法鑒定機構應當予以糾正。

第二章司法鑒定的委託與受理

第十一條司法鑒定機構應當統一受理司法鑒定的委託。
第十二條司法鑒定機構接受鑒定委託,應當要求委託人出具鑒定委託書,提供委託人的身份證明,並提供委託鑒定事項所需的鑒定材料。委託人委託他人代理的,應當要求出具委託書。
本通則所指鑒定材料包括檢材和鑒定資料。檢材是指與鑒定事項有關的生物檢材和非生物檢材;鑒定資料是指存在於各種載體上與鑒定事項有關的記錄。
鑒定委託書應當載明委託人的名稱或者姓名、擬委託的司法鑒定機構的名稱、委託鑒定的事項、鑒定事項的用途以及鑒定要求等內容。
委託鑒定事項屬於重新鑒定的,應當在委託書中註明。
第十三條委託人應當向司法鑒定機構提供真實、完整、充分的鑒定材料,並對鑒定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
委託人不得要求或者暗示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按其意圖或者特定目的提供鑒定意見。
第十四條司法鑒定機構收到委託,應當對委託的鑒定事項進行審查,對屬於本機構司法鑒定業務范圍,委託鑒定事項的用途及鑒定要求合法,提供的鑒定材料真實、完整、充分的鑒定委託,應當予以受理。
對提供的鑒定材料不完整、不充分的,司法鑒定機構可以要求委託人補充;委託人補充齊全的,可以受理。
第十五條司法鑒定機構對符合受理條件的鑒定委託,應當即時作出受理的決定;不能即時決定受理的,應當在七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並通知委託人;對通過信函提出鑒定委託的,應當在十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並通知委託人;對疑難、復雜或者特殊鑒定事項的委託,可以與委託人協商確定受理的時間。
第十六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鑒定委託,司法鑒定機構不得受理:
(一)委託事項超出本機構司法鑒定業務范圍的;
(二)鑒定材料不真實、不完整、不充分或者取得方式不合法的;
(三)鑒定事項的用途不合法或者違背社會公德的;
(四)鑒定要求不符合司法鑒定執業規則或者相關鑒定技術規范的;
(五)鑒定要求超出本機構技術條件和鑒定能力的;
(六)不符合本通則第二十九條規定的;
(七)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情形的。
對不予受理的,應當向委託人說明理由,退還其提供的鑒定材料。
第十七條司法鑒定機構決定受理鑒定委託的,應當與委託人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簽訂司法鑒定協議書。
司法鑒定協議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委託人和司法鑒定機構的基本情況;
(二)委託鑒定的事項及用途;
(三)委託鑒定的要求;
(四)委託鑒定事項涉及的案件的簡要情況;
(五)委託人提供的鑒定材料的目錄和數量;
(六)鑒定過程中雙方的權利、義務;
(七)鑒定費用及收取方式;
(八)其他需要載明的事項。
因鑒定需要耗盡或者可能損壞檢材的,或者在鑒定完成後無法完整退還檢材的,應當事先向委託人講明,徵得其同意或者認可,並在協議書中載明。
在進行司法鑒定過程中需要變更協議書內容的,應當由協議雙方協商確定。

第三章司法鑒定的實施

第十八條司法鑒定機構受理鑒定委託後,應當指定本機構中具有該鑒定事項執業資格的司法鑒定人進行鑒定。
委託人有特殊要求的,經雙方協商一致,也可以從本機構中選擇符合條件的司法鑒定人進行鑒定。
第十九條司法鑒定機構對同一鑒定事項,應當指定或者選擇二名司法鑒定人共同進行鑒定;對疑難、復雜或者特殊的鑒定事項,可以指定或者選擇多名司法鑒定人進行鑒定。
第二十條司法鑒定人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與委託人、委託的鑒定事項或者鑒定事項涉及的案件有利害關系,可能影響其獨立、客觀、公正進行鑒定的,應當迴避。
司法鑒定人自行提出迴避的,由其所屬的司法鑒定機構決定;委託人要求司法鑒定人迴避的,應當向該鑒定人所屬的司法鑒定機構提出,由司法鑒定機構決定。委託人對司法鑒定機構是否實行迴避的決定有異議的,可以撤銷鑒定委託。
第二十一條司法鑒定機構應當嚴格依照有關技術規范保管和使用鑒定材料,嚴格監控鑒定材料的接收、傳遞、檢驗、保存和處置,建立科學、嚴密的管理制度。
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因嚴重不負責任造成鑒定材料損毀、遺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責任。
第二十二條司法鑒定人進行鑒定,應當依下列順序遵守和採用該專業領域的技術標准和技術規范:
(一)國家標准和技術規范;
(二)司法鑒定主管部門、司法鑒定行業組織或者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制定的行業標准和技術規范;
(三)該專業領域多數專家認可的技術標准和技術規范。
不具備前款規定的技術標准和技術規范的,可以採用所屬司法鑒定機構自行制定的有關技術規范。
第二十三條司法鑒定人進行鑒定,應當對鑒定過程進行實時記錄並簽名。記錄可以採取筆記、錄音、錄像、拍照等方式。記錄的內容應當真實、客觀、准確、完整、清晰,記錄的文本或者音像載體應當妥善保存。
第二十四條司法鑒定人在進行鑒定的過程中,需要對女性作婦科檢查的,應當由女性司法鑒定人進行;無女性司法鑒定人的,應當有女性工作人員在場。
在鑒定過程中需要對未成年人的身體進行檢查的,應當通知其監護人到場。
對被鑒定人進行法醫精神病鑒定的,應當通知委託人或者被鑒定人的近親屬或者監護人到場。
對需要到現場提取檢材的,應當由不少於二名司法鑒定人提取,並通知委託人到場見證。
對需要進行屍體解剖的,應當通知委託人或者死者的近親屬或者監護人到場見證。
第二十五條司法鑒定機構在進行鑒定的過程中,遇有特別復雜、疑難、特殊技術問題的,可以向本機構以外的相關專業領域的專家進行咨詢,但最終的鑒定意見應當由本機構的司法鑒定人出具。
第二十六條司法鑒定機構應當在與委託人簽訂司法鑒定協議書之日起三十個工作日內完成委託事項的鑒定。
鑒定事項涉及復雜、疑難、特殊的技術問題或者檢驗過程需要較長時間的,經本機構負責人批准,完成鑒定的時間可以延長,延長時間一般不得超過三十個工作日。
司法鑒定機構與委託人對完成鑒定的時限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在鑒定過程中補充或者重新提取鑒定材料所需的時間,不計入鑒定時限。
第二十七條司法鑒定機構在進行鑒定過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終止鑒定:
(一)發現委託鑒定事項的用途不合法或者違背社會公德的;
(二)委託人提供的鑒定材料不真實或者取得方式不合法的;
(三)因鑒定材料不完整、不充分或者因鑒定材料耗盡、損壞,委託人不能或者拒絕補充提供符合要求的鑒定材料的;
(四)委託人的鑒定要求或者完成鑒定所需的技術要求超出本機構技術條件和鑒定能力的;
(五)委託人不履行司法鑒定協議書規定的義務或者被鑒定人不予配合,致使鑒定無法繼續進行的;
(六)因不可抗力致使鑒定無法繼續進行的;
(七)委託人撤銷鑒定委託或者主動要求終止鑒定的;
(八)委託人拒絕支付鑒定費用的;
(九)司法鑒定協議書約定的其他終止鑒定的情形。
終止鑒定的,司法鑒定機構應當書面通知委託人,說明理由,並退還鑒定材料。
終止鑒定的,司法鑒定機構應當根據終止的原因及責任,酌情退還有關鑒定費用。
第二十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鑒定機構可以根據委託人的請求進行補充鑒定:
(一)委託人增加新的鑒定要求的;
(二)委託人發現委託的鑒定事項有遺漏的;
(三)委託人在鑒定過程中又提供或者補充了新的鑒定材料的;
(四)其他需要補充鑒定的情形。
補充鑒定是原委託鑒定的組成部分。
第二十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鑒定機構可以接受委託進行重新鑒定:
(一)原司法鑒定人不具有從事原委託事項鑒定執業資格的;
(二)原司法鑒定機構超出登記的業務范圍組織鑒定的;
(三)原司法鑒定人按規定應當迴避沒有迴避的;
(四)委託人或者其他訴訟當事人對原鑒定意見有異議,並能提出合法依據和合理理由的;
(五)法律規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需要重新鑒定的其他情形。
接受重新鑒定委託的司法鑒定機構的資質條件,一般應當高於原委託的司法鑒定機構。
第三十條重新鑒定,應當委託原鑒定機構以外的列入司法鑒定機構名冊的其他司法鑒定機構進行;委託人同意的,也可以委託原司法鑒定機構,由其指定原司法鑒定人以外的其他符合條件的司法鑒定人進行。
第三十一條進行重新鑒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鑒定人應當迴避:
(一)有本通則第二十條第一款規定情形的;
(二)參加過同一鑒定事項的初次鑒定的;
(三)在同一鑒定事項的初次鑒定過程中作為專家提供過咨詢意見的。
第三十二條委託的鑒定事項完成後,司法鑒定機構可以指定專人對該項鑒定的實施是否符合規定的程序、是否採用符合規定的技術標准和技術規范等情況進行復核,發現有違反本通則規定情形的,司法鑒定機構應當予以糾正。
第三十三條對於涉及重大案件或者遇有特別復雜、疑難、特殊的技術問題的鑒定事項,根據司法機關的委託或者經其同意,司法鑒定主管部門或者司法鑒定行業組織可以組織多個司法鑒定機構進行鑒定,具體辦法另行規定。

第四章司法鑒定文書的出具

第三十四條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在完成委託的鑒定事項後,應當向委託人出具司法鑒定文書。
司法鑒定文書包括司法鑒定意見書和司法鑒定檢驗報告書。
司法鑒定文書的製作應當符合統一規定的司法鑒定文書格式。
第三十五條司法鑒定文書應當由司法鑒定人簽名或者蓋章。多人參加司法鑒定,對鑒定意見有不同意見的,應當註明。
司法鑒定文書應當加蓋司法鑒定機構的司法鑒定專用章。
司法鑒定機構出具的司法鑒定文書一般應當一式三份,二份交委託人收執,一份由本機構存檔。
第三十六條司法鑒定機構應當按照有關規定或者與委託人約定的方式,向委託人發送司法鑒定文書。
第三十七條委託人對司法鑒定機構的鑒定過程或者所出具的鑒定意見提出詢問的,司法鑒定人應當給予解釋和說明。
第三十八條司法鑒定機構完成委託的鑒定事項後,應當按照規定將司法鑒定文書以及在鑒定過程中形成的有關材料整理立卷,歸檔保管。

第五章附則

第三十九條本通則是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進行司法鑒定活動應當遵守和採用的一般程序規則,不同專業領域的鑒定事項對其程序有特殊要求的,可以另行制定或者從其規定。
第四十條本通則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司法部2001年8月31日發布的《司法鑒定程序通則(試行)》(司發通〔2001〕092號)同時廢止。

❻ 求法醫鑒定的相關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

結論:
1.相關法律法規如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及刑事訴訟法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
(2)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貫徹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司法鑒定管理 問題的決定》有關工作的通知 2005.09.21
(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等關於做好《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 委員會關於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施行前有關工作的通知 2005.07.27
(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落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司法鑒定管理 問題的決定》做好過渡期相關工作的通知 2005.07.14
(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人民法院司法鑒定人名冊制度實施辦法》的通知 2004.02.09
(5)人民法院對外委託司法鑒定管理規定 2002.03.27

關於傷殘鑒定標准:

(包括工傷、交通事故、醫療事故、人身損害、犯罪等傷殘等級鑒定標准)

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 公安部發布,2002年12月1日實施 交通事故(適用於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的傷殘程度評定)

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分級 GB/T 16180-2006國家技術監督局2006年5月1日實施 工傷(職工在職業活動中因工負傷和因職業病致殘程度的鑒定)
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 GB/T 16180-1996國家技術監督局1996年10月1日實施(已經被GB/T16180-2006代替) 工傷(職工在職業活動中因工負傷和因職業病致殘程度的鑒定)

職工非因工傷殘或因病喪失勞動能力程度鑒定標准 2002年4月5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布,同日實施 職工非因工傷殘或因病需進行勞動能力鑒定時,對其身體器官缺損或功能損失程度的鑒定。

人體輕微傷的鑒定標准 1996年7月25日公安部發布,1997年1月1日實施 適用於一切違反民法通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造成的輕微損害

人體輕傷鑒定標准(試行) 1990年6月20日最高法 最高檢 公安部 司法部發布,1990年7月1日起實施 本標准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的傷害他人身體健康的法醫學鑒定

人體重傷鑒定標准 1990年3月29日司法部 最高法 最高檢 公安部發布,1990年7月1日實施 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的重傷的法醫學鑒定

醫療事故分級標准(試行) 2002年7月31日衛生部發布,2002年9月1日實施 本標准列舉的情形是醫療事故中常見的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後果。 本標准中醫療事故一級乙等至三級戊等對應傷殘等級一至十級。

事故傷害損失工作日標准 國家標准 GB/T 15499-1995 本標准規定了定量記錄人體傷害程度的方法及傷害對應的損失工作日數值。 適用於企業職工傷亡事故造成的身體傷害。

人體損傷程度鑒定標准 司法部發布,2004年4月14日實施 本標准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的「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致人重傷的」、(含「造成嚴重殘疾的」 )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規定的「造成輕微傷害的」損傷程度評定。

人體損傷殘疾程度鑒定標准(試行) 最高人民法院制定,自2005年1月1日起實施該鑒定標准 1.適用於除法律、法規已明確規定適用其他有關鑒定標准以外的所有涉及人身損害賠償的案件;

2004年12月31日前發生的案件,如尚未作出殘疾程度鑒定的,適用《人體損傷殘疾程度鑒定標准(試行)》,已作出殘疾程度鑒定的,仍適用原規定;

刑事附帶民事案件有關受害人是否鑒定殘疾程度由審判組織決定;是否構成嚴重殘疾的鑒定,仍按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參照《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准;

如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人體損傷殘疾程度鑒定標准》,則按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執行。

軍人殘疾等級評定標准(試行) 民政部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衛生部 解放軍總後勤部發布 現役軍人因戰、因公(含職業病)致殘等級評定標准由重至輕分為1-10級,其中,1-6級同時適用於因病致殘的義務兵和初級士官。

殘疾人實用評定標准(試用)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發布 一切自然人。

"對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有爭議"是指公檢法指定的鑒定部門所出具的鑒定。

2.兩次以上鑒定在一般情況下不太可能出現不一致的情況,如果出現可向法庭申請再次鑒定,或者向當地司法鑒定協會投訴

3.再次司法鑒定是建立在第一次鑒定的基礎上的,一般第二次鑒定只是就部分鑒定結論做出復查,復查的部分一般不會因為傷情的復原而影響最終結果(傷情即使全部恢復也會留下鑒定痕跡)

4.第二次鑒定是建立在第一次鑒定的基礎上的,如果第一次鑒定已經准確的將您的傷情做出等級劃分(比如您這樣的情況屬於幾級傷殘等),第二次會就您可能出現更高一等級傷殘的身體部位做出鑒定(意思就是說您的頭部和眼部的傷殘等級已經確定不會變了,要變的只可能是您鼻子部分傷殘鑒定的等級了)

❼ 司法鑒定局是幹嘛的

擬訂司法鑒定管理規定和技術規范並組織實施;主管全國司法鑒定人和司法鑒定機構的登記管理工作;負責國家級司法鑒定機構的遴選和管理工作;指導面向社會的司法鑒定資質管理、質量管理和司法鑒定人專業教育培訓工作。

主要職責是:

(一)承擔全面依法治國重大問題的政策研究,協調有關方面提出全面依法治國中長期規劃建議,負責有關重大決策部署督察工作。

(二)承擔統籌規劃立法工作的責任。負責面向社會徵集法律法規制定項目建議。

(三)負責起草或者組織起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草案。負責立法協調。

(四)承辦行政法規的解釋、立法後評估工作。負責地方性法規、規章的備案審查工作。組織開展規章清理工作。

(五)承擔統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責任。承辦申請國務院裁決的行政復議案件工作。指導、監督全國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負責行政復議和應訴案件辦理工作。

(六)承擔統籌規劃法治社會建設的責任。負責擬訂法治宣傳教育規劃,組織實施普法宣傳工作,組織對外法治宣傳。推動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建設。指導依法治理和法治創建工作。指導調解工作和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選任管理工作,推進司法所建設。

(七)負責全國監獄管理工作,監督管理刑罰執行、罪犯改造的工作。指導、管理社區矯正工作。指導刑滿釋放人員幫教安置工作。

(八)負責司法行政戒毒場所管理工作。

(九)負責擬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規劃並指導實施,統籌和布局城鄉、區域法律服務資源。指導、監督律師法律援助、司法鑒定、公證、仲裁和基層法律服務管理工作。負責香港、澳門的律師擔任委託公證人的委託和管理工作。

(十)負責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組織實施工作。

(十一)負責國家法治對外合作工作。履行國際司法協助條約確定的對外聯系機關(中央機關)職責,參與有關國際司法協助條約談判。承擔報送國務院審核的我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法律審查工作。組織開展法治對外合作交流。承辦涉港澳台的法律事務。

(十二)負責本系統槍支、彈葯、服裝和警車管理工作,指導、監督本系統財務、裝備、設施、場所等保障工作。

(十三)規劃、協調、指導法治人才隊伍建設相關工作,指導、監督本系統隊伍建設。負責本系統警務管理和警務督察工作。協助省、自治區、直轄市管理司法廳(局)領導幹部。

(十四)完成黨中央、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任務。



(7)法醫鑒定法規擴展閱讀:

前身是1985年設立的高檢院辦公廳刑事技術室,1988年刑事技術室升格為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技術局,同期設立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技術科學研究所。2000年高檢院合並檢察技術局、檢察技術科學研究所和辦公廳信息技術室,成立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技術信息研究中心。

2007年登記為司法鑒定中心。中心目前開展的鑒定項目包括法醫病理、法醫臨床、法醫毒物、文書鑒定、聲像資料、電子證據、司法會計等,現有鑒定人43名,其中45%具有高級職稱,碩士以上學歷16人,擁有一批國內同行業中最先進的儀器設備。

中心主要承擔最高人民檢察院以及下級檢察院送檢的重特大和疑難案件的檢驗鑒定、文證審查等。堅持「辦案、科研、培訓」的功能定位,立足服務於檢察機關辦案,著眼於提高解決重大疑難案件的能力,基礎建設、專業人才、技術能力和管理水平顯著增強。2008年12月,中心有6類23項通過實驗室認可。

❽ 法律法規規定出具法醫鑒定書時限

目前只有公安部門對法醫鑒定結論出具的時間做了要求,司法鑒定機構監管較松,沒回有相關規定。答
公安機關在接到群眾報案後24小時內要出具傷情鑒定委託書,鑒定機構在受理鑒定後一般在3-7日內出具傷情鑒定結論,特殊情況的可適當延長,涉及視力、聽力、關節、神經功能的鑒定,需待傷情穩定後出具鑒定結論。

❾ 法律規定受害者在多長時間內做法醫鑒定

法醫鑒定人在接案後,應在十個工作日內將《法醫鑒定書》(除因功能版性損傷需要有觀察傷情變權化期限的)向辦案單位送出;疑難案件應在十五個工作日內將《法醫鑒定書》向辦案單位送出;如傷情復雜不易下結論,應在十五個工作日內向上級鑒定機構移送。

熱點內容
法律碩士研二課多嗎 發布:2025-05-21 18:46:21 瀏覽:340
入群的規章自報三圍 發布:2025-05-21 18:43:43 瀏覽:714
法院協管員 發布:2025-05-21 18:30:40 瀏覽:548
小語種法律碩士 發布:2025-05-21 18:09:54 瀏覽:772
金華法官離職 發布:2025-05-21 18:09:21 瀏覽:890
瑞達鍾秀勇民法 發布:2025-05-21 18:06:16 瀏覽:435
司法考試商法復習時間 發布:2025-05-21 18:06:13 瀏覽:716
鶴壁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21 18:04:54 瀏覽:861
薛城律師 發布:2025-05-21 17:42:52 瀏覽:188
法治訊息 發布:2025-05-21 17:40:25 瀏覽: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