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藝名有法律效力嗎

藝名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時間: 2021-01-31 23:38:40

『壹』 姓名權的司法解釋筆名,藝名,化名等屬姓名權!國家那部法律規定的

這當然涉及到知識產權的內容,您可以在知識產權法的有關著作權(署名權)的部分找到相關規定.

『貳』 我用藝名簽署協議,對方可以認為合同無效嗎

如果有證據證明協議確實是你簽署並且內容是合法、自願訂立,則協議有效。

『叄』 用藝名簽的合同沒有身份證號沒有手印這樣的合同有法律效益嗎

有、不承認筆記堅定立馬知道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肆』 藝名的法律解釋

在我國,關於筆名、藝名或化名等是否受到法律保護,條文的規定不是很全面,就「《民法通則》第99條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 」這條法律來說存在不足,比如說姓名權,筆名、藝名或化名是否是姓名呢?如果是的話那我可不可以把筆名當姓名用呢?顯然不行。
楊立新(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教授)的論文《具體人格權(二)》 中提到的知識學術觀點,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我們知道,法律是大家認可,並且有國家頒布實施的行為規范,學術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只有當用法律條文國定下來才有效力。
但是,凡是法律必有例外,當你的筆名化名等出名了,為公眾所認知時,其就會受到法律的保護,當然最好是像技術之類的申請專利,這樣就會受到保護。在著作權法和民法中此類規定是非常多的,這是從學理的角度講,如民法中有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等。就是指導在沒有詳細規定的前提下我們應該做的。
具 體的法律規定只有《民法通則》里有相關的規定
第120條:「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關鍵是要用學理和民法基本原則來解釋。

『伍』 用藝名簽合同違法嗎

不違法,但可能涉及到合同效力問題,應該用真實名字簽合同。

『陸』 很多藝人都改過名字,他們簽合同時寫藝名,具備法律效力嗎

他們在簽合約時,是真名與藝名一起寫的... 所以它具備法律效力...

例如:
姓名: ABC 藝名:XXX

『柒』 簽合同用藝名法律上有效果沒有

沒有!藝名不具備法律效應。除非你能證明藝名與本名是一個人!這很麻煩。

『捌』 筆名,藝名,化名,別名,曾用名的區別,在法律上是怎麼定義和保護的

都是在姓名權中
姓名權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決定、使用、變更自己的姓名並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種人格權利。姓名權保護的客體是權利人的姓名。姓名並不限於公民在戶籍機關正式登記的本名。
《民法通則》第99條也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冒用。
《戶口登記條例》第18條,公民變更姓名,依照下列規定辦理:18周歲以上公民需要變更姓名時,由本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公民的姓名權受到侵害時,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
姓名權的主要法律特徵為:
第一,姓名權的主體只能是自然人,法人不享有姓名權。只有自然人人格的文字標識才叫做姓名,因而自然人才享有姓名權。法人人格的文字標識是名稱,享有的是名稱權。
第二,姓名權的客體是自然人對自己人格的文字標識的專有權。姓名權的核心問題就是專有權,他人不得享有、使用,只能是權利人自己享有和使用。專有的客體,就是自然人的人格文字標識,不僅包括正式的登記姓名,而且也包括筆名、藝名、別號等。
第三,姓名權的基本義務是不得非法干涉、使用他人的姓名。姓名權是絕對權、對世權,除了姓名權本人之外,任何人都是義務主體,都負有不得侵害其姓名權的義務。
侵權的主要表現:
1、干涉他人決定、使用、改變姓名。
2、盜用他人姓名。盜用他人姓名指的是未經他人同意或授權,擅自以他人的名義實施某種活動,以抬高自己身價或謀求不正當的利益。
3、冒用他人姓名。指的是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進行活動,以達到某種目的。
盜用和冒用姓名的區別:盜用主要指盜取某人姓名,自己不一定就是姓名者本人。如A盜用B的姓名,向C說自己是B的好友,騙取C的信任從而獲得某種利益。冒用則是冒用某人姓名,自己扮演的就是姓名者本人。如A說自己就是B,進行欺騙從而獲得某種利益。
姓名權屬於具體人格權,指自然人享有的決定、變更和使用其姓名的權利。姓名包括登記於戶口簿的正式姓名,藝名、筆名等非正式姓名。
侵權責任:
姓名權侵害主要表現在他人干涉、盜用、假冒,如發現上述情形,權利人可以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給予撫慰金(名稱權不得主張)等。
調整上述問題的主要法律依據有: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四、《戶口登記條例》

『玖』 筆名、藝名或化名等受到法律保護,是嗎具休是那條

在我國,關於筆名、藝名或化名等是否受到法律保護,條文的規定不是很全面,就「《民法通則》第99條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 」這條法律來說從在不足,比如說姓名權,筆名、藝名或化名是否是姓名呢?如果是的話那我可不可以把筆名當姓名用呢?顯然不行。
楊立新(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教授)的論文《具體人格權(二)》 中提到的知識學術觀點,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我們知道,法律是大家認可,並且有國家頒布實施的行為規范,學術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只有當用法律條文國定下來才有效力。
但是,凡是法律必有例外,當你的筆名化名等出名了,為公眾所認知時,其就會受到法律的保護,當然最好是像技術之類的申請專利,這樣就會受到保護。在著作權法和民法中此類規定是非常多的,這是從學理的角度講,如民法中有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等。就是指導在沒有詳細規定的前提下我們應該做的。
具 體的法律規定只有《民法通則》里有相關的規定
第120條:「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關鍵是要用學理和民法基本原則來解釋。

『拾』 今天收到一封律師函,但名字是藝名,有效嗎如果用藝名起訴我,會成功嗎

如果你作為被告用藝名,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八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回作答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第一百二十一條 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2項規定,「原告起訴必須有明確的被告」,而第109條規定,「起訴狀中應寫明當事人的基本情況」,我國民事訴訟法在立法上實行的也是實名訴訟,原告起訴必須通過表明當事人的姓名、名稱和住址等此類身份要素和空間要素以確定和識別具體「何人」為當事人,如果當事人的身份要素或者空間要素存在缺陷,人民法院應裁定不予受理或受理後裁定駁回。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第139條第1款規定,起訴不符合受理條件的,則法院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後裁定駁回。

熱點內容
公司不讓請假勞動法有規定嘛 發布:2025-10-03 21:09:18 瀏覽:576
行政法熱點事件 發布:2025-10-03 21:01:05 瀏覽:17
刑法延長拘留 發布:2025-10-03 20:59:29 瀏覽:777
經濟法職業經理人制度 發布:2025-10-03 20:52:35 瀏覽:63
經濟法基礎知識答案 發布:2025-10-03 20:50:11 瀏覽:93
經濟法的價值取向 發布:2025-10-03 20:50:10 瀏覽:977
法治伴我成長作文素材 發布:2025-10-03 20:44:25 瀏覽:265
宋功德任中辦法規局 發布:2025-10-03 20:38:58 瀏覽:898
華政研究生國際法和經濟法哪個好 發布:2025-10-03 20:35:55 瀏覽:326
法院警衛員 發布:2025-10-03 20:35:16 瀏覽: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