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永不妥協中的法律知識

永不妥協中的法律知識

發布時間: 2021-02-03 12:24:19

A. 《影像中的司法》這本書中關於《永不妥協》的影評

女性的特質,法律的偏見——評《永不妥協》 陳 麗【原 片 名】:Erin Brockovich【中 文 名】:永不妥協【導 演】:斯蒂文·索德伯格【主 演】:朱麗婭·羅伯茨阿爾伯特·芬尼瓦倫特·羅德里格斯阿倫·艾克哈特【類 型】:傳記片【出品公司】:環球影片公司【地 區】:美國【首映日期】:2000年3月17日【海報來源】: http://lib.verycd.com/2004/ 06/02/0000014364.html影片改編自1993年發生的一個真實案件。該片原是以「Erin Brockovich」即艾琳·布洛科維奇的英文名字命名的,由於片中艾琳一直保持著永不妥協的精神,因此該片又被譯為《永不妥協》,這樣的命名有著特別的意義。艾琳是一位教育程度不高的單親媽媽,離過兩次婚,沒有錢,沒有工作,卻有三個年幼的孩子需要撫養。正當她生活遭遇困頓、四面碰壁時,又發生了一場意外的車禍,艾琳請艾德擔任她的辯護律師,然而艾德卻未能為她贏得這場官司。生活陷入困境的艾琳,便以巧妙的辦法迫使艾德僱傭她為律師事務所的事務員。擔任事務員期間,她無意中發現,一宗電力公司污染公共用水的案件資料中有許多令她心生疑惑的地方。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她前往當地了解事情的原由,調查事情真相。艾琳在調查過程中遭遇到種種挫折和危險,但她決不妥協,最後創下了全美歷史上3.33億美元的最高庭外和解金額,既捍衛了正義,也重新認識了自己。除了動人的故事情節和朱麗婭·羅伯茨的精彩演繹外,片中女主角性感撩人、俗麗、暴露的裝束引發了爭論。影片開始,我們看見幾乎面臨生活絕境的艾琳,在孤立無援之時又遭遇車禍,在法庭上因為她「不當」的穿著與言行,無法取得法官與陪審員的同情,法庭判決結果是對方沒有肇事責任。故事的發展過程中,我們看到艾琳因為她的形象不斷受到排擠和質疑。她身材姣好,也樂於大膽展示上帝所賜予的禮物。大膽的穿著,不經修飾甚至直率粗魯的言語,自然不能較快地融於以知識專業為導向的律師行業,女同事也無法立刻接納她。即便如此,她並未因此而改變自己的偏好。在自來水廠收集資料時,她充分利用自己的魅力優勢,取得了水質檢測報告記錄。我們還看到艾琳常常加班研究個案資料,甚至把厚重的文件搬回家裡繼續鑽研。她勤奮的工作態度,最終贏得了同事的尊重。影片中另一位女性律師,可以作為參照的形象。她乾瘦、高挑、專業,穿著保守。她全身散發著法律專業人員的冷漠與距離感,她的言談也充分地讓艾琳感覺到她對自己的不信任與輕視。艾琳去調查客戶土地買賣案件與癌症血液檢查結果時,也面臨著同樣的誤解和偏見。20世紀80年代,女權主義興起,越來越多的女性出來工作。為了贏得職場中男性的尊重,她們都喜歡梳高高的發髻,墊高高的肩墊,儼然一副女強人形象,更把這種剛強的形象變成一種時尚潮流。不知從何時開始,女性的穿著開始成為衡量其專業態度、辦事能力的准繩之一。現實生活中,有些女性經常因為穿著不當而大吃苦頭。尤其是不夠成熟的年輕女性沒有足夠的判斷力和經驗來分辨其著裝是否會給別人留下什麼印象。「打扮得過分華麗,就意味著態度輕浮。」 對於服裝的定位,人們各有所好,應當彼此尊重,不應因為外表而存有偏見。對女性來說,時裝不過是另一種化妝方式,「時裝是一種使自己的形象得以再創造和展示的方法……時裝的風格如此多樣,這使得我們每個人在公眾場合好像都可以擁有各種各樣的身份。」當女權主義者在20世紀為女性的權利奮斗時,女性的服飾也在悄悄地隨之轉變。這意味著服飾符號的涵義隨社會價值觀的變化而變動。服飾的變化能夠反映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的轉化,也是女性追求自由的變化過程——衣服解放了女性的身體自主權。自古以來,習俗加在女性身上的束縛太多,雖然在現代社會這種情形比以前大有改觀,但女性的處境並未從根本上得以改善。女性通過有報酬的職業極大地縮減了同男性的距離,此外再也沒有別的什麼可以保障其自由。女性習慣性地被劃入私人領域,而國家公共領域的法律對私人領域不幹預;同樣,私人領域中的女性也不應介入公共領域,司法事業被看作是法律權威中的核心所在,被認為是一個和女性特質不相容的地方。在法律職業中,女性在「准許進入」後的很長時間里,還一直處於法律界的邊緣地帶,她們作為職業法律人並沒有完全被接受。女性與法律的關系是一個新的領域,以法律為核心的整個現代社會應當加入女性的視角,使法律與社會不再呈現出單一的「男性」特質。從法律發展史可以看到,法律是由主流社會的男性所主宰的,所以長期以來,法律的創制者和操作者都是男性,法律的精神和思維都是男性化的,司法的公平和正義在一定程度上是以中立的外表掩蓋著男性中心主義的事實。女性在進入法律界之初,都是通過使自己適應法律界特有的職業特點和思維方式,適應男性的標准,而在這一行業中安身立命。女性在進入這一行業時要做好思想准備,必須和男性適用同樣的標准。然而,隨著女性在法律職業中的比例越來越大,女性本身也開始影響這一職業,乃至影響法律本身,盡管這種影響還很小。傳統法治雖然為女性提供了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可能性,但這種可能性是以忽視女性特徵為條件的。這使得女性在傳統的男性空間(比如立法機構、法院和行政機構)中不得不呈現出男性化的特質,以此來確保自己的「成功」。在公共領域,女性化的特徵仍然受到歧視。當律師事務所老闆艾德建議艾琳改變服裝外型,以便和其他女同事們和諧共處時,艾琳反過來建議艾德不要再打領帶了。影片的這個情節使人產生一項疑問:律師到底該穿什麼樣的服裝?數個世紀以來,女性被排斥在法律界之,社會已經習慣將男性律師的服裝規范視為律師服裝的標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要求是承認並重視男女差異,從而反映在實質上是男女都有發展自我和選擇自我的自由和社會。女律師的外在被設計為男律師的單調復製品,其性別特徵須由定製的套裝用嚴格的線條加以約束。但當一位女性穿上中性套裝時,她仍然被「標記」為女人,她在法律實踐中很難成為一個非個性化、無偏見的人。不僅因為女性身體與慾望和性感聯系在一起,而且女性在傳統的法律職業中沒有位置,甚至她們只存在於諸如性犯罪對象這類戲劇性的角色之中。影片最後,艾琳憑著永不妥協的精神完成訴訟之後,面對一臉吃驚的首席律師調侃地說:「我沒有法律學位,所以我只能對634位當事人提供性服務,真是累死。」 在法律人中,女性的比例還很低。在一個仍然屬於男權社會的陰影下,隱性的性別歧視依然存在。「如果你們希望成為和我們平等的人,那麼就別使用化妝品和指甲油了。」這其實隱含著男性主體意識對性的一種話語闡釋權,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應和了市俗化的社會情緒和社會偏見。所以,女律師所承受的自己中性化的壓力是巨大的。法律本不應該有性別之分,在司法活動中不應該特別強調女性的性別,因法律是統一的,法律職業中對法律的信念、忠誠、職業道德還有運用的技術等都是統一的,司法的過程結果都需要以同等的標准進行衡量和評價,而不能因性別差異而有所區別。在這個意義上,女性在司法動中應該與男性依從同樣的職業准入標准,具有相同的職業素養。況且,律師行業原本就要求把一切都置於法律這個大的標准之下。法律是中性、中立或者普遍性的,一般說來不應考慮具體的性別。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理念是個人主義,法律應該承認並重視男女差異,在此基礎上追求男女平等。現代女性主義的口號是「男人是人,女人也是人」,而後現代女性主義的口號則是「女人不僅是人,而且是女人」。女性擁有作為人的權利,作為女人的權利,這種權利至少包括三個層次:女性應該得到的權利,女性的法定權利,以及女性在實際生活中的權利。女性自身也應該更准確地看待自己,承認自己的性別和與男性之差異。法律所追求的平等不是大家都平等地作為男性。如果以「中性」面目出現的性別不平等的法律所帶來的隱性歧視繼續存在,將很難真正地實現社會公正。最終,艾琳得到了尊重,她重新發現了自我的價值。然而,有多少女性可以具備艾琳一樣的勇氣,為自己爭取發出聲音的機會呢?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女性進入法律職業後,服裝與發式的差別也越來越大,這反映了女性對自身的信心正在增強。但每一個越界的前進都可能引起抵制或反抗。任何法律的實施都是一個過程,它需要來自各方面的努力,當然需要每一位權利主體的努力。

B. 電影《永不妥協》反映的是什麼類型的糾紛

2000年上映電影《永不妥協》[1] ,改編自真實事件,描述了一個沒有法律背景的單身母親,歷盡艱辛,以永不妥協的勇氣和毅力打贏了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宗民事賠償案。主演朱莉亞·羅伯茨因在此片中的精彩表現獲得2001年第73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埃琳·布羅克維奇(朱莉婭·羅伯茨飾)是一位經歷了兩次離婚並拖著三個孩子的單身母親,在一次十分無奈的交通事故之後,這個一貧如洗,既無工作,也無前途的可憐婦女幾乎到了走投無路的絕境。萬般無奈之下,埃琳只得懇求自己的律師埃德.馬斯瑞(阿伯特·芬尼飾)僱用她,在律師事務所里打工度日。一天 ,埃琳在一堆有關資產和債務的文件中很偶然地發現了一些十分可疑的醫葯單據,這引起了她的困惑和懷疑。在埃德的支持下,埃琳開始展開調查,並很快找到線索,發現了當地社區隱藏著的重大環境污染事件,一處非法排放的有毒污水正在損害居民的健康,是造成一種致命疾病的根源。 可怕的是居民們對此並未察覺,甚至起初對埃琳的結論表示懷疑,但是不久他們就被埃琳的執著和責任感打動了,大家在一個目標下緊緊地團結了起來,埃 琳用自己的行動贏得了全體居民的信任,成了他們的核心和代言人。鄰居喬治(阿倫·埃克哈特飾)在整個事件中是埃琳的一名堅定的支持者,他倆的愛情成了支持埃琳的重要精神支柱。埃琳挨家挨戶的做動員工作,終於得到了600多個人的簽名支持。埃琳和埃德在一家大型法律事務機構的幫助下,終於使污染事件得到了令人滿意的賠償,創造了美國歷史上同類民事案件的賠償金額之最,達3.33億美元。埃琳正是用自己的無比堅韌的毅力,克服難以想像的困難,向世人證明了一個「弱女子」的價值,在人生的道路上開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曾經的選美皇後,竟然做了六年黃臉婆,這樣的犧牲帶來的,是兩度離婚,存款不足一百美元,電話費交不起,被各種賬單催著。但她的善良,她的憐憫,她的真誠直率,她的毅力,全力以赴,讓她終於獲得大家的尊重。走向成功。

C. 聯系 法律電影《永不妥協》 回答以下兩個問題

造雨人來
大陸法系
全面繼源承了羅馬法
實行法典化,法律抽象化概念化
明確立法與司法的分工,強調制定發的威嚴一般不承認法官的造發功能
法學在推動法律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英美法系
以英國為中心,英國普通法為基礎
以判例法為主要表現形式,遵行先例
變革相當緩慢,具有保守性
在法律發展中法官具有突出作用
體系龐雜
注重程序訴訟中心主義

不同
法的淵源不同
法的分類不同
法典的編纂不同
訴訟程序和判決程序不同
法律術語概念上也有許多差異

影片中
有個重要證據是偷來的,按照法典偷竊的證據不能作為證據,但是主角找到一個案例,正名只要律師沒有參與偷竊證據就有效。

D. 中國法律法規知識

中國法律常識,包復括:憲制 法 類、經濟法類、財務稅收法規、刑 法 類、醫葯法規、道路交通法規、民 法 類、海洋法規、房地產及建築、行政法類、勞動法類、公務員法律法規、反腐倡廉、知識產權類、關於個人所得稅、環 保 類、新聞出版類、司法訴訟程序類、勞動教養、文物保護類、廣播電視政策法規、煙草法規、宗教法規、工商行政管理法規、信 息 化、其它類、其它類司法解釋、非典防治、禽流感專題等。

E. 一個關於法律的知識

憲法
第四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婚姻法
第二十一條 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
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禁止溺嬰、棄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
第二十二條 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
第二十三條 父母有保護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在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有承擔民事責任的義務。
第二十四條 夫妻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
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
第二十五條 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
不直接撫養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應當負擔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直至子女能獨立生活為止。
第二十六條 國家保護合法的收養關系。養父母和養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
養子女和生父母間的權利和義務,因收養關系的成立而消除。
第二十七條 繼父母與繼子女間,不得虐待或歧視。
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
第二十八條 有負擔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孫子女、外孫子女,有撫養的義務。有負擔能力的孫子女、外孫子女,對於子女已經死亡或子女無力贍養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贍養的義務。
第二十九條 有負擔能力的兄、姐,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扶養的義務。由兄、姐扶養長大的有負擔能力的弟、妹,對於缺乏勞動能力又缺乏生活來源的兄、姐,有扶養的義務。
第三十條 子女應當尊重父母的婚姻權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後的生活。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不因父母的婚姻關系變化而終止。
義務教育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提高全民族素質,根據憲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
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
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
國家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保證義務教育制度實施。
第三條 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使適齡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
第四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並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履行本法規定的各項職責,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依法保證其按時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
依法實施義務教育的學校應當按照規定標准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保證教育教學質量。
社會組織和個人應當為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創造良好的環境。
第六條 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改善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並採取措施,保障農村地區、民族地區實施義務教育,保障家庭經濟困難的和殘疾的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
國家組織和鼓勵經濟發達地區支援經濟欠發達地區實施義務教育。
第七條 義務教育實行國務院領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統籌規劃實施,縣級人民政府為主管理的體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具體負責義務教育實施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義務教育實施工作。
第八條 人民政府教育督導機構對義務教育工作執行法律法規情況、教育教學質量以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狀況等進行督導,督導報告向社會公布。
第九條 任何社會組織或者個人有權對違反本法的行為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檢舉或者控告。
發生違反本法的重大事件,妨礙義務教育實施,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負有領導責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人應當引咎辭職。
第十條 對在義務教育實施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社會組織和個人,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 學 生
第十一條 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的兒童,可以推遲到七周歲。
適齡兒童、少年因身體狀況需要延緩入學或者休學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提出申請,由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批准。
第十二條 適齡兒童、少年免試入學。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
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在非戶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適齡兒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義務教育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為其提供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條件。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軍人子女接受義務教育予以保障。
第十三條 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組織和督促適齡兒童、少年入學,幫助解決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困難,採取措施防止適齡兒童、少年輟學。
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協助政府做好工作,督促適齡兒童、少年入學。
第十四條 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應當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經批准招收適齡兒童、少年進行文藝、體育等專業訓練的社會組織,應當保證所招收的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自行實施義務教育的,應當經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批准。
第三章 學 校
第十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內居住的適齡兒童、少年的數量和分布狀況等因素,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制定、調整學校設置規劃。新建居民區需要設置學校的,應當與居民區的建設同步進行。
第十六條 學校建設,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辦學標准,適應教育教學需要;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選址要求和建設標准,確保學生和教職工安全。
第十七條 縣級人民政府根據需要設置寄宿制學校,保障居住分散的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接受義務教育。
第十八條 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需要,在經濟發達地區設置接收少數民族適齡兒童、少年的學校(班)。
第十九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需要設置相應的實施特殊教育的學校(班),對視力殘疾、聽力語言殘疾和智力殘疾的適齡兒童、少年實施義務教育。特殊教育學校(班)應當具備適應殘疾兒童、少年學習、康復、生活特點的場所和設施。
普通學校應當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適齡兒童、少年隨班就讀,並為其學習、康復提供幫助。
第二十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需要,為具有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的嚴重不良行為的適齡少年設置專門的學校實施義務教育。
第二十一條 對未完成義務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應當進行義務教育,所需經費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第二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應當促進學校均衡發展,縮小學校之間辦學條件的差距,不得將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學校不得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改變或者變相改變公辦學校的性質。
第二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依法維護學校周邊秩序,保護學生、教師、學校的合法權益,為學校提供安全保障。
第二十四條 學校應當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應急機制,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加強管理,及時消除隱患,預防發生事故。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定期對學校校舍安全進行檢查;對需要維修、改造的,及時予以維修、改造。
學校不得聘用曾經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剝奪政治權利或者其他不適合從事義務教育工作的人擔任工作人員。
第二十五條 學校不得違反國家規定收取費用,不得以向學生推銷或者變相推銷商品、服務等方式謀取利益。
第二十六條 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校長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任職條件。校長由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依法聘任。
第二十七條 對違反學校管理制度的學生,學校應當予以批評教育,不得開除。
第四章 教 師
第二十八條 教師享有法律規定的權利,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應當為人師表,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
全社會應當尊重教師。
第二十九條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當平等對待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充分發展。
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
第三十條 教師應當取得國家規定的教師資格。
國家建立統一的義務教育教師職務制度。教師職務分為初級職務、中級職務和高級職務。
第三十一條 各級人民政府保障教師工資福利和社會保險待遇,改善教師工作和生活條件;完善農村教師工資經費保障機制。
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
特殊教育教師享有特殊崗位補助津貼。在民族地區和邊遠貧困地區工作的教師享有艱苦貧困地區補助津貼。
第三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教師培養工作,採取措施發展教師教育。
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均衡配置本行政區域內學校師資力量,組織校長、教師的培訓和流動,加強對薄弱學校的建設。
第三十三條 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鼓勵和支持城市學校教師和高等學校畢業生到農村地區、民族地區從事義務教育工作。
國家鼓勵高等學校畢業生以志願者的方式到農村地區、民族地區缺乏教師的學校任教。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依法認定其教師資格,其任教時間計入工齡。
第五章 教育教學
第三十四條 教育教學工作應當符合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面向全體學生,教書育人,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統一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第三十五條 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根據適齡兒童、少年身心發展的狀況和實際情況,確定教學制度、教育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改革考試制度,並改進高級中等學校招生辦法,推進實施素質教育。
學校和教師按照確定的教育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保證達到國家規定的基本質量要求。
國家鼓勵學校和教師採用啟發式教育等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第三十六條 學校應當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於教育教學之中,開展與學生年齡相適應的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體系,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第三十七條 學校應當保證學生的課外活動時間,組織開展文化娛樂等課外活動。社會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應當為學校開展課外活動提供便利。
第三十八條 教科書根據國家教育方針和課程標准編寫,內容力求精簡,精選必備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經濟實用,保證質量。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教科書審查人員,不得參與或者變相參與教科書的編寫工作。
第三十九條 國家實行教科書審定製度。教科書的審定辦法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規定。
未經審定的教科書,不得出版、選用。
第四十條 教科書由國務院價格行政部門會同出版行政部門按照微利原則確定基準價。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價格行政部門會同出版行政部門按照基準價確定零售價。
第四十一條 國家鼓勵教科書循環使用。
第六章 經費保障
第四十二條 國家將義務教育全面納入財政保障范圍,義務教育經費由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規定予以保障。
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將義務教育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按照教職工編制標准、工資標准和學校建設標准、學生人均公用經費標准等,及時足額撥付義務教育經費,確保學校的正常運轉和校舍安全,確保教職工工資按照規定發放。
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用於實施義務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比例應當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比例,保證按照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義務教育費用逐步增長,保證教職工工資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
第四十三條 學校的學生人均公用經費基本標准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教育行政部門制定,並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適時調整。制定、調整學生人均公用經費基本標准,應當滿足教育教學基本需要。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制定不低於國家標準的學校學生人均公用經費標准。
特殊教育學校(班)學生人均公用經費標准應當高於普通學校學生人均公用經費標准。
第四十四條 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實行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職責共同負擔,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統籌落實的體制。農村義務教育所需經費,由各級人民政府根據國務院的規定分項目、按比例分擔。
各級人民政府對家庭經濟困難的適齡兒童、少年免費提供教科書並補助寄宿生生活費。
義務教育經費保障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四十五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財政預算中將義務教育經費單列。
縣級人民政府編制預算,除向農村地區學校和薄弱學校傾斜外,應當均衡安排義務教育經費。
第四十六條 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范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規范義務教育專項轉移支付,支持和引導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增加對義務教育的投入。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確保將上級人民政府的義務教育轉移支付資金按照規定用於義務教育。
第四十七條 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實際需要,設立專項資金,扶持農村地區、民族地區實施義務教育。
第四十八條 國家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向義務教育捐贈,鼓勵按照國家有關基金會管理的規定設立義務教育基金。
第四十九條 義務教育經費嚴格按照預算規定用於義務教育;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佔、挪用義務教育經費,不得向學校非法收取或者攤派費用。
第五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義務教育經費的審計監督和統計公告制度。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一條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違反本法第六章的規定,未履行對義務教育經費保障職責的,由國務院或者上級地方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二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未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製定、調整學校的設置規劃的;
(二)學校建設不符合國家規定的辦學標准、選址要求和建設標準的;
(三)未定期對學校校舍安全進行檢查,並及時維修、改造的;
(四)未依照本法規定均衡安排義務教育經費的。
第五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將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的;
(二)改變或者變相改變公辦學校性質的。
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或者鄉鎮人民政府未採取措施組織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或者防止輟學的,依照前款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第五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人民政府或者上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財政部門、價格行政部門和審計機關根據職責分工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侵佔、挪用義務教育經費的;
(二)向學校非法收取或者攤派費用的。
第五十五條 學校或者教師在義務教育工作中違反教育法、教師法規定的,依照教育法、教師法的有關規定處罰。
第五十六條 學校違反國家規定收取費用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責令退還所收費用;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學校以向學生推銷或者變相推銷商品、服務等方式謀取利益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給予通報批評;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教科書審查人員參與或者變相參與教科書編寫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門根據職責許可權責令限期改正,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第五十七條 學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拒絕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適齡兒童、少年隨班就讀的;
(二)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的;
(三)違反本法規定開除學生的;
(四)選用未經審定的教科書的。
第五十八條 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無正當理由未依照本法規定送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接受義務教育的,由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給予批評教育,責令限期改正。
第五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
(一)脅迫或者誘騙應當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失學、輟學的;
(二)非法招用應當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的;
(三)出版未經依法審定的教科書的。
第六十條 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章 附 則
第六十一條 對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不收雜費的實施步驟,由國務院規定。
第六十二條 社會組織或者個人依法舉辦的民辦學校實施義務教育的,依照民辦教育促進法有關規定執行;民辦教育促進法未作規定的,適用本法。

F. 關於法律知識的問題,律師回答,謝謝

公交不能隨意停車,只有到站才能停車。甲乘過站了,這個責任應當內由甲自負。甲妨害公交容司機正常駕駛的行為構成以危險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不管有沒有造成嚴重後果,都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乙的行為是制止別人正在進行犯罪,屬於正當防衛。乙造成甲輕傷,不負刑事及民事責任。

G. 法律 永不妥協

樓主啊,中國和美國根本就不是一個法系:中國是帶有社會主義特色的類似大陸法系,美國是標準的英美法系。我國是成文法國家,美國是判例法國家。所以我對你的解答只能是按照中國的法律來講。
電影裡面證據有很多,我可能說不全,首先案例裡面有大量的受害人寫的陳述,這是「當事人的陳述」:其次,女主角在水利會查的資料和後面沒有被銷毀的電力公司和母公司的來往文件是「書證」;最後女主角請的那些專家做的陳述屬於「證人證言」中的專家證人證言。都是合法的,但以上證據要是在我國的話,證明力可能會有所區別,畢竟我國和美國不是一個法系。這是我看了一遍電影的認識,可能不全,你可以再聯系我討論一下。
在我國,母公司與子公司都是獨立的法人,子公司自主經營,自擔風險,獨立結算,自己承擔經營活動的不利後果,所做的民事行為後果與母公司無關。但有一種例外情況會打破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這種獨立性,即母公司操控子公司做出的決定所產生的後果,母公司也要為此承擔連帶責任。在本案中,由於賠償數額巨大,如果只是由子公司電力公司來承擔責任的話,可能相當多的受害人就無法獲得賠償,所以電影中的女主角就要想辦法去證明案例中的母公司知道並且要求子公司去隱瞞電力公司排放物對水的污染,進而要求母公司承擔責任。在此特別提醒的事,美國是一個判例法國家,在本案之前肯定有一個類似的母公司為子公司的環境污染損害承擔責任的案子,我印象中好像是美國化學公司在印度的一個分公司化學品泄漏的案子,樓主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查一查。

H. 電影《永不妥協》可以從哪個角度剖析美國法律文化

可以從高昂的律師費方面談,也可以談具結裁決的優缺點,或者談環境侵權訴訟的特點。希望我的答案對你有幫助。

I. 跪求法律電影《我的表兄維尼》或者《永不妥協》中有關的法律知識

  1. 《我的表兄復維尼》是一部美國法制律題材的電影,主要反映了美國法律制度與中國法律制度的差異,特別是庭審制度差異很大。其中包括:犯罪嫌疑人出庭時的狀況;法庭布局與我國很大不同;法庭著裝和發言方式;對證人的交差詢問等。

  2. 《永不妥協》中包含的法律知識包括:美國的陪審團制度;美國的判例法傳統;美國環境訴訟行為的界定以及所體現出的法治精神。

  3. 《永不妥協》;環境侵權;法律訴訟;法律文化。《永不妥協》是美國導演執導的一部關於法律維權方面的電影,電影以敘事的方式向觀眾展現了一件環境侵權訴訟案件從立案、調查、審判到判決宣告等一系列完整的過程。影片中所涉及的故事來源於美國訴訟歷史上的一個真實案例,導演不僅表達了對那個毫無法律教育背景卻有著巨大勇氣和堅強意志的單身母親的欽佩之情,而且還通過電影藝術的方式呼籲人們高度重視環境侵權事件,要積極地保護自然環境並維護自己的生存權利。

熱點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一部的基礎性法律 發布:2025-10-03 11:02:30 瀏覽:186
良法學院 發布:2025-10-03 11:00:56 瀏覽:74
最高人民法院故意殺人搶劫 發布:2025-10-03 10:40:37 瀏覽:694
2015全國道德模範人物 發布:2025-10-03 10:24:03 瀏覽:114
昌平法院法官 發布:2025-10-03 10:17:21 瀏覽:823
廣西前法院 發布:2025-10-03 10:17:14 瀏覽:148
民法典19條 發布:2025-10-03 09:57:52 瀏覽:483
08年後新勞動法 發布:2025-10-03 09:53:37 瀏覽:69
政策法律法規的區別與聯系 發布:2025-10-03 09:31:35 瀏覽:985
2015合同法司法考試真題 發布:2025-10-03 09:07:25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