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選有法律效力么
A. 沒看就同意的用戶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目前,各種互聯網產品已經進入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家應該都發現了,我們經常被要求勾選一個「用戶協議」,以表示自己已經了解並同意相關的條款,但在實際操作中,大量用戶根本沒有仔細看過其中的條款,不了解自己擁有什麼權利和需要承擔怎麼樣的義務,那麼這個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合同法》中對於格式合同中的條款給出了明確的定義:「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並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
由於合同條款制定的時候是沒有經過雙方協商的,所以《合同法》對於格式合同特別作出了以下規定,以保障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1)提供格式條款一方有提示、說明的義務,應當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並按照對方的要求予以說明;(2)免除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當事人主要義務、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當事人主要權利的格式條款無效;(3)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按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
因此,只要一份用戶協議符合《合同法》中對於格式合同的要求,而且不存在其他法定無效的情形,那麼在原則上基本可以認為它具備法律效力。
那麼有用戶協議,企業就能「為所欲為」嗎?
並不是的,這個時候有一個操作,叫做「主張合同無效」。
《合同法》對於格式合同條款的無效判定,在第四十條中給出了自己的解釋:「格式條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條和第五十三條規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
此外在國家工商行政總局頒布的《網路交易管理辦法》中第十七條也規定:「網路商品經營者、有關服務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合同格式條款的,應當符合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按照公平原則確定交易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採用顯著的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的條款,並按照消費者的要求予以說明。網路商品經營者、有關服務經營者不得以合同格式條款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不得利用合同格式條款並藉助技術手段強制交易。」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格式條款的,應當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務的數量和質量、價款或者費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項和風險警示、售後服務、民事責任等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的內容,並按照消費者的要求予以說明。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不得利用格式條款並藉助技術手段強制交易。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
也就是說,雖然這些條款是當事人雙方沒有協商就制定出來了,用戶也在各種原因下自願簽署了,但如果企業想要依靠這樣的協議文件免除自己理應擔負的責任,加重用戶需要承擔的責任,這都是行不通的。在合同條款中存在明顯的不平等、不合理之時,用戶是有權主張合同文件無效的。
B. 怎樣的合同或者協議才具有法律效力呢
一般來說,合同只要體現了當事人的真實意思,合同約定事項不違反法律版法規和行政強制性規定,權不違反公序良俗,不損害國家、社會公共利益或第三人合法利益,依法成就的合同就產生法定約束力。
合同須具體要符合以下條件:
一、簽定合同或協議的當事人需是雙方或多方,而不能是單方所為,經過平等、自願協商而訂立;
二、簽訂的主體是有資格的民事行為能力人(包括自然人、法人等),他們對自己的行為的內容能夠正確認識,可自由支配自己的行為,能夠以自己的名義簽訂相關合同、協議;
三、簽定的合同、協議的內容不違反法律法律和行政強制性規定與反公序良俗。
四、合同或協議內容不損害國家、社會公共利益或第三人合法利益。
五、書面形式簽訂合同,一般包括一下條款:1、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2、標的:3、數量:4、質量:5、價款或者報酬:6、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7、違約責任:8、解決爭議的方法。
C. 法律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生效的區別
效力是說某個東西能不能作為證據或起不起作用,而生效是說某個東西從什麼時候就算數了就起作用了。
D. 確認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1、法院司法確認書與判決書有同等法律效力。
2、行政確認書具有行政法上的專效力,如果經司屬法審查,發現行政確認書有違法的地方,有權責令行政機關重新作出文書,或認定無效。
3、個人作出的確認書,只有在民事范圍內有個人承擔法律責任。
E. 從法律效力上看, 選舉法 屬於什麼法
基本法
在法學研究中,一般將憲法淵源中現實憲法存在的方式,內以及與憲法內容有密容切聯系的法律,如選舉法、代表法、國家機構法、民族區域自治法等視為憲法法律部門的重要內容,[1]將涉及國家權力和公民權利之間最基本關系的法律視為憲法性法律
F. 協議怎樣才能具有法律效力
一般來來說,合同只要體自現了當事人的真實意思,合同約定事項不違反法律法規和行政強制性規定,不違反公序良俗,不損害國家、社會公共利益或第三人合法利益,依法成就的合同就產生法定約束力。
合同須具體要符合以下條件:
一、簽定合同或協議的當事人需是雙方或多方,而不能是單方所為,經過平等、自願協商而訂立;
二、簽訂的主體是有資格的民事行為能力人(包括自然人、法人等),他們對自己的行為的內容能夠正確認識,可自由支配自己的行為,能夠以自己的名義簽訂相關合同、協議;
三、簽定的合同、協議的內容不違反法律法律和行政強制性規定與反公序良俗。
四、合同或協議內容不損害國家、社會公共利益或第三人合法利益。
五、書面形式簽訂合同,一般包括一下條款:1、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2、標的:3、數量:4、質量:5、價款或者報酬:6、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7、違約責任:8、解決爭議的方法
G. 民間協議怎樣才具有法律效力
《合同法》規定來合同有效要件為源:
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實
3、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4、合同標的須確定和可能
根據以上規定,民間協議具有法律效力的前提為:協議雙方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且是在雙方都自願的前提下簽訂,沒有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協議所具備的格式、內容、項目齊全,經雙方簽字確認,且雙方都沒有欺騙的行為,代理人代理手續合法。
H. 合同有勾選的項目,不需要的可以打叉作廢
打叉當然更好,但只勾選也沒有問題,買房者手裡的那份也是正式簽章的
I. 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具有復法律效力。
民間協議具制有法律效力的前提為:協議雙方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且是在雙方都自願的前提下簽訂,沒有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協議所具備的格式、內容、項目齊全,經雙方簽字確認,且雙方都沒有欺騙的行為,代理人代理手續合法。
《合同法》規定合同有效要件為:
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實。
3、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4、合同標的須確定和可能。
(9)勾選有法律效力么擴展閱讀:
協議的格式
1 、標題:雙方單位名稱事由,協議書三部分組成。
2 、正文:條款內容
協商目的
協商目的責任
協議的時間和期限
協商目的條款和酬金{價格明確總額大寫必須明確貨幣種類}
履行條款期限
違反條款的責任處理
落款{簽署}
簽署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