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中介發布不實房源信息的法律責任

中介發布不實房源信息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2-07 03:35:42

『壹』 中介提供了房源,後由於中介費用談不攏,隨後就直接和房東進行交易,請問是否有何法律責任

法律談不上,只是道德太差。。。。怎麼著人家小業務也辛苦那麼久了。怎麼也要意思給人家點吧。而且自己辦手續不怕風險么?

『貳』 房屋中介違規應該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每個地區的管理規定可能不同,比如石家莊市將會沒收違法所得、給予書面警示、約談主要負責人等,涉嫌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根據《石家莊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對房地產中介機構經營行為監管的通知》:

二、嚴肅查處房地產中介機構違法違規行為

房地產中介機構在經營活動中存在下列違法違規行為之一的,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市直相關部門將依據七部委《關於加強房地產中介管理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意見》、《房地產經紀管理辦法》、《石家莊市房產中介服務管理辦法》、《石家莊市房地產經紀機構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有關要求視其情節輕重分別給予書面警示、約談主要負責人、罰款、記入信用檔案、沒收違法所得、關閉門店並責令為期一個月的整改、暫停其所有連鎖門店的網簽資格、取消網簽資格、直至清出房地產中介市場等相應的處罰,涉嫌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2)中介發布不實房源信息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房屋中介違規行為如下:

(一)編造散布謠言。對編造散布謠言、嚴重誤導消費者、擾亂市場秩序、影響惡劣的中介機構,相關部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要加強輿論監控,第一時間在相關媒體上予以澄清,對編造散布謠言的中介機構立即查處,並向社會公開查處結果。

(二)發布虛假房源。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要積極推行房屋信息公開。中介機構不經委託人同意且不到住建部門進行房源信息核驗;發布的房源信息不真實、不全面、不準確;從業人員不實名在網站等渠道上發布房源信息;隱瞞抵押等影響房屋交易的信息;對已出售的房屋不能及時從門店網站等發布渠道上撤除。

(三)賺取房源差價。中介機構不能及時簽訂委託合同,不能做到對房源「明碼標價,一套一標」;欺上瞞下,壟斷房源,哄抬房價,吃房源差價的。[責任主體: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督導部門:市發改委]

(四)挪用交易資金。中介機構未按要求將交易資金納入監管賬戶;從業人員通過監管賬戶以外的賬戶代收代付交易資金;侵佔、挪用、拖延支付房產交易資金等。

(五)違規開展金融業務。中介機構不得強迫委託人選擇其指定的金融機構;不得將金融服務與其他服務捆綁;不得向金融機構收取或變相收取返佣等費用。金融機構不得與未在房地產主管部門備案的中介機構合作提供服務。

(六)違規代理銷售。中介機構違規代理未取得預售許可的新建商品房;為不符合條件的保障性住房和禁止交易的房屋提供中介服務。

(七)違規規避稅費。中介機構從業人員誘導、唆使、協助交易當事人簽訂「陰陽合同」,低報成交價格;幫助交易當事人偽造虛假證明,騙取稅收優惠;倒賣納稅預約號碼等違規違法行為。

(八)未取得營業執照未備案進行經營。對既未取得營業執照又未在房產主管部門備案的「黑中介」,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要引導購房人選擇經過備案的誠信規范的中介機構,發布風險提示,建立舉報制度。對「黑中介」發現一個、打擊一個、取締一個,清出房地產中介市場。

(九)已取得營業執照逾期未備案。對已取得營業執照但未在規定期限內到主管部門進行備案的中介機構,責令限期整改,整改期間關閉所有門店,直至達到備案條件並在政府網站公示後方可重新營業。

『叄』 我想問一下,房產中介公司未經當事人同意,擅自錄入當事人的房源信息,電話等,算是違法嗎

是啊,去當地房管局經紀人協會投訴

『肆』 信息不實中介應付什麼責任

中介有責任,但是可能就是一個沒核實房源真實性的這樣一個失職問題,應該是有賠償責任的

『伍』 房產中介老闆有不合法房源被抓,銷售不知情現在承擔什麼法律責任嗎客戶找銷售房款錢,怎麼辦

房產中介的老闆有不合法房源被抓了,銷售把房子賣出去的錢要是在老闆那裡,那就回直接老闆把錢還答給客戶就行了,如果錢還在銷售這里,那這個房款就由銷售還給客戶,即使銷售也是不知情的,但是他還是需要承擔小部分責任的。

『陸』 房產中介介紹給客戶的房源不真實的情況下 導致客戶受騙 中介該擔責嗎

房產中介介紹給客戶的房源不真實的情況下,導致客戶受騙,受騙應該是客戶自己不小心造成的,應該跟中介沒有關系,中介不會擔責的。

『柒』 我向中介交了三仟元,由於對方信息不實,中介還不退我該怎辦,中介信息不實,他應付什麼責任

關於房屋中介應付什麼責任:
提供與訂立合同有關的真實情況的責任這是中介最重要的責任。房產中介提供的服務包括咨詢和居間服務,簽訂居間合同。居間合同是居間人向委託人報告訂立合同的機會或者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委託人支付報酬的合同。
故意隱瞞重要事實或提供虛假情況時要賠償如前所述,如果中介故意隱瞞了真實信息或故意提供了虛假信息,比如明知出售方不是產權人本人,也不是合法的代理人,就介紹給買受人,從而造成買受人的損失的,中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未完成全部委託事項不得要求委託人按成交價1%支付報酬如果居間協議中約定按成交價1%支付中介費的,中介提供的服務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權籍調查:向房地產交易中心調查、征詢所交易房屋權利的來源、現狀、有無抵押、有無權利限制等,做好書面記錄; 調查、征詢涉及權利人的處分要求和條件;核實處分資格、權利人和相關人的身份及權利等。
使用狀況調查:收集、調查、征詢房屋座落環境、使用年限、有否隱瞞缺陷、房屋內的頂、牆、地、門、窗及設備等是否需要檢測或修復,設備轉讓價格及有關費用的結清情況等; 向物業管理單位查詢有無租賃、違章搭建、相鄰關系侵權,以及維修基金的繳納和使用情況等。
房屋租賃中介的責任還有行情調查:收集、調查、征詢買賣價格的行情比較、稅費結算、房屋戶型比較、買賣雙方的心理價格比較、有關政策變動的影響等; 進行各種形式的信息發布活動等。

『捌』 房屋中介疏於審查房源信息,民事責任如何認定

合同法》規抄定中的「如實報襲告義務」是交易安全保障義務的淵源
房屋中介與客戶之間屬於居間合同法律關系,關於居間方的具體義務,《合同法》的專門規定並不詳細。《合同法》第425條規定,居間人應當就有關訂立合同的事項向委託人如實報告。居間人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損害委託人利益的,不得要求支付報酬並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第426條規定,居間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託人應當按照約定支付報酬。如果僅從上述規定的文義理解,中介的義務主要在於促成合同成立,居間報酬支付條件成就的基本標准就是促成締約,居間人只有在故意隱瞞或者提供虛假情況的情形下,才無權取得報酬並應承擔賠償責任。雖然法律也規定了居間人應如實報告與訂立合同有關的事項,至於何為「與訂立合同有關的事項」,何為「如實報告」的審查標准,法律並沒有進一步的明文規定,關於居間合同糾紛,最高法院也沒有出台過專門的司法解釋。

熱點內容
實行依法治國建設依法治國 發布:2025-10-02 14:45:19 瀏覽:104
入境沖關刑法 發布:2025-10-02 14:43:33 瀏覽:630
大化人民法院 發布:2025-10-02 14:36:40 瀏覽:339
岳陽的律師 發布:2025-10-02 14:25:43 瀏覽:894
法律援助活動實施方案 發布:2025-10-02 14:25:42 瀏覽:43
制約移動公司的法律有哪些 發布:2025-10-02 14:24:06 瀏覽:25
南寧市法院網 發布:2025-10-02 14:21:26 瀏覽:185
司法懲罰復議 發布:2025-10-02 14:17:53 瀏覽:297
適用勞動合同法解釋三 發布:2025-10-02 14:05:19 瀏覽:492
局法律知識測試題 發布:2025-10-02 14:01:39 瀏覽: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