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借款中間人法律責任

借款中間人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2-09 10:47:51

1. 民間借貸當中的中間人具有哪些責任和義務

民間借貸當中的抄中間人具有哪些責任和義務。
民間借貸當中的中間人,在法律上叫保證人。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解釋》,在不同情況下,保證人需要承擔的責任有:民事責任、民事連帶責任、擔保(保證)責任、賠償責任。

2. 借錢做中間人的法律責任

擔保人即保證人,根據擔保法規定,第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這里的第三人即擔保人,包括具有代為清償債務能力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公民,這里的債權人既是主債的債權人。這里的-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稱為保證債務,也有人稱保證責任。
第一,具有代為清償債務能力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公民,可以作保證人。但是,不具有完全代償能力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自然人,以保證人身份訂立保證合同後,又以自己沒有代償能力要求免除保證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根據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是公民的一種特殊形態。因此作為保證人的公民,也可以是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
第三,可以充當保證人的包括: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聯營企業;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經民政部門核准登記的社會團體;經核准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鄉鎮、街道、村辦企業。
第四,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未經法人書面授權提供保證的,保證合同無效。企業法人的職能部門提供保證的,保證合同無效。
第五,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不得充當保證人。而從事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為保證人的,如無其他導致保證合同無效的情況,其所簽定的保證合同應當認定為有效。
第六,國家機關在接受外國政府或者國際經濟組織提供的貸款的過程中,並經國務院批准後可以作為保證人。其他情況下不允許作為保證人。

3. 民間借貸中間人應負法律責任嗎

當然可以,理財中間人對於被理財人有法律上的義務和合意上的義務,他不能拿你的錢去放高利貸,對此造成的損失應該由他承擔,給你出個穩拿的主意,一定能夠告到他~!

4. 民間借貸中間人責任問題

你的行為相當抄於中介方,應當依據收取費用的范圍承擔相應責任。

因您提供信息有限,建議您攜材料具體咨詢當地律師,鄭州地區可電話聯系本律師或面談。

滿意請給好評!

註:因本律師時間有限,不在線回答追問問題,本解答屬於律師針對提交問題進行的初步分析意見,上述解答不能作為當事人辦案的依據,當事人以此處理案件產生的後果與律師無關,如需獲取詳細的法律分析意見,請電話聯系本律師或攜材料與律師聯系,由律師提供進一步的法律意見或出具書面的法律分析意見書(可能需要收取相應的咨詢費)

5. 借錢中間人有法律責任

沒有擔保就不會有連帶責任!

6. 民間借貸這種情況我算是中間人嗎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你也算是個中間人吧,但不是用承擔法律責任。應訴可以從幾方面著手,一是借款實際在馬某與李某間發生,二是收條內容中並無向「我」向馬某借錢的內容或者是為借款承擔保證責任的內容。准備好相關證據應訴吧!

7. 中間人在借貸中是否承擔法律責任

法律無規定,完全根據你們之間的協議來確定,無協議的話中間人也就無責。當然一些特殊情形除外,比如被介紹人本身就不具備相應的資質或者根本就是騙子,而中間人也故意隱瞞的話,這種情況中間人才負法定責任。

8. 民間借貸中間人的法律責任,民間借貸安全嗎

我國現行民訴法雖沒有訴前調解的規定,但法院開展訴前調解的報道卻常見諸報端並獲得贊譽,可見訴前調解在實踐中已具有存在的正當性和必要性。在當前的審判實踐中,訴前調解主要包括兩種情形,一是不具有法院審理性質,即由在法院立案庭設立的人民調解工作室來調解;一為具有法院審理性質,即由法院立案庭的法官來調解或法官與人民陪審員、人民調解員共同來進行調解。筆者認為,目前在法院對訴前糾紛進行調解法律尚無明確規定的情況下,對於訴前調解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操作: (一)、訴前調解程序的啟動 因為訴前調解發生在提起訴訟之前,所以筆者認為訴前調解的啟動應在案件當事人到法院立案之時。具體而言,就是在法院立案庭內設立人民調解工作室,在當事人來院立案之時,立案人員應仔細審查案件,判斷案件的性質、復雜程度以及是否有調解的可能。對法律關系基本清楚、事實爭議不大、法律責任比較明確的一審民商事案件,立案法官應該充分行使釋明權,主動宣傳人民調解工作的特點、優勢,告知進入訴訟程序後的利弊,建議當事人首先選擇訴前調解,並徵求、詢問當事人是否願意進行訴前調解。如果當事人願意,則應暫緩立案,由法官將案件轉至立案庭內設置的人民調解工作室,由立案法官協助人民調解員通知當事人到法院立案庭進行調解。 (二)、訴前調解的適用范圍 訴前調解雖然具有靈活和簡易等優點,但卻沒有法律明確規定且在程序上也呈現出非法律性、非正式性,所以為了當事人的利益應該嚴格控制其適用范圍。筆者認為訴前調解只適用於以下一些調、撤率較高的案件:(1)家庭糾紛類,如:婚姻、撫養、贍養、收養、監護婚、繼承等。(2)小標的額案件,如:小額的債務糾紛、小額的合同糾紛等。(3)民間借貸糾紛類,如訴訟標的額較小,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關系較為明確的民間借貸案件。(4)其他事實清楚、法律關系簡單、權利義務明確、爭議不大的糾紛。 (三)、訴前調解的效力及時間 訴前調解結束後,會產生兩個結果:一是調解失敗,雙方當事人之間的糾紛進入訴訟程序;另一種則是調解成功,爭議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對於前者我們不必細述,而對於後者,則會出現調解協議的法律效力問題。 最高法院《關於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規定,「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的調解文書具有民事合同性質」,由此可看出雙方當事人在人民調解工作室達成的調解協議不具有強制執行力。那麼是否會出現因調解協議難以執行而造成當事人放棄這一解決糾紛的途徑呢?筆者認為,可以採用以下途徑予以解決: 即在調解協議達成後,由調解員明確告知協議不具備強制執行力,並提出可以到公證部門進行公證,賦予協議強制執行力的建議和可以申請法院出具正式調解文書的建議。如果雙方當事人提出法院製作調解書的請求,則應由法院首先對調解協議的內容進行審查,然後再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調解書,在調解書中應述明案件系調解工作室調解,雙方當事人申請法院予以確認的情況。 任何一種程序,都不能沒有時間的限制,訴前調解也是一樣,如果沒有調解期限限制,則勢必會侵害當事人的權利。但調解又是一個雙方從有爭執變為無爭執,從有矛盾變為相融合的過程,若時間過短,則一般不容易調解成功,因此筆者認為,訴前調解的時間應限定為一個月至兩個月中間為宜。如調解成功,雙方當事人可按前述方法確定如何履行協議;如調解不成,人民調解工作室則應將案件轉至法院立案庭,由法院立案後進入訴訟程序進行審理。

9. 借錢是中間人借的,中間人能承擔責任嗎

看借款合同是誰的名義簽訂的,借款合同約束簽約的雙方,如果是中間人借的,要承擔責任的。如果中間人只是作介紹,但是給做擔保,也要承擔責任,但是要明確約定做擔保。

10. 借款當中,中間人有欺騙責任,應負責還款責任嗎

要的 要負責

熱點內容
法院劉欣 發布:2025-10-01 23:28:15 瀏覽:253
鳴犢法院 發布:2025-10-01 23:25:53 瀏覽:425
瑞昌法院網 發布:2025-10-01 23:24:58 瀏覽:421
刑法失義 發布:2025-10-01 23:04:36 瀏覽:392
勞動法如何保護勞動者權利 發布:2025-10-01 22:55:18 瀏覽:20
雙擁開展法律援助工作 發布:2025-10-01 22:50:29 瀏覽:971
檔案法律與檔案行政法規的區別 發布:2025-10-01 22:50:25 瀏覽:570
法治與詩歌 發布:2025-10-01 22:35:40 瀏覽:262
比較法學論文 發布:2025-10-01 22:35:32 瀏覽:629
廣東一村一法律顧問登記入口 發布:2025-10-01 22:22:28 瀏覽: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