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提供證據的法律責任
Ⅰ 民事訴訟中被告無任何證據證人法院怎麼判
老實說,感覺你說的不是很具體,你說的「一審中,法院沒有給出什麼說法」是什麼意思?我估計,你的意思應該是這樣的,但是僅代表我的一種猜測,僅作參考。一審中,你是作為原告的,提出了一些訴訟請求,然後,在原告舉證充分,被告不能駁倒你的訴訟請求確實,也就是原告充分履行了己方的舉證責任,而被告沒有履行舉證責任的情況下,按理說,這種情況,法院應該是判決原告勝訴,原告的訴訟請求應該至少部分得到法院的支持,但是法院卻沒有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於是你又提出上訴,是這樣的嗎?如果是的,那這種情況的應該做如下解析:
二審應該是會在較原審法院高一級的法院進行,無論是書面審還是開庭審,總之都不是在原法院審了,可能就不會出現你說的偏袒了,並且,二審的期限也是有規定的,沒有特殊情況,應該是自立案之日起,三個月之內審結,作出判決,二審被告如果依然在舉證上毫無建樹,也就是沒有履行己方的證明責任,則根據法律應該是會判決被告敗訴,原告的訴訟請求至少部分得到法院的支持,這就是終審的結果了。法理情況基本就是這樣的,如果二審法院,依然偏袒被告,法院是有明顯的程序或是實體違法現象,你還可以提起再審,到這里應該是針對法院的最後一道救濟程序了,建議你,如果一切都如你所說,顯然法院在偏袒被告,二審結果出來之後,你馬上找律師,這個時候可能自辯就有點吃力了,建議請專業人士,以充分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59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人民法院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終審裁定。」
以上回答僅代表個人觀點,回答完畢
Ⅱ 民事訴訟案件中知道真相的有關人員拒絕提供證據應負什麼責任
證人只有出庭作證的義務,沒有不出庭作證要承擔責任的說法。同時,證人證言本身證明力就不如書證,你要盡量尋找書證達到你所要證明的目的。
Ⅲ 舉不出證據的當事人承擔什麼樣法律後果
舉不出證據就要承擔敗訴的風險
Ⅳ 在民事訴訟中,對方提供了虛假證據,需負什麼法律責任,怎舉證怎起訴
在民事訴訟中,對方提供了虛假證據,輕則罰款,重要追究刑事責任;對方當事人專可以對其證據屬進行質證,提供反證,反駁其證據。並可告知法律,對方的偽證行為,要求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對其進行罰款或者拘留。
Ⅳ 民事訴訟原告無法提供證據要求被告提供證據合理嗎
您好,如果是原告證明責任之內的,那麼要求被告提供證據是不合理的,法律也不會支持。回
我國《民答事訴訟法》第64條第1款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即將「誰主張,誰舉證」作為舉證責任分配的原則標准。
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通過的《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2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後果。因此,如果原告進行相應的主張,但是無法證明的,則要承擔不利的後果,這種證明責任是不會轉移的,被告不需要承擔。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Ⅵ 有證據的相關人員不提供證據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如果負有舉證責任一方無法提供證據,需要承擔不利的情況
向法院申請調查令,請律師去調取
對方有證據證明有該證據存在的,則由法庭推定。
Ⅶ 有證據的當事人拒絕提交,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有證據的相關人員不提供證據需要承擔不利的情況。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七十五條 有證據證明一方當事人持有證據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對方當事人主張該證據的內容不利於證據持有人,可以推定該主張成立。
(7)無法提供證據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有證據的當事人拒絕提交,涉嫌舉證妨礙,舉證妨礙又稱證明妨礙、證明受阻,對其理解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講,舉證妨礙是指訴訟當事人以某種原由拒絕提出或由於自己的原因不能提出證據的行為後果 。
從狹義上講,舉證妨礙是指不負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故意或過失以作為或不作為的方式,使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不可能提出證據,使待證事實無證據可資證明,形成待證事實存否不明的狀態,故而在事實認定上,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的事實主張,作出對該人有利的調整 。
(1)一方當事人持有證據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供的事實已被證據證明,即一方當事人僅僅指責對方當事人持有某個證據而拒不提供證據是不夠的,這一指責必須得到證明;
(2)只有在對方當事人主張該證據的內容,不利於證據持有人的條件下,法官才可以推定該主張成立;
(3)法官推定的內容是確定的,即對方當事人主張的該證據上載有的不利於對方當事人的內容。
Ⅷ 之前沒有提供證據,庭審時提供的證據是否同樣具有法律效應
不一定。過了舉證時限通常不能再提交 但是受證據對實體問題的證明力 以及證據是專否是新發現的證據屬等等因素影響。如果是故意隱藏證據 搞證據突襲 而對方有證據證明的 也許法庭也不會採納。 理論上來說是這樣 只是現實中的庭審不太規范 每個法官對這種情況的認識也不一樣 這東西受太多因素的影響了...(你說的不太清楚 只能這么回答了)
Ⅸ 勞動仲裁無法提供證據,要負什麼不利後果
不利後果主要是指以下幾種情況:
1、對當事人的陳述全部或部分不予採信。
2、對當事人的主張全部或部分不予採信。
根據民事訴訟中"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當事人對自己的主張有提供證據加以證明的義務,如果當事人不能舉證或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主張,導致事實真偽不明時,對當事人的主張不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
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後果。
Ⅹ 勞動仲裁無法提供證據,要負什麼不利後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六條 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與爭議事項有關的證據屬於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
第三十九條 當事人提供的證據經查證屬實的,仲裁庭應當將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勞動者無法提供由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與仲裁請求有關的證據,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單位在指定期限內提供。用人單位在指定期限內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
一般來講,勞動仲裁無法提供證據,主要需要承擔因舉證不能造成的敗訴風險加大的後果(也就是說輸的可能性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