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村委會換屆法律責任
1. 村委會幾年換屆,有法律規定嗎
村民委員會每屆任期三年,這是《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的。
2. 村委會換屆選舉鄉政府工作人員違規付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那要看有沒有人往紀委報!輕則黨內警告,重則直接下課。
3. 現行法律規定鄉鎮政府幾年進行一次換屆村委會幾年進行一次換屆
現行法律規定鄉鎮政府5年換屆一次,村委會每5年進行一次換屆選舉。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第五十七條 新的一屆人民政府領導人員依法選舉產生後,應當在兩個月內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命人民政府秘書長、廳長、局長、委員會主任、科長。
第五十八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每屆任期五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十一條村民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換村民委員會成員。村民委員會每屆任期五年,屆滿應當及時舉行換屆選舉。村民委員會成員可以連選連任。
(3)進行村委會換屆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第六十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報國務院和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設區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報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民政府以及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依照前款規定製定規章,須經各該級政府常務會議或者全體會議討論決定。
4. 村委會換屆作為負責人為法怎麼樣舉報
兩個渠道可以進行舉報:1.向當地或上一級監委紀委舉報。2.向當地民政部門負責村委會選舉的部門舉報。
5. 有沒有法律規定村委會換屆選舉的
村幹部選舉主要涉及村民委員會主任級委員,村級黨組織建設等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內部法律法規或容條例等:
1、、《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於2011年10月28日修訂通過);
2、《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
3、《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選舉工作暫行條例》;
4、《中國共產黨章程》。
6. 有沒有法律規定村委會換屆選舉的 比如說:選舉的程序、重新選舉的規定等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第三章村民委員會的選舉
第十一條村民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換村民委員會成員。 村民委員會每屆任期三年,屆滿應當及時舉行換屆選舉。村民委員會成員可以連選連任。 第十二條村民委員會的選舉,由村民選舉委員會主持。 村民選舉委員會由主任和委員組成,由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或者各村民小組會議推選產生。 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被提名為村民委員會成員候選人,應當退出村民選舉委員會。 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退出村民選舉委員會或者因其他原因出缺的,按照原推選結果依次遞補,也可以另行推選。 第十三條年滿十八周歲的村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村民委員會選舉前,應當對下列人員進行登記,列入參加選舉的村民名單: (一)戶籍在本村並且在本村居住的村民; (二)戶籍在本村,不在本村居住,本人表示參加選舉的村民; (三)戶籍不在本村,在本村居住一年以上,本人申請參加選舉,並且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同意參加選舉的公民。 已在戶籍所在村或者居住村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不得再參加其他地方村民委員會的選舉。 第十四條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名單應當在選舉日的二十日前由村民選舉委員會公布。 對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名單有異議的,應當自名單公布之日起五日內向村民選舉委員會申訴,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自收到申訴之日起三日內作出處理決定,並公布處理結果。 第十五條選舉村民委員會,由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直接提名候選人。村民提名候選人,應當從全體村民利益出發,推薦奉公守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熱心公益、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村民為候選人。候選人的名額應當多於應選名額。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組織候選人與村民見面,由候選人介紹履行職責的設想,回答村民提出的問題。 選舉村民委員會,有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過半數投票,選舉有效;候選人獲得參加投票的村民過半數的選票,始得當選。當選人數不足應選名額的,不足的名額另行選舉。另行選舉的,第一次投票未當選的人員得票多的為候選人,候選人以得票多的當選,但是所得票數不得少於已投選票總數的三分之一。 選舉實行無記名投票、公開計票的方法,選舉結果應當當場公布。選舉時,應當設立秘密寫票處。 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選舉期間外出不能參加投票的,可以書面委託本村有選舉權的近親屬代為投票。村民選舉委員會應當公布委託人和受委託人的名單。 具體選舉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規定。 第十六條本村五分之一以上有選舉權的村民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代表聯名,可以提出罷免村民委員會成員的要求,並說明要求罷免的理由。被提出罷免的村民委員會成員有權提出申辯意見。 罷免村民委員會成員,須有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過半數投票,並須經投票的村民過半數通過。 第十七條以暴力、威脅、欺騙、賄賂、偽造選票、虛報選舉票數等不正當手段當選村民委員會成員的,當選無效。 對以暴力、威脅、欺騙、賄賂、偽造選票、虛報選舉票數等不正當手段,妨害村民行使選舉權、被選舉權,破壞村民委員會選舉的行為,村民有權向鄉、民族鄉、鎮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舉報,由鄉級或者縣級人民政府負責調查並依法處理。 第十八條村民委員會成員喪失行為能力或者被判處刑罰的,其職務自行終止。 第十九條村民委員會成員出缺,可以由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進行補選。補選程序參照本法第十五條的規定辦理。補選的村民委員會成員的任期到本屆村民委員會任期屆滿時止。 第二十條村民委員會應當自新一屆村民委員會產生之日起十日內完成工作移交。工作移交由村民選舉委員會主持,由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監督。
7. 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法
受法律保護的。100人選舉,40人棄選,60票有效,只要得票數超過30票,就當選。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選舉法》第十五條 選舉村民委員會,有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過半數投票,選舉有效;候選人獲得參加投票的村民過半數的選票,始得當選。
(7)進行村委會換屆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2013年5月2日,民政部以民發〔2013〕76號印發《村民委員會選舉規程》。該《規程》分村民選舉委員會的產生、選舉宣傳、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提名確定候選人、選舉競爭、投票選舉、選舉後續工作、村民委員會成員的罷免和補選8章。《村民委員會選舉程序》(MT/028—2012)和《村民委員會選舉場地要求》(MT/029—2012)予以廢止。
第一章
村民選舉委員會的產生
一、推選村民選舉委員會
村民選舉委員會主持村民委員會的選舉。村民選舉委員會由主任和委員組成,由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或者村民小組會議推選產生,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議事原則。村民選舉委員會的人數應當根據村民居住狀況、參加選舉村民的多少決定,不少於三人,以奇數為宜。村民之間有近親屬關系的,不宜同時擔任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村民委員會應當及時公布選舉委員會主任和委員名單,並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鄉級村民委員會選舉工作指導機構備案。
二、村民選舉委員會的任期
村民選舉委員會的任期,自推選組成之日起,至新老村民委員會工作移交後終止。
三、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的變動
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被提名為村民委員會成員候選人,應當退出村民選舉委員會。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退出村民選舉委員會或者因其他原因出缺的,按照原推選結果依次遞補,也可以另行推選。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不履行職責,致使選舉工作無法正常進行的,經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或者村民小組會議討論同意,其職務終止。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的變動,應當及時公布,並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鄉級村民委員會選舉工作指導機構備案。
四、村民選舉委員會的職責
村民選舉委員會主要履行以下職責:
(一)制定村民委員會選舉工作方案;
(二)宣傳有關村民委員會選舉的法律、法規和政策;
(三)解答有關選舉咨詢;
(四)召開選舉工作會議,部署選舉工作;
(五)提名和培訓本村選舉工作人員;
(六)公布選舉日、投票地點和時間,確定投票方式;
(七)登記參加選舉的村民,公布參加選舉村民的名單,頒發參選證;
(八)組織村民提名確定村民委員會成員候選人,審查候選人參選資格,公布候選人名單;
(九)介紹候選人,組織選舉競爭活動;
(十)辦理委託投票手續;
(十一)製作或者領取選票、製作票箱,布置選舉大會會場、分會場或者投票站;
(十二)組織投票,主持選舉大會,確認選舉是否有效,公布並上報選舉結果和當選名單;
(十三)建立選舉工作檔案,主持新老村民委員會的工作移交;
(十四)受理申訴,處理選舉糾紛;
(十五)辦理選舉工作中的其他事項。
村民委員會選舉工作方案應當由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並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鄉級村民委員會選舉工作指導機構備案。
參考鏈接:
村民委員會選舉規程-網路
8. 村民委員會選舉中,違法行政行為有哪些
村委會換屆選舉實行直選,廣大農民當家作主的積極性和責任感大為增強。 由於選舉工作面廣量大,執行《組織法》的具體程序還不夠健全,部分基層幹部群眾的認識不到位,在換屆選舉中還存在著這樣和那樣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⑴到期不換屆。《組織法》規定,「村民委員會每屆任期三年,屆滿應當及時舉行換屆選舉。」然而有些地方借情況特殊,村委會屆滿後往往拖延而不能及時進行換屆選舉,老班子繼續運轉。有些地方進行直選後,由於種種原因,新的村委會主任未選出,思想上有顧慮,就不再組織二次選舉,直接由鄉鎮政府指定某人主持村裡工作。
⑵登記、公布不過細。有的地方未按照《組織法》的規定,在選舉的二十天以前公布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村民名單;有的工作不細致,造成部分有選舉權的村民漏登,沒有選舉權的錯登,導致選舉時部分選民在選舉現場向選舉工作人員詢問,甚至發生沖突,造成選舉無法進行。
⑶提名、確定不規范。一是在村選舉委員會組成人員上提名不規范。《組織法》規定,「村民選舉委員會成員由村民會議或者各村民小組推選產生。」有的地方直接由鄉鎮政府任命;有的由村支部、原村委會代替,不經村民提名推選;有的自定名單後,用個別徵求意見代替村民會議;有的把鄉鎮派來指導村委會選舉工作的人員列入村選委會成員。二是在候選人提名上不規范。有的地方仍然是搞組織提名,要求村民提組織上定下來的人選;
有的地方工作簡單化,不是組織有選舉權的村民直接提名,而是搞一戶一提名;有的地方確定正式候選人不是依據村民提名的得票數,而是依據領導意圖;有的地方為了把「自己信得過的人」列為正式候選人,並能當選,採用「說服」、「勸阻」、「許願」等形式,動員實力相當的候選人退出;有的地方怕選舉時兩敗俱傷,在村主任候選人安排上做手腳,雙方實力強弱懸殊,搞「拉郎配」。
⑷競選不正當。憗少數競選者為達到競選目的,發表了一些好高騖遠的演說,如公開許諾修多少橋、辦多少事,脫離了村裡的經濟承受能力,而這些承諾能蒙蔽不少群眾,加之不少地方把競選演說作為選舉大會的一項議程,造成能說會道者在選票中占優勢。
⑸計票不真實。有的地方計票人員在遠離選舉現場的地方計票,大家圍成一堆,村民被撇在一邊,計完票不將選票存檔而是將其銷毀,結果令人懷疑;有的地方不當場公布結果,村民如同霧里看花;有的地方甚至搞弄虛作假,偷梁換柱,篡改選舉結果。
⑹撤換不依法。《組織法》規定,要罷免村委會成員必須由本村五分之一以上有選舉權的村民聯名,並進行投票表決。有的地方僅靠鄉幹部的「口諭」就可將村官的「烏紗帽」拿掉,群眾稱之為「嘴邊一張,拿掉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