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與法治
⑴ 為什麼把政治叫道法
「道」指的是普遍規律或萬物本體,而「德」則是指特殊規律或特殊性質;在萬物中,「道」為體,而在「道德」中,德為體;「德」是由「道」有得於己,即由個人的修養得到的。
由此,我們可以有這樣的認識:道德側重於依循普遍規律,通過個人的修養,將「道」轉化為「德」,這樣,我們才真正「得」到,即獲取了「德」。從這個意義看,「德」為道德的本意與本體,「道德與法治」簡稱為「德法」是合理的。
介紹
道德與法治》是衡量一個人的重要指標。 道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可以讓更多的人受益,道德可以讓每個人做事有條理,說話有道理,所以《道德與法治》其時就是教我們如何看待我們身邊的人和事,如何做?怎麼做?這就是政治。
⑵ 道德與法治課程特點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的,它不同於以往的教材,更注重兒童的品德教育和生活實踐。在開始學習這門課程時,我曾認為它和以前的教材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但隨著培訓的深入,我逐漸發現它與我之前的認知大相徑庭。
來自不同地方、不同學校的老師對每個單元進行了詳細的講解,讓我對這門課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徵:(1)生活性,課程內容來源於兒童的真實生活;(2)開放性,課程內容靈活多變,能與現實社會緊密聯系;(3)活動性,課程強調通過活動引導兒童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我逐漸明白,不應單純地為了教而教,而應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活動。課程內容涵蓋了思想性、科學性、現實性、綜合性、活動性等原則,教材將以主題單元的形式展開,關注兒童的全面發展。
《道德與法治》課程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旨在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學會在生活中運用各種基本知識。教材內容與兒童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注重引導兒童通過實踐活動來學習,使他們在實踐中獲得成長與進步。
通過幾位老師的指導,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品德,讓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健康成長。因此,《道德與法治》課程不僅關注兒童的知識學習,更注重他們的品德修養與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