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葯詐騙法律責任
『壹』 醫葯研發未成功,被對方告為合同詐騙,請問有法律依據嗎
既然檢察院曾批捕,就肯定向法院提起公訴。不必再等,當務之急,聘請個律師回。我雖不知詳細案情,但我認答為該案的關鍵,在於是否有主觀故意,這將是審判時控辯雙方的焦點。也就是是否明知不能通過國家葯監局的審核,還對外轉讓,或者謊稱已經通過了國家葯監局的審核。要想少判,就要在這方面做文章。
『貳』 詐騙醫葯費犯法嗎
犯法,來《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自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叄』 當事人醫療費做假騙保險費,有負法律什麼責任
當事人醫療費作假,如果數額不大,保險公司發現後會拒絕理賠,理賠過的會依法追回;如果數額較大即構成保險詐騙罪,那就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的司法解釋。該司法解釋明確,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騙取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等社會保險金或者其他社會保障待遇的,屬於《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詐騙公私財物的行為。
《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條【保險詐騙罪】有下列情形之一,進行保險詐騙活動,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投保人故意虛構保險標的,騙取保險金的;
(二)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對發生的保險事故編造虛假的原因或者誇大損失的程度,騙取保險金的;
(三)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編造未曾發生的保險事故,騙取保險金的;
(四)投保人、被保險人故意造成財產損失的保險事故,騙取保險金的;
(五)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或者疾病,騙取保險金的。
有前款第四項、第五項所列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數罪並罰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第一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保險事故的鑒定人、證明人、財產評估人故意提供虛假的證明文件,為他人詐騙提供條件的,以保險詐騙的共犯論處。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肆』 醫療詐騙找哪個部門 構成醫療欺詐負什麼法律責任
醫療詐騙,如果詐騙數額較大,超過3000元至10000元以上就涉嫌詐騙罪,應當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局應當立案偵查,打擊詐騙犯罪。如果詐騙數額較小,屬於醫療欺詐,應當向消費者協會投訴。
『伍』 醫療詐騙的法律責任
一、醫療詐騙的法律責任:民事責任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審理醫療糾紛民事案件的通知規定;因醫療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軍療賠償糾紛,適用民法通則的規定。
民法通則第4條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第7條公序良俗原則。在沒有具體法律規范可適用情況下,為了個案正義當然可以用以上原則調整醫療欺詐的行為。
民法通則106民事責任過錯原則與第117條、第119條,第130條規定了對醫療欺詐行為人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收繳進行非法活動的財物和非法所得。合同法對欺詐行為訂立的合同提供請求變更和撤消的選擇,對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有過錯責任。
當前還沒有侵權行為法典,但對醫療欺詐可能侵犯到患者的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均有相關規定。精神權利一般為人所忽視,但在醫療欺詐行為中表現明顯,患病本來就是一件讓患者身心痛苦的事情,如果在醫療過程中受到價格欺詐,甚或是惡意病情誇大都會使得患者及其家屬承受比原病情承受更大的痛苦。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9條,精神損害撫慰金包括以下方式:「(一)致人殘疾的,為殘疾賠償金;(二)致人死亡的,為死亡賠償金;(三)其他損害情形的精神撫慰金。也就是說,即使沒有造成人身損害,也可以依據最後一款進行精神損害賠償」。
二、醫療詐騙的法律責任: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無疑是所有法律責任中最嚴厲的,直接對醫療欺詐行為人課以重罰,從剝奪自由到可能的生命權剝奪,由於欺詐是一種民事術語,刑法沒有直接規定醫療欺詐的罪名,根據罪行法定,醫療欺詐只有嚴格符合相關轉化型犯罪的規定和為口袋型罪名包容才可適用。具體有一下幾點:如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合同詐騙罪、虛假廣告罪等。
三、醫療詐騙的法律責任:行政責任
以醫療行為過程來看,從開始的接待宣傳、診斷、治療和收費到出院,會涉及到一下各種不同行為,對不同醫療欺詐行為均有行政處罰處理。
虛假宣傳、虛假廣告的,《廣告法》第37條、第38條規定行政機關給予發布者處罰。虛假診斷、證明或治療,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56條規定,由衛生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
故意向患者出售假葯、劣葯,根據《葯品管理法》第74、75條規定,由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銷售的葯品和違法所得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葯品經營許可證》。利用非法的價格手段誘騙患者進行交易,根據《價格法》第40條規定,也同樣規定沒收、罰款或者吊銷資格證處罰。
『陸』 關於詐騙法律責任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單處罰金法定基準刑參照點回】 (一)詐騙不足4000元的,為罰答金刑;4000元以上不足5000元的,為管制刑;5000元的,為拘役三個月,每增加1670元,刑期增加一個月;1萬元的,為有期徒刑六個月,每增加1000元,刑期增加一個月; (二)有第一百三十一條規定的情形之一,擬處拘役刑的,升格為有期徒刑;擬處管制、罰金刑的,升格為拘役刑。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定基準刑參照點】 詐騙4萬元的,為有期徒刑三年,每增加2000元,刑期增加一個月。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法定基準刑參照點】 詐騙20萬元的,為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4000元,刑期增加一個月。 按照目前的刑罰標准來看,有期徒刑10年。
『柒』 非法行醫和詐騙罪有什麼區別
非法行醫和詐騙罪在大家看來都有謀人錢財的目的,但它們侵犯的客體,版犯罪的主體等有本權質區別:
首先是客體不同。非法行醫侵犯的是國家對醫療機構的管理制度和公眾的生命健康安全,詐騙罪侵犯的客體是單一的,即公私財產的所有權。
其次客觀方面不同。非法行醫行為人主要是利用就診人缺乏醫療知識,假裝自己醫術高明而欺騙被害人。而詐騙罪行為人則是使用騙術,即以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欺騙方法,使財物所有人、管理人產生錯覺,信以為真,從而似乎「自願」地交出財物。
最後主體不同。非法行醫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沒有取得醫生執業資格的人,而詐騙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即年滿16周歲能夠負完全刑事責任能力的人。
『捌』 生產、銷售假葯應當承擔何種法律責任
根據《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
生產、銷售假葯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本條所稱假葯,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的規定屬於假葯和按假葯處理的葯品、非葯品。
根據《刑法》第150條的規定,單位犯生產、銷售假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按個人犯生產、銷售假葯罪的法定刑處罰。
生產、銷售的假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立案:
(一)含有超標準的有毒有害物質的;
(二)不含所標明的有效成份,可能貽誤診治的;
(三)標明的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可能造成貽誤診治的;
(四)缺乏所標明的急救必需的有效成份的。
(8)醫葯詐騙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根據《葯品管理法》48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假葯:
(一)葯品所含成份與國家葯品標准規定的成份不符的;
(二)以非葯品冒充葯品或者以他種葯品冒充此種葯品的。」
另《葯品管理法》49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葯品,按假葯論處:
(一)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禁止使用的;
(二)依照本法必須批准而未經批准生產、進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須檢驗而未經檢驗即銷售的。
(三)變質的;
(四)被污染的;
(五)使用依照本法必須取得批准文號而未取得批准文號的原料葯生產的;
(六)所標明的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的。」
也就是說,《葯品管理法》中規定的假葯類型共有八種,功能上的假葯和以假葯論的葯品的差別在於,前者至始不具有應當具有的葯品功能,而後者具有一定的葯品功能,但是不具備葯品審批的程序性要件,或者因其他因素介入喪失了葯品的服用條件。無論是哪一類假葯,在刑法中的地位都是等同的,都是生產、銷售假葯罪的犯罪對象。
『玖』 醫療欺詐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我國《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四條規定,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第五十七條規定,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未盡到與當時的醫療水平相應的診療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第六十三條規定,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不得違反診療規范實施不必要的檢查。同時,我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醫療欺詐行為中存在明顯的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欺詐行為,且詐騙金額如果達到詐騙罪的立案標准,那麼就應將對醫療欺詐行為按照詐騙罪定罪處罰。按照詐騙罪的處罰起點數額為界,追究醫療欺詐的民事和刑事法律責任。以江蘇省為例,6000元是詐騙罪的起點,對騙取6000元以下的醫療欺詐行為,要求醫療機構退還醫療費用、罰款、對患者進行精神損害賠償或者懲罰性賠償等民事責任;對於騙取6000元以上的醫療欺詐行為,則對直接責任人按照詐騙罪追究刑事責任,對醫療機構進行罰金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