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私自出賣土地的法律責任

私自出賣土地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2-16 19:16:33

① 違法買賣土地應該判什麼罪

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罪(刑法第228條),是指以牟利為目的,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情節嚴重的行為。 二、犯罪構成 (一)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的土地管理制度。1988年4月12日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了憲法修正案,其中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土地屬於國家或集體所有,國家嚴禁以任何形式轉讓土地,但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對於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的,顯然是對國家土地管理制度的嚴重侵犯。 (二)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情節嚴重的行為, l、必須是違反土地管理法規的行為。土地管理法規,是指以《土地管理法》為代表的一系列土地管理法規。如《土地管理法》(1988年12月29日通過)、《國務院關於出讓國家土地使用權批准許可權的通知》、《城鎮國家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等。 2、必須是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的行為。土地管理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國有土地和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土地使用權轉讓應當嚴格依法進行。土地使用權轉讓是指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再轉移的行為,包括出售、交換和贈送。未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的期限和條件投資開發,利用土地的,土地使用權不得轉讓。土地使用權轉讓應當簽訂轉讓合同。土地使用權轉認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和登記文件中所載明的權利、義務隨之轉移,土地使用權轉讓時,其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的所有權轉讓,應當依照規定辦埋過戶登記。上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所有權分割轉讓的,應當經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埋部門和房產管理部門批准,並依法辦理過戶登記。土地使用權轉讓須符合上述規定,否則即為非法轉讓。 所謂倒賣土地使用權,是指將土地使用權非法出賣給他人,或者為了出賣而向他人收買、租借土地使用權等,有的是明碼標價予以出賣;有的則是以某種形式掩蓋其土地的買賣,如明裡購買他人的廠房,暗裡則是購買廠房所佔地的土地使用權;借買他人住宅之名行占他人住宅基地使用權之實等。 本罪屬情節犯,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的行為必須達到情節嚴重,才能構成本罪,所謂情節嚴重,主要是指多次實施本罪行為的;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數量較大的;牟取非法利益較大的;造成土地嚴重破壞或荒蕪的;等等。 (三)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為本罪主體。依本節第231條規定,單位亦能構成本罪。單位犯本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本條追究刑事責任。 (四)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並且以牟利為目的,不以牟利為目的,不構成本罪。牟利不僅是行為人謀取金錢上的利益,而且也指行為人謀取其他不正當的利益,例如為了出國辦理護照,為了陞官等等。 三、處罰 犯本條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價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價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罰金。 四、法條及司法解釋 [刑法條文] 第二百二十八條 以牟利為目的,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價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價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罰金。 第二百三十一條 單位犯本節第二百二十一條至第二百三十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節各該條的規定處罰。 〔相關法律〕 《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條 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設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② 農村人私自把土地賣出去,是不是違法的

得看是甚麼類型的土地,不是所有土地都能私自買賣。

農村土地分為許多種,承包林地、承包耕地、承包荒地等等,當前我國農村區域的土地是不行私自出售買賣的,不過能夠依法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農村土地承包法》第32條文定,通過家庭承包獲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交換、轉讓或其他方式流轉。

③ 國有土地私自買賣是否合法

國有土地私自買賣違反了土地管理法和刑法的有關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土地管理法第二條任何單權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土地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為依法懲處破壞土地資源犯罪活動,根據《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條的規定,非法轉讓、倒賣土地接近達到追究刑事責任數量標準的以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罪定罪判刑,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屬於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④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非法買賣土地應當追究哪一方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非法買賣土地的,應當視實際情況,追究買賣雙方、直內接負責的主管容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責任。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條 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⑤ 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土地抄法》第七十三條買賣或者襲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土地法實施條例》 第三十八條 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
處以罰款的,罰款額為非法所得的百分之五十以下。

⑥ 國家的土地個人私自買賣違反什麼法律

國家的土地個人私自買賣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版理法》和《中華人權民共和國刑法》。違法轉讓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主要是指未經批准轉讓劃撥土地使用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

(6)私自出賣土地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條:以牟利為目的,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價額5%以上20%以下罰金。

情節特別嚴重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價額5%以上20%以下罰金。

⑦ 私自買賣土地違不違法

違法。
我國實行土地來的自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不存在土地的私有制。
法律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私自買賣土地是違法的。
《土地管理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
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
國家依法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但是,國家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除外。

⑧ 國家對於私自買賣土地怎麼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條:「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版土地的,由縣級以權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⑨ 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是指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規定,將土地主要是指土專地使用權利完全地或屬部分地轉移給他人的行為。買賣,從理論上講,是將物的所有權轉移給他方,他方為此支付價金的行為。由於我國實行土地的公有制,單位和個人只享有對國有土地的使用權,並且法律禁止集體土地使用權自由轉讓。因此,只要實際上發生了一方違法地將土地權利完全轉移給另一方,另一方支付價金,則可以認定為買賣。除此形式之外的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將土地權利轉移的行為,即為「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
對「買賣土地」和「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雖然對其處罰並無區別,但在適用時,仍應准確把握其行為性質。對在實際上非法將土地權利完全地、永久地提供給另一方,另一方為此支付價金的,應定性為「買賣土地」;對將土地違法地有期限地提供給他方使用,或者一方支付金錢以外的標的物,另一方使用土地的,則應定性為「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

熱點內容
法官書 發布:2025-09-30 11:35:58 瀏覽:688
實施細則試行具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30 11:32:39 瀏覽:104
2016新婚姻法離婚規定 發布:2025-09-30 11:31:56 瀏覽:451
鎮江公益林管理條例 發布:2025-09-30 11:28:12 瀏覽:68
雞西國土上拆遷補償條例2015 發布:2025-09-30 11:21:55 瀏覽:156
黃浦法院執行庭 發布:2025-09-30 11:19:43 瀏覽:573
唐雪榕律師 發布:2025-09-30 11:15:20 瀏覽:404
婚姻法離婚小孩撫養問題 發布:2025-09-30 11:00:22 瀏覽:497
社會與法踏痕 發布:2025-09-30 10:58:59 瀏覽:348
福建安凱律師 發布:2025-09-30 10:51:40 瀏覽: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