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知識電子小報

法律知識電子小報

發布時間: 2021-02-23 15:48:26

『壹』 關於法律的電子小報(DOC格式)

分幾個欄目:

一、法庭傳真,主要刊登一些典型的法院審理的案件;並附帶該案例的評論。

例如:案件一
劉某,17歲,因犯盜竊罪、搶劫罪和傷害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劉某小的時候,父親很疼愛他,隨著劉某的長大,父親對他的愛就越來越少,甚至討厭他。只要劉某稍不聽話,父親就打他、罵他。上初中以後,父親打得越來越凶,常常把他打得渾身青一塊、紫一塊的。每想到要挨打,就不敢回家,只好在大街上游盪,肚子餓了就去食品店裡偷。這樣,漸漸認識了社會上一些不良青年,跟著他們到公共汽車上扒竊、去居民區里撬門擰鎖、在學校門口攔路搶劫。以至多次被警察抓進派出所里進行教育,每次父親從派出所將他領回家後,對他又踢又打。父親打得越厲害,劉某越不敢回家,作案的次數也就越來越多。最後一次是父親用鐵鏈子把他鎖住,下班回就打他。一次,父親用細鐵條狠狠地打他時,不論他怎麼求饒,父親都不肯放手,他突然發現身邊有一個小方凳,就提起來朝父親砸去,正好砸在父親的額頭上,加之用力過猛,致使父親昏倒在地,經檢查,為嚴重腦外傷,至今還留有嚴重的後遺症。案發後,劉某說:當初父親如果能好好地教育我,不要動不動就打就罵,更不要把我往死里打,也許就不會有今天的悲劇。

案件二
陳某,17歲,因故意殺人罪被判有期徒刑。陳某因懷疑同學張某在背後說自己的壞話,還向老師告「黑狀」,便趁張某值日時,拿刀朝張某亂戳,致使張某死亡。案發後,陳某很後悔,說自己犯罪的原因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從小被父親母親寵愛過度。由於從小被嬌寵慣了,陳某一直惟我獨尊,無論是在學校里還是在社會上,都吃不得半點虧、受不得半點氣,動不動就跟同學吵架打架。父母還經常教他:誰欺負你了你就和他拼,拼不嬴有我們呢!於是,陳某慢慢在學校里成了出名的打架大王,還與校內外的一些人結成團伙,只要覺得誰不順眼,就借端生事找他的麻煩,然後狠狠地收拾他一頓。陳某說:如果從小父母不是這樣嬌慣溺愛我,我也許就不會有今天的下場。

案件三
張某,16 歲,因盜竊罪被判有期徒刑。張某在上小學的時候,父親經常從工廠里偷偷往家裡拿些東西,還常常把張某叫到工廠,把一些東西悄悄裝在他的書包里讓他帶回家。慢慢地,受父親的影響,張某養成了一個壞習慣,經常把別人的東西「揀」回家。父母總是誇獎他有本事,「顧家」。上初中以後,張某迷上了網吧,為了有錢進網吧,張某把「揀」到的東西拿去賣,後來又夥同網友去盜竊,把盜竊來的錢拿去上網、大吃大喝、進高檔舞廳。漸漸地,膽子越來越大,僅兩年時間,就和同夥作案共二十多次,盜竊過的東西有錢包、手機、自行車和摩托車,價值二萬七千多元,最終被追究刑事責任。

二、法律講堂,主要講解一些相關法律知識

法律小知識

1、不要輕信一些「誘人」的虛假廣告,例如所謂「學習朋友的福音」、「留學之路的可靠保證」、「學校承諾辦理簽證」等等。

2、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明,不要輕易把護照交給學校,更不要借給他人使用。

3、不要隨便透露個人銀行卡的密碼,卡上的本人簽字要盡量復雜,防止他人模仿。類似銀行卡和手機等物品丟失後要及時到有關部門報失。

4、外出時慎重選擇出行夥伴和交通工具,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一定要攜帶月票或購買車票。任何無票乘車或逃票行為一旦被發現,都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5、租房一定要簽署租賃合同,入住時要根據合同仔細檢查房屋內的設施是否齊全或有損壞。

6、一定要購買人身保險,尤其是醫療保險。

7、權益一旦受到侵害後一定要冷靜,注意取證和尋找目擊證人,在尋求法律保護時多提供書面材料。如人身受到傷害則要立即去醫院診治,因為醫生的診斷證明是將來獲取民事和刑事賠償的有效依據。

8、在出國留學之前,盡可能多地了解該國的法律法規和風俗習慣,讓自己具備較強的法律意識,時刻提高警惕。

勞動爭議的法律小知識
勞動爭議又稱勞動糾紛,是指勞動關系當事人之間因勞動權利和義務產生分歧而引起的爭議。

勞動爭議范圍:

1、因企業開除、除名、辭退職工和職工辭職、自動離職發生的爭議;

2、因執行國家有關工資、社會保險、福利、勞動保護的規定發生的爭議;

3、因履行勞動合同或集體合同發生的爭議;

4、法律、法規規定應當調解的其他勞動爭議。

勞動爭議解決途徑:

1、企業與職工自行協商解決;

2、向本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

3、經調解不成,或當事人不願調解的,可向企業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4、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可向法院起訴。

勞動爭議處理時效:

1、自爭議發生之日起三十日內可申請調解;

2、必須自爭議發生之日起六十日內申請仲裁;

3、仲裁裁決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可向法院起訴。

三、法律新聞,主要登一些相關的法律新聞;

四、法在身邊,主要說一些與老師或學生息息相關的事情,並用法律來說明;
五、少年與法,可主要講一些未成年人、青少年保護方面的法律知識。

【法律分析】

一、 不良家庭教育是導致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主要原因

看了以上這些沉重的案件,我想,類似這樣的案件數不勝數。隨著社會的進步,家庭教育越來越呈現出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長,一定程度上促成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一是父母或其他監護人侵犯子女合法權益的現象普遍存在,例如虐待、遺棄未成年子女,使子女輟學等,這些子女如果合法權益得不到及時有效保護,會比其他人更容易去實施違法犯罪行為;二是發現子女有不良行為或嚴重不良行為,不會正確矯治或縱容子女的這種行為,從而使子女逐漸走上犯罪道路;三是離異家庭子女的家庭教育體系不完善,家庭的破裂不僅給未成年子女幼小的心靈造成很大心理傷害,而且對他們今後的生活、教育也產生很多負面影響,例如父母離婚後,把孩子當成互相報復的工具,甚至不給付子女撫養費、教育費,致使子女的生活和學習不能得到保障,在此情況下,未成年子女心中充滿痛苦、仇恨等極端的情緒,影響他們完善的人格和健康成長;四是家庭中的一些不良因素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成長,例如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具有賭博、吸毒、偷竊等不良的嗜好;五是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態度或方法不當,例如溺愛、要求過於嚴格或放任不管、侮辱人格等,致使子女形成錯誤的人生觀。
據2002年12月8日《北京晚報》報道:在我國,有70%的家庭教育不合格,其中有30%的家長對孩子過分保護,造成孩子的依賴性極強,自我生存能力很差;30%的家長屬於「過分干涉」型,喜歡束縛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性;另有10%的家長採取嚴厲打罵的形式,導致孩子畏縮、懦弱的個性或走向另一個極端變得粗暴、野蠻;而懂得用溫暖、平等、理解和引導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的家長卻相當有限。據北京市少管所1999年的統計,在未成年人實施的犯罪中被家長溺愛的佔18.2%,經常受家長粗暴打罵的佔7.2%;北京市少管所的另一項數據顯示,來自單親家庭的未成年犯占未成年人罪犯總數的34%。據安徽省淮北市公安局對60例未成年人實施違法犯罪的案件進行調查,其中有87.5%的家庭在教育方面存在嚴重的問題。據河北省少管所的調查,失足少年中,父母有不良嗜好,行為不端,受過行政拘留以上處分的佔33.4%;家庭結構殘缺,父母感情不合,離異或分居的佔37.3%。據上海的調查統計,在各類家庭中僅佔5%的單親家庭中,其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人數佔全部未成年人實施犯罪人數的30%。

二、正確教育未成年子女,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是父母的法定責任。

父母在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俗話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是人生最早的教育,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家庭教育是其他教育的先導和奠基,又是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線。對此,《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有明確的規定。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九條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權利,必須使適齡未成年人按照規定接受義務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輟學。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十條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適當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導未成年人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煙、酗酒、流浪以及聚賭、吸毒、賣淫。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第二十條、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五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實施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不得讓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脫離監護單獨居住,不得對未成年人放任不管和迫使其離家出走,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父母應當嚴加管教或者配合學校將其送入工讀學校進行矯治和接受教育。

三、未成年人的權利保障是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基礎和關鍵

中央電視台曾經報導過這樣一個案例:一個15歲的男孩,因經常被父親打罵而離家出走共12次,每次都是外地的警察將他遣送回家,記者問他:你認為你會不會犯罪?男孩回答:我認為我會犯罪,因為父母對我不好,我剛15歲,打工沒有人要我,說我是童工,可我要活下去呀,那麼我只有去偷、去搶。可以看出,未成年人的權利保障是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基礎和關鍵。因此我們要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就要首先從家庭教育入手,解決家庭教育所暴露出的問題,真正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這不僅要求父母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適當的方法教育子女,引導未成年子女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加強法制教育、自護教育、責任意識教育和心理教育,預防未成年子女違法犯罪;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樹立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意識,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父母的侵犯;對於離異家庭的子女,父母要提高法律責任意識,認識到撫養教育子女是他們的法定義務,不要把孩子當成出氣筒;同時我們希望,我國應盡快建立起監護人監督制度和國家監護制度,各級政府、行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組織、居委會或村委會和全社會應當切實作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對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的案件及時有效的投訴和處理,以切實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為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長創造一個健康的、安全的、關懷備至的家庭生長環境。

六、法律格言,搜集一些名人或身邊人的關於法律的言論。

法律,由精美的語言表達,有一種穿透心靈的美。法律格言,將精深的法理平實講述,是法律語言的精品,更顯精緻和富有魅力。

1,法律不能讓人人平等,但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波洛克

2,如果律師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就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舌頭。在民主的國度里,法律就是國王;在專制的國度里,國王就是法律——馬克思

1.在一個秩序良好的國家中,司法部門應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從這個意義出發,公信力的喪失就意味著司法權的喪失。——馬丁

2.如果行政權力的膨脹是現代社會不可避免的宿命,那麼為了取得社會的平衡,一方面必須讓政治充分反映民眾的意願,另一方面在法的體系中應該最大限度地尊重個人的主體性,使他們能夠與過分膨脹的行政權力相抗衡。——棚瀨孝雄

3.法律乃是改革的主要力量,是解決沖突的首要渠道。——埃爾曼

4.私有財產的真正基礎即有佔有,是一種事實。一個不可解釋的事實,而不是權利。只是由於社會賦予實際佔有以法律的規定,實際佔有才具有合法佔有的性質。——馬克思

5.我們的時代是權利的時代。人權是我們時代的觀念,是已經得到普遍接受的唯一的政治與道德觀念。——[美]L .亨金

1.法院是法律帝國的首都,法官是帝國的王侯。——〔美〕德沃金

2.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古羅馬法諺

3.刑為盛世所不能廢,而亦盛世所不尚。 ——【中】《四庫全書·政法類·法令之 屬按語》

4..遲來的正義即非正義(Justice delayer is justice denied)。 ——西方法諺

5.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舉動為禍尤烈。因為這些不平的舉動不過弄臟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則把水源敗壞了。——【英】培根《論司法》

1、陛下雖在萬人之上,卻在上帝和法律之下。——英國法諺

2、救濟走在權利之前,無救濟即無權利。——英美法諺

3、對於犯罪最強有力的約束力量不是刑罰的嚴酷性,而是刑罰的必定性,因為,即便是最小的惡果,一旦成了確定的,就總令人心悸. ——【意】貝卡利亞

4、司法,就其本質而言,就是平等:越缺乏平等條件的地方,我就越難看出在刑罰平等上有什麼司法。——[法]皮埃爾.勒魯 《論平等》

5、習慣法所不同於法律的僅僅在於,它們是主觀地和偶然地被知道的,因而它們本身是比較不確定的,思想的普遍性也比較模糊。——[德]黑格爾:《法哲學原理》


格言不是拿來裝飾的,而是拿來做武器的。格言最大的魅力不是在於它多簡潔,多優美,而是在於它的力量,它的智慧,它的生命力。(lawyerbar)

1.法律並不能使所有的人都平等,但是所有的人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波洛克

2.法官對任何案件都應進行三段論式的邏輯推理。大前提是一般法律,小前提是行為是否符合法律,結論是自由或刑罰。 ——貝卡利亞

3.法律的生命在於經驗,而不在於邏輯。——霍爾姆斯

4.在法典時代開始後,靜止的社會和進步的社會之間的區分已暴露出來。——梅因

5.法律不規定正確的定義,而委任善良人裁量。

1.期待比法律更為賢明的明智便是愚蠢。

2.胸懷造就法學家。

3.法之理乃法之魂。

4.法律不知父母,只知真實。

5.沒有法律就沒有犯罪,沒有法律就沒有刑罰。(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

3、有二種和平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禮節。——歌德《格言和反省》

4、法律源於人的自衛本能。——英格索爾《摩西的一些錯誤》

5、公正不是德性的一個部分,而是整個德性;相反,不公正也不是邪惡的一個部分,而是整個邪惡。——【古希臘】亞里士多德

『貳』 法律知識的手抄報樣版

1、在馬路上要靠邊走,走在中間會妨礙車輛的通行,還有被撞的危險。
2、走路時,不要邊走邊玩,也不要邊走邊看書。
3、如果是幾個人一道走,要排好隊靠邊走,隊伍應豎排,不要橫著走,以免妨礙別人走路。
4、不要在馬路上打鬧、游戲、滑旱冰,容易出危險。
5、下雨天特別要注意前後的車輛,最好穿黃色的雨衣、雨鞋、雨傘等雨具,以引起駕駛員的注意。打雨傘時,雨傘不要擋住視線。更不能把雨傘當作對攻的玩具,以免刺傷人。
6、未滿12歲的兒童不能在馬路上騎車。

二、乘坐汽車時應注意的安全
1、不要將頭、手伸出窗外。
2、不要把空罐頭或其它垃圾扔出窗外,這樣會污染環境,還會
打到行人或是其它車輛,發生危險。
3、在車上不要到處亂跑,以防汽車剎車時,撞到硬物上。
4、上下車時要從右邊,因為左邊可能有車開過來。
5、下車時,先要確定後邊沒有車子來,才可以下車。
三、放學或雙休日,選擇活動場所活動時,應注意的問題
1、應到沒有車輛通行的場地如公園、廣場等地方去玩。
2、不要到正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上玩耍。
3、不要在離河太近的地方玩,以防掉進河裡。
4、不要到小河塘里去游泳。
5、不要在馬路上玩耍,既危險,又會妨礙交通。
四、過馬路時應注意的安全
1、過馬路時要注意觀察交通信號燈的變化。紅燈亮時,不能過
馬路;綠燈亮時,也要看清左右確實沒有車來,才可以過馬
路;如果馬路過了一半時,信號變了,要趕快過馬路。
2、有時紅燈亮的時候,汽車還在離路口很遠的地方,這時也不
能過馬路。因為看起來車離得很遠,可是,一眨眼的功夫,
它就會開到你的跟前。
3、路口一般不止有一個信號燈,應該看哪一處的呢?應該看要
穿過的馬路對面的那盞信號燈。
4、出巷子口或綠化叢時,不要突然跑過去,因為可能會有車子
正好路過。
5、不要圖省事,從隔離護欄下、斑馬線以外的馬路上過馬路。

明智的創制者也並不從制訂良好的法律本身關手,而是事先要考察一下,他要崐為之而立法的那些人民是否適宜於接受那些法律。

法律是顯露的道德,道德是隱藏的法律。——林 肯
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的違法行為更嚴重。因為這些違法行為不過弄臟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則把水源敗壞了。——【英】培根《論司法》
刑罰的威懾力不在於刑罰的嚴酷性,而在於其不可避免性。——貝卡利亞

『叄』 小學生法律知識手抄報

1、法是由國家制定和認可的,調整人與人之間的行為規范,明確行為人之間的權利和專義務,並由國家屬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規范總和。其特徵有四方面:(1)、法是調整人的行為的規范;(2)、法是由國家(即相應的國家機關)制定或認可;(3)、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會規范;(4)、法規定人們的權利和義務;(5)、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2、我國刑法的任務是(1)、保衛國家政權;(2)、保護合法財產;(3)、保護公民權利;(4)、維護社會秩序。

3、犯罪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肆』 法律知識手抄小報

目前,青少年犯罪已成為一項全球性的問題,且犯罪年齡趨於低齡化。為預防和控制青少年違法犯罪,各國都有專家研究相應的措施和對策。我國也於1999年6月28日頒布了《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對此問題予以了相當程度的重視。上海地區在控制青少年犯罪率,預防青少年犯罪方面作出了較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由於各種原因,青少年違法犯罪仍然存在不少的隱患。除社會上那些腐朽、丑惡的現象對青少年的毒害外,青少年的不健康心理也是青少年違法犯罪的一大隱患。由於受到社會、家庭、學校中的負面影響,有相當部分的青少年產生了或輕或重的心理問題,其中部分青少年因為心理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疏通,在某些因素的誘發下而走上了違法犯罪道路。
一、 中學生違法犯罪的現狀及特點
中學生違法犯罪是一種復雜的社會現象,具有它本身的特點,其中暴力型約佔46%,財產型約佔41%,淫慾型約佔10%。中學生違法犯罪的主要特點為: 1.行為主體的團伙性。中學生為了尋求某種心理寄託或滿足某種非份慾望,通常由幾人或更多的人組成某個團伙而進行違法犯罪。這種違法犯罪團伙,一般來說,組織過程比較簡單,往往是臨時的、比較鬆散的,其解體形式更為簡單,具有隨意性,有的甚至會因為一句話發生爭吵而反目成仇。 2.行為動機的單一性。大多數違法犯罪的中學生只有一個動機,追求一個目的。有的是為獲取財產而進行盜竊,有的是為了報復而行凶。 3.行為過程的突發性。大多數違法犯罪的中學生,事先並無明確的侵害目標,無明確的行動方向,受到某一事態的強烈刺激後,遂實施違法犯罪行為。 4.行為手段的殘忍性。違法犯罪的中學生處於易沖動的年齡段,法律意識淡薄,有時甚至為一言不和就大打出手,為泄私憤不計後果。
二、中學生違法犯罪的成因與對策
造成中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1.家庭因素 目前家庭教育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家長教育觀念陳舊,對孩子期望值過高,孩子壓力過重,導致青少年學生產生心理障礙;忽視非智力因素,勞動教育觀點尤其差;父母雙方教育方式不一致,或者以施加壓力為主,忽視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歧視打罵孩子;父母離異,孩子得不到溫暖,精神受壓抑,時常被孤獨和恐懼所困擾等。很明顯,有相當多的家長把孩子視為自己的私有財產和附屬物,教育方式專制,對孩子要求過高,控制過嚴,忽視了孩子的生理、心理發育,扼殺了孩子的個性差異,嚴重影響了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
2.學校因素 由於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部分學校教育重知識灌輸,輕能力訓練;重智力、分數,輕情感、意志,一直沒有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作為一項必不可少的教育內容來給予足夠的重視。結果,相當數量的學生雖然考分很高,但在心理素質方面卻不合格,表現為心胸狹窄、意志薄弱,挫折耐受力、自製能力、自理能力以及勞動觀念等都很缺乏,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日益突出。而部分學生則因學習不好而受到老師的忽視甚至歧視,造成自卑、焦慮的心理,甚至表現為厭學、逃學等「破罐破摔」的行為。據對中學生心理衛生狀況調查發現,2961名不同類型學校的學生中,13.76%的初中生和18.79%的高中生存在較嚴重的心理衛生問題。
3.社會因素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社會上改革開放的滾滾浪潮中也泛起一些沉渣,一些不良的現象正無孔不入地侵蝕青少年一代,如影視文化中出現的一些不宜青少年入目的鏡頭,「地攤文化」,娛樂業中的舞廳、酒吧、游戲房等一些不適合青少年活動的場所,吸引了許多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的學生,一些不法商人惟利是圖的做法,用黃、賭、毒的危害侵蝕了青少年,致使他們成為違法犯罪的「後備軍」。因此,如何加強執法力度,增強青少年心理健康和防禦能力,維護和保障青少年利益,這些都是重要的問題。

『伍』 幫我用word做一張法律知識電子小報,用A4紙急用!!!!!!!!

你到網路搜索些法律知識,然後用word排版下,然後再列印出來就可以了。有這會兒功夫,你早就做出來了。

『陸』 關於法制的電子小報怎麼做要樣板的!急死啦!

分幾個欄目:

一、法庭傳真,主要刊登一些典型的法院審理的案件;並附帶該案例的評論。

例如:案件一
劉某,17歲,因犯盜竊罪、搶劫罪和傷害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劉某小的時候,父親很疼愛他,隨著劉某的長大,父親對他的愛就越來越少,甚至討厭他。只要劉某稍不聽話,父親就打他、罵他。上初中以後,父親打得越來越凶,常常把他打得渾身青一塊、紫一塊的。每想到要挨打,就不敢回家,只好在大街上游盪,肚子餓了就去食品店裡偷。這樣,漸漸認識了社會上一些不良青年,跟著他們到公共汽車上扒竊、去居民區里撬門擰鎖、在學校門口攔路搶劫。以至多次被警察抓進派出所里進行教育,每次父親從派出所將他領回家後,對他又踢又打。父親打得越厲害,劉某越不敢回家,作案的次數也就越來越多。最後一次是父親用鐵鏈子把他鎖住,下班回就打他。一次,父親用細鐵條狠狠地打他時,不論他怎麼求饒,父親都不肯放手,他突然發現身邊有一個小方凳,就提起來朝父親砸去,正好砸在父親的額頭上,加之用力過猛,致使父親昏倒在地,經檢查,為嚴重腦外傷,至今還留有嚴重的後遺症。案發後,劉某說:當初父親如果能好好地教育我,不要動不動就打就罵,更不要把我往死里打,也許就不會有今天的悲劇。

案件二
陳某,17歲,因故意殺人罪被判有期徒刑。陳某因懷疑同學張某在背後說自己的壞話,還向老師告「黑狀」,便趁張某值日時,拿刀朝張某亂戳,致使張某死亡。案發後,陳某很後悔,說自己犯罪的原因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從小被父親母親寵愛過度。由於從小被嬌寵慣了,陳某一直惟我獨尊,無論是在學校里還是在社會上,都吃不得半點虧、受不得半點氣,動不動就跟同學吵架打架。父母還經常教他:誰欺負你了你就和他拼,拼不嬴有我們呢!於是,陳某慢慢在學校里成了出名的打架大王,還與校內外的一些人結成團伙,只要覺得誰不順眼,就借端生事找他的麻煩,然後狠狠地收拾他一頓。陳某說:如果從小父母不是這樣嬌慣溺愛我,我也許就不會有今天的下場。

案件三
張某,16 歲,因盜竊罪被判有期徒刑。張某在上小學的時候,父親經常從工廠里偷偷往家裡拿些東西,還常常把張某叫到工廠,把一些東西悄悄裝在他的書包里讓他帶回家。慢慢地,受父親的影響,張某養成了一個壞習慣,經常把別人的東西「揀」回家。父母總是誇獎他有本事,「顧家」。上初中以後,張某迷上了網吧,為了有錢進網吧,張某把「揀」到的東西拿去賣,後來又夥同網友去盜竊,把盜竊來的錢拿去上網、大吃大喝、進高檔舞廳。漸漸地,膽子越來越大,僅兩年時間,就和同夥作案共二十多次,盜竊過的東西有錢包、手機、自行車和摩托車,價值二萬七千多元,最終被追究刑事責任。

二、法律講堂,主要講解一些相關法律知識;

法律小知識

1、不要輕信一些「誘人」的虛假廣告,例如所謂「學習朋友的福音」、「留學之路的可靠保證」、「學校承諾辦理簽證」等等。

2、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明,不要輕易把護照交給學校,更不要借給他人使用。

3、不要隨便透露個人銀行卡的密碼,卡上的本人簽字要盡量復雜,防止他人模仿。類似銀行卡和手機等物品丟失後要及時到有關部門報失。

4、外出時慎重選擇出行夥伴和交通工具,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一定要攜帶月票或購買車票。任何無票乘車或逃票行為一旦被發現,都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5、租房一定要簽署租賃合同,入住時要根據合同仔細檢查房屋內的設施是否齊全或有損壞。

6、一定要購買人身保險,尤其是醫療保險。

7、權益一旦受到侵害後一定要冷靜,注意取證和尋找目擊證人,在尋求法律保護時多提供書面材料。如人身受到傷害則要立即去醫院診治,因為醫生的診斷證明是將來獲取民事和刑事賠償的有效依據。

8、在出國留學之前,盡可能多地了解該國的法律法規和風俗習慣,讓自己具備較強的法律意識,時刻提高警惕。

勞動爭議的法律小知識
勞動爭議又稱勞動糾紛,是指勞動關系當事人之間因勞動權利和義務產生分歧而引起的爭議。

勞動爭議范圍:

1、因企業開除、除名、辭退職工和職工辭職、自動離職發生的爭議;

2、因執行國家有關工資、社會保險、福利、勞動保護的規定發生的爭議;

3、因履行勞動合同或集體合同發生的爭議;

4、法律、法規規定應當調解的其他勞動爭議。

勞動爭議解決途徑:

熱點內容
觀看法律知識講壇有感 發布:2024-05-05 19:38:52 瀏覽:695
法學要學數學嗎 發布:2024-05-05 18:54:41 瀏覽:855
徐珊琴律師 發布:2024-05-05 17:44:57 瀏覽:380
什麼樣的調解書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05-05 15:03:16 瀏覽:185
贊成難民法 發布:2024-05-05 14:46:28 瀏覽:740
公司違反勞動法怎麼寫辭職書 發布:2024-05-05 13:30:10 瀏覽:550
刑法71條和69 發布:2024-05-05 11:18:48 瀏覽:650
上海財經大學在職法律碩士 發布:2024-05-05 10:11:50 瀏覽:381
代繳社保協議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05-05 05:02:59 瀏覽:523
經濟法抵押人和抵押權人是什麼 發布:2024-05-05 02:06:04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