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安排後事法律效力
❶ 不管老人後事觸犯了那些法律法規
只要盡到了贍養義務、不管老人的後事,只會涉及到民事方面的法律,如果你有義務的話,別的負責老人後事的人可以按份額像你追償!
❷ 老人在明白時立遺囑現在湖塗了遺囑還有效嗎
立遺囑時神志清楚是有效的
這些年來,很多人邁進了有產階層:或是用攢了多半輩子的積蓄,買了商品房;或者曾經是單位分配的公房,趕上了房改,折算上工齡,便宜買下,從只有使用權的人變成了擁有所有權的人。很多老人去世後,留下了房產,可也留下了一堆煩惱,子女為此反目的不在少數。老人奮斗一生積攢的錢產怎麼繼承?自然得是老人說了算,因此法律規定遺囑繼承具有最高效力。但是現實中,卻有很多老人雖留下了遺囑,卻依然沒有避免身後的麻煩。遺囑並非落在紙面上的簡單幾句話,法律為一份合法有效的遺囑規定了不少條件。我們這組報道就從遺囑人的能力和遺囑的形式兩方面,為您詳解法律的相關規定。 熱案報道 有了痴呆症狀 再寫遺囑無效 年逾九十的王老太去世後,她的子女們近日對簿公堂。兒子拿出王老太的自書遺囑,要求繼承全部遺產。但老人的三個女兒提出質疑:「我母親患有老年痴呆症,後又突發腦梗,不可能書寫遺囑!」 王老太生前育有三女一子。王老太的丈夫已於2002年去世,去世後子女曾表示放棄繼承權,全部財產由王老太繼承。而2011年王老太去世後,她的四個子女卻因遺產分割問題發生爭執,且官司打上了法庭。 庭審中,兒子拿出了王老太於2008年自己書寫的一份遺囑。內容是:「我死後將全部遺產均留給兒子,三個女兒不享受遺產份額。」 然而,王老太的三個女兒對遺囑的真實性產生爭議。她們稱,王老太自從老伴去世後精神抑鬱,從2007年開始就經常精神恍惚,出現了老年痴呆的症狀。2008年,王老太還突發腦梗住進了醫院,2011年在醫院里去世了。「在住院治療期間,無論是從智力上還是意識上,我母親都不可能書寫遺囑。」 最終,法院判定該份遺囑無效。於是此遺囑成謎,可能除了她的兒子,誰也不知道老太生前的真實打算。 老太雖健忘糊塗 但公證精神達標 陳老太也是年逾九十,有兩個兒子,她一直和小兒子夫婦一起生活。前年陳老太去世,留下一套二居室,大兒子找到小兒子要求分割遺產。小兒子拿出一份陳老太的遺囑公證書,寫明由自己繼承遺產。 但大兒子認為,陳老太近年來精神狀況不好,時常出現健忘、糊塗,其所立遺囑無效。哥倆爭執不下,大兒子遂將小兒子告上法庭,要求鑒定遺囑公證書的效力。 法院調出公證書的備案文件,顯示已做過精神狀況的談話筆錄和錄像資料,公證處作證陳老太的精神狀況符合立遺囑的條件。最終,法院駁回了大兒子的訴訟請求。 雖有遺囑執行人 爭議遺囑難執行 很多老人突發疾病後,才想到了應該訂立遺囑,向兒女們交代身後事,以免日後發生紛爭,而此時一些老人因患老年痴呆、腦梗等或者處於病危狀態,在語言和行動上有所不便,於是,一些老人訂立遺囑時,還選定了遺囑執行人。 於老先生(化名)就在發病住院後立了一份遺囑,遺產中的存款由5個子女均分,長子可繼承房屋,給其他子女補償現金。老人還讓長子作為遺囑執行人,一般來說這可方便繼承,避免日後發生糾紛。 然而,老人去世後、長子開始執行遺囑時,卻遭到了其他子女的反對。他們認為老人立遺囑時在住院,精神狀況非常糟糕,這遺囑不能算數。 由於子女們爭執不下,遺囑執行人還是無法執行老人的遺囑。 法律觀點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遺囑才有效 老人的精神狀態影響自書遺囑效力嗎?北京市銘滔律師事務所錢學志律師說,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醫療水平的提高,中國人平均壽命提高,高齡老人的繼承容易發生像王老太這類自書遺囑無效的情況。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和《繼承法》的相關規定,立遺囑的被繼承人,需要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民法通則》第十三條規定:「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而《繼承法》第二十二條明確規定:「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所立的遺囑無效。」 也就是說,如果被繼承人精神健康狀況不足以適應自立遺囑的能力,被視為限制行為能力人,那麼,其所立遺囑無效。法律的規定是為了保證遺囑內容是被繼承人的真實意思表示,而不被其他利害關系人也就是繼承人利用,作出對自己有利的、侵害其他繼承人繼承權的對遺產的處分。 無行為能力人所立遺囑無效自不必說。然而,是不是所有限制行為能力人所立的遺囑也都無效呢?錢學志律師認為,從繼承法的規定來看,這是肯定的。 立遺囑前可進行醫學檢查或鑒定 有人提出疑問:有的老人精神狀況輕微不良,或者記憶力減退,但能夠辨別人和事,是不是也屬於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 錢學志律師說,無行為能力人,是無法認識和辨別自己所做出的行為的人。成年人里,有嚴重精神病的患者和嚴重老年痴呆症的患者都是無行為能力人。而限制行為能力人,是不能完全認識和辨別自己所做出的行為的人,成年人里,指的是輕微精神病患者、輕度老年痴呆症患者和較重心理疾病患者等。 在生活中,老年人隨著年齡增大,會出現記憶力減退等,再加上對自己喜愛的子女的依賴,容易按照繼承人的意思來書寫遺囑。但在此錢學志律師提醒大家注意,同時也有一些老年人雖有一定程度的諸如記憶力減退、精神衰弱等精神問題,但仍然能夠正常辨別自己的行為,知曉事情的性質。這些老年人還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其所立遺囑是有效的。所以,老年人的遺囑是否有效,需要確認其精神狀態問題的嚴重程度。 實踐中,究竟怎樣才能確定老人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還是限制行為能力人呢?錢學志律師建議,在出現上述情況時,為了避免日後產生爭議和糾紛,可以進行醫學檢查或鑒定。在立遺囑之前,最好通過相關權威機構做民事行為能力的認定,或者通過相關醫療機構進行專業檢查確定。 市民評論 不願看到紛爭 該早立就早立 市民周小姐說:「立遺囑的話太傷感情了,會讓外人覺得這家孩子不孝。我爸媽肯定不會這樣做,我也接受不了。非要搞到這一步嗎?如果你們一家人關系很好,大家都互相謙讓,會發生這種事嗎?若是關系不好,立了遺囑也還是會打得頭破血流啊。」 讀者陸女士認為,現在不僅是名人遺產官司頻出,普通百姓家庭也一樣,但凡老人有套房子、有些存款的,老人沒事先安排好身後事的,都容易引起家庭矛盾,產生遺產糾紛和訴訟。「這也是老人不願意看到的,所以該早立(遺囑)的就早立吧。」 「一方面,一些老人希望自己的遺產有個好的安排,另一方面是老人心裡有忌諱,認為人還沒走呢,現在就要訂立遺囑的事情,豈不是盼著早死,多不吉利。因此,他們不願採用遺囑繼承的合法方式,打算『適時』再說。換句話講,想等到歲數再大點、病重時再留下遺囑。」讀者祁先生說,「但是很多老人就沒想或者不願意想到,一旦病危或者發生意外,可能想立遺囑都來不及了。」 法律觀點 遺囑公證可對 老人精神狀況作證 陳老太的大兒子認為她立遺囑時精神狀況有問題,為什麼她的小兒子拿出遺囑公證書,法院就認定該遺囑有效呢? 錢學志律師說,公證處是法律機構,所作公證書有很強的法律效力。公證處會對遺囑的形式、內容,以及立遺囑人的行為能力、財產證明等進行全方面的法律審查,只有完全合法,公證處才會出具公證書。所以,一旦出具公證書,遺囑的效力就是很強的。 公證處的遺囑公證,對於老人的精神狀況,一般有相應記錄。根據2000年實行的《遺囑公證細則》的規定,公證人員應當製作談話筆錄,記錄遺囑人的身體狀況、精神狀況;遺囑人系老年人、間歇性精神病人、危重傷病人的,還應當記錄其對事物的識別、反應能力。而且,遺囑人年老體弱,是危重傷病人或聾、啞、盲人或間歇性精神病患者、弱智者的,公證人員在與遺囑人談話時應錄音或者錄像。只有遺囑人身份屬實,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才能辦理公證,否則會拒絕公證。 「從本案來看,只要法院依申請調取公證處的公證資料,如果公證資料里有關於老人精神狀況的談話筆錄和錄像,則遺囑一定是有效的。當然,也存在個別公證人員工作失誤的情況,若公證資料里沒有關於老人精神狀況的談話筆錄和錄像,則可質疑公證遺囑的效力。」錢學志律師認為,「只要原告能夠拿出相反的、證明老人立遺囑期間精神狀況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證據,比如有資質的醫院出具的老人精神狀況的診斷,或者法醫鑒定機構出具的診斷,那麼,即使是遺囑公證書,也可被判決無效。」 遺囑執行人 執行無效遺囑屬無效 就於老先生遺產爭議案,老人選定長子作為「遺囑執行人」,來促成其遺囑的實現,不希望日後出現爭議。但是在實踐中,該遺囑的執行還是最終無效。 錢學志律師說,根據《繼承法》的規定,公民在立遺囑時可指定遺囑執行人,遺囑執行人既可以是繼承人之一,也可聘請律師。「盡管於老先生選定了遺囑執行人,但是遺囑執行人只能執行合法有效的遺囑,無效遺囑不受法律保護。」 「因為立遺囑時,公民必須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即精神狀況良好,且須是本人真實的意思表示,不能是被脅迫、欺騙。遺囑執行人按照有效遺囑的意思,嚴格執行繼承程序,可避免產生紛爭。但是,如果老人在精神狀態不好時立遺囑,則有可能是無效的,遺囑執行人若執行這樣的遺囑,則等同於違法。
❸ 怎麼樣立遺囑,老年人立,有兩個子女,在什麼情況下,什麼場合下,找什麼人立遺囑具有法律效力!
遺囑有五種來法定形式,公源證、自書、代書、錄音、口頭。
公證遺囑效力最高,但公證處的要求比較麻煩,可能有全體繼承人到場等要求。
自書遺囑最常見,自己寫就行了,必須全文和落款都親筆手寫,不能列印。
代書遺囑是說明自己的意思,讓別人代筆,需要有兩個無利害關系人見證。
錄音遺囑就是口述遺囑錄下來,也需要兩個無利害關系人見證。
口頭遺囑遺囑只用於緊急情況,也要兩個無利害關系人見證,比如出了車禍奄奄一息,向急救人員交代一通後事,如果後來搶救過來,口頭遺囑就失效,還要立遺囑得重新立。
除了口頭,另外四中可以任選其一。必須確保立遺囑人立遺囑時意識清醒,安排的財產只能是自己的合法財產,比如夫妻共同財產中,只能安排屬於自己的一半。
❹ 老人去世後未按遺囑辦理後事,這份遺注還有法律效力嗎
如果沒有1公證過就只有走法律程序了,打官司
❺ 老人留遺囑給兒子做了主 遺囑管得太寬是否有效
遺囑僅限於對立來遺囑者自己的源財產及身後事做出安排,比如後事如何辦理、遺產如何分配,這些是有效的,但是對於自身之外的事務作出安排,即使立遺囑者活著的時候都不能做主的事,死後遺囑當然更加無權做主,比如兒子的婚事、兒子的財產、子女間的互相照顧等,這些不屬於死者有權自行決定的事務,遺囑中即使有安排也沒有法律效力。
❻ 老人後事是不是贍養義務的一部分有無法律依據
中國婚姻家庭法中有關於贍養義務的法律規定,作為子女有共同贍養的義務與責任。同樣對於你的這種情況也適用於法律!可以要求你其他的兄弟共同支付相應的喪葬費用!!
❼ 法律求助:老人贍養問題!
兒女好壞,都是父抄母的襲心頭肉。這種案件,只有告訴的才處理。而告訴人只能是當事人,其他人不經當事人委託授權,無權上告。
一切都要聽從老人的意見。
你女友媽媽,念起這段感情,只能是在老人有生之年好好照顧老人,盡量讓老人不受苦。至於死後,她和她的女兒都沒有義務再管後事。
在老人有病的時候,給老人的女兒一個通知,讓她們知道就行了。
❽ 「智衰」老人立遺囑有效嗎
老人私自立的遺囑屬於自書遺囑,如果滿足以下條件是有效的:(1)由立遺囑人親筆書寫,簽名,註明年、月、日。(2)立遺囑人必須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3)必須是立遺囑人的真實意思表示。(4)遺囑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不得損害國家、集體的利益。(5)遺囑應為缺乏勞動能力而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立遺囑人所立的自書遺囑、代書遺囑、錄音遺囑、口頭遺囑,只要遺囑內容合法、形式要件完整即可。只有公證遺囑才需要提交材料到公證處辦理公證遺囑。一般遺囑公證應提交以下證件和材料:1、本人有效的居民身份證、《居民戶口簿》,集體戶籍的當事人提供《常住人口登記卡》本人頁原件及經過戶籍所在單位蓋章的首頁復印件。2、立遺囑人所處分的財產的所有權證明。如:房產證、存摺、存單,銀行卡、基金股票賬戶證明、車輛登記證、行駛證等。3、遺囑草稿。根據《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遺囑人以遺囑的形式處分了屬於國家、集體或他人所有的財產,遺囑的這部分無效。因為夫妻中一方無權立遺囑處分夫妻全部的共同財產,一方只能立遺囑處分屬於自己那部分的財產,因此若夫妻一方立遺囑處分全部的夫妻共同財產,該遺囑部分有效。遺囑中處分自己財產的那部分有效,遺囑中處分配偶一方財產的部分無效。法律依據:《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遺囑人以遺囑的形式處分了屬於國家、集體或他人所有的財產,遺囑的這部分無效。因為夫妻中的一方無權立遺囑處分夫妻全部的共同財產,一方只能立遺囑處分屬於自己那部分的財產,因此若夫妻一方立遺囑處分全部的夫妻共同財產,該遺囑部分有效,部分無效。遺囑中處分自己財產的那部分有效,遺囑中處分配偶一方財產的部分無效。
❾ 後事交待在法律上算遺囑
後事交待在法律上不算遺囑。
對於口頭遺囑這種遺囑方式,法律有明確的規定,即要內有兩個以上無利容害關系人在場證明,立口頭遺囑的人系出於自願真實的意思表示,且處分的是其個人的合法財產。
訂立口頭遺囑必須是在危急情況下,且已經沒有事後再訂其他形式遺囑的可能。如果繼承人都自願按照老人的後事交代來處理遺產,法律上也認可的。否則一旦有繼承人訴至法院,該遺囑會被判決為無效,在沒有其他有效遺囑的情況下,繼承需要依照法定繼承辦理。
《繼承法》第十七條第五款規定:遺囑人在危急情況下,可以立口頭遺囑。口頭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危急情況解除後,遺囑人能夠用書面或者錄音形式立遺囑的,所立的口頭遺囑無效。
❿ 老人後事如何處理
1.准備衣物來等相關物品,告知相關人自員(親屬,單位)病危消息.
2.如有事.請迅速通知到相關人,以免老人有遺憾
3.老人走後,按規定醫院會直接送到殯儀館,會給你開個單子,回去用這個單子領死亡證,有了這個才能銷戶口,火化.不同城市流程不同,有的城市醫院有太平間,恐怕會被敲詐.
4.選擇時間,搞追悼會,告別儀式.
5.火化,火化後自行選擇骨灰處理
建議找個會事的朋友協助.因為有好多細節問題.或者讓單位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