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解讀不當得利的法律知識

解讀不當得利的法律知識

發布時間: 2021-03-02 03:51:53

① 不當得利的知識屬於什麼法律范疇

不當得利是抄指沒有合法根據襲,或事後喪失了合法根據而被確認為是因致他人遭受損失而獲得的利益。如售貨時多收貨款,拾得遺失物據為己有等。不當得利的成立要件有四:一方取得財產利益;一方受有損失;取得利益與所受損失間有因果關系;沒有法律上的根據。廣義上來說,偷盜行為也是不當行利,所以也應納入刑法的范疇。但是我國的不當得利一般都是指民事上的不當得利,所以狹義上的不當得利是屬於民法的范疇。

② 不當得利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熱門城市:白城律師
婁底律師
大同律師
益陽律師
宣城律師
白銀律師
臨汾律師
漳州律師
渭南律師
定西律師
在我們現代的社會有很多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損害他人的利益,那麼我們通稱這樣的行為為不當得利。在我國對於不當得利的法律規定有哪些呢?我們該去如何判斷哪些行為是不當得利呢?也許我們對這些問題都不是很清楚,下面就讓我們的小編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一、不當得利的法律規定
我國民事立法關於不當得利只有兩個條文,《民法通則》第92條:「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最高人民法院關予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31條規定:「返還的不當利益,應當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當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勞務管理費用後,應當予以收繳。」
《民法通則》對不當得利的構成要件和法律效果作了原則性的規定,司法解釋對不當得利的返還標的、返還范圍也做了較為具體的規定。但對不當得利的規定過於原則,對不當得利的返還客體未做區分,沒有明確的受益人主觀是善意還是惡意的。司法解釋中對「返還不當利益」的界定不完備,不當得利的返還范圍並不限於原物及其孳息。「利用不當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解釋不明確。現行法規價格償還的計算方法,善意受領人在所得利益不存在時免除的返還義務以及轉得人的返還義務等未作規定。
雖然我國《民法通則》與司法解釋對不當得利都有立法規定但由於這一制度的規定的粗糙,太過抽象化,概括化,造成了我國不當得利制度的適用困難。法官在審判此類案件時只能依據「衡平」的原則來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和應返還的范圍。但是法官的素質良莠不齊,與要求法官有較強的正義感和較高的專業素養相差甚遠。法官的認識不同,會造成相類似的案件出現巨大的差異。
二、不當得利與相關的制度關系
不當得利與民事行為、無因管理以及侵權行為等同為債的發生根據,但它們之間是不同的。
未生效的民事行為取得的利益是合法的、正當的,當然不成立不當得利;如果民事行為無效、被獲得的利益移交本人,而是由自己佔有,構成不當得利。
侵權行為人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也可能從中得到利益,這種得利構成不當得利。
侵權行為人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的,也可能從中得利,這種得利構成不當得利。在這種情況下,產生侵權行為請求權與不當得利請求權的競合。
在我國的法律中,對於不當得利的法律規定只有兩個條款,小編在上文已經為大家介紹了。但是司法對於不當得利的原則做了相關的解釋。小編也為大家整理出了一些不當得利與相關的制度的關系,我們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如果大家在生活中遇到相關的事,更多相關問題您可以咨詢泰州律師。
延伸閱讀
不當得利的舉證責任
不當得利之債的內容是什麼
返還不當得利的范圍是什麼

③ 不當得利無法律上的原因怎麼理解

您好,無法律上的原因就是說不屬於不當得利。什麼情況下才是不當得利,這看他的特回征,這些答特徵不適合不當得利的,那就不是啦:具體特徵根據有三 ① 雙方當事人必須一方為受益人,他方為受害人。 ②受益人取得利益與受害人遭受損害之間必須有因果關系。 ③受益人取得利益沒有合法根據,即既沒有法律上、也沒有合同上的根據,或曾有合法根據,但後來喪失了這一合法根據。 受益人在得知自己的受益沒有合法根據或得知合法根據已經喪失後,有義務將已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害人。

④ 與不當得利相關的法律

《民法總則》第一百二抄十二條,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受損失的人有權請求其返還不當利益。該條規定明確了不當得利人負有向利益受損人返還義務、利益受損人享有向不當得利人請求返還不當得利的權利的法律效果,也明確了「得利人得利沒有法律根據」、「對方當事人利益受損失」、「得利人取得的利益與對方當事人的利益損失之間有因果聯系」三項基本構成要件。

⑤ 怎樣辨別"不當得利"有沒有法律上的依據

不當得利指沒有合法根據,或事後喪失了合法根據而被確認為是因致版他人遭受損失而獲得的權利益。
特徵:(1)雙方當事人必須一方為收益人,他方為受害人。
(2)受益人取得利益與受害人遭受損害之間必須有因果關系。
(3)受益人取得利益沒有合法根據,即沒有法律上、也沒有合同上的根據,或曾有合法根據,但後來喪失了這一合法根據。
受益人在得知自己的受益沒有合法根據或得知合法根據已經喪失後,有義務將已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害人。
關於不當得利我國民法通則第九十二條規定:「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 131.「返還的不當利益,應當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當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勞務管理費用後,應當予以收繳。

⑥ 不當得利 是什麼法律

《民法總則》第一百二十二條,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受內損失的人有權請求其容返還不當利益。該條規定明確了不當得利人負有向利益受損人返還義務、利益受損人享有向不當得利人請求返還不當得利的權利的法律效果,也明確了「得利人得利沒有法律根據」、「對方當事人利益受損失」、「得利人取得的利益與對方當事人的利益損失之間有因果聯系」三項基本構成要件。

⑦ 請問,不當得利的司法解釋

《民法總則》第一百二十二條,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內利益,受損失的人有容權請求其返還不當利益。該條規定明確了不當得利人負有向利益受損人返還義務、利益受損人享有向不當得利人請求返還不當得利的權利的法律效果,也明確了「得利人得利沒有法律根據」、「對方當事人利益受損失」、「得利人取得的利益與對方當事人的利益損失之間有因果聯系」三項基本構成要件。

⑧ 法律如何定義"不當得利"

《民法總則》來第一百二源十二條,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受損失的人有權請求其返還不當利益。該條規定明確了不當得利人負有向利益受損人返還義務、利益受損人享有向不當得利人請求返還不當得利的權利的法律效果,也明確了「得利人得利沒有法律根據」、「對方當事人利益受損失」、「得利人取得的利益與對方當事人的利益損失之間有因果聯系」三項基本構成要件。

⑨ 不當得利的法律問題

根據不當得利的數額確定。1、如果數額不大,不當得利者承擔專民事責任。根據《民法通則》第七十九條第二款屬、第九十二條規定,拾得遺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飼養動物,應當歸還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費用由失主償還。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因此,不當得利的人應該承擔民事責任。2、如果數額較大,不當得利者承擔刑事責任。根據《刑法》第二百七十條規定,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因此,數額較大,不當得利者承擔刑事責任。

熱點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曲 發布:2025-09-28 03:58:51 瀏覽:328
雲南省司法廳機構 發布:2025-09-28 03:58:09 瀏覽:296
丫鬟進刑法室 發布:2025-09-28 03:58:09 瀏覽:575
國家法規信息 發布:2025-09-28 03:44:59 瀏覽:417
太原市客運辦管理條例 發布:2025-09-28 03:42:28 瀏覽:396
2014公司法真題 發布:2025-09-28 03:41:10 瀏覽:321
違反合同的民事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28 03:21:08 瀏覽:218
經濟法研究生公考 發布:2025-09-28 03:20:33 瀏覽:14
民法中拋棄 發布:2025-09-28 03:15:22 瀏覽:222
魔法學徒4 發布:2025-09-28 03:14:04 瀏覽: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