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被害人會受到什麼法律責任

被害人會受到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3-02 22:25:13

『壹』 被害人在刑事訴訟中有哪些權利

刑事訴訟中被害人的訴訟權利主要有:

1、有權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

2、有控告犯罪的權利。對不立案的決定有權申請復議;對檢察院不起訴決定有權申請復議;對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對有證據證明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檢察院不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時,有權直接向法院起訴。

3、有權參加法庭審理,行使陳述權、辯論權,有向證人、鑒定人、被告人發問的權利;有權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

4、有權對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書記員、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申請迴避。

5、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參加訴訟。

6、如果不服第一審判決,有權請求檢察院提出抗訴;有權對生效判決提出申訴。

7、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1)被害人會受到什麼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被害人權利保障的必要性

加強刑事被害人的權利保障有利於維護被害人的尊嚴以及被害人的人權,在刑事訴訟法中,強調的一直都是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尊嚴與人權,然而,真正的人權,不僅是要及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還要平等的及於被害人,這樣才有利於貫徹「人人平等」的原則。只有加強刑事被害人的權利保障,切實保護被害人的權利,被害人的精神損失以及物質損失才可以得到維護,被害人才會在心理上感到平衡。

加強刑事被害人的權利保障可以有效的預防犯罪,例如在強奸罪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將犯罪對象抽象地當作一個女人來看待,而不是將其當做一個母親、一個妻子、一個少女。這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極力的逃脫自己的罪責,如果加強對被害人的權利保護,讓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認識到自己的行為給他人造成的嚴重後果,其就難以否定自己的罪責,這樣就可以有效的預防犯罪的發生。

加強刑事被害人的權利保障是實現司法公正的客觀要求,加強被害人的權利保障可以保障被害人在程序上、實體上的各種權益,有利於法治社會司法公正的實現。

加強刑事被害人權利保障是順應時代潮流的體現。[2]現在社會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被害人的權利保障,突出被害人權利保障的重要性,增加了保護被害人權利保障的法律條文條款,使被害人的法律地位得到了上升。

『貳』 被他人傷害後因被害人自身意外死亡施暴者負法律責任嗎

說人家意外死亡你得拿出意外死亡的證據,由於施暴者給被害人帶來心靈創傷而間接死亡,施暴者也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叄』 故意傷害他人罪會受到法律的什麼責任,至他人有輕傷!

致使被害人受傷,經鑒定達到輕傷以上的,構成故意傷害罪,依法是三年以下有回期徒刑、拘役或答者管制的量刑。指使人與行凶者屬於同犯同罪。如果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在上述量刑幅度內從重處罰。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肆』 如果在殺人之前得到了被害人的允許會承擔法律責任嗎

當然會。不要想著什麼被害人同意的,別說「不會承擔責任」,就連減輕責任都內未必容能行。
給你舉一個案例,這是司法考試的真題,一個重病的母親,要求兒子買那種葯,以求解脫痛苦;兒子不忍母親受罪,為她買來。母親去世。問兒子什麼罪。
正確答案是:故意殺人罪。
無論你有什麼理由,再合情合理,也是不合法。
故意殺人罪是刑事案,而刑事案,被害人的主觀意願量刑時僅供參考,可以說並不重要,起不了多大作用。

『伍』 當被群毆時被害人殺了人會承擔法律責任嗎

得根據具體情節判定,不能一概而論。

《刑法》第二十條 為了使內國家、公共容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陸』 被害人需不需要負法律責任

這種情況絕對不會追究被害人的責任的,只是被告人會因此獲得較輕的處罰而已。

『柒』 被精神有問題的人傷害 被害人會被受到法律的保護嗎

會,如果對方沒有行為自控能力不會付法律責任,可追究監護人監護不當責任。

『捌』 被害人在公訴案件中有哪些權利和義務

被害人在公訴案件中的訴訟權利主要有:
(一)控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權利;
(二)申請迴避、委託訴訟代理人的權利;
(三)參加法庭調查、辯論的權利;
(四)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物和申請重新鑒定或勘驗的權利;
(五)請求抗訴的權利,即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自收到判決書後的五天以內,有權請求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
(六)申訴的權利,即不服生效裁判的,有權向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提出申訴,要求再審。
被害人的訴訟義務主要有:如實向公安司法機關陳述案件事實;接受公安司法機關的傳喚;按時出席法庭參加訴訟;遵守法庭紀律等。
被害人認為公安、檢察機關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犯罪不立案、不起訴的,可行使以下權利: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87條的規定,被害人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可以請求人民檢察院予以法律監督。人民檢察院應當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公安機關接到通知後應當立案。
《刑事訴訟法》第145條的規定,被害人對人民檢察院不起訴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決定書後7日以內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訴,請求提起公訴。人民檢察院應當將復查決定告知被害人。對人民檢察院維持不起訴決定的,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被害人也可以不經申訴,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人民檢察院應當將有關案件材料移送人民法院。

『玖』 被害人在刑警隊和檢查院口供不符會受到法律責任嗎

抄被害人在刑警隊和檢查院的詢問是詢問記錄,不是口供,詢問記錄不符不會承擔法律責任。但是如果故意提供假證據,會有做假證嫌疑,需承擔法律責任。
實際上法院定案,詢問記錄僅僅是其中一個證據內容,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一種證據。被害人在刑警隊和檢查院詢問記錄不符,會影響證據的有效性。
證據:是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證據問題是訴訟的核心問題,全部訴訟活動實際上都是圍繞證據的搜集和運用進行。
證據是法官在司法裁判中認定過去發生事實存在的重要依據,在任何一起案件的審判過程中,都需要通過證據和證據形成的證據鏈再現還原事件的本來面目。

『拾』 如果受害人和被害人都死亡其家屬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在被告人的遺產范圍內承擔經濟賠償責任,不會承擔刑事責任。

熱點內容
銷售仿冒產品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28 00:25:08 瀏覽:592
持刀闖法院 發布:2025-09-28 00:17:34 瀏覽:578
2017法碩法學題 發布:2025-09-28 00:07:59 瀏覽:596
沭陽法院法官的工資 發布:2025-09-27 23:46:23 瀏覽:775
城市節約用水管理條例 發布:2025-09-27 23:38:35 瀏覽:41
2013行政法司考真題 發布:2025-09-27 23:31:57 瀏覽:248
被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 發布:2025-09-27 23:31:57 瀏覽:806
2015注會經濟法變化大嗎 發布:2025-09-27 23:04:04 瀏覽:350
法學主幹課程 發布:2025-09-27 22:59:27 瀏覽:285
開司法鑒定中心 發布:2025-09-27 22:53:37 瀏覽: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