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扣未扣或少扣個人所得稅的法律責任
A. 公民不繳納個人所得稅有什麼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關於扣繳義務人法律責任的規定如下:
第六十一條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設置、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賬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記賬憑證及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二條納稅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的,或者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向稅務機關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和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三條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或者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是偷稅。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四條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編造虛假計稅依據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納稅人不進行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八條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在規定期限內不繳或者少繳應納或者應解繳的稅款,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未繳納的,稅務機關除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的規定採取強制執行措施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外,可以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九條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應收而不收稅款的,由稅務機關向納稅人追繳稅款,對扣繳義務人處應扣未扣、應收未收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第七十條納稅人、扣繳義務人逃避、拒絕或者以其他方式阻撓稅務機關檢查的,由稅務機關責令改正,可以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七十二條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有本法規定的稅收違法行為,拒不接受稅務機關處理的,稅務機關可以收繳其發票或者停止向其發售發票。
第七十三條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拒絕接受稅務機關依法檢查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存款賬戶,或者拒絕執行稅務機關作出的凍結存款或者扣繳稅款的決定,或者在接到稅務機關的書面通知後幫助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轉移存款,造成稅款流失的,由稅務機關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七十七條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有本法第六十三條、第六十五條、第六十六條、第六十七條、第七十一條規定的行為涉嫌犯罪的,稅務機關應當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B. 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職工個人所得稅,稅務機關應如何處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69條的規定,扣繳義務人應扣內未扣、應收而不收稅容款的,由稅務機關向納稅人追繳稅款,對扣繳義務人處應扣未扣、應收未收稅款50%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扣繳義務人依法履行扣繳義務對保證國家稅款的徵收具有重要意義。為了保證國家的稅收和維持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秩序,《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規定對應扣未扣、應收而不收稅款的扣繳義務人以及納稅義務人進行處罰。
由稅務機關依法向納稅義務人追繳其金額稅款;對扣繳義務人的失職行為進行處罰,處以其應扣未扣、應收而不收稅款的50%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2)應扣未扣或少扣個人所得稅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依法辦理扣繳稅款登記。根據新的政策精神,所有扣繳義務人都必須辦理扣繳稅款登記。對扣繳義務人實施扣繳稅款登記制度,是對扣繳義務人進行稅務管理的基礎。
考慮到許多扣繳義務人同時也是納稅人,為減少其負擔,簡化手續,對辦理了稅務登記的,稅務機關不再發放扣繳稅款登記證件,可以在稅務登記中增加有關扣繳稅款登記的內容,在稅務登記證件上標注扣繳稅款登記的標志。
C. 未按規定代扣代繳個稅會受到什麼處罰
面臨限期責令整改,情節嚴重的將處以罰款處罰。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明確規定了納稅人未能及時辦理或者申報代扣代繳稅務事宜的將面臨由稅務機關限期整改或者處以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二條指出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或者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期限向稅務機關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和有關資料,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處二千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可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3)應扣未扣或少扣個人所得稅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內容:
1、子女教育:納稅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的相關支出,按照每個子女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
2、大病醫療:在一個納稅年度內,納稅人發生的與基本醫保相關的醫葯費用支出,扣除醫保報銷後個人負擔(指醫保目錄范圍內的自付部分)累計超過15000元的部分,由納稅人在辦理年度匯算清繳時,在80000元限額內據實扣除。
3、住房貸款利息:納稅人本人或者配偶單獨或者共同使用商業銀行或者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為本人或者其配偶購買中國境內住房,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在實際發生貸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扣除期限最長不超過240個月。
4、住房租金:直轄市、省會(首府)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標准為每月1500元;市轄區戶籍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扣除標准為每月1100元;市轄區戶籍人口不超過100萬的城市,扣除標准為每月800元。
5、贍養老人:納稅人為獨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納稅人為非獨生子女的,由其與兄弟姐妹分攤每月2000元的扣除額度,每人分攤的額度不能超過每月1000元。
D. 應扣未扣個人所得稅,對納稅人要不要加收滯
對於應扣未扣個人所得稅的情形,向納稅人追繳稅款,對扣繳義務人處罰以50%到3倍的罰款,對扣繳義務人不加收滯納金等規定,實務中基本上沒爭議,但對納稅人應不應該加收滯納金還是有爭議。
對納稅人不應加收滯納金,文件規定得很明確:
1、《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九條: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稅款的,由稅務機關向納稅人追繳稅款,對扣繳義務人處應扣未扣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注意:這里寫的是追繳稅款,而不是追繳稅款及滯納金,也沒有在追繳稅款後面緊接著寫上並從滯納之日起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2、《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行政機關應扣未扣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4]1199號
關於應扣未扣稅款是否加收滯納金的問題
按照《征管法》規定的原則,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稅款,無論適用修訂前還是修訂後的《征管法》,均不得向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加收滯納金。
這個文件應該是說得很清楚了:無論按新征管法還是舊征管法,也無論對納稅人還是扣繳義務人,都不得加收滯納金。
但有人卻不這么認為,他們有各種各樣的理由:
1、國稅函文件效力低於征管法,無效。
2、1199號文是個案批復文件,不具有普遍適用性。
3、1199號文說的是行政機關,其他納稅人不能適用。
4、扣繳義務人未代扣代繳,納稅人有自行申報繳納的義務,未按時申報繳納,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應該加收滯納金。
這些理由都不成其為理由:
1、國稅函文件與征管法效力問題。法律文件效力有層級性是不錯,但下級文件與上級文件內容上沒有沖突的話,不存在較低級別文件無效。在應扣未扣個稅是否加收滯納金方面,征管法並沒有要加收滯納金的意思表述,如果有,1199號文違背了征管法規定無效,但征管法沒有說。
2、個案批復不具有普遍適用性問題,這個問題在很多業務問題討論時都存在。我對持這種觀點的人簡直無話可說,個案批復同類問題都不能適用,意思就是說同類問題一個一個都要去請示,總局一個一個都要發個文件,這豈不荒唐?1199號文是對廣西的答復,那麼其他省對這個問題也要去請示一下,總局也要給個文件答復?
3、1199號文說的是行政機關,其他納稅人不能適用。
4、扣繳義務人未代扣代繳,納稅人有自行申報繳納的義務,未按時申報繳納,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應該加收滯納金。這觀點從根本上否定了1199號文,無須辨駁。
擴展閱讀:1199號文全文是這樣的: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行政機關應扣未扣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4]1199號
你局《關於行政機關應扣未扣個人所得稅法律責任問題的請示》(桂地稅報[2004]45號)收悉,經研究,現批復如下:
一、關於個人所得稅扣繳義務人的認定問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以下簡稱《個人所得稅法》)第八條規定,行政機關是個人所得稅的扣繳義務人,其向職工支付工資、獎金、補貼及其他工資薪金性質的收入,應依法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二、關於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稅款的法律責任問題
2001年5月1日前,對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稅款,適用修訂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以下簡稱《征管法》),由扣繳義務人繳納應扣未扣稅款;2001年5月1日後,對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稅款,適用修訂後的《征管法》和《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及其實施細則若干具體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3]47號),由稅務機關責成扣繳義務人向納稅人追繳稅款,對扣繳義務人處應扣未扣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三、關於應扣未扣稅款是否加收滯納金的問題
按照《征管法》規定的原則,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稅款,無論適用修訂前還是修訂後的《征管法》,均不得向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加收滯納金。
1199號文標題雖然是關於行政機關應扣未扣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但文件內容通篇都是引用個人所得稅法、征管法的原文,文件中在在處處都是講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而沒有局限於行政機關。所以,我們不能過於糾結於標題而忽視內容。
另一方面,本來可以普遍適用的文件只對某一類納稅人適用,這在適用主體上有歧視。
E. 咨詢標題: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個人所得稅如何處理
咨詢內容復:某企業應扣未扣工制資薪金個人所得稅,《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及其實施細則若干具體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3]47號)第二條作了規定,「扣繳義務人違反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規定應扣未扣、應收未收稅款的,稅務機關除按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對其給予處罰外,應當責成扣繳義務人限期將應扣未扣、應收未收的稅款補扣或補收。」現稅務機關對其給予處罰外,責成扣繳義務人限期將應扣未扣稅款補扣。逾期後扣繳義務人仍未補扣,稅務機關應如何處理?回復內容:
請您查閱《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F. 應交而沒有交個人所得稅3百萬元,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扣繳義務人未履行扣繳義務,需要承擔履行法定義務並接受處罰的法律後果。
扣繳內義務人責容任的類型可以分為經濟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
經濟責任
扣繳義務人未履行扣繳義務而承擔的補償性法律後果。中國《稅收征管法》規定:扣繳義務人未按期解繳稅款的,稅務機關除責令限期解繳外,從應解繳之日起,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行政責任
扣繳義務人未履行扣繳義務但是又不構成犯罪,需要承擔不利後果。中國《稅收征管法》規定: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向稅務機關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和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刑事責任
扣繳義務人未履行扣繳義務,違反刑法應該承擔的不利後果。中國刑法規定,扣繳義務人採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計賬憑證,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占應繳稅額的百分之十並且數額在一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G. 單位沒有進行個人所得稅代扣除的應付什麼責任
補交了。加罰滯納金了。故意不代扣代繳的,金額大的,時間長的還可能被罰款。
H. 未履行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義務的企業應承擔什麼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九條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應收而不收稅款的,由稅務機關向納稅人追繳稅款,對扣繳義務人處應扣未扣、應收未收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I. 求問企業未按規定代扣代繳個稅會受到什麼處罰
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個人不如實申報,目的是為了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根據違法程度的不同,既要追究行政法律責任,也要追究刑事法律責任。
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對其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稅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條的規定,納稅人採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或者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是偷稅。
另外,依照稅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納稅人編造虛假計稅依據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也就是說,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不如實申報,編造虛假計稅依據,沒有構成犯罪的,要承擔五萬以下罰款的行政法律責任,造成稅款流失的,承擔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罰款的行政法律責任。
(9)應扣未扣或少扣個人所得稅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不如實申報個人所得稅的定罪量刑。
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個人不如實申報,造成稅款流失,構成犯罪的,需要移送司法機關被定罪量刑,也就是說,該納稅人面臨牢獄之災!
根據我國刑法第201條規定:「納稅人採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賃證,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
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10%以上不滿30%並且偷稅數額在1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的,或者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30%以上並且偷稅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對於不依法繳納個稅的人或逃避繳納個稅的人,其會同時受到行政方面與刑事方面的處罰。所以,各位千萬不要心存僥幸,認為一兩次不交個稅沒什麼大不了,一旦被查出來,那麼將會受到嚴厲的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