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識種類
A. 法律分類
在我國,按照憲法和立法法規定的立法體制,法律位階共分六級,它們從高到低依次是:根本法律、基本法律、普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
1、根本法律
由於最高權威的創制主體制定的、調整社會生活中最重要事項的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位階,處於該位階的法律是國家的根本法。在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我國社會生活中最重要的事項是社會生活中最重要的利益關系,即國家權力的歸屬及其縱向和橫向的分工配置(國家權力的組織規范)、公民人權的尊重與保障(公民人權規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配置國家權力、保障公民人權的法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作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是唯一有權制定和修改憲法的機關。為保持憲法的最高權威性和穩定性,憲法的修改需要按照特別的程序來進行,比修改普通法律更加嚴格。憲法的修改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提議,並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全體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通過(通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人民代表在數量上近3000人)。憲法作為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位階,其他任何法律淵源均不能與憲法相抵觸。
2、基本法律
處於第二位階的基本法律的創制權屬於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它制定或系統修改必須經全國人大代表過半數通過才能達成,這是基本法律區別於憲法(根本法律)的重要特徵之一(如前所述憲法的創制或者修改須經全國人大體體代表三分之二以上多數通過才能通過)。基本法律的局部修改和解釋權屬於全國人大常委會,基本法律的修改、解釋不能突破該法的基本原則。基本法律的適用和執行主體是國家司法機關和法律授予權力的行政機關。基本法律的調整事項是社會生活中重要的利益歸屬和配置。
我國的基本法律包括民事基本法、行政基本法和刑事基本法以及訴訟法等。
3、普通法律
在根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位階之下的法律是普通法律。普通法律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和修改(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委員通常約為150人左右)。根據立法法的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普通法律的創制依據是作為根本法律的憲法和憲法之下的基本法律。普通法律所調整的事項包容於基本法律調整事項之下,其內容為普通的社會關系中的利益問題。
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撤銷同憲法和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有權撤銷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有權撤銷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違背憲法和立法法規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4、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的創制主體是中央人民政府即國務院。根據立法法的規定,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一是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二是憲法第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5、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省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
6、行政規章
行政規章在法律體系中處於最低的位階,行政規章區分為部門規章和地方規章兩種。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部門規章。部門規章規定的事項應當屬於執行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事項。
B. 中國的法律都分為哪幾個類別
憲 法 類經濟法類財務稅收法規刑 法 類醫葯法規道路交通法規民 法 類海洋法規房地產及版建築行政法類權勞動法類公務員法律法規反腐倡廉知識產權類關於個人所得稅環 保 類新聞出版類司法訴訟程序類勞動教養文物保護類廣播電視政策法規煙草法規宗教法規工商行政管理法規信 息 化其它類其它類司法解釋
C. 法律事實的種類
依據是否以當事人的意志為轉移,可將法律事實分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為兩類:
(1)法律事件是由法律規定的,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不以當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事實,如地震、火山噴發等。
(2)法律行為是由法律所規定的,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產生、 變更和消滅的、可以當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的行為。
(3)法律知識種類擴展閱讀:
法律與事實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事實問題不同於法律問題,當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的時候,其實已經默認事實與法律是有區別的。
應當承認,在很多情況下,事實與法律的確存在著較為明確的區分,如一個人是否殺人,是一個事實問題,而要裁定該殺人行為是否構成犯罪(尤其是要作殺人「預備」、「中止」、「未遂」、「既遂」的區分) 並是否應當承擔刑事責任則是一個法律問題。
法律與事實的區別常常出現在分析法律案例中。
一般說來,事實問題是指事情的真實情況,強調事情的真實性,而法律問題主要是指國家制定認可的行為規則。
事實一般包括時間、地點、天氣、光線、速度、顏色、人物身份、所說、所做、所聞以及推斷的事實如行為人的意圖、精神、心情、知識等事項,法律問題主要包括對於某個問題應用何種法律規則,對法律規則如何作適當的闡述,及法律要求或許可做什麼。
事實問題所涉及的是某些通過感官、證據或據以進行推理而可認知的事物的存在、性質和狀況等問題,是通過調查過去某時間、某人、某事的存在狀態等來認知的情況;
法律問題涉及的是法律制度中某些規則是否存在、正確闡述和正確適用等問題,它要通過法規、案例和權威性法源的解釋來確定或否定。法律問題是法院或法官在考慮了從權威性的法律淵源中提出的規范,並聽取了法庭辯論之後決定的。
D. 法律裡面除了刑法還有哪些法律種類
很多,刑事訴訟法,民法,民事訴訟法,行政法,行政訴訟法,侵權責任法,憲法等
E. 法律有哪些種類
刑事責任,是依據國家刑事法律規定,對犯罪分子依照刑事法律的規定追究的法專律責任。屬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1、管制。管制是刑法規定的一種相對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刑罰中最輕的一種。2、拘役。拘役是一種短時間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由法院根據刑法對犯罪情節與危害後果較輕的人判處的刑罰判決,公安機關就近執行,一般為拘役所執行。3、有期徒刑。有期徒刑是刑法規定的一種對大部分犯罪人普遍適用的、高度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刑期為六個月以上,十五年以下。4、無期徒刑。無期徒刑也即沒有期限的徒刑,是對罪行較重的人終身監禁的刑罰。5、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對罪行特別嚴重犯罪人的罪行依法判處了死刑,但又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犯罪分子,宣告緩期兩年執行的刑罰。6、死刑。對罪大惡極,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犯罪判處剝奪生命的極刑;一般採取注射、電擊、槍斃的方法執行,家屬可以收屍。死刑的執行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F. 法律的分類
中國法律分類檢索
憲 法 類
經濟法類
財務稅收法規
刑 法 類
醫葯法規
道路交通法規
民 法 類
海洋法內規
房地產及建築
行政容法類
勞動法類
公務員法律法規
反腐倡廉
知識產權類
關於個人所得稅
環 保 類
新聞出版類
司法訴訟程序類
勞動教養
文物保護類
廣播電視政策法規
煙草法規
宗教法規
工商行政管理法規
信 息 化
其它類
其它類司法解釋
非典防治
禽流感專題
G. 中國的法律都分為哪幾個類別
【一】從部門法視角看,當代中國法律部門:
憲法(相關的還有立法內法)
行政法
民法
商法
經濟法
刑法—容—相關的還有 治安管理處罰法
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
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法
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
其他
【二】從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看:
我國的法律體系大體由在憲法統領下的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七個部分構成,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三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