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婦女節法律知識講座資料
❶ 三八婦女節資料、簡介
國際婦女節來(International Women's Day,簡寫IWD)全稱自「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United Nations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eace day),在中國又稱「國際勞動婦女節」、「三八節」和「三八婦女節」。
是在每年的3月8日為慶祝婦女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設立的節日。在不同的地區,慶祝的重點有所不同,從普通的慶祝對女性的尊重、欣賞和愛意到慶祝女性在經濟、政治及社會領域的成就。
由於這個節日一開始是社會主義女權主義者發起的政治事件,這個節日和眾多國家的文化都有融合。從那以後,國際婦女節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婦女節日,對發達國家及發展中國家的婦女來說都具有新的意義。日益發展壯大的國際婦女運動,通過聯合國四次婦女問題全球會議得以加強。
❷ 有關三八婦女節的簡短資料
國際勞動婦女節(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簡寫IWD)全稱「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或「聯合國女權和國際和平日」,
在中國又稱「國際婦女節」、「三八節」和「三八婦女節」。是在每年的3月8日為慶祝婦女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設立的節日
設立國際婦女節的想法是最先產生於20世紀初,當時西方各國正處在快速工業化和經濟擴張階段。惡劣的工作條件和低廉的工資使得各類抗議和罷工活動此起彼伏。
1857年3月8日,美國紐約的制衣和紡織女工走上街頭,抗議惡劣的工作條件和低薪。盡管後來當局出動警察攻擊並驅散了抗議人群,但這次抗議活動促成了兩年後的3月第一個工會組織的建立
她們鼓勵和組織婦女們分享個人的經歷,討論色情文化、托兒所、性騷擾、強奸、家庭暴力(如毆打妻子、虐待兒童)等問題,
督促一些重要的政府網站反映婦女生活與工作狀況的調查與報告文件,採取制定相關政策。
❸ 三八婦女節的資料
國際勞動婦女節
網路名片
國際勞動婦女節國際勞動婦女節的全稱是「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在中國又稱「國際婦女節」、「三八節」和「三八婦女節」。我國最早的婦女運動先驅是何香凝女士。從1909年3月8日,美國芝加哥婦女爭取「男女平等」遊行集會以來,至今已走過了100年的歷程。我i國婦女和世界各國婦女一樣,都為國家獨立、解放、革命、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為世界和平和人類發展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涌現出了數以萬計的巾幗英雄和三八紅旗手。我國黨和政府對維護和保護廣大婦女的合法權益,制定了較完美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
目錄
節日信息
節日簡介
節日由來
節日意義
大 事 記
節日情趣
節日重要人物
三八由來
編輯本段節日信息
英文名稱: Women's Day 日期:3月8日 March the 8th
編輯本段節日簡介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國務院令第270號)第三條規定:婦女節(3月8日)屬於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婦女放假半天。 國際勞動婦女節 (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 又稱「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U.N. Day for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eace)或「三八」婦女節,是全世界勞動婦女團結戰斗的光輝節日。在這一天,世界各大洲的婦女,不分國籍、種族、語言、文化、經濟和政治的差異,共同關注婦女的人權。近幾十年來,聯合國的四次全球性會議加強了國際婦女運動,隨著國際婦女運動的成長,婦女節取得了全球性的意義。這些進展使國際婦女節成為團結一致、協調努力要求歸還婦女權利和婦女參與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權利的日子。 婦女節是國際婦女斗爭的紀念日。1909年3月8日,美國芝加哥女工團要求男女平等權利而舉行示威,次年8月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的國際第二次社會主義者婦女大會上決定,為了促進國際勞動婦女的團結和解放,以每年3月8日為婦女節。也叫國際婦女節。
編輯本段節日由來
聯合國從1975年國際婦女年開始慶祝國際婦女節,確認普通婦女爭取平等參與社會的傳統。1997年大會通過了一項決議,請每個國家按照自己的歷史和民族傳統習俗,選定一年中的某一天宣布為聯合國婦女權利和世界和平日。聯合國的倡議導致為實現男女平等建立了國家法律框架,並且提高了公眾對於迫切需要在各個方面提高婦女地位的認識。 1857年3月8日,美國紐約的服裝和紡織女工舉行了一次抗議,反對非人道的工作環境,12小時工作制和低薪。遊行者被警察圍攻並趕散,兩年以後,又是在三月,這些婦女組織了第一個工會。 1908年3月8日,15000名婦女在紐約市遊行,要求縮短工作時間,提高勞動報酬與享有選舉權,禁止使用童工。她們提出的口號是"麵包和玫瑰",麵包象徵經濟保障,玫瑰象徵較好的生活質量。五月,美國社會黨決定以二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做為國內的婦女節。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戰爭的陰影籠罩著世界,帝國主義企圖瓜分殖民地。1910年8月,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了國際社會主義者第二次婦女代表大會。出席會議的有17個國家的代表,會議討論的主要問題是反對帝國主義擴軍備戰,保衛世界和平;同時還討論了保護婦女兒童的權利,爭取8小時工作制和婦女選舉權問題。領導這次會議的著名德國社會主義革命家、傑出的共產主義戰士克拉拉·蔡特金倡議,以每年的3月8日作為全世界婦女的斗爭日,得到與會代表的一致擁護。從此以後,「三八」婦女節就成為世界婦女爭取權利、爭取解放的節日。1917年,俄國婦女號召在2月23日 罷工以要求"麵包和和平",抗議惡劣的工作環境和食物短缺.這天依據俄國使用的儒略歷是當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摺合成歐洲廣范使用的格里高歷是3月8日. 1911年的3月8日為第一個國際勞動婦女節。 1917年3月8日,俄國彼得格勒的女工,勇敢地舉起了「三八」節的戰斗紅旗,舉行了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反對沙皇制度、反對飢餓的遊行示威。 中國婦女第一次舉行「三八」節紀念活動是在1924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廣州勞動婦女舉行紀念會和遊行。會議由我國婦女運動的先驅何香凝主持,會上提出了「打倒帝國主義」、「保護婦女兒童」的口號。這次活動顯示了中國勞動婦女的覺醒和力量。 1938年3月8日,宋美齡動員婦女積極參與抗戰救國。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規定每年的3月8日為婦女節。聯合國從1975年國際婦女年開始慶祝國際婦女節,確認普通婦女爭取平等參與社會的傳統。1977年大會通過了一項決議,請每個國家按照自己的歷史和民族傳統習俗,選定一年中的某一天為聯合國婦女權利和世界和平日。對聯合國而言,國際婦女節定為3月8日。
編輯本段節日意義
國際婦女節是在每年的3月8日為慶祝婦女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設立的節日。同時,也是為了紀念在1911年美國紐約三角工廠火災中喪生的140多名女工。 設立國際婦女節的想法是最先產生於20世紀初,當時西方各國正處在快速工業化和經濟擴張階段。惡劣的工作條件和低廉的工資使得各類抗議和罷工活動此起彼伏。1857年3月8日,美國紐約的制衣和紡織女工走上街頭,抗議惡劣的工作條件和低薪。盡管後來當局出動警察攻擊並驅散了抗議人群,但這次抗議活動促成了兩年後的3月第一個工會組織的建立。 接下來的數年裡,幾乎每年的3月8日都有類似的抗議遊行活動。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在1908年,當時有將近15000名婦女走上紐約街頭,要求縮短工作時間,增加工資和享有選舉權等,並喊出了象徵經濟保障和生活質量的「麵包加玫瑰」的口號。首次慶祝婦女節是在1909年2月28日,當時美國社會黨發表了一項宣言,號召在每年2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舉行紀念活動。這樣每年的慶祝活動一直持續到1913年。1910年,社會主義國際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首屆國際婦女會議。會上德國婦女運動領袖克拉拉·蔡特金(Clara Zetkin)倡議設定一天為國際婦女節,得到與會代表的積極響應。次年3月19日,奧地利、丹麥、德國和瑞士等國總共超過一百萬人舉行各種活動慶祝國際婦女節。6天之後的3月25日,紐約發生了著名的三角工廠火災,火災吞噬了140多名制衣女工的生命,這其中大多數是義大利和猶太移民。而惡劣的工作條件被認為是導致如此重大傷亡的主要原因。這場火災後來還對美國的勞工立法產生了重要影響。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歐洲的婦女們也於1913年3月8日走上街頭,通過舉行和平集會等形式反對戰爭。 紀念國際婦女節的活動後來還證明是俄國革命的前奏。1917年3月8日,當時的俄國婦女舉行罷工,要求得到「麵包與和平」。4天後,沙皇被迫退位,臨時政府宣布賦予婦女選舉權。十月革命成功之後,布爾什維克的女權活動家科倫泰(Alexandra Kollontai)說服列寧將3月8日設為法定假日。蘇聯時期,每年都會在這天紀念「英雄的婦女工作者」。不過在民眾中,節日的政治色彩逐漸減弱而演變成類似西方的母親節和情人節之類向女性表達尊敬和愛意的機會。至今,這天仍是俄羅斯的法定假日,男性會贈送禮物給婦女以祝賀她們的節日。 在西方國家,國際婦女節的紀念活動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期間正常舉行,但後來一度中斷。直到1960年代,隨著女權運動的興起才又逐漸恢復。 1924年,中國共產黨在廣州首次舉行了婦女節的紀念活動。1949年,大陸中央政府成立後正式將3月8日定為婦女節,該日全國婦女放假半天,並舉行各種形式的慶祝活動。在台灣、香港和澳門等地,婦女節也都作為一個節日予以慶祝。但在1991年,台灣島內內政部卻取消了原本婦女節時婦女可以放假的規定。 聯合國從1975年國際婦女年開始,每年於3月8日舉辦活動慶祝國際婦女節。
編輯本段大 事 記
3.8國際婦女節是全世界婦女的節日。這個日子是聯合國承認的,同時也被很多國家確定為法定假日。來自五湖四海的婦女們,盡管被不同的國界、種族、語言、文化、經濟和政治所區分,但在這一天能夠同時慶祝屬於自己的節日。讓我們再回首那九十年前的為得到平等、公正、和平以及發展所做出的斗爭。
國際婦女節是勞動婦女創造歷史的見證,婦女為爭取與男性平等所走的斗爭道路十分漫長。古希臘的莉西斯特拉塔就領導了婦女斗爭來阻止戰爭;法國革命時期,巴黎婦女高呼「自由,平等,友愛」,走上凡爾賽的街頭爭取選舉權。 國際婦女節的概念萌生在20世紀初,國際社會正處於工業化時期,急劇增長的人口,激進的意識形態,社會狀況十分動盪。以下就是重要事件的年代: 1909 1909年,根據美國社會黨的宣布,第一個國際婦女節2月28日在美國被定為2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天直到1913年。 1910 1910年在哥本哈根舉行的社會主義國際會議上決定要確立一個婦女節日,作為對婦女運動所做出的成就的褒獎。這個計劃由來自17個國家的100多名婦女指定,其中包括最早在芬蘭國會中取得選舉權的三名婦女。但在那次會議上並沒有確定一個准確的日期。 1911 1911年,奧地利、丹麥、德國和瑞士將婦女節定為3月19日,超過一百萬人在當天參加了集會。除了要求得到選舉權和政府公職權,她們還要求得到平等的工作和就業培訓機會,並且要求消除工作中的性別歧視。 不到一周,在3月25日紐約發生了悲劇,一場大火奪去了140多名女工的生命,她們大多是義大利和猶太移民。這個事件給了美國政府極大的壓力,工作環境惡劣造成的災難不容忽視,國際婦女節的制定擺上了檯面。 1913-1914 在一次大戰前夕的和平運動中,俄國婦女在1913年2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天慶祝了她們的第一個節日。而在歐洲的其他地方,在隨後的幾年裡,婦女們總是在3月8日前後來舉行集會,表達她們團結起來抵抗戰爭的決心。 1917 1917年,二百多萬俄國士兵死在戰爭中,俄國婦女再次選擇在2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天為「麵包與和平」舉行罷工。不顧政府的反對,婦女們走上街頭。四天後沙皇不得不退位,臨時政府賦予婦女們選舉權。這個歷史性的星期天是羅馬公歷的2月23日,而在其他國家所使用的陽歷中,這一天是3月8日。 1977 1977年:支持婦女工作權利。 1978 1978年:生育選擇自由的權利。「我不是一個生育機器!」廣大婦女要求選擇生育、自由墮胎的權利。 1978年:悉尼婦女節運動 。1978年悉尼阿德萊德港口,婦女舉行集會遊行。 1981 1981年:墨爾本婦女節運動。墨爾本婦女呼籲婦女自由解放的權利。 1984 1984年:婦女有權參政。廣大婦女在自己的節日集會遊行,要求女性參政的權利,女性也有權加入議員選舉。 1984年:婦女解放 權利自由。婦女團結一致,強烈要求婦女解放和自由權利。 1998 1998年:消除婦女歧視 提高婦女地位 。1998年7月,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主席Salma Khan(左起第三位)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講話,論述提高婦女地位和享受人權方面的進展及問題。 2010 2010年是聯合國舉辦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15周年。為紀念這次大會通過的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聯合國將今年「三八」婦女節的慶祝活動主題確定為「平等權利、平等機會:共同進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致辭中說:聯合國的使命是人人享有平等權利和尊嚴,其根本的核心就是實現男女平等和賦予婦女權利,否則我們所有的目標——和平、安全、可持續發展——均將受到損害。
編輯本段節日情趣
饒有情趣的世界婦女節 三八婦女節3月8日,是國際婦女節,但是在世界各地,除了「三八」以外,還有許多專屬女性的節日,而且幾乎是每個月都有。 掌權日每年的1月4日,是瑞士某些地區的「婦女掌權日」,在為期4天的節日中,家裡大小事務全由婦女說了算,男人統統「閉幕」。 求愛日每逢閏2月29日這天,是英國舊俗中的「婦女求愛日」。這一天,婦女可以擺脫世俗的清規戒律,大膽向意中人或未拿定主意的情人示意。 女市長節西班牙的「女市長節」,也在2月份。當日,由女性主持市政公務,發號施令,男人如違抗,就會被公眾群起攻之。 少女節3月3日是日本的「少女節」,又稱「姑娘節」,是全國性的節日。日本人認為,這時正值紅桃報春,是女性美的象徵,所以也叫「桃花節」。 媽媽節4月,在尼泊爾有一個歷時3天的婦女節,來自各地的婦女,披著紅色「紗籠」,成群結隊地湧向首都加德滿都的帕蘇帕蒂廟。她們在吃飽了由丈夫烹煮的美食後,便在神像前大唱贊歌。在印度,這個月有一個「媽媽節」。這一天,已為人母者穿上彩色繽紛的「紗籠」,帶上各種首飾,顯得風姿綽約。這日也是一年中她們最受尊重的一天。 母親節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美國、加拿大和歐洲一些國家的母親節,其主要內容是尊敬母親。這一天,美國的家庭成員要按習慣佩戴石竹花,做一些使母親高興的事。5月29日,是中非的「媽媽節」、母親要帶著孩子參加遊行。5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是西班牙的「百女節」,訂了婚還未過門的少女們持花登高,互相祝福。 太太節8月23日至9月15日,是德國漢堡的「太太節」。由婦女組成的演藝團體,專演一些宣傳男女平等的戲,以示慶祝。8月12日,則是泰國的「母親節」。 狂歡節10月10日至15日,是德國萊茵地區的「婦女狂歡節」。在此期間,婦女「大自由」。男人們不得查探婦女活動的內容,違者會被抓問罪。10月17日,是非洲馬拉維共和國的婦女節,這一天有全國性慶典,男人在當天要對妻子呵護有加,侍侯周到。 休息日12月31日到第二天中午,是希臘的「主婦休息日」。這天,婦女在家裡什麼也不幹,一切家務全由男人承擔。
編輯本段節日重要人物
克拉拉·蔡特金 (Klara Zetkin) 1857年7月5日出生於德國薩克森州維德勞一個教師家庭,15歲時全家遷至萊比錫。1874年至1878年就讀萊比錫私立師范學校。畢業後當過家庭教師,1878年結識流亡德國的俄國革命家奧西普·蔡特金,兩人於1882年結婚。蔡特金在奧西普指導下閱讀了《共產黨宣言》和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著作,並投身工人運動。1882年至1892年,她與丈夫及兩個孩子流亡瑞士和法國巴黎,結識了馬克思的女兒勞拉· 拉法爾格。1889年參加第二國際成立大會。1897年加入德國社會民主黨。 1892年創辦婦女報紙《平等》,並擔任編輯至1917年。1907年,發起並組織了第一屆國際社會主義婦女大會。會上決定成立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把《平等》作為機關報,選舉蔡特金為書記處書記。1910年8月主持召開第二屆國際社會主義婦女大會,會上建議把每年的3月8日定為國際婦女節。1916年參與創建斯巴達克同盟。1919年加入德國共產黨,1920年任黨中央委員和議會議員。1921年入選第三國際主席團。 1920年至1932年多次出訪俄國,大量研讀馬克思主義書籍,與列寧和羅莎·盧森堡交誼甚篤,支持布爾什維克。 1933年6月20日在莫斯科逝世,葬於克里姆林宮牆
編輯本段三八由來
還有一種意思: 閩南一帶有一句俗語「三八」。這是一句罵人的話,意思是指那些不正經或者行為、語言等方面不符合禮儀、道德規范的人。「三八」這句俗語是怎麼來的呢? 清朝末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腐敗的清政府懾於八國聯軍的壓力,被迫與八國聯軍簽訂了許多喪權辱國的條約,並開放寧波、上海、青島、廈門、廣州等五個港口為通商口岸。從此,外國侵略者肆意在中國土地上橫行霸道。那時,廈門、泉州等地也駐有許多外國鬼子,每逢三、八的日子,外國鬼子就成群結隊到處橫行,有的開著汽車在路上橫沖直撞,有的攔劫婦女施以強暴,有的拿中國人作為靶子練習射擊,有的借酒瘋毆打行人……真是無惡不作。中國人民對此行徑非常痛恨,所以一見外國鬼子就說「三八鬼子又來了」,趕快逃避。 後來,「三八鬼子」這句話一直流傳下來,在流傳過程中,人們為了簡便,就縮為「三八」。凡是遇到那些行為不端,語言粗魯、不遵禮儀的人,人們就說:「這個人真『三八』。」 「三八」婦女節中婦女的年齡范圍: 三八婦女節18歲以上的所有成年女性的節日。 《現代漢語規範字典》中"婦女"一詞的含意,僅指"成年女子"並無其他特殊意指.已婚女子被稱作"婦人". 也就是說成年女子只要是年滿十八歲,就屬於是"婦女"的范疇,並不是專指結了婚的女性!它是屬於所有年滿十八歲周歲以上女性的. 「三八」從來非敬語,「白骨精」群起而攻之,不悖情理。但因厭惡「三八」一詞而攻詰婦女節,則是選錯了靶子。蓋三八婦女節是舶來品,「三八」卻是土產品。二者巧合,只在字面。 大陸人見台灣人喜用「三八」形容女性舉止輕浮、做事魯莽、瘋瘋癲癲,遂以為該詞源於粵語或閩南話,實則不然。「三八」乃道地中原詞彙。劉福根著《漢語詈詞研究》,梳理「漢語罵詈小史」,內列「三八」條目,釋為:「俗謂素性生硬、作事乖張,曰『三八』。典出〔元〕元懷《拊掌錄》:『北部有妓女,美色而舉止生梗,人謂之生張八。』寇忠愍(准)乞詩於(魏)野,野贈之詩雲:『君為北道生張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無笑語,半生半熟未相諳』。座客大發一噱。」魏野因排行第三,自稱「魏三」。「三八」即簡自「魏三」、「生張八」。另外,沈括《夢溪筆談·藝文三》早載此事,唯「生梗」作「生硬」,「人謂」作「士人謂」,文字稍異,當為《拊掌錄》所本。 宋代中原地區百姓大量移民閩、粵,遂將家鄉俗語「三八」帶到此地,最終越過海峽、傳到台灣,成為台灣「省罵」。罵人也講性別對等,台灣又用「半生頭」專罵男性,意與「三八」相近,亦源於「半生半熟」之語。而在大陸,「生張熟魏」不載現代漢語辭典,成語詞典尚存。隨著兩岸交往日深,「三八」方有返鄉之旅。 魏野是宋初知名隱士,一生不曾出仕,《宋史》本傳雲其詩「有唐人風格,多警策句」。上述贈妓詩純屬打油,無意間給後世留下三個詞語,堪稱一樁趣事。
❹ 三八婦女節的資料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戰爭的陰影籠罩著世界,帝國主義企圖瓜分殖民地。1910年8月,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了國際社會主義者第二次婦女代表大會。出席會議的有17個國家的代表,會議討論的主要問題是反對帝國主義擴軍備戰,保衛世界和平;同時還討論了保護婦女兒童的權利,爭取8小時工作制和婦女選舉權問題。領導這次會議的著名德國社會主義革命家、傑出的共產主義戰士克拉拉·蔡特金倡議,以每年的3月8日作為全世界婦女的斗爭日,得到與會代表的一致擁護。從此以後,「三八」婦女節就成為世界婦女爭取權利、爭取解放的節日。1917年,俄國婦女號召在2月23日 罷工以要求"麵包和和平",抗議惡劣的工作環境和食物短缺.這天依據俄國使用的儒略歷是當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摺合成歐洲廣范使用的格里高歷是3月8日.
1911年的3月8日為第一個國際勞動婦女節。
1917年3月8日,俄國彼得格勒的女工,勇敢地舉起了「三八」節的戰斗紅旗,舉行了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反對沙皇制度、反對飢餓的遊行示威。
中國婦女第一次舉行「三八」節紀念活動是在1924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廣州勞動婦女舉行紀念會和遊行。會議由我國婦女運動的先驅何香凝主持,會上提出了「打倒帝國主義」、「保護婦女兒童」的口號。這次活動顯示了中國勞動婦女的覺醒和力量。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規定每年的3月8日為婦女節。聯合國從1975年國際婦女年開始慶祝國際婦女節,確認普通婦女爭取平等參與社會的傳統。1977年大會通過了一項決議,請每個國家按照自己的歷史和民族傳統習俗,選定一年中的某一天為聯合國婦女權利和世界和平日。對聯合國而言,國際婦女節定為3月8日。
❺ 3.8婦女節有關資料
國際勞動婦女節的全稱是「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在中國又稱「國際婦女節」、「三八節」和「三八婦女節」。我國最早的婦女運動先驅是何香凝女士。從1909年3月8日,美國芝加哥婦女爭取「男女平等」遊行集會以來,至今已走過了100年的歷程。我i國婦女和世界各國婦女一樣,都為國家獨立、解放、革命、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為世界和平和人類發展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涌現出了數以萬計的巾幗英雄和三八紅旗手。我國黨和政府對維護和保護廣大婦女的合法權益,制定了較完美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
1857年3月8日,美國紐約的服裝和紡織女工舉行了一次抗議,反對非人道的工作環境,12小時工作制和低薪。遊行者被警察圍攻並趕散,兩年以後,又是在三月,這些婦女組織了第一個工會。
1908年3月8日,15000名婦女在紐約市遊行,要求縮短工作時間,提高勞動報酬與享有選舉權,禁止使用童工。她們提出的口號是"麵包和玫瑰",麵包象徵經濟保障,玫瑰象徵較好的生活質量。五月,美國社會黨決定以二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做為國內的婦女節。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戰爭的陰影籠罩著世界,帝國主義企圖瓜分殖民地。1910年8月,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了國際社會主義者第二次婦女代表大會。出席會議的有17個國家的代表,會議討論的主要問題是反對帝國主義擴軍備戰,保衛世界和平;同時還討論了保護婦女兒童的權利,爭取8小時工作制和婦女選舉權問題。領導這次會議的著名德國社會主義革命家、傑出的共產主義戰士克拉拉•蔡特金倡議,以每年的3月8日作為全世界婦女的斗爭日,得到與會代表的一致擁護。從此以後,「三八」婦女節就成為世界婦女爭取權利、爭取解放的節日。
197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一項決議,請每個國家按照自己的歷史和民族傳統習俗,選定一年中的某一天為聯合國婦女權利和世界和平日。對聯合國而言,國際婦女節定為3月8日。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規定每年的3月8日為婦女節。
1911年的3月8日為第一個國際勞動婦女節。
❻ 關於"三八"婦女節的所有資料(急)
三八婦女節賀詞:
女節如期而至。我們謹向全體女職工緻以節日的問候和良好的祝福。
「三八」國際婦女節,這個具有悠久歷史的革命節日起源於一九0九年。當時,在俄國一九0五—一九0七年革命的影響下,各國革命不斷發展,美國的工人運動也有了新的高漲。一九0九年的三月八日,美國芝加歌的婦女和全國的紡織工業及服裝工業工人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罷工示威和遊行。她們要求增加工資,實行八小時工作制和獲得選舉權。這一斗爭得到了美國和世界廣大勞動婦女的熱烈支持和響應。
一九一0年八月在丹麥召開的第二次國際社會主義婦女代表大會上確定三月八日是國際勞動婦女節,也叫「三八節」、「婦女節」。這也是各國勞動婦女的節日。
國人常說:婦女能頂半邊天,婦女占人口一半,不管是在革命戰爭年代,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還是進入改革開放的歷史新階段,廣大婦女始終發揮著「半邊天」的重要作用。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能夠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廣大婦女功不可沒。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我國的各項婦女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婦女的勞動權、教育權、同工同酬權、工作休息權、參政議政權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和完善,並走在世界的前列。這令我們引以為自豪,引以為光榮!
女性的地位在日益的提高,「三八節」 是婦女的節日,它體現了社會對女性的關愛,對女性的尊重,對女性的理解;充滿了溫馨,充滿了體貼,充滿了愛心;帶給我們的是輕松愉快,自尊自信,樂觀向上的精神。
公司廣大女職工在公司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充分發揚了「自尊、自愛、自立、自強」的巾幗精神,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為公司生產經營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希望廣大女工充分發揮女子「半邊天」作用,為公司的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祝大家節日愉快,工作順心,生活幸福,合家歡樂!
三八婦女節詩歌:
獻給母親
靜靜地在一枝花朵上坐著,已經和書本融為一體。
書本因為她的專注而張大無數只忘情的、黑色的眼睛一一一
多麼美麗而沉靜!那些年頭
我以品嘗這樣的情景健康生長。她輕輕的誦讀在空氣中盪起浪花
熱愛浪花
嗅懷鄉的大海!
-
如此彎腰的姿勢,使陽光碰彎在地上;
如此雪白的頭發,使每個冬天都變得純潔而美好。
-
蒼老的母親!長過我一生的閱讀!靜傳地坐在初春料峭的寒意上
浪花層層裝綴我的歲月
在走向大海的學生時代,我一首壯美的詩篇
已等待著你的誦讀!
=
無題
一條青春的河突然間嘩地流走
媽媽!我在一片藍天旁邊停下來,我的自行車斜靠在陽光上
水下的藍天深廣的水:無邊的雲朵
遍地流浪的雲朵這時
我生活中的花朵猛然盛開
-
這是遍地凌亂的美!我痛飲浪花,在自行車上踏浪遠去車輪滾滾
我遠了,遠了――徹底地消失!
-
剩下我的身體在一大片無盡涌動的藍色旁邊
剩下我的詩篇記載著生命,盛開著命中的花朵――
剩下我青山綠水,生活、勞動
-
剩下我以母親的獻詩而活著
活著,憂郁、歌唱、滿懷希望
-
等著自己歸來!
三八婦女節的來歷:
婦女節又稱『國際婦女節『是世界各國婦女爭取和平、平等、發展的節日,節期在每年三月八日.一個世紀以來,各國婦女為爭取到這一權利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斗爭.1857年3月8日,美國紐約的服裝和紡織女工舉行了一次抗議,反對非人道的工作環境,12小時工作制和低薪,遊行者被警察圍攻並趕散,兩年以後,又是在三月,這些婦女組織了第一個工會1908年3月8日,1500名婦女在紐約市遊行,要求縮短工作時間,提高勞動報酬,享有選舉權,禁止使用童工,她們提出的口號是『麵包和玫瑰『;麵包象徵經濟保障,玫瑰象徵較好的生活質量.五月,美國社會黨決定以二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做為國內的婦女節1910年,德國社會學家蔡特金(ClaraZetkin)建議為了紀念美國服裝工人的罷工應設定一天當『國際婦女節『.該建議被在哥本哈根召開的國際婦女社會學家會議接受,但並未定出具體日期1917年,俄國婦女號召在2月23日罷工以要求『麵包和和平『,抗議惡劣的工作環境和食物短缺.這天依據俄國使用的儒略歷是當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摺合成歐洲廣范使用的格里高歷是3月8日1924年,中國共產黨在廣州召開了第一次『三、八『節紀念大會1949年,我國中央人民政府作出決定,將三月八日定為婦女節,該日全國婦女放假半天,舉行各種儀式的紀念,祝慶活動.
1977年12月,聯合國採納了一項決議聲明,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和平日,在一種的某一天,服從各成員國的歷史和傳統,對聯合國而言,國際婦女節訂為3月8日,且從1975年開始南非婦女節時間有別於國際婦女節.1956年8月9日,數百名黑人婦女在比勒陀利亞舉行示威遊行,抗議當局推行種族隔離的『通行證法『.新南非政府將這一天定為婦女節,以紀念南非婦女在爭取平等斗爭中所作的貢獻,並將這一天定為全國公假日.從此,每年的8月9日,南非各地的婦女紛紛舉行各種形式的慶祝活動,要求實現男女平等、結束黨派沖突與暴力,保證婦女生存權益和反對性騷擾與性犯罪,以消除舊南非種族隔離制度造成的根深蒂固的歧視婦女的影響
❼ 有關三八婦女節的資料
在中國稱「國際勞動婦女節」、「三八節」和「三八婦女節」。
在不內同的地區,慶祝的重點容有所不同,從普通的慶祝對女性的尊重、欣賞和愛意到慶祝女性在經濟、政治及社會領域的成就。由於這個節日一開始是社會主義女權主義者發起的政治事件,這個節日和眾多國家的文化都有融合。
國際婦女節是全世界許多國家都慶祝的節日。這一天,婦女們作出的成就得到肯定,無論她們的國籍、民族、語言、文化、經濟狀況和政治立場如何。
從那以後,國際婦女節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婦女節日,對發達國家及發展中國家的婦女來說都具有新的意義。
日益發展壯大的國際婦女運動,通過聯合國四次婦女問題全球會議得以加強。在其推動下,紀念活動已成為一個號角,號召協力爭取婦女權利和婦女對政治經濟事務的參與。
❽ 3.8婦女節的資料(簡短的)
國際勞動婦女節(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簡寫IWD)全稱「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專或「聯合國女權和國際和平日」(United Nations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eace day),在中屬國又稱「國際婦女節」、「三八節」和「三八婦女節」。是在每年的3月8日為慶祝婦女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設立的節日。
在不同的地區,慶祝的重點有所不同,從普通的慶祝對女性的尊重、欣賞和愛意到慶祝女性在經濟、政治及社會領域的成就。由於這個節日一開始是社會主義女權主義者發起的政治事件,這個節日和眾多國家的文化都有融合。
國際婦女節是全世界許多國家都慶祝的節日。這一天,婦女們作出的成就得到肯定,無論她們的國籍、民族、語言、文化、經濟狀況和政治立場如何。從那以後,國際婦女節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婦女節日,對發達國家及發展中國家的婦女來說都具有新的意義。日益發展壯大的國際婦女運動,通過聯合國四次婦女問題全球會議得以加強。在其推動下,紀念活動已成為一個號角,號召協力爭取婦女權利和婦女對政治經濟事務的參與。
❾ 三八節開展什麼樣的健康知識講座
1、記住:睡覺是養生第一要素。睡覺的時間應該是晚21:00~早3:00。因為這個時間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長,即第2天沒精神。
2 一切葯物對治病來說都是治標,不是治本,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因為一切的病都是錯誤的因產生錯誤的果.錯誤的因不除,錯誤的果就不會絕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從心生.心凈則身凈.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復系統來修復自己的疾病.其實人和動物是一樣的,動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確的觀念遠比昂貴的葯物和危險的手術更能幫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確的觀念,你就會有正確的決定,你就會有正確的行為,你就可以預防許多疾病的發生。
4 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絕對不是從書本里學來的,而是從自己的真誠心、清凈心(就是佛家所說的菩提心),從定中生出來的。
5 人是一切生物中構造最完美的靈體,健康的身體是人生來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狀況的調節是靠人體本身所具有的調節修復系統來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輔助作用。
6 人的大部分生病現象是人體在調節、清理身體垃圾時所表現的現象,是人體自動調節平衡所表現出的狀態,所以應該把它們當成正常的生理現象,而不應該去把它當成病因來消滅。所以當人在生病的時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裡要安定,心定則氣順,氣順則血暢,氣順血暢則百病消。
7 人的健康離不開兩大要素:1)足夠的氣血;2)暢通的經絡(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 足夠的氣血靠:足夠的食物+膽汁+必要時間內(晚天黑後~午夜1點40)優質的睡眠(這個時候大腦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經主導)+良好的生活習慣。
9 暢通的經絡需要:清凈心。一切七情六慾都會破壞清凈心,從而破壞經絡的正常運行。
10 維持健康的身體不僅需要「增收(增加氣血)」,也需要「節支(減少血氣的損耗)」。
11 過度地增加食物不僅不會增加血氣,而且會成為身體中的垃圾負擔,反過來還得靠消耗血氣來把他們清理掉。五臟六腑是一個血氣加工廠,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無限的,所以食物的數量必須得到控制。
12 適當運動可以幫助人的氣血運行,但同時也在消耗人的氣血。人體的微循環主要應該靠松靜來達到的,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
13 人體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氣來清除它們,但人的血氣因為垃圾的增多和血脈的阻塞而減少,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這也正是人衰老的機理。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1)減少體內的垃圾;2)增加血脈經絡的暢通;3)增加體內的氣血。
14 與其相信葯物,相信檢查的數據,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覺,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調節能力。但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開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這一切。
15 健康,從調節心性開始。為了你的健康,你學佛吧。學佛得到的快樂是人生最高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