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立案的三個法律效力

立案的三個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1-03-03 12:35:12

法院的立案條件是什麼

一、原告是與來本案有直接利源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1)立案的三個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規定:

第一百三十六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

第一百四十一條 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二)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

(三)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

(四)互相辯論。

法庭辯論終結,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

② 三個的合同只有二個人起訴開發商具有法律效力嗎

只要起訴,法院受理法院判了。都具有法律效力,不管是幾個人。

③ 立案證明是立案一庭出具的,有法律效力嗎

立案庭代表的是法院,出具的證明當然具有法律效力

④ 發案,立案,破案這三個有什麼區別

律師介入案件後,得全面分析,先了解具體案情,再作時進一步是否構罪與非罪等處理

⑤ 法律效力

朋友你好,我是一名法官,你的問題是這樣的。法院立案的依據是以立案內庭的庭長簽字的容日期為立案日期。這個時間可以視為訴訟時間的中斷。而不是以立案審查的時間定為時效中斷,因為這個階段是審查是否決定立案,無外乎是兩種結果。我們目前實行了微機化管理,案件的審判流程表也能體現法院決定立案的日期,有立案庭庭長的簽名。立案庭是法院立案的窗口,以其負責人的簽名為立案日期。這是我們法院依法規定的程序,屬於法定的除斥期間,當然也是訴訟時效的中斷。不知道我的回答你是否能滿意,希望你能從中得到一些啟發,再見朋友!

⑥ 法院立案時依據什麼對法律關系進行確認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依據上述規定可知,立案的法定條件是有主張權利的適格原告,明確的被告,訴求、事實與理由,屬於法院的受理范圍及受訴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條 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
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第一百二十一條 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第一百二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第一百二十四條 人民法院對下列起訴,分別情形,予以處理:
(一)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訴訟;
(二)依照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三)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由其他機關處理的爭議,告知原告向有關機關申請解決;
(四)對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
(五)對判決、裁定、調解書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申請再審,但人民法院准許撤訴的裁定除外;
(六)依照法律規定,在一定期限內不得起訴的案件,在不得起訴的期限內起訴的,不予受理;
(七)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六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
綜上,在立案前一定要遵循上述法定條件和因素。從而達到順利立案之目的。

⑦ 行政訴訟法學 法律效力包括哪些

主要目的

中國制定行政訴訟法法典的目的明確、具體地規定在法典第一條中,即:
①為了保證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行政案件。
②為了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
③為了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主要特點
中國行政訴訟法的主要特點是:
①規定被告一方是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政案件是當事人控告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案件。
②它解決的糾紛,是政府機關進行行政管理活動過程中同行政管理相對一方當事人之間發生的行政糾紛。
③它規定的行政訴訟,是法律規范明文規定的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控告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訴訟。
④行政訴訟雙方當事人所爭議的,只能是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
⑤行政訴訟不適用調解。

「民告官」更加暢通 明年5月1日起施行

2014年11月1日上午,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全文共計61條,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這是行政訴訟法自1989年制定後作出的首次修改。修改的最大亮點,是擴大了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表現在:一是具體列舉了除人身權、財產權以外的其他一些社會權利,比如社會保障權、公平競爭權等等;二是把部分行政合同也納入到受案范圍;三是把「具體行政行為」修改為「行政行為」,更加便利了立案難問題的解決。此外,對於規章以下的規范性文件,也就是俗稱的紅頭文件,《決定》規定可以在提起具體訴求時提出審查請求。

另外,《決定》明確提出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起訴的權利,擴大原告資格,延長起訴期限等等,進一步加強對公民訴訟權利保護,切實解決立案難問題;提出要適時解決行政爭議,避免程序空轉,並增加了調解制度;加強對行政行為的監督,明確復議機關維持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和作出原行政行為的機關作為共同被告,並要求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完善管轄制度,規定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可以確定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域管轄一審行政案件;完善判決形式,增加了確認違法判決和確認無效判決等判決形式,切實強化了法院審判權力,等等。

行政訴訟法是一部「民告官」的法律,實施以來發揮了積極作用。隨著公民權利意識、法律意識的增強,行政訴訟案件逐漸增多,一些行政機關千方百計不當被告,導致很多應當通過訴訟解決的糾紛進入信訪渠道,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信訪不信法」情況。統計顯示,近年來全國法院年均受理行政案件僅有十幾萬件,佔全部案件總量的比例很低。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對於拓寬「民告官」法律渠道,完善依法維權和化解行政糾紛機制,改進和完善行政訴訟起訴、審理、判決、執行等機制,強化對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監督,均具有不可忽視的重大意義。

⑧ 什麼是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學理解釋。這三個哪個沒有法律效力,為什麼 大哥大姐們千萬別復制啊,我百

立法解釋是全國人大和各級有立法權的人大對法律、法規的條款解釋;司法回解釋是指最答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在執行法律過程中就程序和實體問題的解釋;學理解釋是指學者、專家對法律、法規的理解。就效力而言,學理解釋是沒有法律效力的,其他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在我國司法實踐中經常適用的。

熱點內容
司法體制改革情況 發布:2025-09-27 21:53:32 瀏覽:966
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三個條例 發布:2025-09-27 21:50:14 瀏覽:869
法院改革法官的工資 發布:2025-09-27 21:48:49 瀏覽:696
解讀准則條例 發布:2025-09-27 21:37:19 瀏覽:687
勞動法關於職工供暖費物業費補貼依據 發布:2025-09-27 21:24:49 瀏覽:124
婚姻法中對同房 發布:2025-09-27 21:11:33 瀏覽:647
社會與法男主人失蹤案 發布:2025-09-27 21:00:54 瀏覽:166
無恥律師 發布:2025-09-27 20:58:26 瀏覽:702
王軼法學院 發布:2025-09-27 20:39:09 瀏覽:180
萬眾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9-27 20:33:21 瀏覽: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