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買車假按揭的法律責任

買車假按揭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3-03 14:10:16

『壹』 全款買車,4S店要我做假按揭,會不會有什

別搭理他們,全款為什麼要假按揭?這家不賣換一家,你答應了就他們就會弄假成真

『貳』 按揭買車,簽了貸款公司的合同,回家發現貸款合同有問題,帶有欺騙性,現在要怎麼解決。

車輛登記證是要抵抄押給銀行的襲。
辦理按揭車貸款的流程:
在銀行特約經銷商處選擇汽車並簽訂購車協議或合同;
借款人向貸款行申請個人汽車按揭貸款;
經調查同意後簽訂合同;
辦理汽車公證、抵押等手續;
銀行放款;
貸款還清後,注銷質押憑證,並退還給客戶。

『叄』 全款買車,4S店要我做假按揭,會不會有什麼問題

是違法行為。

假按揭危害大:

一方面假按揭會使一些不知情的消費者會受到傷害,因為消費者的貸款最終違約的話,有可能個人信用記錄上會有不良記載,這將導致個人信用的負面評價,這是從所謂不知情的消費者角度帶來的危害。

而即便是知情的消費者,如果去幫忙簽字,也有可能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從銀行借款以後,借款要進行償還,但是這又不是消費者真實的意思表示。



(3)買車假按揭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車貸風險不僅形式多樣,而且涵蓋面廣,涉及個人信用、制度建設及風險控制等多方面因素,涵蓋個人、銷售商、汽車信貸服務公司及銀行等。

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消費信貸中心副總經理陳鳴忠將汽車信貸風險劃為貸款前、還款期、逾期、賴賬、逃賬等不同區間。他將信貸風險的成因歸納為三個方面:信貸政策及業務程序有缺陷,包括信貸條款過松、財務不透明、過度杠桿舉債、信用檔案不全、過分依賴擔保物等;

對貸款類別和信貸組合的監控不嚴,包括假按揭、業務增長過快及違規操作;風險機制不完善,缺乏跟蹤處理、催討不足、訴訟手段不善等。

中國汽車工業咨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則認為最關鍵的還在銀行這一環,他說,不管是「直客式」或「間客式」,都是銀行轉嫁風險的花招,不管車貸是什麼方式,最終都離不開銀行的錢。

所以關鍵是銀行要加強風險控制,加強管理,作好客戶調查、密切追蹤還款情況、制定不同情況的不同處理辦法。

『肆』 按揭買車時,若與車行發生糾紛消費者如何維權

您好
您只要搜集好相關證據,如購買發票單據、錄音、銀行支付記錄等等,就可維護您的合法權益。
1.向當地工商局舉報
2.撥打12315熱線舉報
3.向電視,期刊雜志等媒體揭發
4.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伍』 開發商辦假按揭騙且貸款要負刑事責任嗎

假按揭屬於騙取銀行貸款,會有刑事責任的。如果是以本人名義借款,已負有還本付息的責任。

《刑事訴訟法

第四十五條第三款凡是偽造證據、隱匿證據或者毀滅證據的,無論屬於何方,必須受法律追究。

第四十七條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訊問、質證,聽取各方證人的證言並且經過查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

(5)買車假按揭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一、假按揭會使一些不知情的消費者會受到傷害。消費者的貸款最終違約的話,將導致個人信用記錄上會有不良記載,導致其個人信用的負面評價,這是從所謂不知情的消費者角度帶來的危害。

而即便是知情的消費者,如果他去幫忙簽字,也有可能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這樣,其今後的人生道路將因此而受到很大影響。

二、假按揭會導致銀行房地產貸款資產質量的下降,將對銀行經營產生極為嚴重的惡劣影響。在房地產按揭貸款質量下降的時候,必然會影響到幾個方面,一方面可能會影響銀行的盈利,也會影響到銀行的股東,有可能又變成持有銀行股的廣大公眾,收益會受到影響。

同時,對銀行本身來講,可能由於資產質量的惡化導致資金流動性出現問題,而流動性出現問題就會給銀行帶來聲譽風險。如果流動性問題比較嚴重的話,還可能導致銀行的擠兌。如果銀行發生擠兌,甚至發生破產將損害存款人也就是廣大儲戶的利益。

『陸』 關於假按揭的幾個問題

1.法律上肯定是你的義務了,因為貸款人是你了,房子也是你的

2.如果不還,銀行可以采內取法律措施,拍賣房子還款容,找補你們50W,那是不可能的,而是你們還欠銀行50W

3.有嚴重的影響,這個情況發生,意味著你以後不能跟銀行再申請貸款、信用卡等業務,只能辦理簡單的存取款之類的業務

4.現在的銀行都是股份制,只是國有銀行,國家是大股東,在沒有發生像美國這樣的嚴重情況下,是不需要國家出手的,銀行可以消化這些不良貸款的

對業務員的影響,那得問銀行了,應該是有的

『柒』 開發商辦假按揭騙且貸款要負刑事責任嗎

假按揭是指開發商為資金套現,將手中的存量住房以虛構的買房人(內部職工或開發商親屬或素不相識的人)的名字購買,從銀行套取購房貸款。程序一般如下:開發商通過給身份證持有人一定數額的報酬,有償使用對方身份證,並由身份證持有人在按揭貸款合同上簽字,簽字完成,銀行即根據合同向開發商放款,開發商提前收回投資。開發商和身份證持有人之間還會有一個協議,包含開發商承諾不需要身份證持有人承擔任何債務以及保密條款等內容。

舉個例子:案情介紹:
原告:A 銀行
被告:王某
被告:B房產公司
2000年12月,王某及B房產公司與A銀行簽訂《個人住房抵押借款合同》,合同約定王某購買B房產公司開發建造的某小區房屋,由王某向A銀行借款110萬元,期限18年,並以王某所購房屋作抵押,由B房產公司提供階段性擔保。貸款發放後,王某僅按合同約定履行了一次還款義務,隨後停止還款。
2003年9月,B房產公司騙貸案爆發,法院認定B房產公司指使職工或親朋(包括本案王某等)向A銀行辦理虛假按揭貸款,共計騙取銀行資金705萬元,判處B房產公司犯合同詐騙罪,追繳違法所得返還受害人,並處罰金100萬元。
2003年12月,A銀行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B房產公司對刑事判決中追繳不足的部分及本金110萬元的利息損失部分進行賠償,並要求王某對上述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法院審理及判決:
法院審理後認為,被告B房產公司為獲取銀行資金,指使王某向銀行辦理虛假的按揭貸款。其以欺詐手段與原告A銀行訂立的《個人住房抵押借款合同》,系擾亂國家金融秩序和損害國家利益的行為,應認定無效。由於合同無效系被告B房產公司和王某共同故意實施欺詐行為所致,故兩被告應共同承擔無效合同責任。被告B房產公司因該無效行為取得原告的貸款,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被告王某作為有行為能力的公民,在明知的情況下,幫助被告B房產公司以非正當手段騙取原告貸款,致使合同無效,由此造成原告經濟損失的,依法亦應承擔連帶責任。被告李某,在本案虛假按揭貸款中,經查證未幫助被告B房產公司進行騙貸,故不應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故法院判決B房產公司賠償原告貸款本金及利息,被告王某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案件評析
本案中,依據我國《合同法》第52條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無效。第58條規定: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第59條還規定: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所有或者返還集體、第三人。
上述法律條款清楚地界定了無效合同成立的條件,合同無效後相關財產的處置分配,就造成合同無效的相關責任方應承擔責任的比例。
本案中,B房產公司為獲取資金,採用不正當手段,指使公司內部員工,虛構房屋買賣事實,騙取A銀行資金,明顯違反《合同法》規定, 過錯明顯。而王某在庭審中辨稱其為B房產公司員工,至A銀行辦理貸款是受單位委派,是職務行為,且單位也給其書面承諾,本案貸款本息應由單位歸還,與其無關。而A銀行則認為王某作為有行為能力的公民,在明知為假按揭的情況下,仍以個人名義幫助B房產公司實施騙貸,系共同騙貸,而非職務代理行為,給A銀行造成損失的,同樣應擔責。A銀行的觀點最終被法院採納,王某因此被判承擔本案的連帶賠償責任。
案件啟示
為緩解資金緊張矛盾,房產公司銷售過程中動員和鼓勵單位員工以虛假房屋買賣方式,向銀行申請按揭貸款套取資金。而銀行在審核貸款申請時,一些開發商利用員工的親屬申請貸款,行為方式更加隱蔽,銀行往往難以發現。
在假按揭案中,一旦法院認定其為假按揭,法院往往判決借款合同無效,抵押擔保合同無效,由實際用款人房產公司返還貸款,而對名義借款人,法院往往會認同其是職務代理行為,或是從社會穩定等多種因素出發,豁免其責。本案在訴訟過程中,A銀行依據《合同法》相關條款,從B房產公司和王某對A銀行的各自過錯損害角度進行申訴,最終取得成功,為銀行同類型案件維權創新了思路。因此在出現假按揭時,需仔細分析形成的過程,進行辯護,以期提升保護債權的能力。

『捌』 我做過牢,可以買車按揭嗎

這都不相關的。

『玖』 幫開發商假按揭申請人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1. 需要承擔偽來證自罪和騙取貸款罪。

  2. 偽證罪是指在刑事訴訟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和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行為。


    《刑事訴訟法》第四十五條第三款凡是偽造證據、隱匿證據或者毀滅證據的,無論屬於何方,必須受法律追究。

    第四十七條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訊問、質證,聽取各方證人的證言並且經過查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

  3. 騙取貸款罪,是指以欺騙手段取得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貸款,給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本罪的法定刑為: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給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造成特別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熱點內容
沒有編號的限期拆除決定書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27 22:02:22 瀏覽:700
司法體制改革情況 發布:2025-09-27 21:53:32 瀏覽:966
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三個條例 發布:2025-09-27 21:50:14 瀏覽:869
法院改革法官的工資 發布:2025-09-27 21:48:49 瀏覽:696
解讀准則條例 發布:2025-09-27 21:37:19 瀏覽:687
勞動法關於職工供暖費物業費補貼依據 發布:2025-09-27 21:24:49 瀏覽:124
婚姻法中對同房 發布:2025-09-27 21:11:33 瀏覽:647
社會與法男主人失蹤案 發布:2025-09-27 21:00:54 瀏覽:166
無恥律師 發布:2025-09-27 20:58:26 瀏覽:702
王軼法學院 發布:2025-09-27 20:39:09 瀏覽: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