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責任竟和
『壹』 不正當競爭行為和民事侵權行為法律責任的區別
就簡單地來說,不正當競爭行為是採取法律禁止和違背常人理解的善良風俗的行為來為自己謀取利益,而民事侵權行為是通過法律禁止或違背善良風俗的行為來侵害別人的利益。
『貳』 法律責任的構成條件
法律責任的構成條件:
一、主體
法律責任主體是指違法主體或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應注版意權的是,責任主體不完全等同於違法主體。
二、過錯
主觀故意或過失。在刑法上故意或過失是判定行為人主觀惡性的重要依據;民法上故意和過失統稱為過錯,是構成一般侵權行為的要素;在行政法領域,實施過錯推定的方法。
三、違法行為
包括犯罪行為和一般違法行為,違法行為與法律責任的關系是既聯系又區別的,違法行為是法律責任產生的前提,而法律責任的承擔不以違法的構成為條件。
四、損害事實
即受到的損失和傷害的事實,包括人身、財產、精神三方面。損害應當具有 確定性,即是業已發生的而不是即將發生的,損害必須根據社會的一般觀念和公眾意識予以認定;有此責任的承擔不以實際損害存在為條件。
『叄』 法律責任與法律制裁實際上是一回事嗎
法律責任是法律制裁的前提,法律制裁是法律責任的後果和具體化版。法律責任是違權反法律法規規定而由法律創設的一種責任,比如傷害他人就有可能承擔「刑事責任」或者民事責任。而法律制裁就是當消極的法律責任產生後,違法人基於法律責任將要承擔的不利後果,如傷害他人的被判刑,有期、無期徒刑等,還可能要賠償一定數額的金錢。 法律責任與法律制裁有著緊密的聯系。一方面,法律制裁是承擔法律責任的一個重要方式。法律責任是前提,法律制裁是結果或體現,法律制裁的目的是強制責任主體承擔否定的法律後果,懲罰違法者,恢復被侵害的權利和法律秩序。另一方面,法律制裁又與法律責任有明顯的區別。法律責任不等於法律制裁,有法律責任不等於一定有法律制裁,而且在追究違法者的法律責任時,可視其違法情節、危害程度、主觀方面等具體情況,依法減免或從重、加重製裁,這表明,即便是有法律制裁的情況下,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也是有輕有重。
『肆』 法律責任競合的意義是什麼啊
責任競合是指由於某一法律事實的出現,導致產生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民事責任,這些民事責任被數個法律規范調整,彼此之間相互沖突的現象。在民法中,責任競合常常表現為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的競合。
法律責任競合是法律上競合的一種,它既可發生在同一法律部門內部,如民法上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的競合,也可發生在不同的法律部門之間,如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等之間的競合。
責任競合的特點:
(1)法律責任的主體為同一法律主體。
不同法律主體的不同法律責任可以分別追究,不存在相互沖突的問題。
(2)主體實施了一個行為
如果是數個行為分別觸犯不同的法律規定,並且符合不同的法律責任構成要件,則應針對各行為追究不同的法律責任,而不能按責任競合處理。
(3)行為符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法律責任構成要件
行為人雖然僅實施了一個行為,但該行為同時觸犯了數個法律規范,符合數個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因而導致了數個法律責任的產生。
(4)數個法律責任之間相互沖突
如果數個法律責任可以被其中之一所吸收,如某犯罪行為的刑事責任吸收了其行政責任;或可以並存,如某犯罪行為的刑事責任與附帶民事賠償責任被同時追究,則不存在責任競合的問題。
當責任主體的數個法律責任既不能被其中之一所吸收,也不能並存,而如果同時追究,顯然有悖法律原則與精神時,就發生法律責任間的沖突,產生競合。
(4)法律責任竟和擴展閱讀:
1、法律責任競合產生的原因:
因為不同的法律規范從不同角度對社會關系加以調整,而由於法律規范的抽象性以及社會關系的復雜性,不同的法律規范在調整社會關系時可能會產生一定的重合,使得一個行為同時觸犯了不同的法律規范,面臨數種法律責任,從而引起法律責任的競合問題。
在民法上,違約行為與侵權行為存在明顯區別,如責任主體與受害人之間是否存在合同關系,違反的是約定義務還是法定義務,侵害的是相對權(債權)還是絕對權(物權、人身權等)等。
但在現實生活中,這種區別只能是相對的,典型的如產品責任案件,生產或銷售有缺陷產品致他人損害,會構成侵權責任,而如果生產者、銷售者與受害人之間存在合同關系,則會又構成違約責任。
2、法律責任競合的處理
(1)一般規則
對於不同法律部門間法律責任的競合,一般來說,應按重者處之。如果相對較輕的法律責任已經被追究,再追究較重的法律責任應適當考慮折抵。
(2)法律實踐中的做法
目前在實踐中,法律責任的競合較多的是指民事上的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的競合。對這種法律責任競合的性質及法律上如何處理,理論上存在爭議,各國的法律規定也有所不同。
根據我國《合同法》第122條的規定,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合同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即在發生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競合的情況下,允許受害人選擇其中一種責任提起訴訟。
『伍』 關於法律責任競合
本來案無論從哪個角度考慮自,這種情況顯然是要適用《產品質量法》。一是《產品質量法》法律效力高於《認證認可條例》;二是本案同一種行為觸犯二種法律,適用吸收原則,選擇較重的違法行為從重處罰;三是根據本案案情看,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財產安全的滅火器產品必須要沒收,如適用《認證認可條例》只能責令其改正並處5-20萬罰款,對產品無權沒收,這顯然有悖於行政法的精神。
『陸』 民事責任聚合與責任競和怎麼區分,舉例說明
責任競合:是指行為人的行為觸犯了兩個或兩個以上法律的禁止性規定,行為人因此要受到兩回個或兩答個以上的法律的管轄,並根據管轄法律的規定承擔具體的法律責任,權利人可選擇適用相關的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比如出賣人交付的物品有瑕疵,致使買受人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買受人向出賣人既可主張侵權責任,又可主張違約責任,但這兩種責任不能同時追究,只能追究其一,這種情況即是法律責任的競合。
責任聚合,亦稱請求權聚合,是指同一法律事實基於法律的規定以及損害後果的多重性,而應當使責任人向權利人承擔多種內容不同的法律責任的形態。
例如侵害名譽權,導致損害賠償、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責任聚合。
『柒』 侵權責任如果與行政責任,刑事責任產生競合怎樣辦
《侵權責任法》規定:「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回影響依法承擔侵答權責任。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和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侵權人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擔侵權責任。」
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是三種不同性質的法律責任,各自有其不同的發生根據和特定的適用范圍。一般情況下,三者各自獨立存在,並行不悖。因此,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依法承擔侵權責任。但在特定的情況下,如果責任主體的財產不足以同時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和承擔罰款、罰金及沒收財產等行政或刑事責任時,三種責任就發生了沖突,產生了競合關系,必然會產生哪一種責任優先適用的問題。《侵權責任法》採用的是「民事責任優先原則」,當侵權責任與行政責任、刑事責任沖突時,優先承擔侵權責任。例如,某企業生產偽劣產品,造成了消費者的人身和財產損害,需要對消費者進行賠償,同時因構成了生產偽劣產品罪,被判處罰金,而其財產不足以同時支付賠償金和罰金時,對受害人的侵權責任要優先於罰金的承擔。
『捌』 法律責任和刑事責任的區別
法律責任的外延大,包括刑事責任。而刑事責任是法律責任內容的一種。
『玖』 法律制裁與法律責任的區別
法律責任與法律制裁有著緊密的聯系。一方面,法律制裁是承擔法律責任的一個重要方式。法律責任是前提,法律制裁是結果或體現,法律制裁的目的是強制責任主體承擔否定的法律後果,懲罰違法者,恢復被侵害的權利和法律秩序。另一方面,法律制裁又與法律責任有明顯的區別。法律責任不等於法律制裁,有法律責任不等於一定有法律制裁,而且在追究違法者的法律責任時,可視其違法情節、危害程度、主觀方面等具體情況,依法減免或從重、加重製裁,這表明,即便是有法律制裁的情況下,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也是有輕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