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質權轉質押的法律效力

質權轉質押的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1-03-04 03:36:03

A. 轉質權的請求權

這個問題很清楚:
如果B未經A同意轉質C,結果導致質物名畫損壞的,
A有2項請求的權利:
1、基於違反質押合同,要求B承擔違約責任。
2、基於名畫的所有權,向C提出物上請求權。

B. 質權人將質物為自己的債務轉質後,原質押合同是否自動終止為什麼

舉例說明,括弧中為解釋:
甲欠乙的錢(借貸合同,甲是債務人,乙是債權人內),甲把自己的手錶押給乙(質押容合同,手錶是質物,甲是出質人,乙是質權人——質權人一定是債權人,而出質人可以不是債務人,如果是其他人用表給甲擔保,則其他人就是出質人)。
同時,乙欠丙的錢,乙就用甲的手錶押給丙(這個行為即「質權人將質物為自己的債務轉質」)。該行為的後果不是原質押合同終止,質押合同繼續有效,其它情況按以下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十四條
質權人在質權存續期間,為擔保自己的債務,經出質人同意,以其所佔有的質物為第三人設定質權的,應當在原質權所擔保的債權范圍之內,超過的部分不具有優先受償的效力。轉質權的效力優於原質權。
質權人在質權存續期間,未經出質人同意,為擔保自己的債務,在其所佔有的質物上為第三人設定質權的無效。質權人對因轉質而發生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

C. 質押合同何時生效 到底質押合同是在簽訂之日起生效還是轉移質物時生效法律依據是什麼

質押合同自合同簽訂之日起生效。權利憑證還沒有交給質權人的,不影響合同效力專。

根據《中華人民共屬和國物權法》第十五條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

(3)質權轉質押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十六條債務人或者第三人未按質押合同約定的時間移交質物的,因此給質權人造成損失的,出質人應當根據其過錯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十七條出質人代質權人佔有質物的,質押合同不生效;質權人將質物返還於出質人後,以其質權對抗第三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因不可歸責於質權人的事由而喪失對質物的佔有,質權人可以向不當佔有人請求停止侵害、恢復原狀、返還質物。

D. 質押合同中再質押由法律效力嗎

關於不動產抵押合同與動產質押合同何時生效問題,在《物權法》生效前,在法律規定上是沒有爭議的,那就是不動產抵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質押合同自質物移交質權人佔有時生效。法律依據為:《擔保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當事人依本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的財產抵押的,應當辦理抵押物登記,抵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第四十二條規定:「辦理抵押物登記的部門如下:(一)以無地上定著物的土地使用權抵押的,為核發土地使用權證書的土地管理部門;(二)以城市房地產或者鄉(鎮)、村企業的廠房等建築物抵押的,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規定的部門;······」第四十六條規定第二款規定「質押合同自質物移交於質權人佔有時生效。」之後,合同法第四十四條也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的,經批准、登記後生效。」這種將合同效力與物權變動不作區分,混為一談的立法,受到學術界的批評和非議,也在實踐中帶來了很多困境。
《物權法》對此做了修正,明確區分了合同效力和物權效力,《物權法》第十五條規定「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但是《物權法》沒有明確規定,抵押合同除合同有約定外,自成立時生效,同樣也沒有約定質押合同除合同有約定外自成立時生效。但是目前通說卻是,這兩種合同除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是否登記或移交質物佔有權不再時合同是否生效的依據。
也就是說,自《物權法》生效後,抵押合同、質押合同,除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那麼法律依據是什麼呢?依據是:《物權法》生效在後,《擔保法》生效在前,新舊法發生沖突時,按照新法優於舊法的法理,適用《物權法》。但是如果按照一般法和特殊法相沖突時,適用特殊法的規則,那麼就得適用《擔保法》。再說《物權法》第十五條,明確該條的適用前提是「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也就是說這條是一般性約定,只要有其他法律對物權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的合同生效時間有其他規定的,依照其他法律的規定執行。因此,不論是按照特殊法優於一般的沖突適用規則,還是按照《物權法》第十五條本身的理解來看,對抵押合同、質押合同生效時間的規定,都是應該適用《擔保法》的。但之所以認為在這個問題上最終還是要適用《物權法》是因為《物權法》第一百七十八條的規定:「擔保法與本法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本法。」這條就將前面第十五條中「除了法律另有規定」中的法律剔除了《擔保法》。

綜上,根據《物權法》第十五條和第一百七十八條的規定,質押合同、抵押合同自物權法生效後,除合同有約定外,自合同依法成立時生效。
所以,質押合同於雙方簽字或雙方約定的生效條件成就時生效。質押合同生效不等於質權的設立。在交付質物的時候,質權設立。法律依據是《物權法》第二百一十二條:質權自出質人交付質押財產時設立。簡單而言,質押合同簽訂之日起生效,但質權於轉移質物之時起生效。

滿意的話請採納,謝謝!

E. 什麼叫質押,質權與質押有什麼區別

質權是債權人於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發生約定的情形時,得就債務人或專第三人轉移佔有或經登記屬而供擔保的動產或權利之變價價值優先受償的權利。抵押權,是債權人對於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不移轉佔有,而供債務履行擔保的財產,在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或者當事人約定的情形發生時,予以變價並就其價款優先受償的權利。抵押權與質權有以下區別:1.擔保標的不同(1)質權提供擔保標的有動產和權利。(2)抵押權提供擔保標的有不動產、不動產用益物權及動產。2.成立要件不同(1)質權以質物轉移佔有為必要,質物的佔有移轉,既是質權的公示方法,也是其成立要件。(2)抵押權的成立,一般須經登記才成立,不需要登記的是簽訂抵押合同,不需要抵押物的移轉佔有。3.擔保的機制不同(1)質權,除有優先受償的效力外,尚具有對標的物或其權利憑證法人佔有、留置效力,由質權人直接控制標的物,從而造成出質人的心理壓迫,以促使債務如期歸還。這種留置效力為抵押權所不具備。(2)抵押權為非佔有性擔保物權,以優先受償效力來發揮擔保作用。

F. 關於轉質權有哪些規定

轉質復依其是否經出質人同意,制分為責任轉質和承諾轉質兩種。
《擔保法》對轉質未作規定。
《擔保法解釋》規定了承諾轉質。《擔保法解釋》第94條:「質權人在質權存續期間,為擔保自己的債務,經出質人同意,以其所佔有的質物為第三人設定質權的,應當在原質權所擔保的債權范圍之內,超過的部分不具有優先受償的效力。轉質權的效力優於原質權。質權人在質權存續期間,未經出質人同意,為擔保自己的債務,在其所佔有的質物上為第三人設定質權的無效。質權人對因轉質而發生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
《物權法》規定了責任轉質。《物權法》第217條:「質權人在質權存續期間,未經出質人同意轉質,造成質押財產毀損、滅失的,應當向出質人承擔賠償責任。

G. 合同債權質押的法律效力有哪些

一.合同債權須合法有效成為質押標的合同債權應當是合法有效,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債權。首先,以不存在、無效的、已經消滅的合同債權設定質押,即為標的不能,質押無效。其次,存在法律瑕疵的債權亦不宜質押,如可變更、可撤銷的債權。此類債權在被變更、撤銷前,效力待定,有不可預測性,最終會給質權人帶來風險。最後,訴訟時效已屆滿的債權不宜質押。此類債權中,質權人主張第三債務人履行債務的請求得不到法律的保障,擔保的目的無法實現,因此不宜質押。二.合同債權須具有可轉讓性設定質押的合同債權必須具有可轉讓性,這是由質權最終實現的方式決定的。當主債務人違約,債權屆時未得清償時,債權人作為質權人就獲得了出質債權的請求權,要求第三債務人向自己履行債務。此時,相當於出質債權的權利主體發生了變更,即質權人取得了出質債權之權利人的地位,成為第三債務人的債權人。這與債權轉讓並無二致。而依各國法律規定,不具可轉讓性的債權不得轉讓。1.在設定質押時,用於出質的合同債權已經發生或數額已確定。如果所約定用於質押的債權是否發生處於不確定的狀態或雖已發生但數額尚未確定,就可能影響被抵押擔保債權的實現。因而,附條件的債權,在條件成就之前,債權尚未特定,不宜質押。2.指用於質押的債權所表徵的財產是特定性的。債權所表徵的財產不特定,在實現出質債權時,債權質權人無法就出質人的特定財產優先其他債權人而受償。三.用於質押的合同債權須債務人不享有抗辯權或自願放棄抗辯權這主要表現在基於「雙務合同」而產生的債權。「雙務合同」中,如果債權人行使債權以其自身先履行債務為前提條件時,債務人有先履行抗辯權;如果債權人行使債權以其自身同步履行債務為條件時,債務人有同時履行抗辯權。債務人行使這些抗辯權都將直接制約出質債權的處分,影響所擔保主債權的實現。 因而,在雙務合同中,債權人基於先履行或同時履行對等義務而享有的債權不宜成為質押的標的,但債務人自願放棄抗辯權的則不在此限。對於債權人基於已履行自身義務且履行符合約定而產生的債權自是可以成為質押標的。因為在此種情況下,債務人已喪失抗辯權

H. 質權 轉質 未經同意 效力

根據物權法212條之規定,質權自出質人交付質押財產時設立。所以,質押合同自成立專時就有效;質屬權自交付質物時生效。無權行為與債權行為相區分。
根據物權法217條之規定,未經同意的轉質同樣有效,但是質權人對因轉質而生的損害負賠償責任。這就是所謂責任轉質。注意新法與舊法之間的銜接問題。
適用善意取得。根據擔保法解釋84條之規定,若轉質權人行使了權利,因此造成的損失,由質權人承擔。

I. 質權有哪些效力,可以出質的權利有幾種類型

一、質權有哪些效力
(一)對質權人的效力1、質權人的權利
(1)佔有質物,質權人有權在債權受清償前佔有質物。
(2)收取孳息。
(3)轉質。質權人在質權存續期間,為擔保自己的債務,經出質人同意,以其所佔有的質物為第三人設定質權的,應當在原質權所擔保的債權范圍之內,超過的部分不具有優先受償的效力。轉質權的效力優於原質權。質權人在質權存續期間,未經出質人同意,為擔保自己的債務,在其所佔有的質物上為第三人設定質權的無效。質權人對因轉質而發生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
(4)處分質物並就其價金優先受償。
(5)費用支付請求權。有請求出質人支付保管標的物之費用的權利。
(6)保全質權的權利。質物有損壞或者價值明顯減少的可能,足以危害質權人權利的,質權人可以要求出質人提供相應的擔保。出質人不提供的,質權人可以拍賣或者變賣質物,並與出質人協議將拍賣或者變賣所得的價款用於提前清償所擔保的債權或者向與出質人約定的第三人提存。
2、質權人的義務
(1)保管標的物。
(2)返還質物的義務——質權消滅時。
(二)對出質人的效力
1、出質人在質權人因保管不善致使質物毀損滅失時,有權要求質權人承擔民事責任。
2、質權人不能妥善保管質無可能致使其滅失或者毀損的,出質人可以要求質權人將質物提存,或者要求提前清償債權而返還質物。將質物提存的,質物提存費用由質權人負擔;出質人提前清償債權的,應當扣除未到期部分的利息。
3、債務履行期屆滿,債務人履行債務的,或出質人提前清償所擔保的債權的,出質人有權要求質權人返還質物
二、可以出質的權利有幾種類型
(一)匯票、本票、支票、債券、存款單、倉單、提單。
(二)依法可以轉讓的股份、股票。
(三)依法可以轉讓的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
(四)依法可以轉讓的債權。
(五)公路橋梁、公路隧道或者公路渡口等不動產收益。
成立要件和對抗要件
1、票據與公司債權交付作為成立要件,背書作為對抗要件
(1)以匯票、支票、本票出質,出質人與質權人沒有背書記載「質押」字樣,以票據出質對抗善意第三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以公司債券出質的,出質人與質權人沒有背書記載「質押」字樣,以債券出質對抗公司和第三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登記作為成立要件
(1)以上市公司的股份出質的,質押合同自股份出質向證券登記機構辦理出質登記之日起生效。
(2)以非上市公司的股份出質的,質押合同自股份出質記載於股東名冊之日起生效。
(3)以依法可以轉讓的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出質的,出質人與質權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並向其管理部門辦理出質登記。質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
3、關於權利質權的特別規定
(1)以票據、債券、存款單、倉單、提單出質的,質權人再轉讓或者質押的無效。
(2)以載明兌現或者提貨日期的匯票、支票、本票、債券、存款單、倉單、提單出質的,其兌現或者提貨日期後於債務履行期的,質權人只能在兌現或者提貨日期屆滿時兌現款項或者提取貨物。
(3)以依法可以轉讓的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出質的,出質人未經質權人同意而轉讓或者許可他人使用已出質權利的,應當認定為無效。因此給質權人或者第三人造成損失的,由出質人承擔民事責任。

熱點內容
部隊交通法規教育 發布:2025-09-27 17:56:33 瀏覽:858
上虞民間律師 發布:2025-09-27 17:41:45 瀏覽:66
信託相關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27 17:38:24 瀏覽:968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萬家燈火 發布:2025-09-27 17:38:22 瀏覽:97
民訴司法解釋67 發布:2025-09-27 17:29:43 瀏覽:25
經濟法的基本理論 發布:2025-09-27 17:24:49 瀏覽:444
法治沂源在線 發布:2025-09-27 16:54:02 瀏覽:364
公司的法規 發布:2025-09-27 16:53:53 瀏覽:376
2018法律碩士刑法分則 發布:2025-09-27 16:52:51 瀏覽:751
國家開放大學民事訴訟法期末案例 發布:2025-09-27 16:44:26 瀏覽: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