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持股不同的法律責任

持股不同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3-06 18:10:38

⑴ 員工持股相關法律

員工持股是公司抄的行為襲,沒有相關法律。
員工持股計劃(Employee Stock Option Plan,簡稱ESOP)是指通過讓員工持有本公司股票和期權而使其獲得激勵的一種長期績效獎勵計劃。在實踐中,員工持股計劃往往是由企業內部員工出資認購本公司的部分股權,並委託員工持股會管理運作,員工持股會代表持股員工進入董事會參與表決和分紅。
ESOP(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s)即員工持股計劃,又稱之為員工持股制度,是員工所有權的一種實現形式,是企業所有者與員工分享企業所有權和未來收益權的一種制度安排。員工通過購買企業部分股票(或股權)而擁有企業的部分產權,並獲得相應的管理權,實施員工持股計劃的目的,是使員工成為公司的股東。
主要作用
(1) 奠定企業民主管理的的基礎。
(2) 擴大資金來源,增加員工收入。
(3) 留住人才,為員工提供安全保障。
(4) 調整企業收益權,轉變企業約束機制。

⑵ 香港人在大陸公司持股,在法律上跟大陸人有什麼不同嗎

沒有什麼不同,受到同等的法律保護。但是根據外商投資指南,有些行業是禁止外商投資的、有些是限制投資。

⑶ 代持股本人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代持股之後,股東名冊是否進行了變更?作為股東而言,只要完成了出資義務版,依照公司章程和公權司法履行股東職責的話,不會有什麼刑事法律風險;在公司正常的經營過程中,未以其他手段侵佔公司財產
,都不會有較大的民事法律風險。
若是你代為持股的實際持股方要求你做出一些對公司不利的決策,你可以拒絕的。
你所應當注意到是你們雙方之間的關於代持股份的協議,一般是代持股雙方因為履行代理協議產生糾紛。

⑷ 公司持股和個人和操控者的法律責任我是受朋友之託,接受朋友的股權和法人代表,但實際操控還是他本人,如

建議還是要變更,如果合法經營就沒有問題。但是、、、、、

⑸ 有限公司注冊時入股和注冊後入股,在法律上的責任和權益有什麼區別啊

有區別的,你不是公司設立的發起人,也不時原始股東。權利小點責任也小。整個公司股份回分配要看持股答數量阿,不會因為新加入就重新分配股份的,如果你持股比其他都高,你就是大股東,也可能是控股股東。
是的,國家公司法規定---同股同權,同股同酬,一股一權 ,所有股票都一樣,只要你的股不時優先股等特殊股票。

⑹ 試述公司職工持股的法律性質

職工持股是只有企業或公司內部員工才能購買的,是非流通性質。專相當於職工也是企業的股屬東要承擔公司風險,但同時也是可以分紅利的。有利也有弊了。
交易所的股是面對社會所有人的,沒有身份上的限制。不同的是這些股的持有人只負責自己的盈虧,不用承擔該公司的風險。
職工控股制度主要是指在股份公司「內部」或「外部」設立管理職工股的管理機構,公司以某種形式賦予包括企業經理人員在內的企業職工全部或部分股份,幫助企業職工持有公司股票並以此為基礎讓職工參與企業「治理」的一種新的股權制度。
進行交易某種信息及物品等的信息平台,所需要用的一個固定的地點叫交易所。交易所,藉助信息平台,實現產權信息共享、異地交易,統一協調,產權交易市場及各種條款來平衡。

⑺ 代為持股有什麼法律風險

一、股權代持的風險
1、代持協議的效力問題
代持股隱名投資合法的前提。如果沒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效力性強制規定,以及沒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且沒有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利益的,那麼這種委託持股是有效的。
如:外國投資者規避中國法律規定,通過股權代持方式進入相關行業,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司法解釋,此時實際出資者和名義股東之間的股權代持協議會因違反中國法律規定而被認定為無效。
2、代持股人濫用經營管理權、表決權、分紅權、增資優先權、剩餘財產分配權等權利的
為防止代持股人在實際出資人不知情情況下擅自行使股東權利,代持股協議如果條件許可應當告知公司的其他股東或者由其他股東在協議上書面認可。這樣其他股東也可以制止代持股人的違約行為。而且,如果代持股人私下將股權出讓給了其他股東,實際出資人也可以其他股東知情而惡意受讓為由宣告轉讓無效而取回股權。
3、代持股人擅自出讓或質押股權
如名義股東未經實際投資者同意將被代持股權轉讓,實際投資者只能依據股權代持協議向名義股東主張賠償損失,而不能主張名義股東和善意第三人之間的股權轉讓合同無效。
為預防代持股權被轉讓,可以將名義股東名下的股權質押給實際投資者,實際投資者為質權人,名義股東為質押人。根據相關規定,未經質權人同意,質押人不得轉讓被質押股權,工商登記機關不予辦理股權變更登記。
4、由於代持股人自身原因導致訴訟而被法院凍結保全或者執行名下的代持股份
當代持股人出現其他不能償還的債務時,法院和其他有權機關可以依法查封上述股權,並將代持股權用於償還代持股人的債務的。真正的出資人如果未能及時阻止,只有依據代持股協議向代持股人主張賠償責任。
5、代持股人死亡引發繼承糾紛或離婚糾紛
代持股人死亡或離婚時,則其名下的股權作為財產有可能涉及到繼承或離婚分割的法律糾紛。實際出資人不得不捲入相關糾紛案件中,才能拿回自己的財產權。
排除代持股人的財產權。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代持股人行使其名下股權的財產所有權,如果出現意外死亡、離婚分割等情況時,其代持的股權不是他的個人財產,也就不能作為遺產或者共同財產進行分割。這樣就確保了實際出資人的財產所有權。
6、在處分股權時被其他股東主張優先購買權
在入股時通過章程或者股東會決議明確獨立的股份轉讓權利。
二、法律建議
1、協議,還是協議
以上糾紛都可以通過事先協議來避免,因而,一個好的股份代持協議一定是具體的、全面的;雙方在代持開始,就要理性的、商業化的書寫協議,不要過於估計所謂的「面子」或「人情」,否則,等真正出了問題的時候,才不會有真正的「面子」或「人情」那!
2、約定高額違約責任
設立代持股時,雙方簽訂明確的股權代持協議,在協議中明確約定雙方的權利義務,如被代持股權及其孳息的歸屬、對名義股東的補償、違約責任等。
3、公證
盡管不用公證,合法的代持協議的效力本身是受法律保護的,但是,從證據的角度來說,公證之後的協議效力因公證而獲得較高的證明力。不過,公證的邊際證明力其實都是加強心理證明力而已!
4、簽署被代持股權的股權轉讓協議等隨時准備變身股東身份
可以考慮在簽訂股權代持協議的同時簽署被代持股權的股權轉讓協議,這樣實際投資者可以隨時依據股權轉讓協議要求將被代持股權轉讓到自身或指定的其他人名下。同時,實際投資者也可要求名義股東出具一份授權委託書,委託實際投資者處置與被代持股權有關的事項。類似的措施還有出資人和代持人簽訂股權期權購買協議或代持人將行使代持股份的權利獨家授權給出資人。
5、代持人將代持股權質押給出資人
在辦理股權代持的同時,可以辦理股權質押擔保,將代持的股份向實際出資人辦理質押擔保。這樣就確保了代持股人無法擅自將股權向第三方提供擔保或者出賣轉讓。再者,即使由於其他原因,比如法院執行或者繼承分割需要變賣股權,實際出資人也可以質押權人的身份,獲得優先權。
6、實際出資人要增強證據意識,注意保存搜集代持股的證據。
為了防範萬一,實際出資人一方面要簽訂全面、細致的代持股協議並及時辦理公證,另一方面要注意搜集保存好證明代持股關系的證據,比如代持股協議、出資證明、驗資證明、股東會決議、公司登記資料等。如果代持股人嚴重違約或者法院凍結保全執行代持股份,可以及時提出訴訟或者執行異議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⑻ 求助:關於員工持股公司的形式(有限合夥or有限責任)

員工有限合復伙持股還有一個制案例:長沙三諾生物感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除了稅收上的差別,兩者區別還有:一、法律地位不同1、合夥企業不具備企業法人資格。2、有限責任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二、治理模式存在較大差別,有限公司更為完善規范三、承擔法律責任不同1、普通合夥企業由普通合夥人組成,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有限合夥由普通合夥人和有限合夥人組成,普通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有限合夥人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責任。2、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3、公司全部財產屬於公司所有,投資者因向公司投資而喪失對出資財產的所有權。合夥企業的財產屬於合夥人共有,由全體合夥人共同管理和使用。四、設立條件不同(略)五、退出機制不同(略)

⑼ 法人只持有1%的股份,公司出現問題。法人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需要承擔,股東以其存在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如果只持有1%的股份,有限公司的債權債務也只發生在1%股份范圍之內(除非涉嫌挪用公司財產等違法行為)所以就算公司破產了,也是在1%股份的范圍內承擔責任。

公司出現民事法律責任:責任由單位自己承擔,與股東和法人代表都沒有直接關系。

出現刑事法律責任:法人代表和負責決策的人一起負責,有些股東參與到決策的就一起負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三條 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9)持股不同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十一條 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利用其關聯關系損害公司利益。違反前款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十二條 公司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決議內容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無效。

董事應當對董事會的決議承擔責任。董事會的決議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股東大會決議,致使公司遭受嚴重損失的,參與決議的董事對公司負賠償責任。但經證明在表決時曾表明異議並記載於會議記錄的,該董事可以免除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九條 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⑽ 什麼是《委託持股協議》名義持股可以不用承擔相關的法律義務嗎

委託持股即持股人是名義股東,投資人是隱名股東,這是公司法允許的。名義持股關系是個受託代理關系,其最終民事責任由委託人承擔,但受託人未盡受託義務,則要承擔相關責任。
委託持股協議來行使權利的股東,其股東地位和權利存在著較大的風險。委託持股協議的效力不能對抗登記公示的效力。如果出現受託人將委託人的股權有償轉讓給善意第三人的情況,委託人不能主張善意第三人返還。受託股東的債權人主張執行受託股東的股權,委託人不能以委託持股協議對抗受託人的債權人。
受託人的繼承人能否將受託財產繼承,如果受託人或委託人破產,受託財產是否作為破產財產,都沒有法律相關的規定,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委託人的股東權利就存在著很大的爭議和風險。

熱點內容
2016年社會保障法實施細則 發布:2025-09-26 21:38:01 瀏覽:165
李榮凱法律援助 發布:2025-09-26 20:59:49 瀏覽:782
新勞動法關於病假休息規定 發布:2025-09-26 20:34:35 瀏覽:874
返中條例 發布:2025-09-26 20:33:52 瀏覽:144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再見愛人下 發布:2025-09-26 20:20:05 瀏覽:457
合同法中國人大 發布:2025-09-26 20:17:43 瀏覽:794
泰安法律碩士培訓班 發布:2025-09-26 20:17:27 瀏覽:418
白溝法院電話號碼 發布:2025-09-26 19:57:04 瀏覽:707
婚姻法中的夫妻經濟幫助 發布:2025-09-26 19:50:15 瀏覽:306
機關案件檢查工作條例 發布:2025-09-26 19:30:45 瀏覽: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