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案件檢查工作條例
Ⅰ 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案件檢查工作條例實施細則的文件
中紀發〔制1994〕4號
關於印發《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案件檢查工作條例》和《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案件檢查工作條例實施細則》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政府、紀委、監察廳(局),中央各部委,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黨組(黨委)、紀檢組(紀委)、監察局,中央紀委各派駐紀檢組,監察部各派駐監察局、監察專員辦公室,中直機關和中央國家機關工委、紀工委,軍委紀委:?
1988年,中央紀委發布了《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案件檢查工作條例(試行)》,經過五年多的實踐,根據十四大修改通過的黨章,中央紀委對試行條例進行了重要的修改,並制定了《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案件檢查工作條例實施細則》,已經中央紀委常委會議審議通過。?
案件檢查工作條例及其實施細則是紀律檢查機關案件檢查工作的規則,各級黨組織和紀檢機關都必須嚴格遵守。現將這個條例和實施細則印發給你們,請認真學習宣傳,貫徹執行。??
附: 關於修改《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案件檢查工作條例(試行)》的說明(略)
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一九九四年三月二十五日
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案件檢查工作條例實施細則
(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1994年3月25日印發)
Ⅱ 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案件檢查工作條例實施細則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根據《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案件檢查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四十九條的規定,制定本細則。第二條《條例》第三條所稱「紀檢機關依照黨章和本條例行使案件檢查權」,是指紀律檢查機關在黨章和《條例》規定的職權范圍內,對黨員和黨組織的違紀問題有權進行初步核實、立案和調查。
任何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個人均不得以違反法律、法規和黨章、《條例》的手段,干擾、阻撓紀檢機關的辦案活動。對妨礙案件檢查工作的,應按照《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關於對妨礙違紀案件查處的黨組織和黨員黨紀處分的規定(試行)》作出處理。第三條《條例》第四條所稱「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准確、處理恰當、手續完備」是指:
1、案件發生的時間、地點、手段、情節、後果和有關人員的責任等應清楚明確;
2、認定的每一案件事實都應有經過鑒別屬實的充分證據;
3、確定錯誤性質和提出處理建議,均應以事實為依據,以黨章、黨紀和國家法律、法規為准繩;
4、案件檢查的各個環節都應符合《條例》和本細則規定的程序,並履行相應的手續;收集的證據和形成的案件材料也應符合規定的要求。第四條根據《條例》第八條的規定,在案件檢查中,紀檢機關要切實保障黨員和群眾提出批評、檢舉、控告等項權利,保障被調查黨員行使申辯、申訴等項權利,保障檢舉控告人、證人、被調查人和辦案人不受打擊報復。第二章受理和初步核實第五條根據《條例》第十條第一項的規定,紀檢機關受理同級黨委委員、紀委委員的違紀問題,如被反映人同時擔任兩個以上黨委或紀委委員職務的,一般應由與其最高職務同級的紀檢機關受理。第六條《條例》第十條第五項所稱「領導交辦的」,是指:
1、上級黨委(黨工委、黨組)、紀委(紀工委、紀檢組)及其負責人交辦的;
2、同級黨委(黨工委、黨組)及其負責人和本級紀委(紀工委、紀檢組)負責人交辦的。
上述領導交辦的反映黨員和黨組織的違紀問題,必須經分管紀檢室領導閱批後,才予以受理。第七條根據《條例》第十一條的規定,凡紀檢室認為需進行初步核實的,應填寫《初步核實呈批表》(附式1);凡委託下級紀檢機關進行初步核實的,應當製作《委託初步核實通知書》(附式2)。受委託的紀檢機關應及時辦理,並將核實情況報告委託機關。第八條根據《條例》第十二條、十三條的規定,初步核實應當盡力收集證據,並抓住主要問題進行,注意保守秘密。第九條《條例》第十四條所稱「初步核實情況報告」,其內容應包括:被反映人的自然情況、反映的主要問題及初步核實的結果、存在的疑點、處理建議。參與核實的人員須在初核情況報告上簽名。
承辦紀檢室應對初步核實情況報告進行審議並提出處理建議,由室主任(室主任不在時由副主任)簽名後呈報分管紀檢室領導審批。第十條根據《條例》第十四條第一項的規定,對經初步核實,反映問題不實的,紀檢機關除應向被反映人所在單位黨組織說明情況外,還應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在初核過程中如向被反映人作過了解或紀檢機關認為有必要的,應向本人說明情況;
2、因反映問題不實而對被反映人造成不良影響的,應採取適當方式在一定范圍內予以澄清;
3、發現被反映人在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應向有關黨組織反映;
4、對檢舉人因了解情況不全面而錯告的,應幫助其總結經驗教訓;
5、對蓄意誣告、陷害的,應調查處理或建議有關組織嚴肅追究。第十一條根據《條例》第十四條第二項的規定,對經初步核實,雖有違紀事實,但情節輕微,不需追究黨紀責任的,紀檢機關應建議有關黨組織按照以下辦法做出處理:
1、黨組織負責人同被反映人談話,進行批評教育;
2、責成被反映人作出口頭或書面檢查;
3、召開民主生活會,對被反映人進行批評幫助;
4、糾正被反映人的違紀行為或責令其停止正在實施的違紀行為;
5、對被反映人的工作或職務進行調整;
6、在一定范圍內進行通報批評;
7、責成被反映人退出違紀所得。
上述處理辦法對同一被反映人可以單獨使用,也可合並使用。
紀檢機關對黨組織提出建議時,應製作《紀律檢查建議書》(附式3),送達有關黨組織。對紀檢機關的建議,有關黨組織如無正當理由,應予採納,並應將辦理結果及時報告或告知提出建議的紀檢機關。
Ⅲ 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案件檢查工作條例實施細則的第四章
第二十一條《條例》所稱「立案機關」,是指決定立案或經批准後決定立案的機關。
第二十二條《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一款所稱「調查方案」,其內容應包括:需查清的主要問題,調查步驟、方法,預計完成任務的時間,辦案人員的組成和領導關系以及應注意的事項等。
調查方案應經分管紀檢室領導批准後實施。
第二十三條《條例》所稱「被調查人(被反映人)所在單位黨組織」,是指與被調查人(被反映人)在其工作單位擔任的黨內職務或黨外職務相應的一級黨組織。
根據《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將立案決定通知被調查人所在單位黨組織,應填寫《立案決定書》,送交被調查人所在單位黨組織的主要負責人。
第二十四條根據《條例》第二十五條的規定,調查開始時,在一般情況下,調查組應會同被調查人所在單位黨組織負責人與被調查人談話,宣布立案決定,進行思想教育,並提出應遵守的紀律:
1自覺接受組織的調查,如實說明情況,主動交待問題,認真檢查錯誤,配合組織盡快查清問題;
2不得與同案人或知情人串通情況、訂立攻守同盟,不得對抗調查或進行反調查;
3不得對檢舉控告人、證人及上述人員家屬等進行打擊報復。
如調查組認為,調查開始時與被調查人談話和宣布立案決定,會影響案件調查工作的,可根據案情,在適當時機談話和宣布立案決定。
被調查對象是一級黨組織的,調查開始時,調查組應會同其上一級黨組織負責人,與被調查黨組織的主要負責人談話。
第二十五條《條例》第二十六條所稱「已不適宜擔任現任職務」,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被調查人犯有嚴重錯誤,已無法繼續履行其職責;
2被調查人犯有嚴重錯誤,擔任現任職務已嚴重影響調查工作。
本條所稱「妨礙案件調查」,是指被調查人具有下列行為之一的:
1本人或指使他人對辦案人、檢舉控告人、證明人及上述人員的家屬進行侮辱、誹謗、誣陷、威脅、圍攻、毆打以及其他形式的打擊報復;
2本人或指使他人出偽證、不出證,隱匿、篡改、銷毀證據,或嫁禍於人;
3利用職權或工作之便,採取欺騙、威脅、賄賂等手段阻止知情人如實反映情況、提供證據,或唆使知情人變證;
4本人或指使他人與同案人或知情人串通情況,訂立攻守同盟,對抗調查或進行反調查。
第二十六條根據《條例》第二十六條的規定,停止被調查人黨內職務的,黨委或紀檢機關在作出停職檢查決定後,應製作《停職檢查決定書》(附式7)。紀檢機關作出的停職檢查決定,應將《停職檢查決定書》報同級黨委、黨組備案,並通報同級黨委組織部門。
屬於停止被調查人黨外職務的,紀檢機關應製作《停職檢查建議書》(附式8),送達有關黨外組織。但由黨委批准立案的,停職檢查建議應在報經黨委同意後提出。對紀檢機關的建議,有關黨外組織如無正當理由應予採納,並應將結果及時報告或告知紀檢機關。
停職檢查的期限,不得超過辦案期限。
第二十七條《條例》第二十七條所稱證據的種類分別指:
1物證:指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物品和物質痕跡。
2書證:指以其記載的內容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文字(包括符號、圖畫)。
3證人證言:指證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事實情況作的陳述。凡是知道案件真實情況的人都可以作為證人。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證人。
4受侵害人的陳述:指受違紀行為直接侵害的人員就案件事實情況所作的控告和訴說。
5被調查人的陳述:指被調查黨員就案件事實所作的交待、申辯和對同案人員的檢舉。
6視聽材料:指可以重現原始聲響或形象的用作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
7現場筆錄:指調查人員對案件(非刑事案件)有關的場所進行檢查時所作的筆錄。
8鑒定結論:指鑒定人運用專門知識或技能對辦案人員不能解決的專門事項進行科學鑒定後所作出的結論。
9勘驗、檢查筆錄:指公安、司法人員對與案件有關的場所、物品及其他證據材料進行勘驗、檢查時所作的筆錄。
第二十八條《條例》第二十八條所稱「知道案件情況的組織和個人」,包括黨組織和黨外組織、黨員和黨外人員。
黨員拒絕作證或故意提供虛假情況,情節嚴重的應按照有關規定給予黨紀處分;是黨外人員的,應建議其主管機關予以追究。
第二十九條根據《條例》第二十八條第四項的規定,對與案件有關的人員和事項進行錄音、拍照、攝像,應嚴格掌握。與被調查人、受侵害人和證人談話時,如進行錄音、拍照、攝像,應事先告知本人。製作的錄音帶、錄像帶和照片,應嚴加保管,不得擴散外傳。被調查人、證人等未經調查人員許可,不得對調查人員使用這些手段。
第三十條根據《條例》第二十八條第五項的規定,對案件所涉及的專門性問題,調查組可以提請有關專門機構或人員作出鑒定結論。鑒定人員應在鑒定結論上簽名,並由鑒定單位加蓋公章。
用作證據的鑒定結論,應告知被調查人。如被調查人提出申請,或調查組認為必要時,可以補充鑒定或重新鑒定。調查人員使用鑒定結論時,要注意與其他證據相互印證。
第三十一條根據《條例》第二十八條第六項的規定,紀檢機關暫予扣留、封存可以證明違紀行為的文件、資料、賬冊、單據、物品和非法所得時,參加的調查人員不得少於二人,並要填寫《暫予扣留、封存物品登記表》(附式9),調查人和文件、物品的保管或持有人均應在登記表上簽名。對扣留封存的文件、物品等,要指定專人妥善保管。
扣留封存的期限不得超過辦案期限。
第三十二條根據《條例》第二十八條第七項的規定,查核和暫停支付被調查對象在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的存款,按照中央紀委、中國人民銀行關於紀檢機關查詢和暫停支付被調查對象存款有關規定辦理,並要分別填寫《查核銀行存款通知書》(附式10)、《暫停支付存款通知書》(附式11)、《解除暫停支付存款通知書》(附式12)。
暫停支付的期限不得超過辦案期限。
第三十三條根據《條例》第二十九條的規定,調查取證還要注意做到:
1收集書證時,對可作書證的私人日記、信件等原始材料,應採取動員的方法,不能強行收集。涉及個人隱私的,應為其保密。
2收集證人證言,應個別進行,不得採取開座談會的形式。證人作證後,應為其保密。
3調查人員與被調查人、證人、受侵害人談話時,應製作《談話筆錄》(附式13)。
4對與案件(非刑事案件)有關的場所進行檢查時,調查人員不得少於二人,並應製作現場筆錄,調查人員應在現場筆錄上簽名。
第三十四條根據《條例》第三十二條的規定,在沒有物證、書證的情況下,僅憑言詞證據認定錯誤事實時,必須有兩個以上(含兩個)直接證據,才能認定。
在沒有直接證據的情況下,運用間接證據認定錯誤事實時,所有間接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每個證據與案件事實都有客觀聯系;所取得的證據必須形成一個完整的證明體系,並且這個證明體系足以排除其他可能性,才能認定。如不能排除其他可能性,或證據之間、證據與案件事實之間有矛盾的,不能認定。
第三十五條根據《條例》第三十三條的規定,與被調查人進行核對的錯誤事實材料,其內容應包括:被調查人的主要錯誤事實、錯誤性質及責任。錯誤事實材料不得泄露立案依據、調查過程、檢舉人、證明人等內容。錯誤事實材料,以調查組的名義落款。
錯誤事實材料與被調查人見面,應由二名以上調查人員進行,必要時可請被調查人所在單位黨組織負責人參加。
第三十六條調查組在調查過程中,如發現被調查人有新的違紀問題,應一並查清,並及時向派出機關報告;如發現與本案無關的其他重大違紀問題,應即向派出機關報告。
第三十七條對署真實姓名的檢舉人,調查結束後,調查組應向其口頭通報所檢舉問題的調查結果,並徵求意見。對案情需要保密的,應要求檢舉人不得泄密或擴散。
第三十八條經調查,屬於檢舉失實的案件,由承辦紀檢室寫出《銷案呈批報告》(附式14),報請立案機關批准後銷案,並向被調查人及其所在單位黨組織說明情況。
第三十九條《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的案件調查時限,從批准立案之日算起,至承辦紀檢室將調查報告報送分管領導審議之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