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簽字有法律效力嗎
『壹』 免責聲明有沒有法律效力,需不需公證
《合同法》抄第五十二條襲對確認免責條款無效作出了規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一是造成對方人身傷害;二是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對方造成財產損失的。」之所以規定這兩種免責條款無效,是因為它不僅違反了誠實信用的原則,而且也侵害和損害了對方當事人的人身權利和合法權益,所以必須堅決禁止。除了這兩種情形,只要雙方認可免責內容就不需要公證。
『貳』 免責聲明有法律效力嗎
要具體分析,如果沒有如下情形,是合法有效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三十九條採用版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並採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
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並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
第四十條格式條款具有本法第權五十二條和第五十三條規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
第四十一條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條式款不一致的,應當採用非格式條款。
第五十三條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通常情況下,如果我們要寫免責聲明的話,需要符合國家規定如果免責聲明的內容,包括對他人的人身造成傷害,或者因為故意或重大過失對他人的財產造成損失的,就沒有法律效力。
『叄』 個人信息免責聲明有法律效應嗎
有效的
1、免責條款具有約定性。無論是普通合同還是格式合同,都是雙方當事回人依據意思自治的原則答協商同意的,合同中約定的免責內容和范圍,得到了雙方當事人的認可(包括被動或盲目認可),因此具有明顯的約定性。
2、免責條款具有規定性,即免責條款必須是以明示的方示作出,任何以默示方式作出的免責都是無效的。
3、免責條款具有約束性。合同訂立後,一旦出現免責條款規定的情形和條件時,即可排除或者限制當事人未來的民事責任(部分或全部責任),這樣既約束了享受免責條件一方當事人承擔的主要義務,又約束了另一方當事人要求對方履行主要義務的權力。
4、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如果組織者沒有從中獲取利益,在事故過程中沒有過錯,可以相應減輕其責任。
『肆』 這樣的情況簽免責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1、合同是否是合法有效,其核心衡量原則是該合同是否依法成立。
2、合同是否存在合同法52條及54條規定的,符合重大誤解、顯失公平、欺詐脅迫等符合無效或可撤銷、可變更的合同情形。
如果合同不存在上述情形,系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則合同依法成立,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具備法律效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需要辦理批准登記手續的,應依法辦理有關手續。
3、對於合同之中的免責條款或免責協議是否合法有效,在訂立該協議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不存在欺詐、脅迫等符合無效、可撤銷、可變更合同的情形下。
合同之中的免責條款或免責協議還需要符合合同法53條的規定,
如果給對方當事人造成人身損害、因故意或重大過失給對方當事人造成財產損害的免責條款,即便該免責協議依法成立。亦不受法律保護,相對人應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4、撤銷權的行使期限應符合合同法55條規定的情形。符合合同法56條規定的,合同內容部分無效,無效部分不影響其它部分的,合同部分無效。
司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52條、53條、54條、55條、56條
補充部分的回答:
1、你們不必與對方簽訂免責協議,只要對方是成年人,且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如果對方遇到人身傷害並非你們的過錯所導致,你們就不必對此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2、如果對方是未成年人、不能辨識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或間歇性精神病人,你們未經其法定監護人授權許可,將其帶走,出現任何問題,你們才需要承擔責任
『伍』 免責聲明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需要看聲明內容是否有違法律規定,比如:活動組織者在免責聲明中寫版到「協會權不對活動中發生的事故和傷害承擔任何法律和經濟責任」,這份聲明就是無效的。組織者是否承擔責任要看在事故發生中是否存在過錯,有沒有盡到救助義務等等。
『陸』 個人免責聲明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個人免責聲明具有法律效力。
中國法律規定的免責條件主要有:
1、不可抗力:《合同法》第117條規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延遲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2、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貨物的合理損耗:《合同法》第311條規定:承運人對運輸過程中貨物的毀損、滅失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承運人證明貨物的毀損、滅失是因不可抗力、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耗以及托運人、收貨人的過錯造成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3、債權人的過錯:《合同法》第311條規定、第370條規定: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有瑕疵或者按照保管物的性質需要採取特殊保管措施的,寄存人應當將有關情況告知保管人。
寄存人未告知,致使保管物受損失的,保管人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保管人因此受損失的,除保管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並且未採取補救措施的以外,寄存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6)免責聲明簽字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1、免責條款是一種合同條款,它是合同的組成部分。
2、免責條款是事先約定的。
3、免責條款旨在免除或限制當事人未來所應負的責任。
基於不同的目的,免責條款可以分為兩類:一是限制責任條款,即將當事人的法律責任限制在某種范圍內的條款。例如,在合同中規定,賣方的賠償責任不超過貨款的總額。
二是免除責任條款,如某些商店在其櫃台上標明「貨物出門,恕不退換」,就屬於免除責任條款。嚴格地說,限制和免除責任的條款還是有區別的。
『柒』 個人免責聲明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有效的
『捌』 這份《免責聲明》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免責條款,就是當事人以協議排除或限制其未來責任的合同條款。
其一,免責條版款是合權同的組成部分,是一種合同條款;
其二,免責條款的提出必須是明示的,不允許以默示方式作出,也不允許法官推定免責條款的存在。
免責條款以意思表示為要約,以限制或免除當事人未來責任為目的,屬於民事法律行為。免責條款具有以下特徵:
1、免責條款具有約定性。無論是普通合同還是格式合同,都是雙方當事人依據意思自治的原則協商同意的,合同中約定的免責內容和范圍,得到了雙方當事人的認可(包括被動或盲目認可),因此具有明顯的約定性。
2、免責條款具有規定性,即免責條款必須是以明示的方示作出,任何以默示方式作出的免責都是無效的。
3、免責條款具有約束性。合同訂立後,一旦出現免責條款規定的情形和條件時,即可排除或者限制當事人未來的民事責任(部分或全部責任),這樣既約束了享受免責條件一方當事人承擔的主要義務,又約束了另一方當事人要求對方履行主要義務的權力。
『玖』 請問網上的免責聲明有法律效力嗎
這種網上的免責聲明是無效的。
不管他說自己是智障或是聯系原作者都沒用,是無效的聲明。
「先授權、後使用」這是著作權法基本的原則,所以一切未經授權的刊載理論上都是侵權的,無論聲明與否。
很多人在使用網路資源時,常常認為,從網路上可以自由下載的東西就是免費的,可以任意使用。
事實上,此類「來自互聯網」式的免責聲明在法律上毫無意義。
這是因為,《著作權法》上的「表明作品來源」,並非使用者獲取他人作品的大致環境和場所,而是要表明作品與原創作者的淵源,即不能侵犯作品的署名權。
因此,在網路上使用他人影視作品及其字幕等構成作品的資源時,要標明相關作品名稱、作者姓名等基本信息,不能任意侵犯作者的署名權和其他合法權益。
(9)免責聲明簽字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於(1990年9月7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根據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二次修正)於(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獲得通過)。
2012年3月31日,國家版權局在官方網站公布了《著作權法》修改草案,並徵求公眾意見。侵犯著作權的賠償標准從原來的50萬元上限提高到100萬元,並明確了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功能。
著作權包括下列人身權和財產權:
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
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
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
復制權,即以印刷、復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的權利,計算機軟體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的除外;
展覽權,即公開陳列美術作品、攝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表演權,即公開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種手段公開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權利;
放映權,即通過放映機、幻燈機等技術設備公開再現美術、攝影、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等的權利;
廣播權,即以無線方式公開廣播或者傳播作品,以有線傳播或者轉播的方式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以及通過擴音器或者其他傳送符號、聲音、圖像的類似工具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的權利;
信息網路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
攝制權,即以攝制電影或者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將作品固定在載體上的權利;
改編權,即改變作品,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的權利;
翻譯權,即將作品從一種語言文字轉換成另一種語言文字的權利;
匯編權,即將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過選擇或者編排,匯集成新作品的權利;
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著作權人可以許可他人行使前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並依照約定或者本法有關規定獲得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