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應當付法律責任

應當付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3-06 18:51:35

⑴ 幾歲要付法律責任

法律責任有民事責任、行政責任以及刑事責任之分。
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專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屬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不滿十四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⑵ 如何理解違反法律義務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違反法律,不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是根據你個人的實際能力來決定的

⑶ 違反了哪些法律應當承擔什麼責任

《社會保險法》強化了違反本法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有:

第一,用人單位違反《社會保險法》的法律責任。本法規定,用人單位不辦理社會保險登記且在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期限內不改正的,對用人單位處應繳社會保險費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罰款;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責令限期繳納或者補足,並自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逾期仍不繳納的,由有關行政部門處欠繳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騙取社會保險基金支出或者騙取社會保險待遇的法律責任。本法規定,有關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或者個人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騙取社會保險基金支出或者騙取社會保險待遇的,應當退回騙取的金額,並處騙取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屬於社會保險服務機構的,解除服務協議;直接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有執業資格的,依法吊銷其執業資格。

第三,違反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的法律責任。違反本法規定,隱匿、轉移、侵佔、挪用社會保險基金或者違規投資運營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財政部門、審計機關責令追回;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杭州律師:網頁鏈接

第四,有關行政部門和單位及其工作人員違反《社會保險法》的法律責任。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未履行社會保險法定職責的,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擅自更改社會保險費繳費基數、費率,導致少收或者多收社會保險費的,由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有關行政部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泄露用人單位和個人信息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給用人單位或者個人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⑷ 單位應當承擔法律責任么

1、關於用人單位抄違法解除勞動合襲同的,可以參考《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八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條規定支付賠償金。 2、第八十七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3、關於社保,用人單位與職工建立勞動關系之後,30天內應給員工購社保的,如果用人單位未購買的話,可以向當地勞動監察大隊投訴,要求用人單位補交社會保險的。

⑸ 我應該付什麼樣的法律責任以及對方!

首先分析你的行為:
你把他腦袋打破了,不知道他做法醫鑒定了沒有,如果沒有構成輕傷的話,就沒多大問題,無非就是賠他幾個醫療費的問題,再嚴重點也就是拘留你幾天就沒事了。但是,一旦他的上構成輕傷及以上後果,他也想追究你的刑事責任,你就要承擔刑事責任了,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不過,只是輕傷的話,還是可以調節結案的,也就是賠他醫療費之類的損失,然後他就不追究你責任就沒事了。輕傷以上後果就不能調節了,看你說的情況應該問題不大,估計連輕微傷都未必。
他的行為:
聚眾來店裡鬧事,輕則是聚眾鬧事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重則可以有搶劫罪的嫌疑,建議你把此事向警察說明。
還有買賣已經年滿14周歲,很難說什麼性騷擾,更別說強奸了,沒有什麼有利的證據,警察無非也就是認定為男友朋友之間的交往而已,如果妹妹不想和他交往,他有強迫妹妹的意思,也就是個騷擾問題,不是很嚴重。除非造成了嚴重的後果,比如妹妹不敢上學、妹妹身體受到侵害等事實。
現在問題的關鍵是在你身上,你打傷了他,他的行為並沒有對你以及你家的店造成什麼實質性的危害,所以,還是盡量與他和解一下,大不了陪他幾個錢。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祝好。

⑹ 我該付法律責任嗎

應該看具體情況的 可能要承擔一定的責任的
第十三條 為他人無償提供勞務的幫工人,在從事版幫工活動中致權人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幫工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賠償權利人請求幫工人和被幫工人承擔連帶責任的,(無過錯的完全替代責任)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四條 幫工人因幫工活動遭受人身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可以在受益范圍內予以適當補償。
幫工人因第三人侵權遭受人身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第三人不能確定或者沒有賠償能力的,可以由被幫工人予以適當補償。(無過錯的完全替代責任)
注意第十四條的規定

⑺ 到底誰應該負法律責任

你描述得不詳細,交警是怎麼認定的?
我估計是五五開,如果傷亡這邊是比如200萬,那你父親要承擔100萬。
你父親的100萬先由保險公司賠,賠不夠的你父親出。

⑻ 需要付法律責任嗎

一、在到派出所之前,那兩名警察的執法是不規范的,你可以投訴那兩名警察。
二、但是,既然報了警,出警的警察就要按照出警的規范來處理,你們必須配合警方來調查取證。

⑼ 故意破壞私人物品應當付什麼要的法律責任

故意毀壞他人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情節嚴重的,才構成犯罪。因此,是否數額較大或者情節嚴重,則是區分罪與非罪的界限。

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小、情節較輕的,則屬一般違法行為,應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給予拘留或警告,單處或並處罰款,責令賠償損失。所謂「情節嚴重」,一般是指毀滅或損壞重要物品,損失嚴重的;毀滅或損壞公私財物的手段特別惡劣的;出於嫁禍於人的動機等。

由於我國刑法對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中的數額未作出明確界定,「數額較大」一般為一萬元以上不滿五萬元;「數額巨大」為五萬元以上,犯故意破壞財物罪。

(1)數額較大(福建省數額標准1萬元-5萬元)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

(2)數額巨大(福建省數額標准5萬元以上)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情節特別嚴重」,是指毀壞個人財物,導致他人精神失常的;破壞生產、經營設備設施,造成停產或經營停止,引起重大損失;破壞手段極其惡劣的。

刑法第275條規定:「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9)應當付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當前,在辦理故意毀壞財物案件中,對於犯罪數額的認定存在多種觀點,特別是當犯罪數額影響到罪與非罪、法定刑是否升格時,不正確的認定方式會對案件質量造成重大影響,甚至會導致錯案的發生。

司法實踐中,犯罪數額的認定觀點主要有以下三種,計算公式分別為:犯罪數額=恢復原狀所需要的所有費用總和;犯罪數額=財物損失價格=恢復原狀所需要的所有費用總和(恢復原狀所需主要材料費×綜合成新率+恢復原狀所需輔料費+工時費等合理費用)-殘值;犯罪數額=原值-殘值。

(1)第一種計算方式依據的是侵權責任法和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第19條規定:「侵害他人財產的,財產損失按照損失發生時的市場價格或者其他方式計算。」民法通則第117條規定:「損壞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的,應當恢復原狀或折價賠償。

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損失的,侵害人並應當賠償損失。」這種觀點認為,無論是刑事還是民事案件,都是權利救濟的途徑,兩者的目的具有等同性。但筆者認為,此種計算方式在民事案件中沒有任何問題,因為民事責任是一種填平式的責任,主要考量的是如何彌補受害人的損失,恢復原狀是其承擔責任的方式。

當然,恢復原狀的所有費用要計算在財產損失里,甚至有時要將部分間接損失計算在內。但此處討論的是故意毀壞財物罪中犯罪數額的認定,需要從刑事意義確定其范疇。

在犯罪過程中,犯罪數額更多地體現為一種結果,衡量造成多大的社會危害性;「恢復原狀所需要的所有費用總和」則是一個民事侵權意義上的概念,即便體現在刑事訴訟程序中,也是作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范疇,最多能作為認定悔罪態度的一個方面。

所以,兩者並非同等意義上的概念,不能簡單地將恢復原狀的所有費用作為認定犯罪數額的依據,當然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從另外一個角度講,財物一經毀壞,損失大小即為客觀事實,而「恢復原狀所需要的所有費用總和」明顯具有主觀性、變動性的特徵。所以,這種計算方式無法正確衡量犯罪數額,不能作為認定標准。

(2)第二種計算方式注意到了「恢復」與「毀壞」之間的區別,主要體現在考慮材料費的綜合成新率與殘值之差上,可以說已經傾向於從客觀性的結果認定犯罪數額。

不過,該方式僅適用於被損害財物被更換為新商品的情形,而且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其計算方式包了工時費、輔料費等為恢復原狀所支付的合理費用,仍屬於一種從恢復性角度判斷的做法,未擺脫主觀性、變動性的困擾。

另外,實踐中存在「恢復原狀所需要的費用」可能大於財物本身價值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按照這一公式計算,顯然不合理,也不利於犯罪嫌疑人。因此從這一角度看,該計算方式存在著非客觀性的問題。

特別是在涉及到罪與非罪、法定刑升降格時,不宜將這種計算方式作為辦案依據,不能為了司法實踐中操作的便利,而減損層面更高的刑法價值,使無罪的人受到追究或者使罪輕者處以重刑。

(3)第三種計算方式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觀念上都沒有爭議。被毀壞的財物應分為有殘值與無殘值兩種,在無殘值的情況下,如何認定犯罪數額,在理論及實踐中均無爭議;在有殘值的情況下,被毀壞財物的犯罪數額當然是原值減去殘值。

但這種認定方法並未被司法實踐及司法規範文件所確認適用,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是,這種計算方式被認為難以操作:一是財物已經被損壞,原值難以認定;二是殘值的認定,是否要考慮財物價值的整體性。

其實這並非難點,從現行關於價格鑒定的相關規定看,原物是否存在並非能否進行鑒定的必要條件。對於殘值的認定是否要考慮財物價值的整體性,筆者認為,既要關注被毀壞部分的直接價值減損,也要重視財物整體功能的下降或喪失。

不過,這種認定方式可能會被認為不利於被害人財產權的保護,即往往存在恢復被害人的財產所需費用要高於犯罪數額的問題。但筆者認為,從司法實踐的角度看,這類案件在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時,原告索要賠償時所適用的是民事法律規定,並不以指控的犯罪數額為限,所以,不利於被害人財產保護的問題並不存在。

熱點內容
2016年社會保障法實施細則 發布:2025-09-26 21:38:01 瀏覽:165
李榮凱法律援助 發布:2025-09-26 20:59:49 瀏覽:782
新勞動法關於病假休息規定 發布:2025-09-26 20:34:35 瀏覽:874
返中條例 發布:2025-09-26 20:33:52 瀏覽:144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再見愛人下 發布:2025-09-26 20:20:05 瀏覽:457
合同法中國人大 發布:2025-09-26 20:17:43 瀏覽:794
泰安法律碩士培訓班 發布:2025-09-26 20:17:27 瀏覽:418
白溝法院電話號碼 發布:2025-09-26 19:57:04 瀏覽:707
婚姻法中的夫妻經濟幫助 發布:2025-09-26 19:50:15 瀏覽:306
機關案件檢查工作條例 發布:2025-09-26 19:30:45 瀏覽: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