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約法律效力的存續期限
『壹』 經濟法合同要約
被告人沒有違約,9日,被告發電報給原告表示,在10日內答復,如同意10天後簽約,12月5日交貨,也就是說還沒有簽約啊,就不受原告的約束啊
『貳』 法律上規定要約在什麼時候生效
一、法律上規定要約在什麼時候生效?
法律上規定要約的生效時間是: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我國《合同法》第16條規定,「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可見我國法律採納了到達主義。但對於要約的生效時間還應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1、送達並不一定實際送達到受要約人及其代理人手中,只要要約送達到受要約人所能夠控制的地方(如受要約人的信箱等)即為到達。如果要約人未特定限制時間,應以要約能夠到達的合理時間為准。
2、在要約人發出要約但未到達受要約人之前,要約人可以撤回或修改要約的內容。
3、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統接受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的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未指定特定系統的,該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的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參見《合同法》第16條)。
二、要約的有效期是多久
要約的生效時間還包括要約的存續期間,也就是指要約可在多長時間內發生法律效力。要約的期限由要約人決定,如果要約人沒有明確規定,則只能以要約的具體情況來確定合理期限。具體來說,如果要約沒有明確規定該要約的存續期限,則應區分如下兩種情況:
1、以口頭形式發出的要約,如果要約中沒有規定承諾期限,那麼只有在受要約人立即作出承諾的時候,才能對要約人產生約束力,如果受要約人沒有立即作出承諾,則要約失去效力。
2、以書面形式發出的要約,如果要約人在要約中具體規定了存續期限(如規定本要約有效期限為10天,或規定本要約於某年某月某日前答復有效),則該期限為要約的有效存續期限;如果要約中沒有規定存續期限,則應當確定一段合理時間作為要約存續的期限。合理期限包括三項內容:要約到達受要約人的時間;作出承諾所必要的時間;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所必需的時間。
需要明確的是,要約的生效必須要由受約人作出答復後才可以,因此,如果在受約人不作出答復的情況下,要約的生效需要作出一定的期限規定,在超出規定的期限內,受約人沒有作出回復的,視同要約生效。另外,涉及到以口頭方式發現的要約,應當立即由受約人作出承諾。
延伸閱讀:
收購要約的期限是多久
要約收購失敗會怎麼樣
欠條怎麼寫才能在法律上生效
『叄』 要約有什麼法律效力
要約的法律效力就是要約的拘束力,包括對要約人的拘束力和受要約人的拘束力,前者稱之為要約的形式拘束力,即要約一經生效,要約人不得隨意撤銷或對要約加以限制、變更或擴張。
後者稱之為要約的實質拘束力,指受要約人在要約生效時取得承諾的權利。
要約的法律效力有著自己獨特而豐富的內容,表現為:
1、要約人的義務——形式拘束力和強制要約義務。
(1)要約的形式拘束力是指,要約一經生效,要約人即應受到要約的拘束,不得撤回、撤銷或對要約加以限制、變更和擴張,學理上也稱其為要約的不可撤銷性。
要約的形式拘束力實質上是要約人的先合同義務,在合同締結過程中如果要約人違反了該先合同義務,致使合同不成立或無效,要約人應當承擔締約過失責任。
(2)要約人的第二個義務是強制要約義務。強制要約義務發生在證券法中,指收購者收購目標公司的股份。
使其有表決權股份的持有量達到該公司有表決權股份總數的一定比例時,法律強制其向所有股東發出收購要約的制度。
(3)要約法律效力的存續期限擴展閱讀:
1、法律生效的范圍。包括:
(1)時間效力,指法律開始生效的時間和終止生效的時間;
(2)空間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領海、領空),通常全國性法律適用於全國,地方性法規僅在本地區有效;
(3)對人的效力,指法律對什麼人生效,如有的法律適用於全國公民,有的法律只適用於一部分公民。
2、通常,法律效力可以分為規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
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狹義的法律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圍或適用范圍,即法律對什麼人、什麼事、在什麼地方和什麼時間有約束力。
本章所講的法律效力,即狹義的法律效力。
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指判決書、裁定書、逮捕證、許可證的法律效力。
3、法律對人的效力在世界各國的法律實踐中先後採用過四種對人的效力的原則:
①屬人主義,即法律只適用於本國公民,不論其身在國內還是國外;非本國公民即便身在該國領域也不適用。
②屬地主義,法律適用於該國管轄地區內的所有人,不論是否本國公民,都受法律約束和法律保護;本國公民不在本國,則不受本國法律的約束和保護。
③保護主義,即以維護本國利益作為是否適用本國法律的依據;任何侵害本國利益的人,不論其國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該國法律的追究。
④以屬地主義為主,與屬人主義、保護主義相結合。
這是近代以來多數國家所採用的原則。
採用這種原則的原因是:既要維護本國利益,堅持本國主權,又要尊重他國主權,照顧法律適用中的實際可能性。
『肆』 合同存續期是什麼意思
合同存續期是指和相關單位簽訂的有有效期的協議還在有效期內。
一個合同的訂立需要經過要約和承諾兩個階段,要約在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
要約生效之前,締約當事人之間尚未形成信用關系,因此談不上對該信用的違反。
雙方只有在要約生效的情況下,才可能基於彼此信賴而為締結合同做必要的准備。此時,要約人和受要約人基於誠實信用原則都應當承擔必要的注意義務,先合同義務因此產生。
(4)要約法律效力的存續期限擴展閱讀:
到期前不付息的零息債券(zero-coupon bond)的存續期,等同於其距離債券到期的年數(term to maturity)。 所有在到期前有付利息的債券的存續期,均較其距離到期的年數為短。 另外,若一切其他條件相同,票面利率越高,債券的存續期則越短。
由於債券都在到期前支付(零息債券除外),這種支付影響了現金流的現值和債券價格對利率的敏感性。存續期既考慮了到期前的長短,又考慮了提前支付。因而可以將存續期看成是債券或抵押貸款的平均壽命的衡量。
股票是沒有存續期的,封閉式基金是有存續期的,就是他在哪一段時間可以繼續存在,當存續期結束以後,將被清算.比方說某個基金的存續期是到08年1月1日,那麼當這個時間到來的時候,基金將賣出手上的股票,變成現金。
『伍』 要約的承諾期限計算
那什麼,你忽略了特別法條與普通法條之間的關系了。
一般情況要約確實是到達生效,但是24條是特別法條,它是對「以信件或者電報作出的要約」的「到達」作了特別的規定,即這種要約的到達「自信件載明的日期或者電報交發之日」被視為要約達到受要約人之日。
比如,甲寫信給乙,信件下面寫上了「2012年12月1日為寫信時間」和「要約有效期是10天」,然後他12月2日去寄信,信件12月4日才到達受要約人乙。一般情況,乙的承諾期限應從12月5日開始,但是因為有了24條對信件要約的特別規定,所以,乙的承諾期限應從12月2日零點起算,12月11日
24點止。(特別說明:法條內規定「之日起算」無特別說明是指當天的「次日零點」)
那「信件未載明日期」就更好理解了,就是信件上沒有任何錶明信件是什麼時候寫的,但卻寫了「要約有效期10天。」甲仍然是12月1日寫,12月2日寄,信也仍然12月4日到。那麼信封上就會有「12月2日」的郵戳,但因為信上未寫日期,所以「承諾期限自投寄該信件的郵戳日期(12月2日)開始計算」也就是12月3日零點起算,12月12日
24點止。
明白了嗎?
『陸』 合同法:承諾必須在要約的存續期間內作出
承抄諾,是指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承諾的法律效力在於,承諾一經作出,並送達要約人,合同即告成立,要約人不得加以拒絕。
承諾的方式:
(1)以口頭或書面的方式表示承諾,這是表示承諾的一般方式。
(2)以行為方式表示承諾。
《合同法》第22條規定:「承諾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表明可以通過行為作出承諾的除外。」這就是說,承諾的法律形式是通知,通知的方式是指受要約人以明示的方式作出承諾,包括採用對話、信件、電報、電傳明確表達承諾的意圖。但是,合同法關於承諾方式的規定屬於任意性規定,要約人完全可以在要約中確定其他特殊的承諾方式。同時,根據交易習慣,也可以採用法律不禁止的承諾方式。如果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的內容並不禁止以行為承諾,則受要約人可通過一定的行為作出承諾。
『柒』 簡述要約失效的幾種情況
要約的失效,也可以稱為要約的消滅或者要約的終止,指要約喪失法律效力,要約人與受要約人均不再受其約束。要約人不再承擔接受承諾的義務,受要約人亦不再享有通過承諾使合同得以成立的權利。
1.對要約的拒絕
受要約人接到要約後,通知要約人不同意與之簽訂合同,則拒絕了要約。在拒絕要約的通知到達要約人時,該要約失去法律效力。如果受要約人的回復沒有作出承諾,但提出了一些條件,要約人在規定期限內仍不作答復,可以視為拒絕要約。
2.要約人撤銷要約
要約被撤銷當然使要約失效。
3.受要約人未在承諾期限內承諾
要約中確定了承諾期限的,表明要約人規定了要約發生法律效力的期限,超過這個期限不承諾,要約的效力當然歸於消滅。最通常的情形是,要約中沒有規定承諾期限,受要約人也不對要約作答復,這種情況下,要約什麼時候失效?一般而言,在通常的情況下如果要約人發出要約後一段合理期間內沒有收到承諾,則要約失效。本項的承諾期限包括合理的期限。確定該合理期間當然要考慮到通訊方式的便捷程度。
4.受要約人對要約的內容作出實質性變更
受要約人對一項要約的內容作出實質性的變更,為反要約。反要約是否就使原要約失去效力呢?一般的看法是,提出反要約就是對要約的拒絕,使要約失去效力,要約人即不受其要約的拘束。
『捌』 要約於何時發生法律效力,要約法律效力包括哪
1、要約的生效時間在要約的生效時間上,我國採用到達主義,即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應回注意的是:
(1)到達是答指要約送達受要約人控制的地方,如信件投入私人信箱,到達單位的傳達室等,並要求受要約人拆開信件並了解內容。
(2)採用數據電文方式發出的要約,收件人指定特定接受數據電文系統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的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未指定特定系統的,該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的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
2、要約的存續期間要約的存續期間是指要約在多長時間內持續具有法律效力。一般來說,要約中規定了要約的有效期間的,則在該期間內有效;如果要約中沒有規定有效期間的,則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口頭要約對方沒有即時作出承諾的,要約便失效;書面要約的有效期間為合理期間。
包括:1、要約人的義務——形式拘束力和強制要約義務。
2、要約人的權利——要約人的撤銷權
3、受要約人的義務——強制承諾義務和締約之中的保密、通知等義務
4、受要約人的權利——受要約人的承諾權
『玖』 合同法中的要約有效期跟承諾期限是不是一回事
看了你問的那些追問,感覺你應該是沒有實打實的做過要約的吧。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要約的有效期跟承諾期限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雖說他們是不同的概念,但並不是說他們的所指的時間一定不同。這么說吧,一般的要約,裡面要麼會寫上要約的有效期到什麼時候結束,或是承諾期限是幾天。一般情況下來說,只要寫下一個就可以了,因為同時寫上要約有有效期或是承諾期限,那是有種畫蛇添足的意思,所以真正會寫要約的人,是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的。要約的有效期,就是說如果受要約人在這個要約有效期能把承諾通知傳達到要約人,那麼要約人就必須遵守接受,這個如果你參與過投標的話,你應該知道,投標會有一個投標有效期,其實這個投標有效期就是要約有效期,投標有效期其實是用來約束投標人跟招標人的,對於投標人,投標書上面那些單價什麼的,你在這人有效期內要保證不能改變,並且,如果招標人在有效期內確定投標人中標,並把投標通知發出去了,那麼投標人必須跟招標人簽定合同,否則就會沒收投標人的投標保證金。當然,如果招標人發了中標通知是在投標有效期之後,那招標人,也就是發出要約的一方,有權不接受這個中標結果,不與招標人簽定合同,投標保證金也不人被沒收。這兒的投標有效期,也就是要約有效期,與要約的承諾期限有什麼不同呢?投標有效期是從投標截止日期開始的,具體多長時間,這個是招標公告中規定的,也就是說投標有效期是很明確的。而從投標這種行為來看,其承諾期限是怎麼計算的呢?其承諾期限在投標書中是不會限定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因為投標書只會寫明投標書的有效期是到什麼時候,而不會無意義的寫上承諾期限,因為你如果寫承諾期限的最後一天在投標有效期前的話,那這個投標書會被視為廢標的。所以理論上來說,投標書的承諾期限的截止時間是投標有效期的截止時間。而如果非要確定投標書的承諾期限的起始時間,那就一點意義都沒有了。合同法中確定承諾期限的起算的條款,那是對於一些要約中,寫明了多少天內承諾有效,而沒有寫明自哪一天開始計算承諾期限的情況。也就是如果信件中寫明了信件是哪一天寫的,或是明確寫了承諾期限從哪一天開始,那這些都是承諾期限的起算時間點,而如果沒有寫明這些,那就按要約信件上面的寄出郵戳之日開始計算。在這種寫明了承諾期限是多少天,而不寫要約有效期是到什麼時候的情況下,承諾期限的截止日期也就是要約有效期的截止日期。當然如果也寫了要約有效期的話,那這個要約有效期的截止時間一定會在承諾期限的後面。否則,要約都沒有效了,承諾有效期再長也沒有意義。這就是你可能經常會看到的一句話:承諾必須在要約有效期內做出。
最後歸納一下,只要弄清楚承諾期限的截止日期跟要約有效期的截止日期就行了。法律上規定的承諾期限的起算時間點,其實也只是為了來確定承諾期限的截止時間點的哦
『拾』 要約和承諾的法律效力是什麼
要約的法律效力
要約的法律效力是指要約的生效及對要約人、受約人的約束力。它包括:
(1)對要約人的拘束力
即指要約一經生效,要約人即受到要約的拘束,不得撤回、隨意撤銷,或者對要約加以限制、變更和擴張。從而保護受約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交易安全。不過,為了適應市場交易的實際需要,法律允許要約人在一定條件下,即在受約人承諾前有限度地撤回、撤銷要約或者變更要約的內容。
(2)對受約人的拘束力
是指受約人在要約生效時即取得承諾的權利,即取得依其承諾而成立合同的法律地位。正是因為這種權利,所以受約人可以承諾,也可以不予承諾。這種權利只能由受約人行使,不能隨意轉讓,否則承諾對要約人不產生法律效力。如果要約人在要約中明確規定受約人可以將承諾的資格轉讓,或者受約人轉讓得到要約人的許可,這種轉讓是有效的。
(3)要約的生效時間
即要約產生法律約束力的時間。合同法規定,要約的生效時間為要約到達受約人時開始。
(4)要約的存續期間
要約的存續期間是指要約發生法律效力的期限,也即受約人得以承諾的期間。一般而言,要約的存續期間由要約人確定,受約人必須在此期間內作出承諾,要約才能對要約人產生拘束力。如果要約人沒有確定,則根據要約的具體情況,考慮受要約人能夠收到要約所必需的時間、受要約人作出承諾所必需的時間和承諾到達要約人所必需的時間而確定一個合理的期間。 承諾的法律效力在於,承諾一經作出,並送達要約人,合同即告成立,要約人不得加以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