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治規是不就是法律知識

法治規是不就是法律知識

發布時間: 2021-03-14 03:35:17

『壹』 急需關於法治的知識問答題目和答案

法治原抄則的基本要求是?
法律沒有溯及襲既往的效力,是法治原則的基本要求;立法法第八十四條也明確規定,沒有特別規定法律不溯及既往。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社會主義法治原則的基本要求。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知識問答
http://www.huaning.gov.cn/gov/zzshownews.asp?newsid=2810

『貳』 道德與法治的問題規則有哪幾種

道德與法治的知識點有三類,第一,走進社會生活。第二,遵守社會規則。第三,遵守交通規則,遵守社會公德和秩序,養成文明行為習慣,提高自身素質。常常看到記者們為了掌握事情內幕而採取偷拍的方式,將其公之於眾。我想:站在世俗的角度看,這的確是大快人心,懲惡揚善;但是從道德角度看,又似乎有點不近人情、不合道義。我還曾一度認為,這種行為正在法律上也未必站的住腳。但事實上,所謂「法不容情」,在大眾傳播這一特殊領域,法律和道德常常與傳媒發生錯綜復雜的關系。
民法上規定,公民的肖像權不得受侵犯,任何人不能擅自使用他人肖像。但又特別指出,在新聞報紙中,采訪或爆光不文明現象而使用公民肖像的行為,是不違法的。由此看來,「焦點訪談」的做法是合法的,但的確是不喝道德標準的。法律是國家以國家強制力為保障實施的,任何自然人和單位人都必須遵守。而道德只是人們自覺形成的某些行為共同意識,較之法律而言,自然少了一些約束力,也就不強制人們去執行。作為大眾傳播這一職業,必然要遵守法律;而出於一種敬業、責任之心,有時必然和傳統道德發生沖撞。

『叄』 法制教育內容有哪些

法制教育的主要內容:

①教育學生懂得什麼是社會主義民主,怎樣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懂得在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社會和集體的利益以及人民的民主權利。

②教育學生懂得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制定一切法律的依據,是保證建設現代化社會主義強國的強大武器,每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都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又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人人都要養成遵守憲法,維護憲法的觀念和習慣,同違反和破壞憲法的行為進行斗爭。

③要讓學生了解社會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法制的辯證統一關系。懂得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礎,而法制是民主的體現和保障,目的在於保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調動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要教育學生正確使用民主權利,運用社會主義法制這一武器,保護人民的民主權利,打擊反革命分子和各種刑事犯罪分子的破壞活動,維護社會秩序。

④對學生進行法律常識的教育,使學生懂得什麼是法,法的階級本質和作用,以及有關的政策法令。引導學生自覺遵守法律,並勇於同一切違法現象作斗爭。

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是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艱巨的任務。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法治教育,越來越顯示出它在思想政治工作實踐中的重要位置。首先從穩定局勢看,需要深入普法,進行法治教育。

『肆』 法治是以法制為基礎的對還是錯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一個非常精闢的、非常科學的命題,版深化了黨對於法治規律、權社會建設規律、黨的執政規律的認識。要更加重視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作用,同時也要培養一批又一批卓越的治國理政的法律人才,對各級領導幹部進行法律知識的普及、法治理念的教育和法治思維方式的訓練。
法治國家首先是一個法治政府,用法律來制約和監督權力,就是要制約和監督行政權力,如城建、工商、稅務、交通等執法權力部門,如果對這樣一些強大的行政權力沒有有效的法律制約的話,對公民權利的侵害就不可避免。一方面要用人民群眾的權利來制約和監督公權力;另一方面要把公共權力分解為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實現公共權力之間內部的有效監督和制約。要進一步理順不同執法部門之間的權力邊界,然後進一步規范執法行為,另外還要有一些跨部門的綜合執法機構,現在有很多省市建立了綜合的執法機構,比如執法大隊,就是解決這些誰也不管的事,或者說都想管而管不好的事

『伍』 談談如何將法律常識,法治思維,法治風尚等在教育教學

在實際工作中,高校的管理者還應身體力行,把法治思維方式運用到管理工作中。高校管理者制定決策、辦事情的過程、步驟、方式、時限等也應符合法律、法規規章的要求。在關系學生重要利益的事項上,尤其在學生違紀處理、宿舍使用、學籍事務等方面,切忌利用手中權力資源,輕視甚至漠視大學生權利保障。要做到信息公開,使學生在正式程序中獲得表達民主願望的機會,消除學生對規章制度的抵抗情緒,進而樹立大學生對法治的信心。
高校領導幹部必須發揮遵法守法示範作用,領導幹部帶頭模範守法是建設法治校園的關鍵。高校領導幹部必須牢固樹立有權力就有責任,有權利就有義務的觀念,自覺接受監督。高校要加強依法治校,堅持校務公開,保障學生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為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提供條件。高校的管理水平和法治狀況會直接影響大學生對法治的信念,進而影響大學生法治思維。高校管理者要秉承依法治校,努力實現高校管理的法治化,營造校園法治氛圍。
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是人的基本素質。在大學學習中,不僅要重視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更要加強法律素質培養。法律素質指人們學法、遵法、守法的素養和能力。掌握必備的法律知識,樹立法律理念,才能養成法治思維方式。
培養大學生的法律素質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將以往重視法律知識講授轉變為使學生增強法律意識,領會法律精神,以及法治思維方式的培養。對在校大學生來說,即使有再多的學時分配,也不能讓學生完全掌握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法律條文具體內容,因此,要求授課教師努力改革和探索課堂教學方式和方法。由於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法治思維方式等內容相對比較抽象和枯燥,採用傳統講授科學知識的教學方法必然會成為空洞簡單的說教,無法激發學生學習法律培養法治理念的興趣。在課程講授過程中,應把思想道德素質與法律素質的培養結合起來,而不能完全界限分明地為完成教學任務而講道德和講法律。
法治思維是一種在法律實踐中訓練、培養和應用的思維方式。只是靠學習、記憶法律知識,脫離具體的法律生活和法律實踐,不可能養成法治思維方式。只有通過參與各種法律活動,在法律實踐中運用法律知識和方法思考、分析、解決法律問題,才能養成自覺的法律思維習慣。隨著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不斷推進,大學生參與法律實踐的機會和途徑越來越多。如可以通過網路參與法律徵集意見討論,可以申請參加法律聽證會,可以參加法院公開審判的旁聽,在實際生活中可以合法行使監督的權利,等等。

『陸』 小學生法制教育知識

小學生法制教育知識

1、竊盜罪

所謂竊盜罪,就是指『偷東西』。在沒經過主人的同意下,隨便取走他人的財物,包括錢和物品。

2、恐嚇取財罪

就是用不當的手法,包括:恐嚇、威脅、暴力等,向別的同學借錢不還或強索金錢。

3、強盜罪

是拿著武器,如:刀械、棒棍或其他具有危險性的東西,威脅同學,使他不敢反抗,然後強行奪取身上的財物。

4、傷害罪

因為打架造成別人身體上、健康上的傷害,依據受傷程度可細分為:『普通傷害罪』、『重傷罪』、『普通傷害罪之加重結果犯』。

5、施打、吸用麻醉葯品

所謂的『麻醉葯品』就是指『毒品』,因為錯誤的使用麻醉葯品,會影響身體的健康,因此,除了在醫院由醫生合法使用外,私下吸用麻醉葯品都是違法的行為。

另外,雖然本身沒有吸毒,但若有販賣麻醉葯品,也是犯法的行為。

6、賭博罪

同學們在學校玩耍時,不論是用金錢或是物品當籌碼,都不可以玩賭博性的玩具或游戲。除了不可以從事賭博性的行為外,也不可以提供別人從事賭博的工具或環境,否則就算你沒有玩,你還是犯了法。

7、毀壞公物

不論在學校或是公共場合,只要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而是給大家共同使用的東西,就是公共物品。同學應該小心使用並愛惜公物,不可以隨便破壞、毀損或丟掉公物。

(6)法治規是不就是法律知識擴展閱讀

1、自己在家遇到有人敲門時,可採取以下措施。

(1)平時一人在家,要鎖好院門、房門、防盜門、防護欄等。出去玩耍要關好門窗,千萬別忘記鎖門,防止盜賊潛入。

(2)鑰匙要保管好,要注意把鑰匙放在衣服里,不要放在外面,以防壞人跟蹤入室。

(3)當有人敲門時,一定要問清來意,對不熟悉或不認識的人,堅決不要開門。特別是遇到有陌生人以修理工、推銷員的身份要求開門時,說明家裡不需要,請其走開。或可尋找其他借口,請其不要打擾。

(4)當壞人慾強行闖入,可到窗口、陽台等處高聲喊叫鄰居或去打報警電話嚇跑壞人。

2、如果被人毆打

第一、設法與才老師或家長取得聯系,以便盡快得到救助。

第二、及時治療。

第三、妥善保管包看病治療的醫院單據和診斷書,以備後用。

第四、及時報案,要報清出事的時間、地點、打人兇手的特徵。

3、有人拉你參與打架時

(1)自己堅決不去。不管這件事和你是否有關,不管矛盾雙方和你本人的關系如何,你都不能參與。

(2)設法勸阻。盡自己的最大的能力說服對方,表明打架的危害性。

(3)及時報告。如果勸服不了,就及時向老師、家長或學校門衛、學校領導報告,嚴重的要打110報警。

4、有人搶奪你的錢物時

一旦遇到這種情況,應當以盡量減少損失、減少皮內痛苦為主進行對付。遭搶之時,要努力掙脫,盡快逃離,一邊跑一邊呼喊:「有壞人搶劫呀!」如果掙脫時有物品帶不走,如帽子掉地下了,書包被拉住了,就不要顧這些,以自身掙脫為主。掙扎,喊叫,跑就代表著你斗爭的勇氣。

5、如何預防被偷盜

首先,要注意對家庭財產的保密。家中的貴重物品、現金、債券及股票等,不能輕易露底,包括對某些親友、鄰居。

不要將家中鑰匙隨便交給他人使用,防止居心不良的人從中偷配鑰匙,尋機行竊;如果鑰匙丟失,要馬上換鎖;

不能與萍水相逢、不明底細的人交往,更不能帶到家中來做客,防止「引狼入室」……外出時,盡量不要帶大量現金;當人多擁擠時,千萬不要只顧搶購物品、車票而忽視提包安全,要用手、身體護住財物,並時刻警惕身邊舉止不正常的人…

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遵守有關紀律,依法辦事,嚴格恪守法律規范就叫遵紀守法。有的同學認為,講紀律就沒有自由,講自由就不能受紀律的約束。這種看法是錯誤的。

俗語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自由是相對的,是有條件的。鳥在空中飛翔,它們是自由的;魚在水中嬉遊,它們是自由的。但如果把鳥放入水中,讓魚離開了水,那麼它們不僅得不到自由,而且很快就會死掉。人走在馬路上是自由的,但如果不遵守交通規則,亂走馬路,被車輛撞倒,那就失去了行走的自由。

參考資料教育部全國青少年普法網——小學生法制教育

『柒』 關於法律知識的內容

一、法制教育手抄報內容資料:法制教育是什麼?
法制教育是以普及法律常識,增強人們的法律意識,培養人們維護和遵守法律的行為習慣目的的宣傳教育活動。這是預防犯罪的重要措施。
法制教育的基礎工作是普及法律常識,也包括遵守法律的習慣養成和評價。
普及法律常識根據不同的對象,進行不同法律常識教育,不搞一刀切。對未成年人進行法律常識教育,在內容上應以他們生活、學習有直接關聯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刑法以及交通法規等法律法規為重點,使他們通過耳熟能詳的法律知識的學習,初步樹立法制觀念和守法意識。
開展法制教育要規范和科學。要通過准確、通俗的法律知識宣傳和法律行為評價,指導未成年人的行為。要堅持實踐原則,採取多種形式走出課堂、書本,提高法制教育的效果。這當中,正面教育十分重要。法制教育固然要運作案例進行教育,但必須是用分析、批判的立場、觀點,情節介紹要適度,避免案情的消極影響,避免未成年人的模仿和嘗試。
二、法制教育手抄報內容資料:法制教育心得體會
1、法制教育心得體會一
教育對於種子是陽光,對於樹林是水,對於稻田是肥料……而對於我們少年兒童,是走上到的殿堂的梯子.
能讓人該過自新.要是盜賊、人犯,從小接受過法制教育,有著滿心道德,那他們還會成為罪犯嗎?由此說明,法制教育是不可忽視的。所以,我覺得學好法制教育就是學會做人,就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它教會我們遵守守則,小學生要遵守《小學是守則》,員工要遵守公司條例,而每個公民都要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正是「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它教會我們不要迷戀電子游戲機,不吸煙,不喝酒,不打人和小偷小摸。玩電子游戲會讓我們成績下降,也浪費金錢;吸煙喝酒有害身體,打人和小偷小摸是不良行為。它還教我們怎樣防火與自救,城市不能隨便放鞭炮等等。
所以,我們要認真學好法制教育,做個有文化、講文明的國之棟梁。
犯罪,犯法它們是兄弟?不,不是。它們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詞語。
2、法制教育心得體會二
犯罪,犯法,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做,它是我們每個人都做過的一件事。
而犯罪呢!它是一顆長滿刺的玫瑰,美麗誘人,但是會讓我們流血流淚。
不要自以為是地說:「我們是未成年人,犯罪沒有關系。」在此,我要嚴肅地告訴你:「不,你說錯了。18周歲以下的我們是不能犯這5種罪的:殺人、放火、搶劫、投毒、故意傷害造成他人重傷。」
不也不要滿不在乎地說:「我一定不會做這些事情。」因為,就拿我們認為離我們最遙遠的投毒來說吧。
曾經有多少人這么認為過:毒品有什麼了不起,我一定能抵制它,那寫吸毒的人一定是非常不堅強的人。但是,又有多少這么認為過的人能逃出毒品的魔掌中呢?不要認為它離我們遙遠,因為它就在我們身邊呀。說不定,在無意中,毒品已經走進你的生活。
3、法制教育心得體會三
在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中,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我們負有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為此,我們對當前青少年犯罪的現狀、特點、成因進行了調查,對如何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和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作了一些探索
面對當前部分青少年法律和紀律觀念淡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不強,青少年違法犯罪呈低齡化趨勢的現狀,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成為當務之急。

『捌』 法治是什麼--淵源、規誡與價值(4)

二、法治的主要規誡
(一)富勒、萊茲和菲尼斯的界說富勒在《法律之德》一書里把法律之德區分為內在之德和外在之德,認為法治是法律內在之德的一部分1.在他看來,具備法治品德的法律制度由八個要素構成:一般性、公布或公開、可預期、明確、無內在矛盾、可遵循性、穩定性、同一性2.富勒的八項要求中的第一項「一般性」其實指的不過是應該有法律規則,其他七項都是關於法律規則怎樣才能夠被遵循。可以說,這八項要求表述了法治的兩個基本原則,一是必須有規則,二是規則必須能夠被遵循。這兩個原則在邏輯上並沒有超出我們在前文提及的亞里士多德關於法治的形式要件的兩個方面,但在實體上已經有了較為豐富的內涵。應該注意的是,這兩個原則表面看起來與我們經常說的「有法可依」、「依法辦?quot;頗為相似,但細細推究起來,卻是很不相同的3.富勒的重心放在」法律可依「。也就是說,為了能夠被遵循,法律必須具有某些品德。有的學者認為,富勒的後七項要求表述了合格的法律應當具備的兩個特徵:」可知性「和」可用性「。也就是說,為了讓規則的接收者知道他們被命令去做什麼,命令必須是公開的、協調的、不矛盾的、清楚得足以明白的,而且不能改變過快;為了規則的接收者去做他們被命令去做的事情,命令必須是可預期的(不溯及既往)、不相矛盾或抵觸的,並且在物理上、精神上或環境上不是對被命令的人來講不可能遵循4.還要注意的是,富勒認為,他所歸納的法治原則是法律存在的必備要素,一種法律制度在某種程度上必定與法治相符合,因為在法律和道德之間存在一種本質的聯系。
萊茲也把法治看做法律制度的一種重要品德。他指出,廣義的法治指一切人都服從法律並受法律的統治。但是,按照政治法律理論,法治又作狹義解,表示政府應由法律來統治並服從法律。這種意義上的法治理想通常用一個習語來表達:「法治而非人治」,但這句話的意思又是模糊的,因為政府的治理必須既通過法律也通過人。有這樣一種說法:法治意味著一切政府行為必須基於法律並由法律賦予權威。萊茲問道,這樣的說法是不是同義反復呢?因為不由法律賦予權威的行為不可能是作為一個政府的治理行為,它們不具備法律效果並通常是非法的。萊茲認為,如果區分作為政治概念的「治理」和作為法律概念的「治理」,同時區分專業意義上的「法律」和非專業意義上的「法律」,那麼就可以避免同義反復。因為,法治所訴求的是作為政治概念的治理,即有權勢的人和官府里的人像其他人那樣服從法律;法治意義上的法律不是律師眼裡的法律,而是非法律專業的普通人眼裡的法律,即一套公開、普遍並且相對穩定的規則。不過,萊茲馬上補充說,法治原理並不否認法律制度既由公開、普遍和相對穩定的規則,也由特定的、細節性的規則構成,後一種規則是行政官、法官和律師一類人手裡的十分重要的工具。法治原理所要求的只是特定規則的製作必須受公開的相對穩定的一般規則的指導5.萊茲接著指出,法治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人們應該受法律的統治並服從法律;二是法律應該讓人們能夠受其引導。他認為,應該關注的是後一種含義。因為一個人只是在不破壞法律的意義上遵守法律,只有當他的法律知識構成了他守法理由的一部分時,他才服從法律。所以,法律要被人們服從,就必須能夠引導人們的行為。為此,他提出了法治的八條原則:第一,法律必須是可預期的、公開的和明確的。這是一條最根本的原則。第二,法律必須是相對穩定的。第三,必須在公開、穩定、明確而又一般的規則的指導下制定特定的法律命令或行政指令。第四,必須保障司法獨立。第五,必須遵守像公平審判、不偏不倚那樣的自然正義原則。第六,法院應該有權審查政府其他部門的行為以判定其是否合乎法律。第七,到法院打官司應該是容易的。第八,不容許執法機構的自由裁量權歪曲法律。6

『玖』 法治是以法制為基礎的是對還是錯

「有法可依」是法治的基礎。中國有句俗話:「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內針對法律制度缺乏容的問題,中國的法制建設首先從立法開始。至今,中國已經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主要領域都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法治的關鍵。中國憲法規定,一切國家機關、武裝力量,各政黨和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單位和所有公民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在依法問題上,別無例外。「執法必嚴」是法治的必然要求。只要法是「良法」,那麼執法越嚴格,民主的意志就越能得到實現。「違法必究」是法治的最終保障。違法而不追究,法律必將失去權威和人們的信仰,也必將鼓勵違法,最終使法律形同虛設。

熱點內容
行政訴訟法第七版修改內容 發布:2025-09-25 10:58:03 瀏覽:545
法院年輕幹警 發布:2025-09-25 10:57:56 瀏覽:334
腳縫裂用什麼辦法治療 發布:2025-09-25 10:51:23 瀏覽:36
法律知識普及現狀 發布:2025-09-25 10:51:21 瀏覽:218
掙錢的寫在刑法里了 發布:2025-09-25 10:51:20 瀏覽:71
法治縣創建方案 發布:2025-09-25 10:35:48 瀏覽:189
哈爾濱一法官在單位遇害 發布:2025-09-25 10:30:02 瀏覽:279
公正法治6 發布:2025-09-25 10:23:42 瀏覽:984
依法治校必要性 發布:2025-09-25 10:01:58 瀏覽:464
如何理解行政訴訟法四十六條 發布:2025-09-25 09:57:33 瀏覽: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