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委託的法律效力
『壹』 授權委託書一定要經過公證才具備法律效力嗎
授權委託書不是必須經過公證的,但經過公證後效力更高不容易被推翻。
這種說法是正確的版。
從法律上來講,權只要授權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不能力委託辦理的事項合法,並由委託人親自在委託人處簽名確認的,該協議即具有法律效力。
(1)轉委託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委託他人代表自己行使自己的合法權益,委託人在行使權力時需出具委託人的法律文書。而委託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反悔委託事項。被委託人如果做出違背國家法律的任何權益,委託人有權終止委託協議,在委託人的委託書上的合法權益內,被委託人行使的全部職責和責任都將由委託人承擔,被委託人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貳』 轉委託的法律效力 如果在雙方簽字的委託書上載明委託人有轉委託的權利 那麼轉委託有法律效力嗎
通常有效。民事合同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合同書上載明可以轉委託,那麼通常都是可以的。當然也有例外的情況,比如建築工程不允許整體轉包等等,這是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沒有特殊情況都是可以轉委託的
『叄』 訴訟代表人委託的訴訟代理人的法律效力問題
以下回答由「濟南商律師」提供,如需轉述請註明出處:
其從事的代理活動的法律效力僅及於訴訟代表人本人,除非其經所有當事人委託授權。
根據我國的民事訴訟法,訴訟代理人是由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的委託產生。在排除了法定代理的情況下,委託訴訟代理人都是在授權之下產生的。那麼反觀訴訟代表人,他僅僅是一個所有當事人的代表。法律規定他的一些行為可以及於全體當事人,但是並沒有規定他的所有訴訟行為及於全體當事人。事實上,法律也斷然不會這么規定,因為這么規定是十分不利於當事人利益保護的。
可見,在訴訟代表人委託代理人的情況下,這個訴訟代理人僅僅得到了代表人的授權,而不是天然的獲得了將授權及於全部當事人的能力。他僅僅可以是算作代表人的代理人。但是,在實務中,很多情況下,為了訴訟方便,代表人的代理人
也會同樣獲得全體當事人的授權,以使自己可以在訴訟中獲得更大的發言權,更好的為當事人服務,防止出現一方當事人卻委託了不同的代理人的情況。
因此,綜上所訴,代理人從事的代理活動的法律效力僅及於訴訟代表人本人,除非其經所有當事人委託授權,成為所有當事人的代理人。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肆』 什麼樣的委託書才有法律效力
只要是雙方具有簽訂委託書的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委託事項不違反現行法律法規,委託書就是合法有效的。
如果是涉外的民事委託書,需要經過公證機關公證才具有法律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十五條 民事法律行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實;
3、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六十五條民事法律行為的委託代理,可以用書面形式,也可以用口頭形式。法律規定用書面形式的,應當用書面形式。
書面委託代理的授權委託書應當載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代理事項、許可權和期間,並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
委託書授權不明的,被代理人應當向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四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委託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或者其他人代理訴訟。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寄交或者託交的授權委託書,應當經所在國公證機關證明,並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或者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該所在國訂立的有關條約中規定的證明手續後,才具有效力。
(4)轉委託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委託書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見:民法通則第六十五條民事法律行為的委託代理,可以用書面形式,也可以用口頭形式。法律規定用書面形式的,應當用書面形式。
書面委託代理的授權委託書應當載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代理事項、許可權和期間,並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
委託書授權不明的,被代理人應當向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第六十六條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的行為,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民事責任。未經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
委託書是法律文書的一種,都具有法律效力。但是他們的法律效力范圍視委託書的種類而定。委託分為一般委託和代理委託。
一般委託被委託人要在委託人的意願下進行法律活動(如:訴訟,立遺囑,財產分割等),被委託人不得擅自放棄委託人的權利或處分財產,否則無效。
代理委託被委託人享有委託人的所有權利(如:財產處分,撤訴等)且具有委託人做出行為的同等法律效力。委託書的形式有口頭式和書面式之分,一般多為書面式。公證是使委託書具有直接證據的效力(除有確切證據外不用辨別委託書真偽)。所以說公正是起到強化作用,不是委託書具有法律效力的必需要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伍』 有轉委託權的受託人在將委託權轉給他人時需要告訴委託人或事後取得委託人同意嗎另如其辦理事項損害了委
轉委託原則上應當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事先授權或事後追認)。根據民法通則第68條和合同法第400條的規定,代理人轉委託他人代理的,應當事先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事先沒有取得被代理人同意的,代理人應當在事後及時告訴被代理人,徵得被代理人的同意。
在緊急情況下,代理人為了維護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而轉委託的,不論被代理人是否同意,均依法產生轉委託的法律效力。
『陸』 轉委託的法律規則及適用情況有哪些
轉委託是指代理人為了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將其享有的代理權的全部或一部分轉委託給他人行使的行為。其中,接受轉委託的人叫做復代理人或再代理人。相應地,代理人選任復代理人,並向其轉授代理權的權利稱為復任權。從各方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總體講,稱做復代理關系。
『柒』 行政機關在接受上級機關委託執法後轉委託的效力
在我國行政機關在接受上級機關委託執法後不得轉委託,轉委託無效,因為行政執法的委託不是普通的民事中的委託,被委託的是行政權力和職能,受委託的行政機關無權將本不屬於自己的職能再委託給別的機關。如果受委託的機關自行轉委託,該轉委託無效,接受該轉委託的機關的行為,應當視為轉委託組織的行為,同樣的,由上級機關即原來的委託機關負責。我國法律中都有類似的相關規定。我國《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都規定了關於委託執法的情形。《行政處罰法》第18條第1款規定:「行政機關依照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規定,可以在其法定許可權內委託符合本法第十九條規定條件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行政機關不得委託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行政許可法》第24條第2款、第3款規定:「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行為應當負責監督,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受委託的行政機關在委託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許可,不得再委託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許可。」
『捌』 未經被委託人同意的轉委託的責任問題
轉委託原則復上應當取得被制代理人的同意(事先授權或事後追認)。根據民法通則第68條和合同法第400條的規定,代理人轉委託他人代理的,應當事先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事先沒有取得被代理人同意的,代理人應當在事後及時告訴被代理人,徵得被代理人的同意。
不過,在緊急情況下,代理人為了維護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而轉委託的,不論被代理人是否同意,均依法產生轉委託的法律效力。
『玖』 哪個知道全權委託書的法律效力啊!
訴訟代理人的全權委託書需要註明委託事項,對於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起反訴或者上訴必須特別授權註明,如果在委託書中僅寫全權委託書,未註明具體委託書項的,視為一般委託。
可以參考相關法律規定: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九條 委託他人代為訴訟,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託書。
授權委託書必須記明委託事項和許可權。訴訟代理人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起反訴或者上訴,必須有委託人的特別授權。
《民訴解釋》第八十九條 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交的授權委託書,應當在開庭審理前送交人民法院。授權委託書僅寫「全權代理」而無具體授權的,訴訟代理人無權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出反訴或者提起上訴。
『拾』 未經委託人同意的轉委託是否有效
轉委託原則上應當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事先授權或事後追認)。根據民法通則第68條和合同法第400條的規定,代理人轉委託他人代理的,應當事先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事先沒有取得被代理人同意的,代理人應當在事後及時告訴被代理人,徵得被代理人的同意。
不過,在緊急情況下,代理人為了維護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而轉委託的,不論被代理人是否同意,均依法產生轉委託的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