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誤傷造成輕傷負法律責任嗎

誤傷造成輕傷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時間: 2021-11-17 09:59:45

1. 民生傷害法律法規比如誤傷算是刑事責任嗎

誤傷也分是否存在過錯。如果存在過錯,輕傷以上承擔刑事責任。若不存在過錯,如意外事件,因為法律不強人所難和刑法一貫的謙抑性,所以不承擔刑事責任。至於是否要承擔民事責任,則需要根據侵權責任法中對具體侵權類型規定,來確定是否承擔民事責任。

2. 如果誤傷造成輕傷需要怎樣付法律刑事責任和賠償

誤傷沒事的 得到對方諒解都不用負刑事責任的。賠錢賠好了就可以 這有點扯淡了。。哪怕不賠一毛也判不了多久,。讓法院調解吧

3. 誤傷致人輕傷怎麼判

根據我的辦案經驗,你說的情況在法律上可能不是誤傷,所以如果對方構成輕傷,還是成立犯罪的。當然,正當防衛除外。如果確已涉嫌刑事犯罪,應盡早委託專業刑事辯護律師介入提供法律幫助和辯護。
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故意傷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司法實踐中對本罪的認定和處罰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 行為人有非法故意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是構成本罪的關鍵。對此應注意以下兩點:(1)傷害行為的非法性是構成本罪的前提。如果傷害行為是合法的,如正當防衛或者緊急避險過程中造成一定傷害的,則不構成犯罪;(2)本罪故意傷害的必須是他人的身體健康。自傷行為不能構成本罪,特殊情況下可能構成其他罪,如軍人戰時為逃避軍事義務自傷身體的,應按照刑法第434條的規定,以戰時自傷罪論處。

2 構成本罪的傷害程度限於輕傷、重傷、傷害致死三種情況。輕傷以下的輕微傷和一般的毆打行為,不能構成本罪。至於重傷、輕傷、輕微傷區分的標准,應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發布的《人體重傷鑒定標准》和《人體輕傷鑒定標准(試行)》的規定為准。

3 本罪主體的刑事責任年齡因傷害程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致人重傷或者傷害致人死亡的,刑事責任年齡為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致人輕傷的,則須已滿16周歲才能構成本罪。

4 對於刑法明確規定以其他罪論處的故意傷害行為,應按照刑法有關條款定罪處罰,而不能以本罪論處。

5 犯本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傷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4. 誤傷至人輕傷 該怎麼判

根據我的辦案經驗,你說的情況在法律上可能不是誤傷,所以如果對方構成輕傷,還是成立犯罪的。當然,正當防衛除外。如果確已涉嫌刑事犯罪,應盡早委託專業刑事辯護律師介入提供法律幫助和辯護。
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故意傷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司法實踐中對本罪的認定和處罰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 行為人有非法故意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是構成本罪的關鍵。對此應注意以下兩點:(1)傷害行為的非法性是構成本罪的前提。如果傷害行為是合法的,如正當防衛或者緊急避險過程中造成一定傷害的,則不構成犯罪;(2)本罪故意傷害的必須是他人的身體健康。自傷行為不能構成本罪,特殊情況下可能構成其他罪,如軍人戰時為逃避軍事義務自傷身體的,應按照刑法第434條的規定,以戰時自傷罪論處。

2 構成本罪的傷害程度限於輕傷、重傷、傷害致死三種情況。輕傷以下的輕微傷和一般的毆打行為,不能構成本罪。至於重傷、輕傷、輕微傷區分的標准,應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發布的《人體重傷鑒定標准》和《人體輕傷鑒定標准(試行)》的規定為准。

3 本罪主體的刑事責任年齡因傷害程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致人重傷或者傷害致人死亡的,刑事責任年齡為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致人輕傷的,則須已滿16周歲才能構成本罪。

4 對於刑法明確規定以其他罪論處的故意傷害行為,應按照刑法有關條款定罪處罰,而不能以本罪論處。

5 犯本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傷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另外根據有關司法解釋,犯本罪的可以附加剝奪政治權利。

故意傷害罪的認定問題

1 故意傷害罪和故意殺人罪主要在以下兩種情形下不易區分:一是故意傷害致死與故意殺人既遂;二是故意傷害與故意殺人未遂。區別兩者的關鍵是查明行為人犯罪故意的具體內容:如果行人具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無論是否造成死亡結果,均應認定為故意殺人罪;如果行為只具有非法的損害他人健康的故意,則無論是否造成他人死亡的結果,都只能認定為故意傷害。

此外,應注意以下三種特殊情況的處理:⑴對於突然實施犯罪,行為人故意的內容不確定或者顧他人死傷的,一般可按其實際造成的結果定罪。造成傷害結果的,定故意傷害罪;造成死亡果的,定故意殺人罪;⑵因打架斗毆致人死亡的,除了明顯具有殺人故意的按故意殺人罪論處外,一般可按故意傷害致死定罪;⑶故意傷害與故意殺人之間的界限確實無法分清的案件,一般可本著疑罪從寬的原則處理。

2 故意傷害(致死)罪與過失致人死亡罪區別的關鍵在於行為人主觀上是否有傷害他人的故意故意傷害致死,行為人雖然沒有殺人的故意卻有損害他人健康的故意,死亡結果的發生完全是故意傷害行為引起的;過失致人死亡,行為人不僅無殺人的故意,而且也無損害他人健康的故,死亡結果的發生完全是過失行為造成的。

3 對於傷害程度的認定,應注意把受傷當時的傷勢和治療後的結果結合起來綜合評定:當時情嚴重,治療後基本恢復正常或者只形成輕傷結果,應以輕傷論;當時傷情並不嚴重,但雖經治療最終呈重傷結果的,應以重傷論。

5. 誤傷造成輕傷會被判刑嗎

1、過失致人輕傷依法不會追究刑事責任與行政違法責任。
過失犯罪是指主觀上沒有預見或預見了輕信可以避免,因疏忽大意造成的犯罪,現行法律,僅對過失致人重傷追究刑事責任。如果被認定為過失致人輕傷,仍然需要承擔受害人方面合理的、必要的民事損失。
但是,究竟是否會被認定為過失致人輕傷,還需要最終由司法機關根據案件調查所認定的事實予以確定。
在某些特定情形下,可能會被認定為「過失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例如,中央電視台2016年3月29日《天網,萬分之一的可能》,曾經描述過一個案件,一輛貨車在高速公路發生故障,停放在緊急停車道上維修,隨車維修工在使用液壓千斤頂時,不小心,將千斤頂踢入行車道,後面的車輛碾壓造成爆胎,受到巨大外力擠壓的千斤頂,飛入對向車道,導致正常行駛一輛轎車內副駕駛受傷,雖然最終結果是重傷,但是即便是輕傷,該維修工基於,將液壓千斤頂踢入行車道的危險後果,沒有預見或預見了輕信可以避免,疏忽大意使自己的行為對不特定的人員或財產造成危害,構成過失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2、過失致人重傷,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115條、235條
司法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17條

6. 誤傷致人輕傷 法律上如何量刑

非故意傷害致人輕傷沒有刑事責任。

你的情況應當承擔相應侵權責任,同時在爭吵中發生毆斗致人傷害,真不一定能認定為過失傷害。從情節上你屬於被動為之,並非你侵害造成,應當認定為對方過錯引發傷害,你並非侵害人或加害人(不過需要有過硬的證據喲)。

7. 造成輕傷害要負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你的刀傷也復還在吧?比那人制輕還是重?輕多少?重多少?

輕傷是一個輕微刑事案件,如果那人願意不告的話,公安會睜隻眼閉隻眼的,最好就是這樣吧。

但是他如果那人執意要告,你就可以這樣抗辯:
1.他先動手的——這樣的話你就是正當防衛,沒有任何問題。證明:你手上的刀傷,如果現在手上還有傷口但就快好,最好警察給你的手拍張照片,作為證據。
2.那人住院,估計傷到手也不輕,你就要證明你不是故意的。
3.如果檢察院不告你,而那個人堅持告你的話,你還可以提起反訴,反訴的意思是告他故意傷害。

不過無論是1.2.3.,為預防萬一,還是乖乖地去驗傷吧,公安找你談話的時候你就提這個要求。你的傷可是重要證據啊,千萬不能夠隨隨便便忽悠過去了。

8. 誤傷法律責任

如果造成輕傷或者重傷,構成《刑法》規定的故意傷害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並對造成的人身損害進行賠償。如果輕微傷,則應當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7給予處罰,對造成的人身損害進行賠償。如果賠償協商不通的,可以通過法院訴訟解決,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監護人負責賠償。

9. 兩人打架誤傷旁人經鑒定為輕傷,擔法律則任嗎

兩人打架,誤傷旁人經鑒定為輕傷,承擔法律責任。承擔賠償損失民事責任。

《侵權責任法》
第六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七條 行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益,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第八條 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第十五條 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賠償損失;
(七)賠禮道歉;
(八)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以上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第十六條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10. 誤傷造成輕傷怎麼判刑

誤傷致人輕傷不構成刑事犯罪,不受刑事處罰,給他人造成的傷害可以進行民事賠償。法律規定,只有過失傷害他人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過失致人輕傷的不構成刑事犯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五條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第二百三十五條
過失傷害他人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熱點內容
我國民事法律責任制度的構成要件 發布:2025-09-23 17:11:23 瀏覽:360
公安有司法權嗎 發布:2025-09-23 17:03:32 瀏覽:996
邁向和諧行政法 發布:2025-09-23 16:40:08 瀏覽:167
社區文明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23 16:34:27 瀏覽:241
包裝買房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23 16:34:26 瀏覽:893
司法拍賣商鋪交易稅費 發布:2025-09-23 16:31:35 瀏覽:474
大慶市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9-23 16:27:43 瀏覽:780
金牙律師 發布:2025-09-23 16:25:59 瀏覽:617
四川大學法碩非法學 發布:2025-09-23 16:25:57 瀏覽:590
淺談經濟法對弱勢群體的保護 發布:2025-09-23 16:23:40 瀏覽: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