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具備法律效力的聘用

具備法律效力的聘用

發布時間: 2021-11-17 10:55:23

㈠ 急求:請問這樣的聘用意向書具備法律效應嗎

法律效力。但是效力很弱。最後以實際簽訂的合同為准。

㈡ 聘任書是否具有勞動合同的效力

聘書並不屬於書面勞動合同:一方面,本案聘書只是一個要約。勞動合同的成立需經過要約、承諾、簽約三個步驟。聘書屬於公司經過面試後,希望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的單方意思表示,即要約。勞動者對此可以接受或要求修改相關內容,甚至也可以拒絕接受。接受則意味著承諾,雙方應當據此簽訂勞動合同。本案所缺少的恰恰是最後一步。另一方面,本案聘書不具有勞動合同的效力。《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規定:「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三)勞動合同期限;(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六)勞動報酬;(七)社會保險;(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現實中,如果聘書的內容具備了上述必備條款,勞動者也已經直接簽字認可,表明雙方對勞動關系的權利義務協商一致,聘書因而轉化成勞動合同,具備勞動合同的效力;反之,要是未經勞動者直接簽字認可,則意味著尚未具有勞動合同的效力。本案中,公司對仲某所發聘書只對其工作崗位、工作報酬、聘期進行了說明,且只有公司單方蓋章,並沒有包含其他必備條款,也未經仲某簽字認可,故不能視為勞動合同。公司仍需向仲某支付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

㈢ 聘用書是否有法律效力

聘用內容合法就有效力

㈣ 聘用協議書有法律效力嗎

聘用協議與勞動合同性質一樣,只要協議內容是雙方真實意思的表達,沒有違法條款,而且雙方一致認可協議內容,並且雙方簽字確認的,這樣的協議就是合法有效的。

㈤ 社會招聘的聘用信具有法律效應嗎

呵呵呵

仔細看了下這個題目我會回答

首先,明確一點,聘用信屬於通知類型的書版函,其本身不構成權法律要約,即,不具備法律效力,僅僅是一種道德約束價值和知會效用

其次,從合同的角度來看,未標明時間的合同其本身就是無效的法律文件,也就是說對方對你沒有追索權

其三,從社會常識角度而言,企業招聘往往是發出OFFER幾十份,得到回應十幾份,最後達成共識會願意一起共事的只有幾份,而作為具體的事務經辦人根本不會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去追究什麼責任,頂多也就是打個電話指責一下

其四,從新的《勞動合同法》而言,對員工的保護措施要強硬些,而你目前和對方的官方生效文家都沒有達成,也就是說,你不是對方的員工,對方沒有資格對你進行所謂的違約懲罰的。

所以,結論就是,放心啦,如果你在道德關口過不了自己的關,那就給對方的電話主動道歉,講明原因(當然需要稍微編編謊言了)。

㈥ 我的聘任書是否有法律效力

只有簽字同意後才具有法律效力

㈦ 什麼樣勞動合同才有法律效力

勞動法第19條規定,勞動合同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並具備以下條款:

(1)勞動合同期限。

(2)工作內容。

(3)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

(4)勞動報酬。

(5)勞動紀律。

(6)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

(7)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

根據《勞動法》第18條的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勞動合同和採取欺詐、威脅等手段訂立的勞動合同都是無效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的無效,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確認,引起無效的原因大體有以下幾種:

(一)合同主體不合格。

如受雇一方提供了假的學歷、學位、專業技術資格證書,聘用單位不具備招聘資格等。

(二)合同內容不合法,即勞動合同有悖法律、法規及善良風俗,或是損害了國家及社會的公共利益。

如約定製造冰毒、假鈔等。內容不合法的勞動合同不受法律保護。

(三)意思表示不真實。

勞動合同是雙方合意的產物,應該是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採取欺詐、威脅等手段訂立的勞動合同,違背一方的真實意願,因而是無效的。

(四)合同形式不合法。

這是指勞動合同沒有採取書面形式、當事人也未實際履行主要義務,或者依法或應當事人要求應當鑒證的勞動合同沒有鑒證等。在一般情況下,只要當事人採取補救措施,使合同形式上合法化後,就可以認定合同有效。

勞動合同的無效是指勞動合同因不具備或不完全具備勞動合同的有效要件而不能發生當事人預期法律效力的情形。主要表現在:

(一) 無效勞動合同欠缺勞動合同的有效要件

一個勞動合同的有效成立,它必須具備勞動法律所規定的有效要件,這就是主體要合格、意思表示要自願真實、內容要合法、完整、形式符合法定要求這四個方面的要件,任缺其一,均可導致勞動合同不能有效成立。

(二) 無效勞動合同不發生當事人預期的法律拘束力

無效勞動合同因其欠缺有效要件而不能對合同當事人產生有效合同的拘束力。但這並不是說,無效勞動合同不發生任何法律效果。

它作為法律事實的一種,必然會在當事人之間產生法律責任問題,也即導致勞動合同無效的當事人基於過錯而對他方承擔民事責任,甚至可因其行為的嚴重性程度不同,引發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問題。

(7)具備法律效力的聘用擴展閱讀:

相關法律:

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1994年7月5日) 第十七條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

2、《勞動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 第二十九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全面履行各自的義務。 第三十五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變更勞動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變更後的勞動合同文本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

3、《北京市勞動合同規定》(2002.2.1) 第四條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勞動合同的訂立、變更、解除、終止和續訂,不得違反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 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

第十七條勞動合同的試用期超過法定期限的,勞動者可以要求變更相應的勞動合同期限,或者要求用人單位對超過的期限,按照非試用期工資標准支付工資。用人單位應當及時變更勞動合同期限,或者按照非試用期的工資標准支付工資。

㈧ 錄用函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錄用通知書可以根據形式和內容的不同來確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分為具有要約性質與具有要約邀請性質兩種。如果發放具有要約性質的錄用通知書,應當從以下幾方面應對相應的風險:

其一,在錄用通知書中逐一列明不予錄用的除外情形,以保留一定的錄用主動權。

其二,錄用通知書一旦發出,如果尚有撤回或撤銷的機會,應當予以把握。在錄用通知書到達擬錄用人員之前,用人單位可以撤回錄用通知書,需要注意的是,撤回錄用通知書一定要先於錄用通知書到達擬錄用人員或同時到達;在擬錄用人員作出承諾之前,用人單位可以撤銷錄用通知書,但是撤銷通知書必須在擬錄用人員作出承諾之前到達,且不具備下列不可撤銷的情形:(1)用人單位確定了擬錄用人員作出答復的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該錄用通知書不可撤銷;(2)擬錄用人員有充分合理的理由認為該錄用通知書是不可撤銷的,並已經為履行合同做了准備工作,如向原單位辭職。

其三,錄用通知書一旦發出便具有法律效力,除非依法撤回或撤銷,用人單位不得單方面變更其中的內容,如工作崗位、薪酬、福利待遇等。

其四,錄用通知書不等同於勞動合同,用人單位一旦錄用員工,仍應依法及時與其簽訂勞動合同,避免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勞動合同中約定不明的,將按照錄用通知書中的相關內容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十三條當事人訂立合同,採取要約、承諾方式。
第十四條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內容具體確定;
(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第十五條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
第十六條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
第十七條要約可以撤回。撤回要約的通知應當在要約到達受要約人之前或者與要約同時到達受要約人。
第十八條要約可以撤銷。撤銷要約的通知應當在受要約人發出承諾通知之前到達受要約人。
第十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約不得撤銷:
(一)要約人確定了承諾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約不可撤銷;
(二)受要約人有理由認為要約是不可撤銷的,並已經為履行合同作了准備工作。
第二十一條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
第二十二條承諾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表明可以通過行為作出承諾的除外。
第二十五條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
第二十六條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時生效。承諾不需要通知的,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的要求作出承諾的行為時生效。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中專門管轄 發布:2025-09-23 17:34:04 瀏覽:258
我國民事法律責任制度的構成要件 發布:2025-09-23 17:11:23 瀏覽:360
公安有司法權嗎 發布:2025-09-23 17:03:32 瀏覽:996
邁向和諧行政法 發布:2025-09-23 16:40:08 瀏覽:167
社區文明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23 16:34:27 瀏覽:241
包裝買房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23 16:34:26 瀏覽:893
司法拍賣商鋪交易稅費 發布:2025-09-23 16:31:35 瀏覽:474
大慶市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9-23 16:27:43 瀏覽:780
金牙律師 發布:2025-09-23 16:25:59 瀏覽:617
四川大學法碩非法學 發布:2025-09-23 16:25:57 瀏覽: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