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免費的飲品相關的法律責任

免費的飲品相關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11-17 11:33:09

❶ 奶茶店的法律風險有什麼

跟市場上的其他投資創業項目相比,奶茶加盟項目算得上是一個投資門檻低的加盟項目,適合大多數中小本投資者的選擇,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年輕創業者咨詢奶茶加盟項目。

❷ 想自己開個飲品店,這會涉及到哪些相關法律與哪些機構有關謝謝!

在成立中國合法的注冊公司及企業,有一定得注冊資本和合法的經營場所,在工商局申請注冊營業執照正副本和經營范圍的備案,企業機構代碼證正副本,稅務登記證正副本,在工商局及商標局注冊申請商標及備案,再辦理關於經營所有的衛生經營許可證,健康證等證件,按照國家法定規程辦理,整個流程下來需要2-3個月,國家對稅收這塊兒是實銷實繳。與你經營和盈利的收益有關。建議相關疑問咨詢所在當地工商局及稅務局。

❸ 營業場所自帶飲品相關法律規定

像中顧律師聯盟的律師所說的,確實在法律當中規定了消費者可以自由的選擇自己的消費方式的,不過在實踐中並不總是如此,可以說在很多方面都是有限制的,法院在審理過程中基本會參照一條標准,就是其禁止自帶的消費物品應該是沒有觸動經營者的根本經營內容,舉例子說,火鍋店不可以自帶羊肉捲去燙著吃,酒店拒絕自帶酒水,像這些就屬於典型的經營者根本經營內容,這些禁止可以說稱得上是國際慣例了,在很多國家都是這樣的,應該是得到支持的,消費者既然選擇去消費,應該要遵守這些慣例。

話說回來,KTV自帶飲品,應該不能說是觸動了經營者的根本經營內容,針對這件事提起訴訟應該是能勝訴的。

其實我們國家已經出台了規定說飯店不可以禁止自帶酒水,不過我個人認為這個規定不甚合理,畢竟行業有行業的規矩,不是每個規矩都應該遵守,但也不是每個規矩都不要遵守,像這個是應該遵守的,在酒店這個經營行業,可以說是約定俗成的利潤主要來自於酒水,如果說是一定要破了這個規矩,那經營者只能調整經營策略,將利潤移到飯菜上來,其結果是得到同樣的利潤,消費者花同樣的錢,享受到得服務可能就多了一點,就是自己去買好酒水,然後花點力氣拎進酒店。總的來說破了這個規矩,我們國家就在這個行業和世界多數國家在這個行業發生行業規則沖突,其實總的來說,我認為這樣對我國這個行業的發展是不利的。

以上僅代表我個人觀點

❹ 中國對飲料的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處理條例,裡面太多了,那麼厚自己去看。

❺ 飲料法規

食品營養標簽是食品標簽的重要內容,它顯示了食品的營養特性和相關營養學信息,是消費者了解食品營養組分和特徵的主要途徑。為指導和規范食品營養標簽的標示,引導消費者合理選擇食品,促進膳食營養平衡,保護消費者知情權和身體健康,衛生部日前組織制定了《食品營養標簽管理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將於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食品衛生法》規定「食品應當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食品營養標簽能夠顯示食品的營養特性和相關營養學信息。食品營養標簽的管理工作受到國際組織和許多國家重視,大多數國家都制訂有關法規和標准,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先後制定了相關標准和技術文件。世界衛生組織(WHO)2004年調查的74個國家中,沒有食品營養標簽管理法規的國家只有19個(佔25.7%),有法規的國家為55個(74.3%),其中10個國家強制性執行。在當前國際食品營養標簽制度已經確立的大背景下,《規范》起草主要基於以下目的:一是指導消費者平衡膳食,當前我國居民存在營養不足和營養過剩的雙重問題,這些與每日的膳食營養狀況密切相關,在食品標簽中標注營養信息將有效預防和減少營養性疾病。二是滿足消費者知情權,當前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食品營養標簽作為選購食品的重要參考和比較依據,食品營養標簽也有助向公眾宣傳和普及營養知識。三是規范企業正確標注,促進食品貿易。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其他國家對進口食品的營養標簽要求促使我國部分食品企業已經認識到其重要性並開始使用營養標簽,但由於缺乏相關的規定,標示的營養素名稱、種類、單位和依據均不相同,甚至還出現了虛假誇大標注營養內容,欺騙和誤導消費者的現象,亟需相關法規予以規范。《規范》充分借鑒國際上的先進經驗,統籌考慮我國居民的膳食結構、食品營養特性、不同人群的消費特點和消費者具備的營養知識,以及企業條件、管理能力和生產經營等具體情況,明確政府、消費者和食品企業在營養標簽管理中的職責和作用,注重與相關規范和法規有效銜接和配套,起草過程兩次網上公開徵求意見,充分吸收各方意見和建議。
《規范》共21條,包括3個技術附件,即《食品營養成分標示准則》、《中國食品標簽營養素參考值》和《食品營養聲稱和營養成分功能聲稱准則》。《規范》要求,在我國銷售的預包裝食品,其標示營養標簽時,應當符合《規范》管理規定。國家鼓勵食品企業對其生產的產品標示營養標簽。衛生部根據《規范》的實施情況和消費者健康需要,確定強制進行營養標示的食品品種、營養成分及實施時間。《規范》中的營養標簽是指向消費者提供食品營養成分信息和特性的說明,包括營養成分表、營養聲稱和營養成分功能聲稱。營養成分表是標有食品營養成分名稱和含量的表格,表格中可以標示的營養成分包括能量、營養素、水分和膳食纖維等。《規范》規定,食品企業標示食品營養成分、營養聲稱、營養成分功能聲稱時,應首先標示能量和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4種核心營養素及其含量。食品營養標簽上還可以標示飽和脂肪(酸)、膽固醇、糖、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標簽中營養成分標示應當以每100克(毫升)和/或每份食品中的含量數值標示,並同時標示所含營養成分佔營養素參考值(NRV)的百分比。營養聲稱是食品營養屬性的說明和營養宣教的重要工具,《規范》包括了營養聲稱和營養成分功能聲稱,營養聲稱是指對食物營養特性的描述和說明,包括含量聲稱和比較聲稱;營養成分功能聲稱是指某營養成分可以維持人體正常生長、發育和正常生理功能等作用的聲稱,同時規定了營養成分功能聲稱應當符合的條件。《規范》還規定了營養標簽的形狀、位置、標示內容、順序、字體、文字等內容,推薦了標示格式。
《規范》強調,營養標簽的標示應當真實、客觀,不得虛假,不得誇大產品的營養作用。任何產品標簽標示和宣傳等不得對營養聲稱方式和用語進行刪改和添加,也不得明示或暗示治療疾病的作用。
《規范》鼓勵有能力的企業盡早在其生產食品上標示營養標簽並在標示時遵守《規范》有關規定。《規范》正式實施後還將對食品企業設置一定過渡期以便於使用原有庫存標簽和建立新的營養標簽標示系統。《規范》實施過程中,衛生部門將會同有關方面加大宣貫和培訓力度,引導廣大食品企業和消費者認識和使用標簽,更好的保障公眾健康權益。

❻ 奶茶店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所有商店都有承擔兩個責任:一是買賣公平的責任二是不能賣假冒偽劣商品的責任

❼ 和食品相關的所有法律法規有哪些

和食品相關的所有法律法規有以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00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2002-4-28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2001年10月27日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等。

1、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

為了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促進技術進步,改進產品質量,提高社會經濟效益,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使標准化工作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需要,制定本法。

由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修訂。

2、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00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00修正)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00年07月08日發布,自1993年09月01日起施行的法律法規。

3、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乙類傳染病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報經國務院批准後可以按甲類傳染病採取預防措施。非典、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這三種傳染病雖然只被納入乙類,但由於其傳染性強、危害大,如果先要報批、公布才能實施,難免貽誤時機,導致嚴重後果。

4、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是為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制定的法律。

5、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已經2005年8月10日國務院第101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的規定,制定本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主管全國進出口商品檢驗工作。

❽ 飲料有質量問題按國家相關法律怎麼索賠

索賠途徑: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2014)第39條的規定,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賠償內容: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條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銷售者賠償後,屬於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於向銷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銷售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或者其他銷售者追償。
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屬於生產者責任的,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銷售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追償。
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服務者要求賠償。
第四十九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❾ 餐飲服務提供者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監管辦法》總則第4條規定,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食品安全標准及有關要求從事餐飲服務活動,對社會和公眾負責,保證食品安全,接受社會監督,承擔餐飲服務食品安全責任。餐飲服務提供者的主要法律義務為:一是按規定申請並取得《餐飲服務許可證》,按照許可范圍依法經營,並在就餐場所醒目位置懸掛或者擺放《餐飲服務許可證》;二是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備專職或者兼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並對從業人員依法進行管理;三是建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的采購查驗和索證索票制度;從食品生產單位、批發市場等采購的,應當查驗、索取並留存供貨者的相關許可證和產品合格證明等文件;從固定供貨商或者供貨基地采購的,應當查驗、索取並留存供貨商或者供貨基地的資質證明、每筆供貨清單等;從超市、農貿市場、個體經營商戶等采購的,應當索取並留存采購清單;四是建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的采購記錄制度。采購記錄應當如實記錄產品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批號、保質期、供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進貨日期等內容,或者保留載有上述信息的進貨票據。按照產品品種、進貨時間先後次序有序整理采購記錄及相關資料,妥善保存備查。記錄、票據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2年;五是禁止采購、使用和經營《監管辦法》第14條規定的食品;六是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食品安全標准采購、保存和使用食品添加劑。應當將食品添加劑存放於專用櫥櫃等設施中,標示「食品添加劑」字樣,妥善保管,並建立使用台賬;七是嚴格遵守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制定的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八是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依法開展抽樣檢驗時,被抽樣檢驗的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配合抽樣檢驗工作,如實提供被抽檢樣品的貨源、數量、存貨地點、存貨量、銷售量、相關票證等信息;九是制定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方案,定期檢查各項食品安全防範措施的落實情況,及時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隱患;十是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時依法進行處置。

❿ 和飲料相關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食品安全法,QS認證,食品衛生條例等

熱點內容
我國民事法律責任制度的構成要件 發布:2025-09-23 17:11:23 瀏覽:360
公安有司法權嗎 發布:2025-09-23 17:03:32 瀏覽:996
邁向和諧行政法 發布:2025-09-23 16:40:08 瀏覽:167
社區文明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23 16:34:27 瀏覽:241
包裝買房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23 16:34:26 瀏覽:893
司法拍賣商鋪交易稅費 發布:2025-09-23 16:31:35 瀏覽:474
大慶市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9-23 16:27:43 瀏覽:780
金牙律師 發布:2025-09-23 16:25:59 瀏覽:617
四川大學法碩非法學 發布:2025-09-23 16:25:57 瀏覽:590
淺談經濟法對弱勢群體的保護 發布:2025-09-23 16:23:40 瀏覽: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