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葉傳星法律責任的哲學根據

葉傳星法律責任的哲學根據

發布時間: 2021-11-17 12:53:31

Ⅰ 法理學中法的本體論主要講哪些知識點

法的本體論是指探索和闡釋法的本原即法的存在的必然性及存在的根源等問題的法哲學理論。內

馬克思容主義法哲學明確承認法的本體問題的存在,並科學地揭示了法的真正本體、本原,即法是被奉為法律的統治階級的意志,這個意志的根源在一定社會的物質生活條件,法是一定社會關系發展的客觀要求,是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必然產物,法不能從其自身或所謂人類精神的一般發展來解釋。

(1)葉傳星法律責任的哲學根據擴展閱讀

法學家從不同的階級立場和世界觀出發,對法的本質有著不同的態度和看法。一些法學理論否定和掩蓋了法律的本體論問題,最終未能科學地理解法律現象。

一般說來,唯心主義法學把法律歸於上帝的意志、某種神秘的精神或某種心理現象,而舊唯物主義法學在本體論問題上不能徹底貫徹唯物主義原則,往往著眼於法律的根源。孤立地將本質主義問題與認識論問題分開,最終陷入理論陷阱進入理想主義。

Ⅱ 什麼是所謂的責任

這位朋友,你的這個問題問的很有深度,《現代漢語詞典》中將責任解釋為「分內應做的事「。責任作為一個概念,它所涉及的范圍是在是太廣了,不論是什麼領域,都存在責任這一詞眼,從足球場的犯規到宗教上的信仰,無不說明責任其作為一個哲學概念是多麼的讓人難以捉摸。而你既然在法律這欄里提出這個問題,那我權且以法律的角度與你探討一下責任這個話題。 從法律的角度來講,法律更喜歡將責任歸結為法律責任來說。下面就來講講法律責任。 一、法律責任的含義與分類 法律責任是指因違反了法定義務或契約義務,或不當行使法律權利、權力所產生的,由行為人承擔的不利後果。就其性質而言,法律關系可以分為法律上的功利關系和法律上的道義關系,與此相適應,法律責任方式也可以分為補償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 法律責任的特點在於:(1)法律責任首先表示一種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包括違約等)關系而形成的責任關系,它是以法律義務的存在為前提的。(2)法律責任還表示為一種責任方式,即承擔不利後果。(3)法律責任具有內在邏輯性,即存在前因與後果的邏輯關系。(4)法律責任的追究是由國家強制力實施或者潛在保證的。 根據違法行為所違反的法律的性質,可以把法律責任分為民事責任、刑事責任、行政責任與違憲責任。 民事責任是指由於違反民事法律、違約或者由於民法規定所應承擔的一種法律責任。 2.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因其犯罪行為所必須承受的,由司法機關代表國家所確定的否定性法律後果。 3.行政責任是指因違反行政法規定或因行政法規定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4.違憲責任是指由於有關國家機關制定的某種法律和法規、規章,或有關國家機關、社會組織或公民從事了與憲法規定相抵觸的活動而產生的法律責任。 二、法律責任的構成 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是指構成法律責任必須具備的各種條件或必須符合的標准,它是國家機關要求行為人承擔法律責任時進行分析、判斷的標准。根據違法行為的一般特點,我們把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概括為:主體、過錯、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五個方面。 1.主體。法律責任主體,是指違法主體或者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責任主體不完全等同於違法主體。 2.過錯。過錯即承擔法律責任的主觀故意或者過失。 3.違法行為。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所規定的義務、超越權利的界限行使權利以及侵權行為的總稱,一般認為違法行為包括犯罪行為和一般違法行為。 4.損害事實。損害事實即受到的損失和傷害的事實,包括對人身、對財產、對精神(或者三方面兼有的)的損失和傷害。 5.因果關系。因果關系即行為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它是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各種因果關系的特殊形式。 以上是僅從法律的角度來對責任一詞的解說。謝謝!

Ⅲ 論法律責任的本質

從法律的制定到法律的實施,都是由統治階級掌握和參與的,當然法律就反映他們的意志,維護他們的利益。

法本質的特徵:
1、正式性.即官方性、國家性;
2、階級性:法律是一國統治階級共同意志的體現,具備統一性和權威性;有時法也反映出被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因此也具有中立性和公共性;
3、社會性:也叫法的物質制約性:這個是法本質最根本的特性,法是由一國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立法者不是在創造法律,而是在表述法律,應為立法者不可能決定法律怎樣產生,法律是由客觀的社會物質條件決定的,並非人主觀所能決定的。

Ⅳ 為什麼精神病犯罪不承擔法律責任

這里你要注意抄區分一個概襲念:就是正常人激情犯罪和精神病人的犯罪行為.
激情犯罪是人短暫的失去了理智的控制,從而在一種沖動的支配之下,做出的一種犯罪行為,使人失去理智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正是因為這種原因,才會迫使他不得不去這么做,他的意思表示能力還是沒有失去,所以激情殺人還是要承擔一定的刑事責任的.
但是,精神病人的犯罪就不一樣了,因為精神病人完全無法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因此,精神病人做出的我們不能叫它行為,因為行為是要有意思表示的,但是精神病人沒有意思表示能力.所以,他們的犯罪我們只能說是一個事件,而不是一個行為.
在分清楚這一點後,你就應該知道,因為事件是客觀的,不帶有任何主觀因素的,因此法律對於事件的態度,是比較尊重的,也就是說,法律不會對一個事件去作出是非的判決,事件只是法律用來分析的階梯.
因此,法律不會對一個精神病人所做的事情去判決,這是法的精神.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中專門管轄 發布:2025-09-23 17:34:04 瀏覽:258
我國民事法律責任制度的構成要件 發布:2025-09-23 17:11:23 瀏覽:360
公安有司法權嗎 發布:2025-09-23 17:03:32 瀏覽:996
邁向和諧行政法 發布:2025-09-23 16:40:08 瀏覽:167
社區文明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23 16:34:27 瀏覽:241
包裝買房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23 16:34:26 瀏覽:893
司法拍賣商鋪交易稅費 發布:2025-09-23 16:31:35 瀏覽:474
大慶市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9-23 16:27:43 瀏覽:780
金牙律師 發布:2025-09-23 16:25:59 瀏覽:617
四川大學法碩非法學 發布:2025-09-23 16:25:57 瀏覽: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