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大學思修法律知識

大學思修法律知識

發布時間: 2021-11-27 18:33:34

A. 思修法律知識的重點

思修還是自修?

B. 通過學習《思修》你掌握了那些日常法律知識

學習和掌握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提高運用法律的能力,是培養大學生法律素質的基本內容。只有認真領會社會主義法律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制觀念,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加強
法律修養,

C. 大學思修知識點整理

思修第一章重點總結

一、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的含義、特徵與作用

(1)理想的含義:作為一種精神現象,理想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有實現可能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展的嚮往與追求、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

(2)理想的類型:從性質和層次上劃分,有科學理想和非科學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3)信念的含義:信念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現象。信念是認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機統一體,是人們在一定的認識基礎上確立的對某種思想或事物堅信不疑並身體力行的精神狀態。

(4)理想和信念的關系:理想和信念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據和前提,信念則是理想實現的重要保障。

(5)理想信念的作用與意義:

1指引人生的奮斗目標;

2提供人生的前進動力;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二、在實踐中化理想為現實

1、辯證看待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1)理想和現實存在著對立的一面: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與沖突,屬於"應然"和"實然"的矛盾。理想受現實的規定和制約,不能脫離現實而幻想未來。

(2)理想與現實又是統一的:現實是理想的基礎,理想是未來的現實。現實中包含著理想的因素,理想中也包含著現實。

2、堅持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統一

(1)社會理想規定、指引著個人理想。個人理想的確立要以社會理想為引導,個人理想的實現依賴於社會理想的實現。

(2)社會理想是對社會成員個人理想的凝聚和升華。社會理想的實現歸根到底要靠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並體現在實現個人理想的具體實踐中。

思修第二章重點總結

一、中國精神的傳承與價值

中國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統一

(1)民族精神是指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形成的,為本民族大多數成員所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道德規范、精神氣質的總和。反映了一個民族的心理特徵、文化傳統、精神風貌,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

(2)時代精神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形成和發展的,體現民族特質並順應時代潮流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價值取向、精神風貌和社會風尚的總和。

二、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1、愛國主義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2、愛國主義及其時代價值

(1)愛國主義體現了人民群眾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反映了個人對祖國的依存關系,是人們對自己故土家園、民族和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與榮譽感的統一。它是調節個人與祖國之間關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則和法律規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愛國主義的基本要求是:

1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2愛自己的骨肉同胞;

3愛祖國的燦爛文化。

3、愛國主義的時代價值

(1)愛國主義是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組帶。

(2)愛國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動力。

(3)愛國主義是個人實現人生價值的力量源泉。

4、在如何把握經濟全球化趨勢與愛國主義的相互關系問題上,需要樹立的觀念有:

(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報效祖國之心不應有差別。

(2)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

(3)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但不等於全球政治、文化一體化。

3、做忠誠的愛國者:

1推進祖國統一;

2促進民族團結;

3增強國家安全意識。

D. 求 大一思修法律篇文章,400字左右~

古語雲:「欲治其國者,必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必修其身;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平天下」。"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我們要通過「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來「修身」,並進而通過「修身」來「齊家、治國、平天下」。 目前大學校園里的「人逢喜事、請客連連」、當選學生幹部搞「賄選」、考試作弊、論文作假等現象已經在一定程度上玷污了大學這塊人生路上的最後一塊凈土。小不潔致大腐敗。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規范自己的行為,遵守社會道義,是大學生廉潔修身的重要課題。但是,有些大學生卻不在意自身修養,自我行為失當——背離社會道德准則和正確價值觀念的現象時有發生,表明廉潔修身尚未成為大學生的普遍的自覺行為。其原因主要有: 第一、社會價值意識的不健全對大學生廉潔修身的誤導,造成一些大學生不同程度上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廉潔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甚至道德人格分裂等問題。 第二、社會各方面的差距對大學生廉潔修身的阻礙。社會轉型、金融危機帶來的就業壓力、生存壓力、貧富差距的壓力、父母望子成龍的壓力困擾著大學生,很多大學生剛步入社會,就想有所作為。但又恰恰由於急功心切,他們往往被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現象迅速同化,對一些丑惡腐敗現象缺乏抵抗力和免疫力,不能正確認識和處理,有時甚至還會不知不覺地走上違法犯罪的不歸路。 第三、消費主義傾向對大學生廉潔修身的阻滯。大學生作為當代最敏感、最活躍的消費群體,其價值觀念也在消費過程中發生變化。許多學生對父母辛苦掙來的血汗錢並不珍惜,無節制地放大自己的生活消費,無計劃消費,消費結構不合理、攀比消費、奢侈消費戀愛支出過度等問題普遍存在與當今大學生的生活。 第四、金錢放大效應對大學生廉潔修身的侵蝕。有的以為金錢代表這享受和幸福;有的將金錢理解為一種個人能力,代表這個人的形象;有的甚至認為金錢是智慧、美德的象徵。 大學應該是社會的良心,應該成為道德的燈塔。我們應該要做到: 第一、樹立科學的消費觀、金錢觀。個人消費應該符合實際,而不是和別人的攀比,也不是為了自己的一時的貪欲而無顧自己的實際情況,也不是「用過即扔」、「追求高消費」、「超前消費」。閑暇時,積極參加一些社會實踐,做些兼職,自己去了解,錢財來之不易,以此來引導自己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並要敢於同貪污受賄、權錢交易、紙醉金迷等一切丑惡腐敗現象做斗爭。並引以為戒,敬潔崇廉,樹立正確的德財觀,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修養,全面提高我們大學生的道德修養,為今後走上工作崗位,過好權力關、美色關、親情關打下堅實的道的德基礎。 第二、保持誠信、節儉的優良傳統。謊言再美麗,總是害人害己,終究也被人識破;誠實是做人的根本,這種美德好比盛開的鮮花,只會越開越燦爛。奢侈,只是美在一時,而不是一生,何必為了一時而讓自己一生悔恨呢。 第三、同時,學校也應加強誠信教育,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作用,促進理論的實踐。 奧斯特洛夫斯基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說道:「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致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至於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覺得上面的這句話最能概括整本書所展現的精神,也覺得非常適合作為當代大學生的座右銘,雖然現在不必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但處在大浪淘沙,經濟高度發展,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社會,我們面臨人類社會從沒有的嚴峻問題。在此,我們是否開始迷茫,開始懷疑人類是什麼生物。 人類終究是貪婪的。諺語講:「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當然這只是自私自利者為自己辯護的托詞,但也不無反映當今社會存在嚴重的公權私用問題。成克傑案、肖作新案讓我們震驚,也讓我們深思,每個人都會對腐敗深惡痛絕,隨便舉個例子就會讓人咬牙切齒,這說明我們對腐敗沒有麻木,我們都崇尚廉潔,那我們又何以什麼來阻止腐敗的誕生呢?辦法是有的,那就是修身。 修身,就是指個人對自己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進行主動的、自覺的鍛煉和修正,按照社會道德標準的要求,不斷的消除、剋制自己內心的各種非道德慾望,努力將自己的品德修養提高到一個盡善盡美的境界。 修身要從小時做起,莫以惡小而為之,莫以善小而不為。一個人要有「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抱負,那麼他的人生將是美麗的,他也將得到人們尊重。 「如果眼淚是一種財富,徐本禹就是一個富有的人,在過去的一年裡,他讓我們淚流滿面。從繁華的城市,他走進大山深處,用一個剛剛畢業大學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傾頹的教室,扛住了貧窮和孤獨,扛起了本來不屬於他的責任。也許一個人力量還不能讓孩子眼睛鋪滿陽光,愛,被期待著。徐本禹點亮了火把,刺痛了我們的眼睛。」這是2004年感動中國十大傑出人物徐本禹的頒獎詞,也是對他本身的真實寫照。徐本禹出身於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他1999年考入華中農業大學農業經濟專業,作為一個特困生,他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2003年他順利考取了華中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然而他卻放棄了深造的機會,毅然去到條件艱苦的貴州省大方縣大水鄉大石小學支教,他用他的行為告訴我們,生命也可以這樣的有意義。 貪婪是人類的本性,而奉獻也是人類的本性,廉潔修身不是空話也不是高不可攀,在奉獻中修身,在奉獻中陶冶情操,每個人都應當「日三省自身,為人某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而不習乎」,那麼離「聖人」的距離就不遠了。 所以,大學生不僅應該是高級的「知識人」、高級的「技能人」,更應該是比普通人水準更高的「道德人」,走一條益己、益民、益國的「廉潔人生路」。作為國家未來高素質人才的後備力量,不能辜負多年來黨和國家對我們的培養和教育。在大學中,我們既要掌握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豐富知識和扎實的本領,又要用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指導自己的一言一行。培養自律自強的廉政意識,絕不互相攀援,絕不自甘墮落,絕不為自己的私利追求不當的利益,自我高標准、嚴要求,不斷提升道德修養的境界,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最後一言以敝之:淡泊名利,清風拂袖身自正;曲直分明,正氣在胸威自生。

E. 大一思修法律課,讓寫我,究竟為什麼要讀大學

經濟類社會調查寫作要求和格式
社會調查是電大經濟類各專業必須完成的實踐性教學環節,重在考查學員運用所學知識在社會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調查的內容,對象和方法
調查的內容範圍為有關專業的各個方面.每位學員都必須有明確的調查目的,一般應在某一方面選定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圍繞這個問題的解決展開調查.
調查對象應根據調查目的來確定.如要調查大家對未來股市的走向,調查對象可以選擇為股民,證券公司,券商等.
調查方法也應根據調查目的來確定.每位學員首先應確定自己的調查是重點調查,典型調查還是抽樣調查,其次是選用適宜的調查方式,如訪談法,開會法,問卷法,資料查詢法等,既可以單用一種方法,也可以以一種方法為主,兼用其它方法.
二,作業程序
1.確定一個適當的選題.所謂"適當",是指選題是有現實意義的和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選題宜小不宜大,由於條件和時間限制,選題過大,就難以完成或難以很好完成.必須能把問題分解為幾個方面,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選題才是明確的.這樣才知道該怎樣進行調查,應收集哪些資料,以及怎樣結構文章.
選題要得到指導教師認可方可確定下來.
2.選定適當的調查對象和選用適當的調查方法方式.調查對象的范圍不可過大,但也不可過小.一般認為抽樣調查方法和問卷調查方式比較科學的調查方法方式,建議選用.
調查對象和調查方法應與選題一並確定,並得到指導教師認可.
3.開始調查.調查是收集資料的過程,在調查中要注意做好記錄,記錄一般用筆錄,也可用錄音.要隨時對調查資料進行整理.收集和整理資料的過程也是對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積極思考的過程,這個過程結束,就應該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就應該知道怎樣運用調查材料.
4.寫出調查報告的提綱,交指導教師審閱並得到認可.提綱是你解決問題的思路,也是你文章的思路,只要把思路表達清楚就行,不必拘泥於提綱應怎麼寫.
5.調查報告的成稿.
四,調查報告的一般規范或格式
1,調查報告的標題可用單標題形式,也可用正標題加副標題的形式.
單標題應直接揭示文章內容和文體.如"××市預算外資金使用情況調查",題目既揭示了調查對象的范圍——"××市",又揭示了文章所要解決的問題范圍是關於"預算外資金使用"的,還揭示了這篇文章的文體是調查報告.
正標題加副標題一般由正,副標題共同揭示文章內容,而由副標題揭示文體.如"轉變教育觀念,推進素質教育——××學校素質教育情況調查",正標題和副標題共同揭示了文章內容是有關素質教育的.從正標題可以看出,文章是發掘素質教育的的成果或正面經驗的,而取得這些成果或經驗的關鍵在教育觀念的轉變.
2,正文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一,(或第一段)包括意義,調查對象,方法,時間的介紹.介紹選題是要表明你的文章是有現實意義,有價值的;介紹調查對象和調查方法,是要表明你使用的方法是科學的,文中的材料是真實可靠的.這部分內容在文章開頭,要求簡明概括.
(或第二段)所要解決的問題排列調查材料.這是文章的主要內容,一般佔用篇幅最多.最好
能用簡單的統計方法對材料進行量化處理,能用統計圖表顯示調查材料要盡可能用統計圖表顯示.
(或第三段)調查材料進行分析.
四,(或第四段)對調查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自己的思考或意見,建議.
後兩項內容雖然不一定占很大篇幅,卻是文章的閃光點,表明你的認識深度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般來說.調查報告必須符合上述寫作格式.
為了保證大家寫出符合規范的調查報告,請同學們在寫作過程中,如果把握不準,可嚴格按照上述格式進行寫作

F. 大一思修考試法律部分的重點問題分析

呵呵,這個問題問得好,我剛考完。法律部分只有一道分析題,其實不涉及什麼法律知識,就是舉例子讓你用思想政治的只是回答。我們的最後一道題是怎麼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很好答的說~~

G. 大學生為什麼要學習法律知識(思修材料題)

1.法律知識欠缺
法律知識是法律意識的一個基礎內容,是衡量法律意識高低的一個重要依據。一般來說,一個人掌握的法律知識多則他的法律意識就強,反之,法律意識就弱。雖然我國高校的大學生學習過一些法律知識,但通過課上的提問和調查可知,大學生的法律知識還是比較欠缺的。比如,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發生各種糾紛,在問到「如果張三和李四發生涉及財產的糾紛時該怎麼辦」,很多學生認為應該上訴到法院。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上訴」是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或裁定,在法定期間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的,也就是說上訴是要有一審判決或裁定為基礎的。在發生民事糾紛後向法院提起相關訴訟被稱為「起訴」而非「上訴」。概念的混淆說明學生對某些法律知識比較欠缺的,而沒有相應法律知識為基礎,何談法律意識的提升?
另外,有些大學生雖然了解了一些法律知識,但並未將法律知識轉化為法律意識用以指導自己的行為,從而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先後兩次把摻有燒鹼和硫酸的飲料,倒在北京動物園飼養的狗熊身上和嘴裡,造成多隻狗熊受傷的案例就是明證。劉海洋在被拘留後說,自己學了法律基礎知識,知道民法、刑法等,但卻不知道傷害狗熊是違法犯罪。
2.法制觀念不強
法制觀念同樣是法律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法律意識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據。法律知識是法制觀念的基礎,並對後者起著直接的制約作用。由於當前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比較欠缺,法律基礎知識薄弱,造成他們的法制觀念不強甚至出現一些錯誤的法律觀點。
這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第一,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對違法與犯罪的界限分不清,以為違法就是犯罪,犯罪就是違法,因此造成一些人已經觸犯刑法卻還以為自己只是簡單的違法,從而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上述劉海洋案就是例證;第二,把握不住權利和義務的界限,往往過分地強調權利,而忽視了行使權利的同時不得侵犯國家、集體、社會和他人權益的義務;第三,體會不到法律的作用,有一部分學生只知道法律是用來制裁犯罪的,而沒有體會到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保障作用;第四,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不懂得用法律手段來維護或者不相信法律的作用,從而放棄法律武器,採用報復手段,「以牙還牙」討回公道。2003年,浙江大學學生周一超在公務員錄用過程中因身體攜帶乙肝病毒被拒之門外後,對當地人事局的工作人員實施報復,造成一死一傷,結果被依法判處死刑。憤怒的周一超在法庭上當庭撕毀判決書,但是,判決書並不因為撕毀而失效。我們國家的行政訴訟制度已經確立並在不斷完善,拿起法律的武器才能更好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一年發生在安徽蕪湖的張先著訴蕪湖人事局一案,則是乙肝病毒攜帶者運用法律武器成功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行政訴訟第一案,給我們很多啟示與思考。
3.違法犯罪現象時有發生
大學生是一個知識水平較高的群體,也應該是一個較好的遵紀守法的群體。但是根據以上分析我們知道,當前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法律觀點、法制觀念都遠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因此出現了較多大學生違法犯罪的情況。據統計,近幾年,青少年犯罪佔到社會刑事犯罪的70%到80%,其中大學生犯罪約佔17%,在大學生犯罪率17%中,盜竊罪約佔70%。[2]而有些學生已經犯罪了還沒有認識到,
在這種狀況下,提升大學生的法律意識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熱點內容
培根司法 發布:2025-09-21 19:26:19 瀏覽:324
南京司法電話 發布:2025-09-21 19:21:12 瀏覽:534
青島法院招聘 發布:2025-09-21 19:06:03 瀏覽:87
法官老爹裡面的歌曲 發布:2025-09-21 19:04:58 瀏覽:476
雲南雁序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9-21 18:57:43 瀏覽:406
湖北和衡法律公司 發布:2025-09-21 18:55:31 瀏覽:23
老年人法律知識講座文檔 發布:2025-09-21 18:54:50 瀏覽:488
公司展廳規章 發布:2025-09-21 18:45:28 瀏覽:436
怎樣取消法律咨詢提交信息 發布:2025-09-21 18:34:50 瀏覽:554
自律部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21 18:33:59 瀏覽: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