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最低消費條款的法律效力
❶ 這個條款有法律效力嗎
只要你的合同條款來約定是當事人的協商自自願,且不違反法律法規或行政強制性規定,不顯失公平,即對當事人產生法律效力。
法律效力即法律約束力,指人們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那樣行為,必須服從。
如某個合同發生法律效力,就是該合同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因而受到法律調整與法律保護。
❷ 移動每月最低消費承諾,可以違約嗎有沒有相應的法律條款
以河南用戶為例,最低消費分為:基礎套餐費和營銷活動承諾最低消費兩種。如果手機有營銷活動承諾最低消費時,每月消費必須達到承諾最低消費額度,如您月底消費不足,將進行全量差額補收。
最低消費不包含特殊資費(手機支付類、合作類等業務費用)。
基礎套餐費用可通過變更套餐降低最低消費;營銷活動承諾最低消費內容,需等活動到期後自動結束,未到期無法提前取消。
鑒於各省業務規定存在差異,您可以詳詢當地10086。
❸ 流押條款的法律效力
部分無效來:抵押合自同中的流押條款由於法律的禁止性規定而歸於無效。但是,如果當事人在抵押合同中約定了流押條款,也只是該條款無效,而不能認定抵押合同無效。我國擔保法司法解釋第五十七條規定,「當事人在抵押合同中約定,債務履行期屆滿抵押權人未受清償時,抵押物的所有權轉移為債權人所有的內容無效。該內容的無效不影響抵押合同其他部分內容的效力。」
❹ 電子商務法律與法規形成性考核冊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新《消保法》)於2013年10月25日經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2014年3月15日起將開始實施。
亮點一 網購平台承擔先行賠付責任
案例: 網購中如果買到假冒偽劣商品,消費者想向賣家退貨但卻無法聯繫到賣家,現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沒有網路維權的相關規定,網購平台最多隻能關閉賣家的網上店鋪,對消費者來說並不能挽回自己的損失。
變化:在新《消保法》中,提出了第三方網路交易平台的先行賠付制度--如果在網路上購物時商品出現問題,消費者可以直接找網路交易平台交涉,而網交平台需要先行賠付。但是新《消保法》同時設定了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向消費者承擔先行賠付責任的條件,即不能提供銷售者或者服務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才承擔先行賠付責任。盡管他們在賠付之後,也可以再向銷售者或服務者追償。新《消保法》還規定,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明知或應知銷售者或服務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該銷售者或服務者承擔連帶責任。
亮點二 遭消費欺詐最少也能獲賠500元
案例:去超市買東西,商品明碼標價10元,但結賬時發現收款11元,商家有欺詐行為時,現行消法規定商家最多退還10元貨款,然後賠償10元,也因為賠償低,許多消費者嫌麻煩,就此放棄了維權。
變化:新《消保法》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接受服務費用的三倍。同時增加規定: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500元的,按500元賠償。如按照新《消保法》規定,上述事件中的消費者就可以得到超市退還商品貨款10元,同時得到500元的賠付。
亮點三 霸王條款?內容無效!
案例:開瓶費、包間費、規定最低消費等許多商家霸王條款常常讓消費者很頭疼,還有美容預付款過期不退等,也讓遇到此事的消費者很無耐。
變化:新《消保法》規定,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格式條款,應當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商品或服務的數量質量、價格或費用、履行期限和方式、注意安全事項和風險警示、售後服務、民事責任等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的內容,並按照消費者的要求予以說明。
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說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和減免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不得利用格式條款藉助技術手段強行交易。新《消保法》明確,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
亮點四 經營者義務被強化 電器等商品或者服務有問題 商家要"自證清白"
案例:消費者購買電腦使用一段時間後,發現電腦存在質量問題,去找商家,但商家認為產品是人為破壞,不同意免費修理或退還。以前,即使消費者將商家告上法庭,最終也會因拿不出證據證明所購產品存在質量問題而被判敗訴。
變化:在新《消保法》當中,將消費者"拿證據維權"轉換為經營者"自證清白",實行舉證責任倒置,解決了消費者舉證難的問題。以往,消費者要想證明某個商品存在瑕疵,就必須拿出證據來,但因為不掌握相關技術等信息,消費者舉證往往非常困難。而新《消保法》規定:經營者提供的機動車、計算機、電視機、電冰箱、空調器、洗衣機等耐用商品或裝飾裝修等服務,消費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務之日起6個月內發現瑕疵,發生爭議的,由經營者承擔有關瑕疵的舉證責任。
亮點五 消費者享有七日"後悔權"
案例:消費者網購時購買了心儀的物品,但收到貨物後發現實物沒有網上介紹的好,於是便要求退貨,卻往往遭到店主拒絕。現行消保法中並沒有關於網路購物、電視購物中類似情況的相關規定,以前消費者在要退貨也比較難,除非商品有明顯瑕疵,賣家才會退貨。
變化:新《消保法》確認了"七天無理由退貨"制度,賦予了買家一定的"後悔權"。修改後的法律規定:經營者採用網路、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同時為防止權利濫用,有關條款也列明不宜退貨的情形,如消費者定做的、鮮活易腐的、在線下載或者消費者拆封的音像製品、計算機軟體等數字化商品,以及交付的報紙、期刊和其他根據商品性質並經消費者在購買時確認不宜退貨的商品除外。新《消保法》要求,消費者退貨的商品應當完好,經營者應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七日內返還消費者支付的商品價款。退回商品的運費由消費者承擔;經營者和消費者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務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消費者可以依照國家規定、當事人的約定退貨,或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修理等義務。沒有國家規定和當事人的約定的,消費者可自收到貨之日起七日內退貨。
亮點六 禁止泄露消費者個人信息
案例:消費者在某酒店預訂了婚宴留了電話號碼,可不久之後,婚慶、旅遊公司的電話便接踵而至,令人不堪其擾。消費者找酒店理論,但商家卻告知,打電話的婚慶公司是酒店合作方,那是酒店為方便新人而免費提供的增值服務。買房子、辦會員卡後,都會存在這些問題,即使消費者非常氣憤,也不知道該怎麼維護自己的隱私。
變化:新《消保法》首次將個人信息保護作為消費者權益確認下來,是消費者權益保護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消費者個人信息被商家"出賣",卻沒人管也沒地方投訴的情況將改變了。在新《消保法》中明確規定,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並經消費者同意。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公開其收集、使用規則,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收集、使用信息。經營者及其工作人員對收集的消費者個人信息必須嚴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經營者應當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丟失。在發生或者可能發生信息泄露、丟失的情況時,應當立即採取補救措施。
亮點七 消協幫你"公益訴訟"
案例: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中,因為鑒定費等維權成本高的原因,盡管受害者眾多,但許多消費者卻維權無力。
變化:新《消保法》規定,對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中國消費者協會以及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的消費者協會,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新《消保法》賦予消協公益訴訟權,由原來只能支持消費者起訴到可以代表消費者進行公益訴訟,是一個很大突破。
❺ 買賣合同約定最低消費額,未消費完畢一個月補足差額,該約定有效嗎
該條款是對合同抄期內最低采襲購金額作出的約定,並沒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應認定為有效。
考慮到交易成本的因素,銷貨方可在合同中設定最低采購金額,以確保自己如期取得相應的利益。采購方如果接受該條款,則該約定具有法律效力。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
❻ 一份霸王條款的合約我簽了字,這份合約有法律效應嗎找哪個機構判定條約是否屬於霸王條款
1、顯失公平的合同,可以在一年內去法院或者仲裁委員會申請撤銷合同。不按期撤銷的,合同仍然有效。合同存在法律規定無效情形的,合同或者相關條款沒有法律效力。撤銷或者確認合同無效需要按照合同約定去法院起訴或者仲裁委申請仲裁。
2、《合同法》第五十四條 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3.根據《合同法》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認定合同或者部分合同條款無效:
(1)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的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
(2)惡意串通,並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3)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合同;
(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合同;
(5)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
(6)對於造成對方人身傷害或者因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免責的合同條款。
(7)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條款無效。
拓展資料
所謂"霸王條款",就是一些經營者單方面制定的逃避法定義務、減免自身責任的不平等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和店堂告示或者行業慣例等,限制消費者權利,嚴重侵害群眾利益。
"霸王條款"之所以遭到廣大消費者的痛恨,是因為個別商家利用信息不對稱、供求關系不平衡,將不平等的消費條款強加給消費者。很多時候,由於消費者是以個人形式面對集體形式的商家,存在心理弱勢,往往不得不自認倒霉,花了冤枉錢還得受窩囊氣。
2013年12月9日,北京叫停餐飲業6種"霸王條款"。
2015年2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表示,餐飲行業中的"禁止自帶酒水""包間設置最低消費"屬於服務合同中的霸王條款,消費者在餐飲經營者提供服務時遭遇霸王條款產生糾紛,可以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捍衛自身權益。 2018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對各類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要依法懲處、決不姑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先簽收後驗貨""禁止自帶酒水""特價、促銷商品概不退換",這些其實都是霸王條款,遇到果斷投訴。
❼ 我想問問是不是霸王條款
把這復句話的 原句 發來看看
把這句話制的 原句 發來看看
他們那樣做的確是不對的,如果說某人負責的物品,在工作時間被盜的話,即使是有責任也應該及時報告有關部門處理.不應該私自處理啊.
說句抬杠的話,電影里劫匪(神偷)搶走珠寶店的東西,那要怎麼賠.雖然誇張但性子是一樣的啊.
我不知道該怎麼說,不順眼的事有很多,只要不影響正常工作就忍忍吧.要是真有什麼(當我烏鴉嘴)警察也不是吃干飯的,你知道該怎麼做.
最後弱弱的說一句:MD 還沒王法了
❽ 最低消費是否為霸王條款
《消費者權抄益保護法》賦襲予消費者自主選擇商品或服務的權利、公平交易的權利。餐飲業規定「最低消費」是對消費者的一種強制要求,有強制消費之嫌,損害了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權,限制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是不合理、不公平的。此外,《消法》還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或者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法律界人士認為:「最低消費」是沒有依據的,應該列入不合理范疇。
浙江省君策律師事務所律師林忠再指出,即使商家事先告知「最低消費」這一規則,也是違法的。單方面規定的不公平交易,不具有法律約束力。《消法》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做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
❾ 被最低消費綁定,如何取消最低消費(這個最低消費違反了一些法律條款)
以河南移動客來戶為例,源最低消費分為:基礎套餐費和營銷活動承諾最低消費兩種。
如果手機有營銷活動承諾最低消費時,每月消費必須達到承諾最低消費額度,如您月底消費不足,將進行全量差額補收。最低消費不包含特殊資費(手機支付類、合作類等業務費用)。
基礎套餐費用可通過變更套餐降低最低消費;營銷活動承諾最低消費內容,需等活動到期後自動結束。
您可通過月賬單;已參與的營銷活動查詢自己最低消費,鑒於各省業務規定存在差異,您也可以撥打當地10086人工獲取更多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