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濕地法律責任
❶ 毀林開荒,草原開荒,濕地開荒,犯法么,都觸犯什麼法律法規了,要最近發布的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的
1、毀林開荒違反森林法。第二十三條禁止毀林開墾和毀林採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毀林行為。第四十四條違反本法規定,進行開墾、採石、采砂、采土、采種、采脂和其他活動,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毀壞的,依法賠償損失;由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補種毀壞株數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樹木,可以處毀壞林木價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拒不補種樹木或者補種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由林業主管部門代為補種,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一條第二款規定:違反森林法和本條例規定,擅自開墾林地,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毀的,依照森林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予以處罰;對森林、林木未造成毀壞或者被開墾的林地上沒有森林、林木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可以處非法開墾林地每平方米10元以下的罰款。
2、草原開荒違反《草原法》。第四十六條 禁止開墾草原。第六十六條 非法開墾草原,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依據職權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植被,沒收非法財物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並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給草原所有者或者使用者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3、《水土保持法》,第二十一條禁止毀林、毀草開墾和採集發菜。禁止在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鏟草皮、挖樹兜或者濫挖蟲草、甘草、麻黃等。
4、《環境保護法》。第四十四條違反本法規定,造成土地、森林、草原、水、礦產、漁業、野生動植物等資源的破壞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承擔法律責任。
5、濕地保護法律還沒有正式出台,只有各地市的保護條例。
❷ 請你為保護濕地不被破壞提出寶貴建議
4.1 加快濕地自然保護區的建設速度
四川濕地位置特殊、資源豐富、功能多樣,具有重要的生態和社會意義。國內外實踐證明,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濕地的有效途徑。目前全省只有若爾蓋高原沼澤濕地、爐霍縣的卡沙湖、德格縣的新路海、理塘和稻城縣的海子山等4處濕地自然保護區。此外,有部分濕地資源置於其他類型的保護區內,但多數濕地尚未劃定保護區得到有效保護。因此,通過各級政府解決我省濕地保護區布局欠合理、類型單一、結構不完整的問題顯得很有必要。建議盡快組織有關部門,密切協作,在資源調查和可行性論證的基礎上,界定范圍,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成立管理機構,落實人員,真正起到保護區的作用。
4.2 創造有利於濕地資源保護的法制條件
濕地資源保護是一項公益性事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制定和完善專門的濕地保護的法規顯得十分必要。只有創造一定的法制條件,才能使日趨減少、面臨威脅的濕地資源得到有效保護。目前,國家、省尚無專門的濕地保護法律法規,我省地方性法規或條例基本上是空白,只有涼山州通過了《邛海保護管理條例》,但多數濕地仍處於非嚴格意義的保護狀況。因此,應健全相關的法規條例,加大執法力度,禁止一切破壞或不利於濕地資源保護的行為發生。
4.3 摸清家底,建立濕地資源信息庫
至目前,我省尚未開展專門的濕地資源普查,其資源仍處於家底不清的狀況,這給濕地資源的保護與合理規劃帶來一定困難。因此,應盡快組織濕地資源調查隊伍,按照統一的技術規范,調查現有濕地的類型與分布及面積、濕地生態系統的組成與功能、濕地生物多樣性現狀、濕地生態環境變化趨勢等信息,並在此基礎上建立全省濕地資源信息庫。
4.4 理順關系,協調管理,綜合治理
濕地作為生態系統,包含許多資源,分屬不同的部門管理,如林業、農業、漁業、牧業、水利、環保等。如何協調好這些部門的關系,關繫到濕地資源保護事業的興衰成敗。我國加入《濕地公約》後,明確了由林業部門承頭負責濕地管理工作。為此,各級林業部門應認真負責,加強部門間的聯系與協調,努力在濕地資源保護上達成共識,採取協調一致、多管齊下的保護行動,運用植樹造林、退田還湖、修築工程等綜合措施進行預防和保護。
4.5 積極引導濕地周邊群眾參與濕地管理
濕地周邊群眾與濕地間的關系密切,他們的行為直接影響到濕地資源的存在。社會各界都應積極創造條件,向濕地周邊群眾宣傳濕地效益、功能、價值以及濕地對他們及其子孫後代的生存影響等,並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濕地作為開發示範點,摸索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實施「參與式」的管理方法,使周邊群眾與濕地融洽相處,共生共榮。值得注意的是,濕地一旦劃歸保護後,便會存在保護與利用的矛盾,處理不好,可能激化矛盾,造成更嚴重的破壞。因此,解決因濕地保護而使其周邊群眾經濟受損的經濟補償問題顯得非常關健。
❸ 誰知道國家或部門對濕地保護訂立的法律法規
您好:
我國目前沒有針對濕地而立的法律,不過有一系列法律法規涉及到濕地保護。
其中與回濕地保護有答關的法律主要有:《環境保護法》、《森林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地管理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水法》、《水土保持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環境影響評價法》等。與濕地保護有關的主要行政法規有:《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森林法實施條例》、《河道管理條例》、《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管理辦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
希望答案對您有幫助。
❹ 破壞濕地刑法量刑標准
【法律分析】
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對非法佔用土地單位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第二十三條 禁止毀林開墾和毀林採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毀林行為。同時,該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因非法開墾、採石、采砂、采土、采種、采脂和其他活動,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毀壞的,依法賠償損失;由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補種毀壞株數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樹木,可以處毀壞林木價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❺ 國家破壞濕地舉報電話
1、旅遊休閑:濕地具有自然觀光、旅遊、娛樂等美學方面的功能,蘊涵著豐富秀麗的自然風光,成為人們觀光旅遊的好地方。 2、航運:濕地的開闊水域為航運提供了條件,具有重要的航運價值,沿海沿江地區經濟的迅速發展主要依賴於此。 3、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濕地是鳥類、魚類、兩棲動物的繁殖、棲息、遷徒、越冬的場所,其中有許多是珍稀、瀕危物種。 4、提供可利用的資源:濕地可以給我們多種多樣的產物,包括木材、葯材、動物皮革、肉蛋、魚蝦、牧草、水果、蘆葦等,還可以提供水電、泥炭薪柴等多種能源利用。 5、防止鹽水入侵:沼澤、河流、小溪等濕地向外流出的淡水限制了海水的回灌,延安植被也有助於防止潮水流入河流。但是如果過多抽取或排干濕地,破壞植被,淡水流量就會減少,海水可大量入侵河流,減少了人們生活、工農業生產及生態系統的淡水供應 6、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濕地是鳥類、魚類、兩棲動物的繁殖、棲息、遷徒、越冬的場所,其中有許多是珍稀、瀕危物種。 7、清除和轉化毒物和雜質:濕地有助於減緩水流的速度,當含有毒物和雜質(農葯、生活污水和工業排放物)的流水經過濕地時,流速減慢,有利於毒物和雜質的沉澱和排除。此外,一些濕地植物像蘆葦、水湖蓮能有效地吸收有毒物質。再現實生活中,不少濕地可以用做小型生活污水處理地,這一過程能夠提高水的質量,有益於人們的生活和生產 8、提供水源:濕地常常作為居民生活用水、工業生產用水和農業灌溉用水的水源。溪流、河流、池塘、湖泊中都有可以直接利用的水。其它濕地,如泥炭沼澤森林可以成為淺水水井的水源。 9、保留營養物質:流水流經濕地時,其中所含的營養成分被濕地植被吸收,或者積累在濕地泥層之中,凈化了下游水源。濕地中的營養物質養育了魚蝦、樹林、野生動物和濕地農作物 10、保護堤岸,防風:濕地中生長著多種多樣的植物,這些濕地植被可以抵禦海浪、台風和風暴的沖擊力,防止對海岸的侵蝕,同時它們的根系可以固定、穩定堤岸和海岸,保護沿海工農業生產。如果沒有濕地,海岸和河流堤岸就會遭到海浪的破壞。 11、調節流量,控制洪水:濕地是一個巨大的蓄水庫,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漲水期儲存過量的降水,均勻地把徑流放出,減弱危害下游的洪水,因此保護濕地就是保護天然儲水系統。 12、補充地下水:我們平時所用的水有很多是從地下開采出來的,而濕地可以為地下蓄水層補充水源。從濕地到蓄水層的水可以成為地下水系統的一部分,又可以為周圍地區的工農生產提供水源。如果濕地受到破壞或消失,就無法為地下蓄水層供水,地下水資源就會減少
❻ 把濕地私自改為耕地承包應付法律責任嗎
違反土地管理法規定
發包方可以收回土地並勒令承包者恢復土地並承擔違約責任
❼ 造成濕地破壞的原因有哪些
從總體上看,造成濕地嚴重破壞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不合理圍墾,包括圍湖造田、圍海造地、截留水源、灘塗開墾等;二是過度開發生物資源,包括屢禁不止的獵殺、捕撈、採挖,以及大量開采泥炭;三是污染日趨嚴重,主要是水污染的嚴重程度已經遠遠地超出凈化水體的能力。
❽ 破壞濕地環境判最高幾年
依靠濕地候鳥,如只遷移,但動物的適應環境的能力,是需要很長的時間!如果你不能找到食物和環境是在正確的地方都不能飛,他們將受害最深的幾乎完全破壞(食肉動物,飢餓,種內斗爭,等等)!土地和水的用量將極大地降低,水生濕地亡......
❾ 濕地的人為破壞
20世紀中後期由於濕地圍墾、生物資源的過度利用、濕地環境污染、濕地水資源過度利用、大江大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設、泥沙淤積、海岸侵蝕與破壞、城市建設與旅遊業的盲目發展等不合理利用導致濕地生態系統退化[中國濕地資源的退化及其原因分析],造成濕地面積縮小,水質下降、水資源減少甚至枯竭、生物多樣性降低、濕地功能降低甚至喪失。因此迫切需要對濕地進行保護、恢復和重建。濕地保護主要依靠立法,並建立自然保護區。我國自1992年加入《濕地公約》後,在全球環境基金、世界銀行、世界自然基金會和聯合國環境保護署等國際組織的支持下,開展了一系列提高履約能力的全國性工作。編制了《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成立濕地國際——中國項目辦公室、組織申報國際重要濕地等等。至1999年12月我國已經建成了926個自然保護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24個,省級392個,市級84個,縣級326個)、173個重要濕地。 近幾百年來,濕地遭到了嚴重破壞。雖說濕地乾涸是自然進程的必然結果,但當前不少濕地的迅速消失與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有重大聯系。
(1)土壤破壞是破壞濕地的一大因素。人類不合理使用土地,導致了土壤的酸化與其他形式的污染,這嚴重破壞了濕地內的生態環境
(2)環境破壞。比如水污染、空氣污染。這一類污染造成了水體營養化、石油泄漏污染等重大破壞,導致成千上萬的水生物及鳥類的死亡
(3)圍湖、圍海造田。這一類經濟活動會直接地減少濕地面積。比如我國洞庭湖。當今地洞庭湖面積與幾百年前的形成鮮明對比
(4)河流改道。這一類工程雖說大大地對農業生產做出了貢獻,也對防洪工作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卻影響了河流對濕地的水量補給作用。比如我國的一些河流截彎取直工程,就破壞了一些湖泊。
墨西哥灣油污抵達路易斯安那濕地
墨西哥灣上的油污已經漂到路易斯安那州沿海濕地,部分漏油進入強勁的洋流區,可能會被帶到佛羅里達甚至更遠的地方。
墨西哥灣海底的油井還在繼續漏油,這對沿墨西哥灣的美國各州及附近地區的生態和經濟都是一場災難。首當其沖的就是路易斯安那,當地的沿海濕地是魚蝦蟹貝的孕育場,豐富的海產是路易斯安那經濟的重要支柱。
受到漏油污染,沿海一大片區域已經禁止捕漁。另外,氣象單位說,有部分油污進入了強勁的洋流區,它有可能被帶到佛羅里達礁島群、甚至古巴和美國東岸。
肇事公司英國石油在環境災難製造者的黑名單上,排名恐怕已經超越了愛克森美孚石油。不過,英國石油說,它們幾天前裝置的吸油設備效果不錯,每天大約可以吸出三千桶原油,另一方面,向油井灌注泥漿的作業,最快星期天就可以展開。 中國:
中國科學院濕地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濕地生態與環境重點實驗室(KLWEE)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濕地中心新南威爾士大學濕地生態研究中心
美國:
美國國家濕地研究中心(NWRC)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濕地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