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法預售房屋法律責任
❶ 關於房屋預售款的問題。有什麼法律依據能不能叫退款
我國法律規定:開發商預售樓盤的,必須取得預售許可,如果沒有取得,不得預售,但事前沒有取得、在樓盤竣工驗收前、起訴前又取得了的,預售行為依然有效。沒有取得預售許可不符合預售條件為由,要求開發商返還定金。至於賠償就只能是定金的銀行利息部分了。
如果你能知道他沒有有預售許可證 那之前付的預售款就能要回來
❷ 房地產開發商違規銷售怎麼處罰
沒收違法所得,還可以罰款。
根據《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
第三十四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未取得營業執照,擅自從事房地產開發經營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房地產開發經營活動,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5倍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五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未取得資質等級證書或者超越資質等級從事房地產開發經營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房地產開發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改正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
第三十八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擅自轉讓房地產開發項目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土地管理工作的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5倍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九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擅自預售商品房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房地產開發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已收取的預付款1%以下的罰款。
(2)違法預售房屋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
第三十六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將未經驗收的房屋交付使用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房地產開發主管部門責令限期補辦驗收手續;逾期不補辦驗收手續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房地產開發主管部門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進行驗收,並處10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經驗收不合格的,依照本條例第三十七條的規定處理。
第三十七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將驗收不合格的房屋交付使用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房地產開發主管部門責令限期返修,並處交付使用的房屋總造價2%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給購買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造成重大傷亡事故或者其他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❸ 請問一下,房產局對房屋的預售預購備案登記與房屋產權登記有什麼區別各種登記的法律效力或法律責任如何
房屋的預售預購備案登記與房屋產權登記的區別如下:
一、登記種類不同。
房屋預售備案僅指開發商在與承購人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之日起30日內,向項目管轄范圍的房產交易管理部門申請辦理商品房預售合同備案手續。
房屋產權登記包括國有土地范圍內房屋所有權登記;抵押權、地役權登記;預告登記、更正登記;異議登記。
二、登記機關不同。
房屋預售備案登記機關為房地產管理部門和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
房屋產權登記機關為直轄市、市、縣人民政府建設(房地產)主管部門或者其設置的負責房屋登記工作的機構。
《城市商品房預售管理辦法》第十條:「商品房預售,開發企業應當與承購人簽訂商品房預售合同。開發企業應當自簽約之日起30日內,向房地產管理部門和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辦理商品房預售合同登記備案手續。」
三、辦理主體不同。
房屋預售備案登記的主體為房地產開發企業。
房屋產權登記的主體為房屋交易雙方當事人。
商品房預售合同備案登記的效力,在於使預售合同能產生對抗善意第三人的效力。也就是說,如果開發商在簽訂預售合同後,又擅自轉移給他方時,消費者可用登記備案的預售合同對抗開發商的轉讓行為,可以依法請求法院裁定其行為無效。
房屋產權登記的效力在於確認所有權發生變更。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九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❹ 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 第三十八條違反法律、法規規定,擅自預售商品房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
居民如果發現房地產市場的違法建設和違法銷售行為可向當地房管部門或市政府撥打電話進行舉報,打114咨詢當地房管部門的電話。
市政府都有治理整頓違法建設和違法銷售商品房工作領導小組,以及由市房管、規劃、建設、國土等市直部門組成的治理整頓違法建設和違法銷售商品房聯合檢查組,
違法建設和違法銷售商品房項目一旦被查處,將會受到相應懲罰。
懲罰包括:一、立即責令其停工,並採取停電、停水措施;二、由房管和工商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從嚴處罰;三、由建設局、工商局暫扣企業資質證書和營業執照,並根據情節輕重,給予降級或吊銷處罰;四、由建設、房管部門將違法企業記入不良信用檔案,酌情限制或取消其投標資格;五、支行將違法企業名單通報各家銀行,不予開設賬戶和發放貸款
管理商品房買賣的是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即各地市國土局。
您可以去投訴去反映,由他們來核實,會進行罰款之類的行政處罰
❺ 違反規定預售商品房可處多少罰款
房地產開發商違規銷售,可以依法給予行政處罰;給他人造成損失的,賠償損失(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就行政處罰而言,法律依據很多,主要可以:
一、依照《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進行處罰
《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第三十六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將未經驗收的房屋交付使用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房地產開發主管部門責令限期補辦驗收手續;逾期不補辦驗收手續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房地產開發主管部門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進行驗收,並處10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經驗收不合格的,依照本條例第三十七條的規定處理。
第三十七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將驗收不合格的房屋交付使用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房地產開發主管部門責令限期返修,並處交付使用的房屋總造價2%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給購買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造成重大傷亡事故或者其他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擅自轉讓房地產開發項目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土地管理工作的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5倍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九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擅自預售商品房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房地產開發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已收取的預付款1%以下的罰款。
❻ 房地產開發商沒有取得預售證時進行預售該怎麼處罰
開發商沒有預售許可證不可向外售房,處罰措施:如果開發商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預售商品房,根據違法情節和後果,將處以不同等級的處罰:
1、銷售1套且收取定金或房價款未超過50萬元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已收取預付款0.5%的罰款。
2、銷售2套以上5套以下或收取定金或房價款超過50萬元未超過300萬元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已收取預付款0.8%的罰款;
3、銷售6套以上或收取定金或房價款超過300萬元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已收取預付款1%的罰款。
對於「不符合商品房銷售條件,房地產開發企業向買受人收取預訂款性質費用」的行為,按照收取金額的多少,明確了從1萬元到3萬元3檔不同的處罰標准。
房企未取得資質證書從事房地產開發經營,根據違法情節和後果,確定了5萬元和10萬元兩檔不同的處罰標准。
(6)違法預售房屋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開發商沒有預售許可證購房者維權措施:
首先,根據《城市商品房預售管理辦法》第六條規定:「商品房預售實行許可制度。開發企業進行商品房預售,應當向房地產管理部門申請預售許可,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的,不得進行商品房預售。若購房者遇到這種情況,可根據具體條例進行合法維權。
其次,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的規定:「出賣人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與買受人訂立的商品房預售合同,應當認定無效,但是在起訴前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的,可以認定有效。」
因此,如果您起訴前開發商已經取得了商品房預售許可證,雙方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有效;如果您起訴前開發商沒有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雙方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無效。建議購房者在買房時應當審查開發商的《商品房預售許可證》,以規避風險。
由上述也可知,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的不得對外售房。可先找開發商協商,協商不成可要求退房或按約定支付賠償。如果雙方達不成一致,主要應通過司法途徑解決,也可向當地房地產經營主管部門反映。
❼ 有行為,房地產開發商預售樓房,屬於違法嗎
開發商在預售商品房之前應取得《預售許可證》;未取得《預售許可證》銷售或預售商品房的,屬於違法行為;開發商與購房者簽訂的商品房銷售或預售合同屬於無效合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明確規定,出賣人(開發商)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與買受人(購房者)訂立的商品房預售合同,應當認定無效,但在起訴前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的,可以認定有效。據此,若購房者不願再購此房,應盡早起訴,解除預售合同。否則,若開發商在起訴前把預售許可證辦出來了,預售合同很有可能不再被認定無效。若預售合同被認定無效,開發商應及時返還已收受的房款及定金,作為導致合同無效的過錯方還應承擔因此給購房者造成的損失。如故意隱瞞未取得預售許可證的事實,還可要求其承擔不超過已付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
❽ 如何處理違規發放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的行為
您所述情況,依據相關法律規定,建設部關於落實新建住房結構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見規定,違規發放規劃、施工、商品房預售許可證和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合格書的單位和個人,要及時予以嚴肅查處;屬於失職、瀆職的,要提請有關機關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行政許可法第74條規定,行政機關對不符合法定條件的申請人准予行政許可或者超越法定職權作出准予行政許可決定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❾ 住建局發房屋預售證給你開發商銷售違建房該負什麼法律責仼
這要看被頒發預售許可證的開發商是否符合頒發條件
如果不符合相關條件和標準的情形,住建部門違規頒發或沒有盡到審查義務,那麼是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同時責任人可能會負刑事責任。
對此給第三人造成的損失,第三人也是可以申請國家賠償的。
❿ 預售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有什麼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城市商品房預售管理辦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商 品 房 銷 售 管 理 辦 法》、《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等。廣東地方法規:《廣東省房地產開發經營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