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條款有法律效力
Ⅰ 個人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有法律效力嗎
合同中的免責條款不是都有效的。若免責條款滿足主體適格、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規定等條件的,即可依法生效。若免責條款造成對方人身損害、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提供格式條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減輕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限制對方主要權利的,應當認定無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該格式條款無效:
(一)具有本法第一編第六章第三節和本法第五百零六條規定的無效情形;
(二)提供格式條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減輕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限制對方主要權利;
(三)提供格式條款一方排除對方主要權利。
第五百零六條
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損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Ⅱ 這種單方面的免責條款到底有沒有法律效力
經雙方簽署,來法律上視為經協商源一致,對雙方皆具有約束力。我國合同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Ⅲ 合同免責條款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合同免責條款如果符合法律規定的有效。合同可以約定免責條款,但應當由當事人協商一致,且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造成對方人身損害,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免責條款無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五百零六條
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損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Ⅳ 合同中的免責條款具有法律效力么
合同中約定的免責條款如果是當事人依法約定的,且不具備無效的情形的,該條款有效。而使免責條款無效的情形包括造成對方人身損害而免責;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而免責等。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四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第五百零六條
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損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Ⅳ 免責條款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確定免責協議是否有效的標准如下:
1、免責條款是否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違反的則無效;
2、免責條款是否免除當事人一方故意和重大過失責任,違反的則無效;
3、免責條款是否免除合同當事人的基本義務,違反的則無效;
4、免責條款是否違反公平原則,違反的則無效。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零六條
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損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第四百九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該格式條款無效:
(一)具有本法第一編第六章第三節和本法第五百零六條規定的無效情形;
(二)提供格式條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減輕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限制對方主要權利;
(三)提供格式條款一方排除對方主要權利。
Ⅵ 免責條款的法律效力有哪些
《合同法》已經失效,但《民法典》規定下列免責條款屬於無效: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免責條款;行為人與相對人假意訂立的免責條款;造成對方人身損害的免責條款;或者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免責條款等。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第一百四十六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
第五百零六條
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損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Ⅶ 免責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免責協議有法律效力的情形包括:
1、必須是雙方真實的意思表示;
2、必須經合同雙方協商同意;
3、必須符合社會公共利益和善良風俗;
4、必須合理分配當事人雙方的權益與風險;
5、必須予以說明的格式合同免責條款,其提供者必須盡說明義務。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五百零六條
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損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Ⅷ 個人免責聲明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個人免責聲明具有法律效力。
中國法律規定的免責條件主要有:
1、不可抗力:《合同法》第117條規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延遲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2、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貨物的合理損耗:《合同法》第311條規定:承運人對運輸過程中貨物的毀損、滅失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承運人證明貨物的毀損、滅失是因不可抗力、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耗以及托運人、收貨人的過錯造成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3、債權人的過錯:《合同法》第311條規定、第370條規定: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有瑕疵或者按照保管物的性質需要採取特殊保管措施的,寄存人應當將有關情況告知保管人。
寄存人未告知,致使保管物受損失的,保管人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保管人因此受損失的,除保管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並且未採取補救措施的以外,寄存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8)免責條款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1、免責條款是一種合同條款,它是合同的組成部分。
2、免責條款是事先約定的。
3、免責條款旨在免除或限制當事人未來所應負的責任。
基於不同的目的,免責條款可以分為兩類:一是限制責任條款,即將當事人的法律責任限制在某種范圍內的條款。例如,在合同中規定,賣方的賠償責任不超過貨款的總額。
二是免除責任條款,如某些商店在其櫃台上標明「貨物出門,恕不退換」,就屬於免除責任條款。嚴格地說,限制和免除責任的條款還是有區別的。
Ⅸ 合同中的免責條款具有法律效力嗎
合同約定免責條款如果遵循公平、合法原則的有效。免責條款是指當事人約定的用以免除其未來合同責任的條款。約定免責條款應當遵循公平原則,造成對方人身損害;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免責條款無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五百零六條
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損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Ⅹ 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合同中有免責條款,如果該合同是依法訂立的,並且免責條款不具備無效情形的,該合同有效。免責條款無效的情形是指,造成對方人身損害而免責的條款;以及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而免責的條款。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九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該格式條款無效:
(一)具有本法第一編第六章第三節和本法第五百零六條規定的無效情形;
(二)提供格式條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減輕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限制對方主要權利;
(三)提供格式條款一方排除對方主要權利。
第五百零六條
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損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