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汽車主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汽車主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11-28 21:14:36

① 事故車輛登記車主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事故車輛登記車主的法律責任機動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後,由交通事故責任者對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損失承擔民事賠償責任,這在理論界和實務界沒有任何的爭議。但是,如果事故責任者並非車輛登記的所有人,這時原登記的所有人是否應承擔民事責任?應承擔怎樣的民事責任?對此,法律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審判實踐中存在著兩種迥然不同的看法:一種觀點認為,車輛轉讓未過戶,不發生物權移轉的法律效力,原登記車主仍然是法律確認的車輛所有人,按照《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31條的規定,原登記車主應承擔墊付責任。第二種觀點認為,車輛實際轉讓後,雖然沒有及時進行變更登記,但從車輛的實際交付之時起,車輛的運行支配權和運行利益的歸屬已由新的實際車主享有,車輛的運行風險應歸新車主承擔,原登記車主不負賠償責任。由此導致了審判活動中以同樣或類似的案情,但卻得出截然不同的裁判結果,從而引發社會公眾對此問題產生認識上的混亂,也損害了司法裁判的權威性,有必要對此加以澄清。 筆者基本持上述第二種觀點。主要理由如下:其一、機動車輛未辦理過戶手續,並不影響車輛所有權的轉移 。前一種觀點的依據主要在於認為法律規定了機動車買賣必須辦理相應的登記手續,沒有進行登記,車輛所有權就沒有產生轉移,原登記車主仍負有車輛管理的責任,如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則表明負有過錯,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機動車輛在性質上屬於動產的范疇,根據物權變動的公示原則,動產以交付即佔有的轉移為公示方法。《民法通則》第72條: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財產的,財產所有權從財產交付時起轉移,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合同法》第133條也作了同樣規定,從規定的精神看,一般認為我國在物權公示的效力上乃采以成立要件主義為原則、以對抗要件主義為例外的立法例,據此,原則上只要標的物完成了轉移佔有就意味著所有權的實際轉移。有不少人認為,我國對機動車輛、船舶、航空器等實行的是准不動產制度,對此類財產交易未辦理過戶手續的,買賣行為不發生法律效力。事實上這種觀點是缺乏法律依據的。我國有關車輛變更登記的規定來自於《機動車管理辦法》、《機動車登記辦法》和《汽車交易市場管理暫行規定》,顯而易見,這些規定也並沒有明確把登記作為車輛權屬變動的先決條件,況且他們在法的階位上僅屬於行政法規規章,根據立法法的相關精神,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無權創設物權變動這樣重要的民事基本制度,而到目前為止尚沒有任何一部法律規定以登記作為機動車交付的成立要件。所以,上述行政法規或規章關於機動車登記的規定只是行政管理上的需要,而非物權變動的法律要件。沒有辦理變更或異動登記的法律後果,一是買賣行為不具有社會公信力,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二是違反了行政法規,要承擔行政法上的責任。綜上,完全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機動車輛未辦理過戶手續,並不影響車輛所有權的轉移。 其二、由實際車主承擔責任符合民法危險控制論和報償論的法理要求 。危險控制論認為誰能控制、減少危險誰承擔責任,報償論則以誰享受利益誰承擔風險為原則,根據這兩種法律理念,形成了所謂交通事故損害賠償主體認定中的一元說與二元說,前者主張以運行支配為依據,後者主張以運行支配和運行利益的歸屬進行認定,對兩者的關系,有學者認為:就一般情況而言,以運行支配與行運利益的歸屬認定賠償責任的主體是可行的。但嚴格而言,認定責任主體的依據應為運行支配權的歸屬,因支配足以決定一切。在實際生活中,運行支配與運行利益的歸屬常常是同一的,但有許多場合卻又是分開的,這時就應以運行支配權的歸屬作為認定責任主體的標准。機動車輛轉讓後未辦理過戶手續,雖然原登記車主仍然為車輛的名義所有人,但車輛的實際產權已歸受讓人所有,受讓人享有對車輛的支配和管理許可權,車輛的運行利益亦歸屬其名下,此時若因交通事故產生賠償責任,理應由受讓人承擔。正如梁慧星先生所指出的那樣:決定車輛所有人承擔賠償責任的根據,在於運行支配及運行利益的歸屬。車輛所有人因種種原因喪失運行支配及運行利益的,車輛所有人將不承擔責任,而由運行支配及運行利益的實際歸屬者承擔責任。 其三、從侵權責任構成要件分析,也不能直接得出名義車主對交通事故責任承擔民事責任的結論 。盡管學界對交通肇事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存在不同的主張,但無論是按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還是公平責任原則,侵權行為、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都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構成要件,都沒把所有權的歸屬作為決定侵權責任是否成立的要件。一般認為,機動車所造成侵害之責任承擔的法律依據是《民法通則》第123條所規定的高度危險作業人致人損害責任,此規定的要義也在於作業人和作業這一特定的行為,而作業人或作業行為與所有人或所有權是兩個完全不能等量齊觀的概念。可見,名義車主沒有履行車輛轉讓異動登記的行政義務的後果,無論如何不應作為追究其交通肇事侵權民事責任的依據。 其四、依據《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31條的規定,不能認定由名義車主應承擔交通事故的連帶賠償責任 。在審判實踐中,經常看到未過戶的機動車輛肇事時,如果事故責任者與車輛所有人不一致時,判令由車輛的名義所有人承擔連帶責任的情況。作出這種判決的依據就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31條規定:交通事故責任者對交通事故造成的損失,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承擔賠償責任的機動車駕駛員暫時無力賠償的,由駕駛員所在單位或者機動車的所有人負責墊付。正如上述所作的分析,這種將名義車主追加進來承擔責任的做法,在理論基礎和法律依據方面均是欠缺的。即使作為車輛的實際所有人,當交通事故責任者不是其本人時,是否要承擔連帶的民事責任也要具體案件具體分析。從民法理論上講,連帶責任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當事人的約定,二是法律的規定。侵權連帶責任屬於法定的范圍,只產生於共同侵權的情形。機動車實際所有人只有在違法將車輛交給交通事故責任者駕駛的情況下,才可能與事故責任人形成共同侵權,進而發生連帶責任。在正常情況下,機動車實際所有人不存在過錯,其作為運行供用者應依《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31條的規定,承擔墊付的責任,從性質上講這是一種補充責任,而與連帶責任是有根本區別的。交通事故鑒定交通事故責任認定

② 車借給別人開出事,車主應承擔什麼責任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規定:

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機動車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有下列情形之 一,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並適用侵權責任法第49條的規定確定其相應的賠償責任:

1、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機動車存在缺陷,且該缺陷是交通事故發生原因之一的。

2、知道或者應當知道駕駛人無駕駛資格或者未取得相應駕駛資格的。

3、知道或者應當知道駕駛人因飲酒、服用國家管管制的精神葯品或者麻醉葯品,或者患有妨礙安全駕駛機動車的疾病等依法不能駕駛機動車的。

4、其他應當認定機動車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有過錯的。

(2)汽車主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在借車的情況下,屬於車主和使用人不一致的一種情形。這種情況發生交通事故,最高法院先後在兩個司法解釋和一個函復中作出了說明。

1、《最高人民法院院關於被盜機動車輛肇事後由誰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問題的批復》規定:

使用盜竊的機動車輛肇事,造成被害人物質損失的,肇事人應當依法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被盜機動車輛的所有人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購買人使用分期付款購買的車輛從事運輸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財產損失,保留車輛所有權的出賣方不應承擔民事責任的批復》規定:

採取分期付款方式購車,出賣方在購買方付清全部車款前保留車輛所有權的,購買方以自己名義與他人訂立貨物運輸合同並使用該車運輸時,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財產損失的,出賣方不承擔民事責任。

3、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關於連環購車未辦理過戶手續原車主是否對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承擔責任的復函》認為:

連環購車未辦理過戶手續,因車輛已交付,原車主即不能支配該車的運營,也不能從該車的運營中獲得利益。

故原車主不應對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承擔責任。但是連環購車未辦理過戶手續的行為,違反有關行政管理法規的,應受其規定的調整。

從以上內容看,對於車主和使用人的責任問題,基本上採納了「運行支配」和「運行利益」兩個標准來判斷。

即:誰支配管理車輛和從車輛的運行中獲取利益(包括駕駛車輛帶來的便利甚至享受),誰就是機動車損害賠償的責任主體。

③ 車輛3年未審,找不著了,車主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車輛怎麼還能找不到啊?如果丟失了,及時報警備案車輛被盜。其他還能回怎麼找不到啊。
車輛答連續3年沒有檢車的,車輛將自動報廢。如果繼續上路行駛的,被交警查到要自己扣押車輛,並且強制報廢。
車輛找不到就是被盜了,如果不及時報警備案,車輛發生重大事故造成損失的,找不到肇事者,就要找車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所以你的車是什麼情況,要是被盜立即報警。知道是誰開走了,但就是找不到人和車了,也要及時報警求助。

④ 借車撞死人,車主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車與老婆概不外借!這句話看似玩笑的話,其中包括著機智。當有朋友向自己借車時,直接拒絕有失對方臉面,以這種詼諧幽默的語言婉轉拒絕對方,又不得罪人,妙!車主不願意將車輛出借,除了怕車被弄臟、弄壞以外,最主要的是怕出了交通事故,自己也得跟著麻煩。「四哥有法」想要告訴大家的是:借出去的車出了交通事故,車主不承擔責任是原則,承擔責任是例外。

三、車主承擔什麼責任?

對於超出交強險限額的損失,應視出借人即車輛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有無過錯來分擔。如果出借人有過錯,則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例如出借人明知肇事者無駕駛資格而借車,再如出借人明知肇事者飲酒而借車,又如出借人明知肇事者超載而借車。這種情況無法列舉窮盡,應依據個案的具體情況而定,有時生活細節也可能成為判斷是否有過錯的依據。如果出借人沒有過錯,依一般人的注意義務未發現肇事者存在可能引發交通事故的情況,則出借人不承擔賠償責任,由肇事者自行承擔。

⑤ 機動車所有人需要承擔那些責任

1.駕駛人與所有人為夫妻關系的情況
因為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財產一般按照共同財產管理,因此無論所有人登記為哪一方,駕駛人為哪一方,事故責任最終均由家庭承擔。但是,如果夫妻對財產管理、車輛使用等有單獨約定的,只要約定不違背法律規定,應該按照約定辦理。
2. 駕駛人與所有人為為借用車輛關系
一般親戚朋友間借用車輛的情況時有發生。但是駕駛人在使用借用車輛過程中如果發生交通事故,按照事故認定書對於駕駛人需要承擔責任的,一般由駕駛人承擔交通事故相應責任。車輛所有人不承擔責任。但是受害人能證明所有人有過錯的,所有人也應承擔相應責任。比如明知道機動車不符合上路行駛條件或者明知道借用人沒有合適的駕駛資格、醉酒等情況。
3. 駕駛人與所有人為租賃車輛關系
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計程車等營運車輛的使用人和所有人(出租公司)之間或者一般個人和汽車租賃公司之間。
對於以協議形式明確租賃使用的計程車駕駛人和所有人之間(承包關系也屬於租賃使用的一種,是一種特殊的長期租賃關系),車輛的使用是因為租賃關系發生的。在租賃期間,車輛的營運收益由駕駛人獲得,所有人依據協議獲得相對固定的租金收益。實際上所有人按照租賃協議的約定已經喪失了對車輛的實際支配和控制的權利。根據風險控制和風險利益歸屬一致的原則,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出現的交通事故應由駕駛人承擔責任,所有人沒有過錯的無需承擔責任。
對於一般的自然人租賃相應車輛租賃公司車輛從事非營運目的使用的,如果出現交通事故,則應由駕駛人承擔責任,但是有證據表明屬於機動車車況不適等租賃公司責任的,所有人應承擔相應責任。
4.機動車已經轉讓但未辦理過戶手續的
機動車所有人已經和買方達成協議並且已經交付機動車給買方但尚未辦理過戶手續的情況比較特殊。此時機動車車由買方佔有和支配,實際上所有人已經喪失了對車輛的實際支配和控制。如果發生交通事故,雖然登記車主為賣方,只要賣方能證明已經將車輛交給買方佔有,則無需承擔相關責任,但應及時辦理過戶手續。
5.轉讓車輛為拼裝或者已達到報廢標準的機動車的情況
依據國家法律規定,拼裝或者已達到報廢標準的機動車應強制報廢,禁止上路行駛。因此此類買賣協議當屬無效。原所有人出賣此類機動車輛給買方,如果出現交通事故,則應由原所有人和買方共同承擔連帶責任。
6.車輛被盜竊、搶劫或搶奪後發生交通事故的情況
如果車輛被盜竊、搶劫或搶奪後所有人應第一時間報警,以證明車輛已經脫離自己控制,這是以後在交通事故賠償中是否承擔責任的重要依據。如果車輛盜竊、搶劫或搶奪後在駕駛過程中出現交通事故,由相應駕駛人承擔責任,所有人無需擔責。
7.存在掛靠關系的情況
在計程車及其它營運車輛中大量存在著掛靠關系,也就是掛靠車輛登記在某某單位,實際車主為自然人,車輛由車主實際控制,掛靠單位收取一定的管理費用或者不收取任何費用。根據相關司法解釋規定,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當事人可以請求由掛靠人和被掛靠人承擔連帶責任的。
8.機動車未投保交強險的情況
對於機動車未投保交強險的情況,受害人可以向車輛所有人主張在交強險責任限額內承擔賠償責任,所有人應當在交強險范圍內承擔相應無過錯賠償責任。如果受害人損失仍然無法彌補,則有駕駛人繼續承擔剩餘的賠償責任。
9.雇員為僱主(車輛所有人)開車的情況
雇員(駕駛人)在為僱主(車輛所有人)開車過程中出現交通事故,需要承擔相應責任的,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在交通事故中應當由駕駛人承擔的責任應該由僱主(車輛所有人)承擔。雇員(駕駛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 應當與僱主(車輛所有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車輛所有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駕駛人)追償。

⑥ 汽車保險各方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機動車輛保險又稱汽車保險,是指對機動車輛由於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負賠償責任的一種商業保險。 機動車輛是指汽車、電車、電瓶車、摩托車、拖拉機、各種專用機械車、特種車。 機動車輛保險為不定值保險,分為基本險和附加險,其中附加險不能獨立保險。基本險包括第三者責任險和車輛損失險;附加險包括全車盜搶險、車上責任險、無過失責任險、車載貨物掉落責任險、玻璃單獨破碎險、車輛停駛損失險、自燃損失險、新增設備損失險、不計免賠特約險。其中第三者責任險是強制性險種。車輛損失險 負責賠償由於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車輛自身的損失。 這是車輛保險中最主要的險種。保與不保這個險種, 您需權衡一下它的影響。若不保,車輛碰撞後的修理費用得全部由自已承擔。 第三者責任險 負責保險車輛在使用中發生意外事故造成他人(即第三者)的人身傷亡或財產的直接損毀的賠償責任。第三者責任險為國家規定的必保險種。撞車或撞人是開車時最害怕的,自己愛車受損失不算,還要花大筆的錢來賠償他人的損失。第 1 頁全車盜搶險 負責賠償保險車輛因被盜竊、被搶劫、被搶奪造成車輛的全部損失,以及其間由於車輛損壞或車上零部件、附屬設備丟失所造成的損失。車輛丟失後可從保險公司得到車輛實際價值的80%的賠償。若被保險人缺少車鑰匙,則只能得到75%的賠償。車上責任險 負責保險車輛發生意外事故造成車上人員的人身傷亡和車上所載貨物的直接損毀的賠償責任。其中車上人員的人身傷亡的賠償責任就是過去的司機乘客意外傷害保險。 無過失責任險 投保車輛在使用過程中,因與非機動車輛、行人發生交通事故,造成對方人員傷亡和直接財產損毀,保險車輛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如被保險人拒絕賠償未果,對被保險人已經支付給對方而無法追回的費用,保險公司按《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和出險當地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規定標准在保險單所載明的本保險賠償限額內計算賠償。每次賠償均實行20%的絕對免賠率。 車載貨物掉落責任險 承擔保險車輛在使用過程中,所載貨物從車上掉下來造成第三者遭受人身傷亡或財產的直接損毀而產生的經濟賠償責任。賠償責任在保險單所載明的保險賠償限額內計算。每次賠償均實行20%的絕對免賠率。第 2 頁 玻璃單獨破碎險 車輛在停放或使用過程中,其他部分沒有損壞,僅風擋玻璃單獨破碎,風擋玻璃的損失由保險公司賠償。 車輛停駛損失險 保險車輛發生車輛損失險范圍內的保險事故,造成車身損毀,致使車輛停駛而產生的損失,保險公司按規定進行以下賠償: (1)部分損失的,保險人在雙方約定的修復時間內按保險單約定的日賠償金額乘以從送修之日起至修復竣工之日止的實際天數計算賠償; (2)全車損毀的,按保險單約定的賠償限額計算賠償; (3)在保險期限內,上述賠款累計計算,最高以保險單約定的賠償天數為限。 本保險的最高約定賠償天數為90天,且車輛停駛損失險最大的特點是費率很高,達10%.自燃損失險 對保險車輛在使用過程因本車電器、線路、供油系統發生故障或運載貨物自身原因起火燃燒給車輛造成的損失負賠償責任。 新增加設備損失險第 3 頁 車輛發生車輛損失險范圍內的保險事故,造成車上新增設備的直接損毀,由保險公司按實際損失計算賠償。未投保本險種,新增加的設備的損失保險公司不負賠償責任。 不計免賠特約險 只有在同時投保了車輛損失險和第三者責任險的基礎上方可投保本保險。 辦理了本項特約保險的機動車輛發生保險事故造成賠償,對其在符合賠償規定的金額內按基本險條款規定計算的免賠金額,保險人負責賠償。也就是說,辦了本保險後,車輛發生車輛損失險及第三者責任險方面的損失,全部由保險公司賠償。 這是97年才有的一個非常好的險種。它的價值體現在:不保這個險種,保險公司在賠償車損險和第三者責任險范圍內的損失時是要區分責任的:若您負全部責任,賠償80%;負主要責任賠85%;負同等責任賠90%;負次要責任賠95%.事故損失的另外20%、15%、10%、5%需要您自己掏腰包。第 4 頁

⑦ 中車主承擔連帶責任是按照什麼法律依據

交通事故中車主承擔連帶責任的法律依據
一是車主作為機動車輛所有人,在出租、出借機動車輛時,只要盡了嚴格的審查義務,出租給了具有駕駛證且具有一定駕駛機能的人,其主觀上不存在過錯,就不應作為賠償主體承擔責任。租車人實際控制、運行車輛過程中,由於自身過錯而發生交通事故,侵犯了他人合法權益,租車人是實際侵權人,理應單獨作為民事主體承擔民事責任。
二是當機動車輛存在安全運行瑕疵時,如:機動車主因疏忽大意在出租、出借車輛時未向租車人履行告知義務,而作為租車人也因疏忽大意而未向機動車所有人了解機動車存在的與安全行駛有關的瑕疵時,雙方均存在過錯行為,作為出租、出借機動車輛的所有人應與承租人、借用人作為共同賠償主體,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三是機動車輛所有人在出租、出借機動車輛時故意不告知或保證機動車無瑕疵,而該瑕疵而導致發生交通事故,應由機動車所有人作為單獨賠償主體承擔全部民事賠償責任。
在司法實踐中,我國法律體系是以「運行支配和運行利益」原則確定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的賠償義務人,這里有三個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購買人使用分期付款購買的車輛從事運輸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財產損失保留車輛所有權的出賣方不應承擔民事責任》的批復,該批復明確指出:採取分期付款方式購車,出賣方在購買方付清全部車款前保留車輛所有權的,購買方以自己名義與他人訂立貨物運輸合同並使用該車運輸時,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財產損失的,出賣方不承擔民事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在1999年6月25日所做出的批復中就明確規定:「使用盜竊的機動車輛肇事,造成被害人物質損失的,肇事人應當依法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被盜機動車輛的所有人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連環購車未辦理過戶手續原車主是否對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承擔責任的復函》民一他字第32號)規定:「連環購車未辦理過戶手續,因車輛已交付,原車主既不能支配該車的運營,也不能從該車的運營中獲得利益,故原車主不應對對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承擔責任,但是連環購車未辦理過戶手續的行為,違反行政管理法規的,應受其規定的調整。」
以上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復的規定對於審理借用、租用機動車輛而發生交通事故確定民事賠償主體提供了很好的法律依據。

⑧ 交通事故中車主承擔連帶責任是按照什麼法律依據

《侵權責任法》來第四十九條因自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發生交通事故後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⑨ 汽車租賃,發生交通事故,原車主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1.
車主不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2.
我國《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規定:
因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發生交通事故後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⑩ 什麼情況下車輛所有人與駕駛員承擔連帶責任。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道路交通管理辦法》有說明,車主知道駕駛人無駕照或喝了酒、吸毒等不允許駕車的情況時,還將車交給駕駛人駕駛發生交通事故的,車主和駕駛人應承擔連帶責任。

熱點內容
福鼎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21 13:48:39 瀏覽:715
廣東商學院法律碩士 發布:2025-09-21 13:45:19 瀏覽:172
勞動法孕婦上班休息時間 發布:2025-09-21 13:23:46 瀏覽:101
法律碩士全日制讀幾年 發布:2025-09-21 13:11:09 瀏覽:415
國土局行政答復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21 13:10:13 瀏覽:822
法律援助在線咨詢珠海 發布:2025-09-21 13:10:11 瀏覽:259
勞動法中試用期提前3內 發布:2025-09-21 13:00:50 瀏覽:935
經濟法什麼會考 發布:2025-09-21 12:59:55 瀏覽:854
勞動法律法規培訓 發布:2025-09-21 12:55:53 瀏覽:38
地方條例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21 12:29:40 瀏覽: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