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秦東法律責任
① 鴻茅葯酒事件始末是什麼
2017年12月19日,譚秦東發布題為《中國神酒「鴻茅葯酒」,來自天堂的毒葯》的網帖,從心肌變化、血管老化、動脈粥樣硬化等方面,想說明鴻茅葯酒對老年人會造成傷害。涉事企業以他惡意抹黑造成自身140萬元經濟損失為由報警後,2018年1月10日,內蒙古涼城警方以「損害商品聲譽罪」將譚秦東跨省抓捕。
2018年3月5日,程遠律師在自己的微信公號「法律101」發表了一篇名為《廣告史劣跡斑斑的鴻茅葯酒獲「CCTV國家品牌計劃」,打了誰的臉?》的文章。2018年4月16日晚間,內蒙古鴻茅國葯股份有限公司以上述文章嚴重誹謗鴻茅葯酒聲譽為由,將其告上法庭,案件已於2018年4月9日開庭。
2018年4月26日,鴻茅葯酒生產方,內蒙古鴻茅國葯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企業自查報告,面向社會公眾致歉。2018年5月17日,鴻茅葯酒事件被抓醫生譚秦東發道歉聲明;同日17時,鴻茅葯酒公司發布聲明說,接受譚秦東致歉並撤回報案及侵權訴訟。
官方回應
2018年4月,內蒙古自治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通告,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關於「鴻茅葯酒」有關事宜的通知要求,已組成檢查組赴企業,責成企業將近五年來被各地監管部門對其處罰的虛假廣告情況及產生原因、不良反應發生等情況向社會作出解釋和公開;督促企業對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情況作出解釋。
進一步核查企業是否按照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組織生產;對已審批的「鴻茅葯酒」葯品廣告進行復核;監督企業落實葯品安全主體責任。
2018年10月,有消費者就鴻茅葯酒輿情關注的幾個焦點問題上書內蒙古自治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該局以「政府信息公開告知書」形式,回答了消費者的疑問。
在政府告知書中,「鴻茅葯酒是否含有有毒成分」,是消費者重點關注的問題,對此,內蒙古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回應稱,在《醫療用毒性葯品管理辦法》(國務院令第23號)所列毒性中葯品種中有生附子、生南星、生半夏。鴻茅葯酒處方中所用附子(制)、天南星(制)、半夏(制)全部為炮製加工品,不屬於毒性中葯品種。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鴻茅葯酒事件、網路-鴻茅葯酒
② 公共關系學鴻茅葯酒事件
③ 吐槽鴻茅葯酒被抓的醫生走出看守所的感受是什麼
吐槽鴻茅葯酒被抓的醫生走出看守所:想哭,自由真好。
據報道,譚醫生妻子劉某說,在抓捕時,警察未能提供逮捕通知書等有效的證明文件。譚醫生被帶走後,她和律師前後三次前往涼城縣與警方溝通。直到到了當地,才了解譚某被捕的原因,「我們也是律師見到警察之後,才拿到了逮捕通知書。」4月17日下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發布《關於「譚秦東損害鴻茅葯酒商品聲譽案」的情況通報》。通報稱,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指示,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聽取了涼城縣人民檢察院案件承辦人的匯報,查閱了案卷材料。經研究認為,目前案件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同日,公安部刑偵局官方微博也發布消息稱,針對近期媒體高度關注的「鴻茅葯酒」事件,公安部高度重視,立即啟動相關執法監督程序,已責成內蒙古公安機關依法開展核查工作,加強執法監督,確保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嚴格依法辦理,相關工作正在抓緊依法推進中。
內容來源:澎湃新聞網
④ 鴻茅葯酒嫌疑犯抓到沒
廣東醫生譚秦東因在網路上撰文稱鴻茅葯酒是「毒葯」,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涼城縣警方近日對其進行跨省抓捕,引發社會廣泛關注。4月17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研究認為,目前該案件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指令涼城縣人民檢察院將該案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並變更強制措施。回顧這一案件,譚秦東的行為到底屬於民事糾紛還是涼城縣警方所稱的「涉嫌刑事犯罪」?警方跨省抓捕是否涉嫌濫用權力?鴻茅葯酒「違法廣告」為何屢禁不止?新華社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調查發現,從2008年起,江蘇、浙江、海南等多省的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數次發布公示,要求停止鴻茅葯酒的銷售和廣告發布。如浙江省食品葯品監管局連續多年都將鴻茅葯酒廣告列為違法葯品廣告予以通告,認為鴻茅葯酒廣告「誇大產品適應症、功能主治或含有不科學地表示功效的斷言、保證;含有其它嚴重欺騙和誤導消費者的內容」,及「利用醫葯科研單位、學術機構、專家、學者、醫生、患者等名義和形象作證明」。
然而,內蒙古自治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給鴻茅葯酒的廣告批文並未間斷。2018年3月8日,內蒙古自治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發布公告,稱「鴻茅葯酒廣告符合《廣告法》《葯品廣告審查辦法》《葯品廣告審查發布標准》的有關規定」。
對此,王殿明認為,「鴻茅葯酒注冊公司所在地的相關監管部門並未對其經營行為進行有力的監管」。
「葯品廣告屢禁不止,還在於廣告管理流程存在漏洞。」廣東國信信揚律師事務所律師羅愛萍認為,「監管部門不能因為企業之前的廣告違規,就拒絕對企業新的廣告進行審查。鴻茅葯酒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即便廣告不斷受到查處,仍通過修改此前的廣告繼續不斷申請新廣告。」
三問:醫生吐槽鴻茅葯酒值得動用警方嗎?
關於譚秦東發文「吐槽」鴻茅葯酒的動機,內蒙古警方和律師意見相左。
涼城縣公安局辦案民警介紹,譚秦東在接受訊問時表示,他發表文章是受朋友鼓動,想吸引讀者眼球,為的是「能出名」,所寫內容大部分來自互聯網。
然而,廣東舜華律師事務所律師胡定鋒提供的譚秦東的申訴書上寫的卻是,自己的原始動機是「對『鴻茅葯酒』虛假廣告宣傳心存反感」。
譚秦東發文「吐槽」鴻茅葯酒真的是在損害企業的商業信譽嗎?
「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的構成要件,得是捏造事實,詆毀別人的商品信譽。」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徐松林認為,譚秦東身為醫師,提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的中老年人對葯酒應當有所禁忌的觀點,並沒有捏造事實。另外,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針對的不是一般的批評者,而是企業的競爭對手。
張建偉認為,專業人員乃至社會公眾指出某一產品具有內在缺陷,關繫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通過意見表達,是在行使監督權。以「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來打壓醫生,會壓縮社會監督的空間,損害公眾知情權。
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明祥認為,譚秦東的言論即便有不對的地方,也至多是構成民事糾紛。當地警方不應干預民事糾紛,不應成為地方保護主義的工具,要避免「民事糾紛刑事化」。警察是代表國家在執法,行使警權必須慎之又慎。
4月16日,中國醫師協會法律事務部發布關於鴻茅葯酒事件的聲明,稱中國醫師協會認真閱讀了譚秦東發布的《中國神酒「鴻茅葯酒」,來自天堂的毒葯》以及涼城縣公安局2018年4月15日的官方微博認為,執行刑法應當謙抑,願意為譚秦東提供法律援助。
中國醫師協會法律事務部在聲明中呼籲:各醫葯企業應嚴格遵守《醫療廣告管理辦法》,依法依規發布廣告;對於涉及葯品的不同觀點,應慎重對待,以示對生命負責;公權力機關應慎重對待不同學術觀點和言論,防止將民事糾紛刑事化內容來源於新華網。
⑤ 批評鴻茅葯酒被抓醫生道歉了嗎
2018年5月17日下午,認證為「譚秦東妻子劉璇」的微博賬號發布了一則署名為譚秦東的個人聲明。在聲明中,譚秦東為自己將鴻茅葯酒稱為毒葯的行為向鴻茅國葯股份有限公司致歉。
譚秦東表示,自己之所以將鴻茅葯酒稱為毒葯,「是想用這種『抓眼球』的方式吸引讀者,強調該葯品的『禁忌症』,希望對特殊人群起到警示作用」。
鴻茅國葯認為該文散播不實言論,對鴻茅葯酒品牌和銷售造成了負面影響,因此委託一名員工向所在地內蒙古當地警方報案。鴻茅國葯稱這篇帖子影響,在深圳、杭州、長春三地,共兩家醫葯公司、7名市民要求退貨,涉及金額近400萬元。經今年4月對此事進行求證,其中一家杭州蕭山保康醫葯有限公司表示從未有過退貨行為。
2018年1月10日,譚秦東在位於廣州的家中被內蒙古涼城警方跨省抓捕。15天後,經涼城縣人民檢察院批准,譚秦東被執行逮捕,涉嫌的罪名為損害商品聲譽罪。
3月13日,涼城縣公安局的《起訴意見書》中稱:「譚輕松在微信群連續轉發『毒葯』一文10次左右,網站點擊量2075次,美篇APP有三次訪問,微信好友有250次訪問、微信群有849次訪問、朋友圈有720次訪問、其他訪問253次、被分享120次。」
而內蒙古豐鎮興豐會計師事務所作出《會計鑒定書》做鑒定結論稱,若兩家醫葯公司履行合同,鴻茅葯酒方能贏得凈利潤142萬元。依上述數據進行計算,譚秦東的文章每被閱讀和分享一次,就會給鴻茅國葯帶來333元的損失。
譚秦東被跨省抓捕一事被媒體披露後引發強烈反響。4月17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研究認為,該案件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指令涼城縣人民檢察院將該案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並變更強制措施。同日下午,譚秦東被獲准取保候審,此時距離譚秦東被抓捕超過3個月時間。
5月11日上午,取保候審中的譚秦東前往廣東車陂派出所接受問詢。11日晚回到家中以後,開始出現精神失常症狀。譚秦東妻子劉璇通過微博表示,譚秦東哭泣、自言自語、情緒失控、扇打自己耳光、甚至以頭撞牆。廣東省人民醫院診斷為,創傷後應激障礙。譚秦東隨即入院治療。
創傷後應激障礙,是一種精神障礙,常見於一個人目擊一個人或多個人死亡,或者自身遭遇死亡威脅、嚴重創傷、或軀體完整性遭到威脅之後。
在譚秦東發文質疑鴻茅葯酒廣告宣傳之前,鴻茅葯酒有過多次的廣告違規記錄。2013年4月,浙江省食葯監局曾認定鴻茅葯業等企業為廣告發布企業信用嚴重失信等級,並將其列入黑名單。2016年9月,新疆庫爾勒市食葯監局執法人員認定鴻茅葯酒「在媒體上宣傳時,存在表示功能的斷言,誇大宣傳治療范圍」。鴻茅葯酒被責令暫停銷售。
有媒體根據近十年的職能部門的公告文件做出不完全統計,鴻茅葯酒廣告曾被25個省市級食葯監部門通報違法,違法次數達2630次,被10省市18次採取暫停銷售的行政強制措施。
鴻茅葯酒的資質和安全性也被質疑。2003年11月25日,鴻茅葯酒列入第六批非處方葯葯品目錄,成為甲類非處方葯。國家葯監局表示,非處方葯本身也是葯品,有些非處方葯在少數人身上也可能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因此也要嚴格按照葯品說明書的規定使用。而給鴻茅葯酒每天喝兩口的廣告詞容易讓人誤以為其為保健品。
此外,微博名為「燒傷超人阿寶」的北京大學醫學部博士寧方剛也發表公開信,他認為鴻茅葯酒葯品處方含有67味葯,其中酒精、檳榔是公認的I級致癌物,烏葯、附子、半夏、何首烏均有毒性。根據中醫理論,半夏和附子的配伍,更是明確違反了中醫的「十八反」原則。
對於安全性的質疑,鴻茅葯酒方面回應稱,從毒理實驗上看,一個人一天喝165斤鴻茅葯酒才會有毒。鴻茅葯酒是國家中葯保護品種,所以臨床實驗數據、毒理學實驗數據可以不公開,但已上報給內蒙古自治區食葯監局和原國家食葯監總局。
在整起事件中,同樣引起爭議的還有內蒙古跨省抓捕的行為。北京市同創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王殿明的稱,警方雖然具有跨省抓人的權力,但刑事拘留權是法律授予的重器,涼城縣警方在整個事件中行動如此迅速,是否有濫用權力的嫌疑,還值得商榷。
譚秦東在采訪中曾表示,參與抓捕他的人員中,除了涼城縣警方外,還有疑似鴻茅葯酒工作人員。
從看守所離開以後,譚秦東曾承認此前導致他被跨省抓捕的文章用詞不妥,如果以後再寫這樣的文章,會注意很多,「比如措辭,會詢問法律專家規避掉一些風險,(文字)會溫和很多,只有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好地說實話。」他強調,批評鴻茅葯酒的文章屬於科普文章,以後碰到這樣的神葯,還會寫。
入院治療中的譚秦東發佈道歉聲明後的一個小時,鴻茅國葯通過微博發布聲明。「日前我公司經與譚秦東充分溝通,譚秦東本人表示其寫作初衷並非惡意,並對該文對我公司造成的損失及公眾的誤導表示歉意。我公司經研究決定接受譚秦東本人所做的道歉聲明,同時我公司向涼城縣公安局撤回報案並向涼城縣人民法院撤回侵權訴訟。」
在鴻茅國葯發布聲明的同時,內蒙古鴻茅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鮑洪升為譚秦東的「道歉」微博點贊。
⑥ 如何看待鴻茅葯酒撤案撤訴
譚秦東道歉,鴻茅國葯接受道歉,並同時向公安撤回報案、向法院撤回起訴。站在法律專業角度,如何看待這一最新進展?
自最高檢責成內蒙古自治區檢察院復查此案,並由內蒙古自治區檢察院作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定性以來,譚秦東涉嫌的刑事案件的走向基本已經確定。如果公安機關拿不出新的有力證據,涼城縣檢察院這道關就邁不過去。而本案早已偵查終結,公安機關很難再提供新的有力證據。
案件怎麼辦?主動承認自己辦錯案、抓錯人?目前看來,有關部門似乎並不願意承認這一點。於是乎,由譚秦東公開致歉,再由報案人鴻茅國葯主動撤回報案,最後由公安機關順勢撤銷案件,就成了一個可以保全有關方面顏面的做法。
從譚秦東在廣州被再次訊問後精神失常的情況來看,其本人和家屬內心的恐懼、壓力都可想而知。一次致歉換來從此平安,想必求之不得,自然會樂於接受。
只是,損害商品聲譽罪是刑事公訴案件,應當由公安機關偵查,檢察機關起訴,人民法院負責審判。偵查權和訴權並不掌握在報案人手上,撤回報案只是報案人單方面的意思表示。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報案人撤案並不代表公安機關會跟著撤案。公安機關必須根據證據、事實和法律規定,並依據法定程序自行決定是否撤銷案件。
具體來說,譚秦東案件的偵查權掌握在涼城縣公安局手中,訴權掌握在涼城縣檢察院手中,案件走向在理論上均非報案人鴻茅國葯所能左右或決定。不過,鑒於本案的特殊情況,雙方當事人的和解及鴻茅國葯主動撤回報案,將會在刑事和解的框架下,為公安機關撤銷案件提供論據和鋪墊。因此,鴻茅國葯的撤回報案與其說是在為自己解套,不如說是同時在為有關部門解套。
至於民事侵權訴訟,由於不涉及人身自由,法律強製程度較低,主要指向經濟利益,故媒體一開始關注度就不高。此次鴻茅國葯趁機一並向法院撤回民事侵權之訴,是其意思自治和訴權處分的體現,法院一般都會裁定準許。
至此,譚秦東因為一篇網帖引發的法律訴訟可望接近終結。如果涼城縣公安局果真撤銷了案件,由於已經被檢察機關批准逮捕,譚秦東有權向檢察機關申請國家賠償。根據最高檢公布的最新標准,每羈押一日,譚秦東有權獲得284.74元賠償。
根據刑訴法,公安機關有權對其懷疑涉嫌犯罪的人採取刑事拘留強制措施,並且拘留期限最長可達37天。不過,根據我國《國家賠償法》,即便最終撤銷案件,涼城縣公安局也不必為刑事拘留譚秦東承擔任何賠償責任。因為,法律賦予了公安機關充分的裁量權和試錯權。
對於這個結果,可能各方都會有不同的解讀。特別是站在法治的角度,這稱得上是法治的勝利嗎?元芳,你怎麼看呢?
⑦ 如何評價吳秀波出軌門女主因涉嫌敲詐勒索罪被拘捕
我代理過類似案件,當事人最後被無罪釋放:
很多人問我,你認為女方夠罪嗎?我沒看過證據材料,但根據我的經驗和認知,這種摻雜了感情因素的個人糾紛,很難構成刑法上的敲詐勒索罪。
兩年前,我在上海辦理過一起類似的案件。一名投資人感覺自己被一家所謂的「大宗現貨」交易平台詐騙,正當途徑維權無果,便在網上發布這家公司的負面信息。這家平台公司主動邀約我的當事人到一家咖啡館面談,表示願意出價30萬元,換取我的當事人刪帖。我的當事人曾明確表示,如果不給錢,會發布更多負面信息。
我的當事人剛剛拿到30萬元現金,還沒走出咖啡館,就被早已等候在旁的3名便衣抓個人贓俱獲。平台公司邀請了專業人士幫助精心設局,對談判過程進行了誘導設計並進行了全程錄音。
我介入後,始終堅持做無罪辯護。我的理由主要有四點:
1.我的客戶已經發布的信息,內容並非自己捏造或虛構,均能找到一定的依據。平台公司如果覺得網帖內容不實,完全可以通過民事訴訟進行救濟,不能一步跨到刑事;
2.投資戶和平台公司的關系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本來就有批評、監督市場主體的權利。網路發帖是一種正常的公民表達,也是合法的維權途徑。刪不刪帖本來就是我客戶的完全自由;
3.平台公司主動提及花錢刪帖,且警察守候在旁,平台公司不可能感受到任何要挾或恐懼。雖然我的客戶有提到不給錢,會發布更多負面信息,但尚未著手實施,無從判斷信息的真偽;
4.到手的30萬元,系平台公司主動給予,並非是我客戶要挾所得。這個數字低於我客戶遭受的實際損失。這30萬元並非刪帖的對價,更非非法所得,而是我客戶原本應當獲得的賠償,是其個人合法收入。
與此同時,我們也開始著手收集這家公司涉嫌違法犯罪的證據。雖然有司法辦案人員不斷離間貶損律師,並且承諾認罪可判緩,但是我們一直堅持無罪立場。最後,我的客戶在羈押七個多月後被無罪釋放。
去年,譚秦東醫生發帖被跨省抓捕。我第一時間在《新京報》撰文,呼籲司法機關剎車放人。今年開年不久,陳昱霖又因為信息被以敲詐勒索罪拘捕。在此,我也想呼籲有關部門慎重對待此案,先對陳小姐取保候審。公眾把質疑的聲音主要投向了鴻茅葯酒和吳秀波個人,那是因為這樣比較安全。真正的責任主體,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對法律還是多一份敬畏吧,不要讓敲詐勒索變成新的口袋罪名。
⑧ 怎麼讓「鴻茅葯酒案」成為一個法治標本
4月17日,針對「譚秦東損害鴻茅葯酒商品聲譽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回應: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指示,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聽取了涼城縣人民檢察院案件承辦人的匯報,查閱了案卷材料。經研究認為,目前案件事實不清、證據不足。自治區人民檢察院指令涼城縣人民檢察院:將該案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並變更強制措施。公安部亦表態,已責成內蒙古公安依法開展核查工作,加強執法監督,確保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嚴格依法辦理。
所以,輿論既要看到當地公安機關辦案引起的巨大爭議,也應該看到,當地檢方亦有堅守法律底線的作為。同樣是在當地,大家都呼吸著同樣的空氣,喝著同樣的水,當地檢察院此前就主動做出退回補充偵查的決定。這也值得肯定。
⑨ 鴻茅葯酒事件怎麼處理了
處理結果:
國家葯監局已組織有關專家對鴻茅葯酒由非處方葯轉化為處方葯進行論證,並責成企業對近五年來各地監管部門處罰其虛假廣告的原因及問題對社會作出解釋。
據悉,2004年至2017年底,國家葯品不良反應監測系統中,共檢索到鴻茅葯酒不良反應報告137例,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頭暈、瘙癢、皮疹、嘔吐、腹痛等。
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新聞發言人表示,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要求內蒙古自治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嚴格葯品廣告審批,加大監督檢查,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
鴻茅葯酒:
「鴻茅葯酒,每天兩口」讓很多人認為鴻茅葯酒是保健食品。據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新聞發言人介紹,鴻茅葯酒為獨家品種,現批件持有人為「內蒙古鴻茅葯業有限責任公司」,由原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廳於1992年10月16日批准注冊,原批准文號為「內衛葯准字(86)I-20-1355號」。
2002年,原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統一換發批准文號,該品種批准文號換發為「國葯准字Z15020795」。後經內蒙古自治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兩次再注冊,現批准文號有效期至2020年3月18日。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健康網——國家葯監局回應「鴻茅葯酒事件」
⑩ 中國中葯協會曾違規表彰鴻茅葯酒被降級,這是誰在監管
中國中葯協會直接受國家民政部監管和督查,同時也受廣大人民群眾、各方媒體和各個檢察機關的監督。
民政部在公告中指出,鑒於中國中葯協會連續2年年度檢查基本合格,同時受到民政部作出的警告並處沒收違法所得的行政處罰,現決定將中國中葯協會的評估等級由4A級降為2A級,在此次被降級的社會團體中唯一一家被兩降兩級的社會團體,足以說明中葯協會肯定存在違規違紀行為,對社會產生不良的影響。民政部表示,被降低評估等級的社會組織須在收到通知書之日起15日內將原評估等級證書、牌匾退回民政部,換發相應的評估等級證書、牌匾。拒不退回(換)的,由民政部公告作廢。
民政部監督和督查中國中葯協會的日常工作,社會媒體和人民群眾負責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