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注冊會計師承擔法律責任的必備條件是

注冊會計師承擔法律責任的必備條件是

發布時間: 2025-09-20 20:44:31

㈠ 注冊會計師面臨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是指注冊會計師在承辦業務的過程中,未能履行合同條款,或者未能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或出於故意未按專業標准出具合格報告,致使審計報告使用者遭受損失,依照有關法律法規,注冊會計師或注冊會計師事務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按照應該承擔責任的內容不同,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可分為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三種,三種責任可以同時追究,也可以單獨追究。
(一)注冊會計師過錯歸責原則
1.無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是指沒有過錯造成他人損害的,與造成損害原因有關的人也應承擔民事責任。執行這一原則主要不是根據責任人的過錯,而是根據損害的客觀存在、行為人的活動以及行為人所管理的人或物的危險性質與所造成的損害後果的因果關系,而特別加重其責任。無過錯責任原則的特點是不管當事人是否存在過錯,只要其他侵權條件成立就必須承擔民事責任。
2.過錯責任原則。過錯責任原則是指行為人僅在有過錯的情況下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就不承擔民事責任。在過錯責任原則下,無過錯即無責任,即使造成了事實上的侵權行為,只要當事人沒有過錯就不必承擔民事責任。過錯責任原則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一般的過錯責任原則,另一種是過錯推定原則。
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舉證責任的不同:在一般的過錯原則下,舉證責任在原告一方,奉行「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在過錯推定原則下,舉證責任倒置給被告,若被告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則被法律推定其有過錯。
(二)過錯推定原則適用於注冊會計師的民事責任的理由
1.有利於維護注冊會計師的生存空間。從我國《民 通則》的規定和現代侵權法的發展趨勢來看,無過錯責任僅在環境污染、高危作業、產品責任等少數幾個領域之中,而且背後通常有著強大的責任保險來做支撐,即透過保險制度將責任分散到大眾之中。盡管注冊會計師責任保險和執業風險基金在我國已經出現,但其發展時間較短、制度又未完善,如果貿然對注冊會計師適用無過錯責任,勢必將會導致該行業成為「高危行業」,大量的業界人才紛紛逃離,造成行業萎縮,而留下來的少量注冊會計師出於競爭減少和審計風險的考慮,自然會大幅提高審計費用,這樣將變相增加上市公司乃至整個社會的成本負擔,因此無過錯責任不可取。
2.對審計制度體現出真正的尊重。那種認為審計實際上提供了一種「保證」或者「保險」的觀點,實際上是對審計的本質缺乏了解。注冊會計師的責任是遵照審計准則對財務報表進行審計,一般來說注冊會計師在執業過程中保持了應有的職業謹慎,實施了必要的審計程序,能夠發現審計報表中存在的不實陳述,但只能是合理地保證報表在所有重大方面的合法性、公允性。如果上市公司管理層故障隱瞞以及企業環境存在的不確定性,注冊會計師的審計仍然不足以提供絕對的保證,讓注冊會計師承擔無過錯責任有失公允。
3.尊重和維護了廣大投資者的利益。盡管注冊會計師對於委託人來講處於信息弱勢,但相對於證券市場上廣大的投資者,注冊會計師作為財務信息的直接審計者仍處於主導或者優勢地位。如果採取一般過錯的歸責原則,則必須證明注冊會計師存在過錯,而採用過錯推定原則,讓注冊會計師來承擔已履行舉證責任是比較合理的,這也是國際上的通行做法。

㈡ 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的成因及具體形式

注冊會計師作為一種特殊的職業,要承擔特定的法律責任。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主要是由以下幾個因素構成:

  • 行業規范的責任:注冊會計師領域有自己的職業、倫理和技術規范,如果注冊會計師在工作中違反了這些規范,例如提供虛假報表或偽造審計證據等,那麼他們就會面臨行業規范的責任。

  • 合同責任:注冊會計師在向客戶提供審計或其他服務時,通常要簽訂合同。如果注冊會計師沒有按照合同履行職責,客戶可能會起訴注冊會計師違反合同條款,這就是合同責任。

  • 民事侵權責任:如果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財務報表等內容給客戶造成了經濟損失,客戶可以視情況提起民事訴訟,要求注冊會計師承擔侵權責任。

  • 刑事責任:如果注冊會計師故意或重大過失地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例如貪污、受賄、行賄、洗錢等,那麼他們就可能面臨刑事責任,需要承擔法律後果。

  • 具體形式方面,注冊會計師可能需要承擔的責任包括但不限於經濟賠償、罰款、職業禁用、注銷執照、刑事罰款、刑事拘留、刑事逮捕等等。這些責任的具體形式取決於違規情況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為了避免這些法律責任的產生,注冊會計師應該嚴格遵守審計和會計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職業規范,確保自己的工作盡職盡責。

㈢ 在什麼情況下注冊會計師應承擔法律責任

注冊會計師法第六章有相關條文
第六章 法律責任
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違反本法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的規定,故意出具虛假的審計報告、驗資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條 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業務,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拒絕出具有關報告:
一、委託人示意其作不實或者不當證明的;
二、委託人故意不提供有關會計資料和文件的;
三、因委託人有其他不合理要求,致使注冊會計師出具的報告不能對財務會計的重要事項作出正確表述的。
第二十一條 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業務,必須按照執業准則、規則確定的工作程序出具報告。
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業務出具報告時,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明知委託人對重要事項的財務會計處理與國家有關規定相抵觸,而不予指明;
二、明知委託人的財務會計處理會直接損害報告使用人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的利益,而予以隱瞞或者作不實的報告;
三、明知委託人的財務會計處理會導致報告使用人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產生重大誤解,而不予指明;
四、明知委託人的會計報表的重要事項有其他不實的內容,而不予指明。
對委託人有前款所列行為,注冊會計師按照執業准則、規則應當知道的,適用前款規定。

㈣ 談談注冊會計師在什麼情況下承擔行政,民事,刑事責任

我國會計復法中主要規定了行制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行政責任是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在國家行政管理活動中因違反了行政法律規范,不履行行政上的義務而產生的責任.《會計法》規定的行政責任的形式有兩種,即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
刑事責任是指犯罪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即對犯罪分子依照刑事法律的規定追究人法律責任。
注冊會計師困違約、過失或欺詐給被審計單位或其他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的,按照有關法律和規定,注冊會計師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包括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行政責任是指注冊會計師違反了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政府主管部門將依法對其進行行政處罰,包括對會計師事務所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罰款、暫停執業、撤銷等,以及對注冊會計師給予警告、暫停執業、吊銷注冊會計師證書和宣布為市場禁入者等。民事責任是指會計師事務所給他人造成經濟損失的,應予以賠償。民事責任又包括對委託人的責任和對第土者的責任。刑事責任是指注冊會計師犯有刑律禁止的行為(如欺詐).將會受到刑事追究(如判處一定期限的徒刑)。

㈤ 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不實驗資報告應承擔何種法律責任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高頓財經為您解答:


有少數會計師事務所尤其是極少數注冊會計師法制觀念不強,缺乏職業道德,受利益驅動,出具不實甚至虛假驗資報告的行為時有發生,使投資者遭受巨大損失,也給社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本文就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不實的驗資報告應承擔何種法律責任,談點粗淺認識。

1.會計師事務所提供虛假驗資報告的法律責任的分類。

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驗資報告往往都是由該所注冊會計師作出,注冊會計師在職務范圍內出具驗資報告的行為即為會計師事務所的法人行為。根據《注冊會計師》、《公司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注冊會計師提供虛假的驗資報告的法律責任可分為以下三類:

(1)行政責任。是指會計師事務所違反了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政府主管部門將依法對其進行行政處罰,包括對其給予行政警告、沒收違法所得、罰款、暫停營業、撤銷、對會計師給予警告、暫停執業和吊銷證書。

(2)民事責任。是指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提供虛假的驗資報告,對他人造成經濟損失給予賠償。民事責任可分為對委託人的責任和對其他利害關系人的責任。其他利害關系人是指利用了虛假驗資報告,其目的是騙取某公司的信任和投資,該公司即為利害關系人。

(3)刑事責任。指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在驗資過程中,觸犯了法律,構成犯罪,而應受到刑事追究。

2.如何確認會計師事務所應負的法律責任。

虛假驗資報告是指驗資報告中所出現的驗資金額和被驗資企業的實有資金之間存在著重大差別。筆者認為,依照《注冊會計師法》和《公司法》以及法律、法規的規定,確認注冊會計師及會計師事務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一是原告本身受到了損失。二是原告依賴了注冊會計師及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的虛假驗資報告。三是這種依賴是原告受到損失的直接原因。四是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存在某種程度的過失。

目前,由於社會對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的職責和法律責任遠不夠了解,涉及注冊會計師及會計師事務所的訴訟案件很少,即使有,訴訟當事人也難以找到依據。

因此,會計師事務所出具虛假、不實的驗資報告,應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關鍵是看注冊會計師是否嚴格遵循專業標准執業,有無欺詐動機。

一般來說,如果會計師事務所和會計師在驗資時,基本履行了《注冊會計師驗資規則》中所規定的標准程序,而且企業財務制度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完善,只是由於企業內部人員串通舞弊而致使注冊會計師沒能發現其錯誤,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只要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是不負法律責任的。因為即使是標准審計程序也不一定能發現全部的錯誤,注冊會計師並不需要對企業注冊資金真實性、合法性作百分之百的保證。此時應由該企業及其主營單位承擔法律責任。

如果會計師事務所及其注冊會計師在驗資時由於疏忽大意,沒有履行必要的驗資程序,致使驗資報告存在重大錯誤,此時,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應負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如果在驗資時,明知企業存在重大錯誤事項,而為了某些利益故意提供虛假驗資報告則是欺詐行為,不僅要負行政和民事責任,還要負刑事責任。

法院在確定會計師事務所的法律責任時,必須充分考慮到訴訟案件的性質,對社會影響的大小和後果的嚴重程度,以及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收費水平等因素。同時必須分清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各自應負的責任,不能單純地由一方負責。另外,對委託人和其他利害關系人的責任也應有所區別。

3.對會計師事務所出具虛假驗資報告行為採取的處理方法。

(1)由公司登記機關沒收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並建議主管部門依法責令該機構停業、吊銷直接責任人的資格證書,吊銷營業執照。

(2)在民事賠償案件中,對於會計師事務所確實應負法律責任的,應將其作為利害關系人追加進行承擔賠償責任,特別是在受害方得不到足夠的賠償的情況下,因為,受害人有權使自己的損失得到最大限度的賠償。當然,如果當事人對注冊會計師及會計師事務所直接提起訴訟,要求會計師事務所及注冊會計師直接承擔責任,只要符合立案條件,人民法院應當積極受理。

(3)對於會計師事務所及注冊會計師故意提供虛假驗資報告,造成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除了承擔民事責任外,還要移交檢察機關立案查處。

4.正確處理會計師事務所出具虛假驗資報告行為應注意的問題。

首先,要認識驗資工作的重要性,其關繫到企業產權關系的界定。驗資不僅要驗證企業資本存在的真實性,而且還要驗證資本由誰投入,歸誰所有。我國目前的投資主體包括國家、法人、個人、外商,多元化的投資主體使企業產權關系日趨復雜。而產權關系的構成,又是企業確定經營決策權、收益分配權的基礎。哪一位投資者在產權關繫上占控制地位,也即在收益分配上佔主導地位。因此,驗資工作在此過程中舉足輕重。

其次,嚴格把好驗資關,其關繫到社會經濟秩序的好壞。新《公司法》的出台,對公司的設立降低了門檻。而企業設立的首件事就是籌集法定資本金,而驗資是對企業行為的首次檢驗,若把關不嚴,往往給一些投資虛假的皮包公司、投機公司開方便之門,使其在合法的外衣下,從事非法經營,損害他人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後患極大。

再次,對驗資工作要提高到法律的角度加以監督。要進一步健全、建立有關驗資方面的法律、法規,增強可操作性和實用性,以便在處理這方面的糾紛時,有法可依。並進一步引導注冊會計師在出具驗資報告時,增強法律意識,抵制驗資工作中的違法行為。人民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中,要區別不同情況,注意調查研究,對出現的虛假驗資報告要分清法律責任,採取相應的方法加以解決。

(責任編輯:李琳)


作為全球領先的財經證書網路教育領導品牌,高頓財經集財經教育核心資源於一身,旗下擁有公開課、在線直播、網站聯盟、財經題庫、高頓部落、APP客戶端等平台資源,為全球財經界人士提供優質的服務及全面的解決方案。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如仍有疑問,歡迎向高頓企業知道平台提問!

㈥ 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按照應該承擔責任的內容不同,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可分為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三種,三種責任可以同時追究,也可以單獨追究。

注冊會計師在承辦業務的過程中,未能履行合同條款,或者未能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或出於故意未按專業標准出具合格報告,致使審計報告使用者遭受損失,依照有關法律法規,注冊會計師或注冊會計師事務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從法律的角度上講,注冊會計師承擔法律責任是以其有違法行為為前提條件的。注冊會計師承擔法律責任須同時具備四個構成要件:

1、違法行為的主體為注冊會計師及注冊會計師事務所;

2、注冊會計師在主觀上有故意或過失的心態;

3、注冊會計師在客觀上違反《注冊會計師法》等法律法規,結果侵害了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益,造成了實質性的侵害;

4、損害事實與違法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審計報告作為注冊會計師行為的一種結果,評價其真實性、探究其偏頗的原因,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問題,絕不能簡單地以出具「虛假的審計報告」這樣的標准來判別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

因此,目前一些執法部門僅憑審計報告真偽對注冊會計師進行判決,是不公正的。只有同時具備以上四個條件時,注冊會計師承擔法律責任才成為現實。

(6)注冊會計師承擔法律責任的必備條件是擴展閱讀:

(一)注冊會計師過錯歸責原則

1、無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是指沒有過錯造成他人損害的,與造成損害原因有關的人也應承擔民事責任。

執行這一原則主要不是根據責任人的過錯,而是根據損害的客觀存在、行為人的活動以及行為人所管理的人或物的危險性質與所造成的損害後果的因果關系,而特別加重其責任。無過錯責任原則的特點是不管當事人是否存在過錯,只要其他侵權條件成立就必須承擔民事責任。

2、過錯責任原則。過錯責任原則是指行為人僅在有過錯的情況下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就不承擔民事責任。

在過錯責任原則下,無過錯即無責任,即使造成了事實上的侵權行為,只要當事人沒有過錯就不必承擔民事責任。過錯責任原則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一般的過錯責任原則,另一種是過錯推定原則。

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舉證責任的不同:在一般的過錯原則下,舉證責任在原告一方,奉行「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在過錯推定原則下,舉證責任倒置給被告,若被告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則被法律推定其有過錯。

(二)過錯推定原則適用於注冊會計師的民事責任的理由

1、有利於維護注冊會計師的生存空間。從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和現代侵權法的發展趨勢來看,無過錯責任僅在環境污染、高危作業、產品責任等少數幾個領域之中,而且背後通常有著強大的責任保險來做支撐,即透過保險制度將責任分散到大眾之中。

盡管注冊會計師責任保險和執業風險基金在我國已經出現,但其發展時間較短、制度又未完善,如果貿然對注冊會計師適用無過錯責任,勢必將會導致該行業成為「高危行業」,

大量的業界人才紛紛逃離,造成行業萎縮,而留下來的少量注冊會計師出於競爭減少和審計風險的考慮,自然會大幅提高審計費用,這樣將變相增加上市公司乃至整個社會的成本負擔,因此無過錯責任不可取。

2、對審計制度體現出真正的尊重。那種認為審計實際上提供了一種「保證」或者「保險」的觀點,實際上是對審計的本質缺乏了解。

注冊會計師的責任是遵照審計准則對財務報表進行審計,一般來說注冊會計師在執業過程中保持了應有的職業謹慎,實施了必要的審計程序,能夠發現審計報表中存在的不實陳述,但只能是合理地保證報表在所有重大方面的合法性、公允性。

如果上市公司管理層故障隱瞞以及企業環境存在的不確定性,注冊會計師的審計仍然不足以提供絕對的保證,讓注冊會計師承擔無過錯責任有失公允。

3、尊重和維護了廣大投資者的利益。盡管注冊會計師對於委託人來講處於信息弱勢,但相對於證券市場上廣大的投資者,注冊會計師作為財務信息的直接審計者仍處於主導或者優勢地位。

如果採取一般過錯的歸責原則,則必須證明注冊會計師存在過錯,而採用過錯推定原則,讓注冊會計師來承擔已履行舉證責任是比較合理的,這也是國際上的通行做法。

㈦ 如何認定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

1.無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是指沒有過錯造成他人損害的,與造成損害原因有關的人也應承擔民事責任。執行這一原則主要不是根據責任人的過錯,而是根據損害的客觀存在、行為人的活動以及行為人所管理的人或物的危險性質與所造成的損害後果的因果關系,而特別加重其責任。無過錯責任晌握原則的特點是不管當事人是否存在過錯,只要其他侵權條件成立就必須承擔民事責任。

2.過錯責任原則。過錯責任原則是指行為人僅在有過錯的情況下承擔民事責任轎謹瞎,沒有過錯就不承擔民事責任。在過錯責任閉空原則下,無過錯即無責任,即使造成了事實上的侵權行為,只要當事人沒有過錯就不必承擔民事責任。過錯責任原則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一般的過錯責任原則,另一種是過錯推定原則。

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舉證責任的不同:在一般的過錯原則下,舉證責任在原告一方,奉行「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在過錯推定原則下,舉證責任倒置給被告,若被告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則被法律推定其有過錯。


㈧ 注冊會計師是否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關鍵是

注冊會計師是否應當承擔法律責任,取決於注冊會計師是否存在過失或欺詐行為。對注冊會計師最嚴厲的處罰是承擔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第三十九條違反本法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的規定,故意出具虛假的審計報告、驗資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條承擔資產評估、驗資、驗資、會計、審計、法律服務等職能的中介組織成員,故意提供虛假證明,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前款所列人員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犯前款罪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第一款所列人員嚴重不負責任,出具的證明嚴重失實,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審計報告有哪些類型?審計報告中的意見有四種基本類型:
1、無保留意見。財務報表已根據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列報。這種審計報告在形式上沒有保留意見,其作用是證明財務報表在所有重大方面都是公允的。
2、保留。錯報對財務報表個別或整體具有重大影響,但不具有普遍性。或者,注冊會計師不能取得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作為發表審計意見的基礎,但認為未發現的錯報(如有)可能對財務報表產生重大影響,但不具有普遍性。這種審計報告在主體中增加了保留意見段,用於證明財務報表除保留意見所涵蓋的內容外,在所有重大方面都是公允的。
3、負面意見。在獲得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後,是否認為該錯報單獨或集體對財務報表具有重大和廣泛的影響。這種審計報告在主體中增加了否定意見部分,以證明財務報表受否定意見段所述內容的影響,不能公允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4、無法表達意見。無法獲得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作為形成審計意見的基礎。但是,我們認為未發現的錯報(如有)可能對財務報表產生重大而廣泛的影響。這種審計報告的目的是證明注冊會計師受報表段所述內容的影響,無法對財務報表的公允性發表審計意見。
強調段落。是指審計報告中的一段,該段是指已經在財務報表中適當列報或披露的事項。根據注冊會計師的專業判斷,這對財務報表使用者理解財務報表至關重要。
其他物品。指審計報告中的一段,指財務報表中未報告或未披露的事項。根據注冊會計師的專業判斷,該事項涉及財務報表使用者對審計工作的理解、注冊會計師的責任或審計報告。

熱點內容
出納人員職業道德 發布:2025-09-20 23:42:02 瀏覽:225
唐福珍事件行政法分析 發布:2025-09-20 23:34:39 瀏覽:595
古代插針刑法 發布:2025-09-20 23:28:43 瀏覽:671
耶林刑法 發布:2025-09-20 23:18:24 瀏覽:559
一期臨床實驗檢測法規 發布:2025-09-20 22:49:58 瀏覽:207
勞動法工作服使用和更換的規定 發布:2025-09-20 22:48:58 瀏覽:996
校園法律知識題 發布:2025-09-20 22:30:54 瀏覽:488
張超總法律顧問 發布:2025-09-20 22:29:42 瀏覽:668
咨詢刑事律師怎麼收費 發布:2025-09-20 22:20:27 瀏覽:313
民法典與法律 發布:2025-09-20 22:14:28 瀏覽: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