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有人把別人賣了的法律責任嗎

有人把別人賣了的法律責任嗎

發布時間: 2021-12-06 01:31:19

『壹』 把自己的銀行卡賣給別人,別人用來詐騙了,我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你把銀行卡賣給別人,別人用來詐騙。首先是銀行卡是不能買賣的,你觸犯了買賣證件罪。他人去詐騙你犯了協從罪。一旦詐騙數額較大,你同樣要承擔法律責任。供你參考。

『貳』 介紹別人買賣鐵的中間人用付法律責任么

介紹別人買賣鐵,是居間合同,居間合同是居間人向委託人報告訂立合同的機會或者提供訂立版合同的媒介權服務,委託人支付報酬的合同。居間人只是提供訂立合同的機會或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至於雙方是否達成合作,簽訂合同,居間人不承擔責任,當然居間人未促成合同成立的,不得要求支付報酬,但可以要求委託人支付從事居間活動支出的必要費用。
居間人的責任在於,應當就有關訂立合同的事項向委託人如實報告, 居間人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損害委託人利益的,不得要求支付報酬並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叄』 有人偷東西再賣給別人,買的人要負法律責任嗎

一、為自用而收購贓物不以犯罪論處,必須同時符合以下三個條件:(1)行為人購買贓物的目的是「自用」,主要是出於生活中使用的目的而購買,如購買自行車、摩托車等用來自己出行,購買高壓鍋用來做飯等等。一般情況下,購買生產資料如機器設備等用於生產經營的,不能認定為自用,自用的范圍應嚴格掌握在生活用品范圍內。(2)所購買贓物的價值,剛達到《解釋》第一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3000元至1萬元的數額。「剛達到」,不能機械地理解為正好達到,而是超過不多。如某省制定的標準是3000元,那麼,3000至4000元一般都可以理解為剛達到,但如果數額超過50%以上,即在4500元以上,一般不能認定為「剛達到」。(3)行為人認罪、悔罪並且退贓、退賠的。
二、為自用而實施掩飾、隱瞞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行為的,應綜合考慮涉案財物價值、退贓退賠等情節,酌情從寬處罰
行為人出於自己使用的目的而實施轉移、收購等掩飾、隱瞞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行為的如何定罪處罰?《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二條第二款規定「行為人為自用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財物價值剛達到本解釋第一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標准,認罪、悔罪並退贓、退賠的,一般可不認為是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酌情從寬。」在《解釋》出台前,沒有司法解釋涉及該問題,司法實踐中也很少對行為人是自用還是轉售牟利等進行區別量刑。《解釋》之所以對「自用」的情形專門作出規定,主要是基於刑法謙抑性原則並根據這類行為人主觀惡性小的特點而制定的。司法實踐中實施掩飾、隱瞞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行為人基本分為三種:第一種是職業收贓者,轉賣牟利的;第二種是為了幫助上游犯罪分子逃避司法機關追訴的人;第三種則是貪圖便宜、自己使用的人。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主要打擊的對象是職業收贓者,正是由於職業收贓者長期、穩定的掩飾、隱瞞行為,使得上游犯罪分子在實施盜竊、搶劫、搶奪等犯罪時無所顧忌,進而極大地妨礙了司法機關對上游犯罪的追訴,而對於收贓自用的行為人,雖然客觀上也幫助犯罪分子逃避司法機關追訴,但其主觀惡性比職業收贓者小得多,司法實踐中不乏一些行為人僅收購一輛電動自行車或者家用電器自己使用,價值剛剛達到3000元,沒有必要一律作為犯罪處理。《解釋》對「自用」作出出罪和從寬處理的規定就是要體現對此類犯罪處罰時「輕其輕、重其重」的原則。
在司法實踐中適用《解釋》的上述規定應當注意兩點:
一是行為人為自用而實施掩飾、隱瞞行為的,在本質上是構成犯罪的,但因犯罪情節較輕、行為人主觀惡性較小,事後恢復性措施到位,而不作犯罪處理或者雖然追究刑事責任但酌情從寬處理。這與行為本身不構成犯罪是有本質區別的。在不作犯罪處理的情況下,需要適用《刑法》第十三條的「但書」部分的規定,即「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而不能僅適用《解釋》第二條第二款。

『肆』 偷東西叫別人倒賣,倒賣人應該受什麼法律責任

偷東西的人如果達到盜竊罪的通常是¥1000以上那麼構成盜竊罪,如果讓其他人幫你倒賣,或者是直接賣給其他人,這個買的人就構成銷贓罪,盜竊人可能會相對來說定罪,量刑重一些

『伍』 把朋友的車賣給別人了買車的人有責任嗎

買車的人如果事前不知情的,那麼買賣行為合法有效。車輛所有人可追究賣車者的法律責任。

『陸』 誤把別人的股票賣了,造成損失,是否承擔法律責任

這個我有點糾結,你能把別人的股票賣了,這說明了什麼?補償損失就可以了吧,再說股票這東西沒有最高沒有最低,假如你賣了後大跌那是不是你可以索要傭金呢?

『柒』 10多歲賣了槍給別人,現在派出所找上門了,我要負法律責任嗎

不用,10歲屬於完全無行為能力,不用負法律責任。不過話說回來,10歲,你的槍哪來的

『捌』 借別人東西偷偷賣掉,算犯罪嗎

1、借別人東西偷偷賣掉不算犯罪,屬於民事糾紛。
2、 根據《刑法》第13條的規定,犯罪是指觸犯刑法應當受到刑事處罰的行為。對於借別人的東西偷偷賣掉的行為,《刑法》並未將其規定為犯罪,因此不構成犯罪。
3、借別人東西偷偷賣掉,借東西的人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兩種不同的情形:
(1)賣掉所借東西的行為有效,第三人善意取得該物。這種情況下,借東西者要承擔賠償損失的民事法律責任,因為其借東西的行為是合法的,而且購買者善意取得該物,所以在借東西的人不能返還原物的情況下,應當賠償損失。
(2)賣掉所借東西的行為無效。這種情況下,出借人可以行使追及權,要求購買人返還原物,並可要求出賣人賠償損失。

『玖』 如果不經他人同意賣了別人的物品,要不要負責法律責任是不是犯法了

這個是侵權他人物品的行為,屬於違法行為。需要賠償侵佔他人物品或是同等價值的物品。

『拾』 我想問一個法律問題,如果有人賣二手手機,買主如果發現二手手機是偷來的,賣主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我認為,如果是賣主偷來的,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第49條或《刑法》第264條的規定處罰。
如果賣主明知該手機是偷來的,而收購並銷售的,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第60條或《刑法》第312條的規定處罰。
如果賣主不知該手機是偷來的,而收購並銷售的,不承擔法律責任。

相關法律規定: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 盜竊、詐騙、哄搶、搶奪、敲詐勒索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盜竊罪】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凶器盜竊、扒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六十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隱藏、轉移、變賣或者損毀行政執法機關依法扣押、查封、凍結的財物的;
(二)偽造、隱匿、毀滅證據或者提供虛假證言、謊報案情,影響行政執法機關依法辦案的;
(三)明知是贓物而窩藏、轉移或者代為銷售的;
(四)被依法執行管制、剝奪政治權利或者在緩刑、保外就醫等監外執行中的罪犯或者被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的人,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監督管理規定的行為。
《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條【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而予以窩藏、轉移、收購、代為銷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飾、隱瞞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熱點內容
保持法庭上與法官的互動 發布:2025-09-19 19:00:37 瀏覽:965
法律碩士非法學什麼時候出來的 發布:2025-09-19 18:38:44 瀏覽:460
刑法類律師 發布:2025-09-19 18:35:57 瀏覽:740
社會與法我的女友是個托 發布:2025-09-19 18:34:24 瀏覽:869
最高法院黃松有 發布:2025-09-19 18:32:52 瀏覽:53
勞動法中對績效考核的 發布:2025-09-19 18:29:11 瀏覽:348
新勞動法女職工夜班 發布:2025-09-19 18:27:45 瀏覽:748
增強職業道德的建議 發布:2025-09-19 18:19:42 瀏覽:48
鼎城法院 發布:2025-09-19 18:14:40 瀏覽:10
2016年4月開始施行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19 18:11:40 瀏覽: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