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十四周歲孩子那些犯罪行為要負法律責任
㈠ 年滿14歲未滿16歲的未成年人的何種犯罪行為應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㈡ 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應當負刑事責任的犯罪行為有哪些
刑法第十七條: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㈢ 已滿14歲不滿16歲的人對哪些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①故意殺人;②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③強奸;④搶劫;⑤販賣毒品;⑥放火;⑦爆炸;⑧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這是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處在此年齡段的人只對法律明文列舉的上述幾種犯罪負刑事責任,而對其他犯罪不負刑事責任。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極為重要。理解上應注意:
(1)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對法定八種性質的「行為」負刑事責任,而不管他所涉及的「罪名」是什麼。對此,全國人大法工委曾給最高人民檢察院答復:關於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承擔刑事責任范圍問題,《刑法》第17條第2款規定的8種犯罪,是指具體犯罪「行為」而不是具體「罪名」。對於《刑法》第17條中規定的「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是指只要故意實施了殺人、傷害行為並且造成了致人重傷、死亡後果的,都應負刑事責任。而不是指只有犯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的才負刑事責任。對司法實踐中出現的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綁架人質後殺害被綁架人,拐賣婦女、兒童而故意造成被拐賣婦女、兒童重傷或死亡的行為,依據《刑法》是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的。
(2)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僅對毒品犯罪中的「販賣」毒品罪負刑事責任,對其他毒品犯罪不負刑事責任。
(3)罪名以《刑法》第17條第2款列舉的8種行為為限。2006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 條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實施《刑法》第17條第2款規定以外的行為,如果同時觸犯了《刑法》第17條第2款規定的,應當依照《刑法》第 17條第2款的規定確定罪名,定罪處罰。」根據該解釋,應當依據第17條第2款的規定確定罪名,定罪處罰。例如,甲(15歲)與乙(20歲)共同綁架兒童丙勒索到5萬元贖金後,甲、乙二人共同將丙殺害。屬於綁架又殺害人質的情形。對15歲的甲應當以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對成年人乙則仍適用《刑法》第239 條「綁架又殺害人質」的加重犯規定,以綁架罪定罪處罰。同理,不滿16歲的人拐賣婦女兒童過程中,致人重傷、死亡(《刑法》第240條),具備故意殺人或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死亡特徵的,以故意殺人罪或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不按照《刑法》第240條加重犯規定以拐賣婦女、兒童罪定罪處罰。
(4)刑事責任年齡的計算方法。過××周歲生日第二日起認為滿××周歲。例如,甲在晚上慶祝自己18周歲生日宴會上因喝酒爭執而殺死了2個人,仍未滿18周歲。只有過了生日當天晚上12點,才認為滿18周歲。對甲,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不適用死刑。
㈣ 已滿十四周歲應承擔哪些刑事責任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 傷或者死 亡、強 奸、搶 劫、販 賣 毒 品、放 火、爆 炸、投 放危 險 物 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七條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 傷或者死 亡、強 奸、搶 劫、販 賣 毒 品、放 火、爆 炸、投 放危 險 物 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㈤ 14周歲的孩子負責什麼法律責任
14周歲的人在民法上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需要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在刑事上如果實施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行為成立犯罪的,要追究其刑事責任,處罰時對其從輕或減輕處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㈥ 請問14~16周歲的人,哪些犯罪行為要追究刑事責任
你好
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刑法第17條第2款規定應當對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D、放火、爆炸、投D行為承擔刑事責任。
已滿16周歲的,刑法第17條第1款規定應當對全部犯罪行為承擔刑事責任。
上述規定的前提是行為人具有完全行為能力。
㈦ 我國《刑法》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實施哪些犯罪行為應負刑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7)滿十四周歲孩子那些犯罪行為要負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案例:16歲外甥女一時糊塗幫母親殺姨夫獲刑4年
小李坐在被告席上,一副稚氣未脫的學生模樣;父親老李坐在她身邊,不時抹著眼淚。這一幕發生在3月4日上午的浙江台州溫嶺法院少年庭。小李1999年年底出生,河南人。她被控殺人,死者是她的姨父姚某。
去年8月28日早上,新河鎮北閘村早鍛煉的村民在路邊發現姚某屍體。第二天,警方抓獲幾名犯罪嫌疑人,他們是姚某的妻子尚某、姚某的小姨子尚某某(小李母親)和小李。
根據指控,去年8月28日凌晨1時,姚某醉酒後回到暫住處,揚言要用汽油將小姨子尚某某等人燒死。妻子尚某對姚某積怨已久,便對尚某某提出勒死姚某的想法。
尚某某同意,找了一根繩子抓在手中,尚某將姚某按倒,姐妹倆用繩子勒住姚某的脖子。她們又喊來小李幫忙按住姚某的腿部。
庭審中,小李對指控沒有異議,自願認罪,在最後陳述時,眼睛通紅,說著說著,她滿臉淚水。
法院審理後認為,小李的行為已構成故意殺人罪,系共同犯罪。鑒於被害人姚某對本案的引發存有一定的過錯;小李犯罪時不滿16周歲,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輔助作用,系從犯,依法減輕處罰。最後,小李被判處有期徒刑徒刑4年。
小李父親老李來法院時,身上還帶著行李,他是連夜從河南老家趕來的。老李說,小李初中畢業後,和母親從老家來到溫嶺,想找個活干。因沒找到住處,所以借住在姨媽家,沒想到出了這樣的事情。
據知情人介紹,姚某十多年前出過車禍,頭部受傷影響額葉。額葉是控制情緒的,從那時開始,姚某像換了一個人。尚某說,出車禍前,姚某是個顧家的人;車禍後,他不工作了,只知道喝酒,經常對她實施家暴。
㈧ 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的人實施哪8種犯罪要承擔刑事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法釋[2006]1號)第五條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實施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以外的行為,如果同時觸犯了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應當依照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確定罪名,定罪處罰。
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審判長會議《關於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綁架並殺害被綁架人的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研究意見》認為,對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綁架並殺害被綁架人的,應當依照刑法第232條的規定,以故意殺人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法工委復字(2002)12號《關於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承擔刑事責任范圍問題的答復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你單位4月8日來函收悉,經研究,現答復如下:刑法第17條第2款規定的八種犯罪,是指具體犯罪行為而不是具體罪名。對於刑法第17條中規定的『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是指只要故意實施了殺人、傷害行為並且造成了致人重傷、死亡後果的,都應負刑事責任。對司法實踐中出現的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綁架婦女、兒童重傷或死亡的行為,依據刑法是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的」。
㈨ 14歲要負的法律責任
不滿周歲的(含14周歲生日當天),對任何犯罪不負刑事責任。
14周歲以上不滿16周歲的(14周歲生日的第二天到16周歲生日當天),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但是並不是僅限於這類罪名,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的答復: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八種犯罪,是指具體犯罪行為而不是具體罪名。
對於刑法第十七條中規定的「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是指只要故意實施了殺人、傷害行為並且造成了致人重傷,死亡後果的,都應負刑事責任。而不是指只有犯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的,才負刑事責任,綁架撕票的,不負刑事責任。
對於司法實踐中出現的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綁架人質後殺害被綁架人,拐賣婦女、兒童而故意造成被拐賣婦女、兒童重傷或者死亡的行為,依照刑法是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的。
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減輕處罰並不得適用死刑。
(9)滿十四周歲孩子那些犯罪行為要負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歸責原則
歸責原則體現了立法者的價值取向,是責任立法的指導方針,也是指導法律適用的基本准則。歸責一般必須遵循以下法律原則:
1、責任法定原則。其含義包括:
(1)違法行為發生後應當按照法律事先規定的性質、范圍、程度、期限、方式追究違法者的責任;作為一種否定性法律後果,它應當由法律規范預先規定。
(2)排除無法律依據的責任,即責任擅斷和「非法責罰」。
(3)在一般情況下要排除對行為人有害的既往追溯。
2、因果聯系原則。其含義包括:
(1)在認定行為人違法責任之前,應當首先確認行為與危害或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聯系,這是認定法律責任的重要事實依據。
(2)在認定行為人違法責任之前,應當首先確認意志、思想等主觀方面因素與外部行為之間的因果聯系,有時這也是區分有責任與無責任的重要因素。
(3)在認定行為人違法責任之前,應當區分這種因果聯系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直接的還是間接的。